03.07 如何看待越來越多初高中學生得抑鬱症?

滴血微笑


張老師在教育局工作,每天都樂呵呵的。原因是她女兒十分爭氣,在縣一中理科實驗A班獨佔鰲頭,非但把第二名甩得很遠,而且,高一統考時,各科(含文科)的成績都是第一!真正是文理兼優的全才。

學校對張老師的女兒也非常器重,把她當作清華的苗子來重點培養。畢竟,這麼出色出眾的尖子,好幾年都沒有出現過了。市一中的中考掐尖政策都快把縣裡的初中尖子掐完了!毫不容易出現了一條“漏網之魚”,學校領導還不樂瘋了?指示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師都要盡最大可能向張老師女兒傾斜,這些年縣一中高考成績一直不理想,頂級名校無人問津,現在清華的苗子冒出來了,全校上下都指著她“翻盤”呢!

張老師結婚遲,又一直懷不上。直到三十七八歲上才有了這麼一個寶貝千金。真是把萬千寵愛都傾注到這孩子身上了。所以,小丫頭小的時候特別淘氣,跟男孩似的,鬧得很。在藝術方面挺有天賦,少兒剪紙大賽全省一等獎。但學習成績一直不上不下,是要強的張老師的一塊心病。

沒成想,小姑娘到了初二,忽然發力,成績噌噌往上漲,到了初三,在實驗學校一舉升到年級前列,更是搭上了縣一中自主招生的班車,成了高中尖子班的一員。這之後,又一發不可收拾,竟從全校前二十躥升到第一,成了尖子中的尖子,這怎麼不讓張老師樂開了懷?

不出意外,這孩子將是縣一中低迷了幾年後的扛鼎大將,是天命之年的張老師的最大驕傲!然而,高一下學期的分科破滅了所有人的希望!張老師的女兒突然決定去學文科,按說也沒什麼不可以,她文科也是全校第一。但由於提前進的理科自招班,學校、家長也都重理輕文,女孩最終在校領導、班主任、張老師夫婦、家裡親戚等人的聯合“勸說”,連番“工作”下,放棄了自己的決定,繼續學理。

大家剛鬆了口氣,就覺得女孩不一樣了。愛發呆、不說話、好生病了。但去醫院體檢又沒有身體上的毛病。到了高二上學期過了一半,女孩經常不來學校上課,張老師對外解釋說孩子身體出了毛病,其實大家都知道,女孩抑鬱了。高二下學期,女孩開始休學。一學期後,轉讀高二文科,仍然時來時不來。跟她同學的都考上大學了,女孩才上高三,而且選擇了藝考,去學了美術。

張老師是我的熟人,她女兒跟我兒子從幼兒園就同班,包括兒子他們同學在內,我們每一個人談到這個女孩,都是扼腕嘆息。

前兩天,我和妻子散步,看到張老師騎車送女兒去學校上晚自習,想上前打招呼,張老師轉開了頭。不過,我看除了瘦,女孩兒表情還挺輕鬆的,看來,她的抑鬱應該是痊癒了。

祝願女孩在今年的高考中正常發揮,考上藝術類名校,青春無憾!


劍客談教育


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我曾經接觸過很多得抑鬱症的中學生。我發現他們有3個共同點,一是一直都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好孩子;二是都是獨生子,父母一直都比較寵愛;三是都經歷了一些重大的打擊。下面我來說說幾個案例。我且用ABCD這樣的編號來代替我說的孩子。

A:初一男生,獨生子。小學的時候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本來可以作為推優生進入重點初中,但重點初中離家有點遠,要寄宿,父母捨不得,就把孩子留在身邊,讓其上家附近的另外一所中學。這個孩子初一上學期的時候,成績一直都在年級前十名,班裡前3名。初一下學期開學後沒有多久,有一天因為他上課講話,老師狠狠地批評了他,據說還打了他一個耳光。他很憤怒,但又不知道如何表達這樣的憤怒,慢慢地變得抑鬱了。後來慢慢地不願意去上學,上學經常遲到。當他徹底不肯去上學的時候,他父母才找到我。這時候這個孩子離被老師打耳光的事件已經過了將近半年,孩子已經患上抑鬱症了,不願意出門,也不願意見任何人,甚至有自殺的傾向。

B:高二男生,獨生子。這個男生從小一直很乖,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好孩子。高二的時候,有一次摸底考試,這個男生作弊,被老師當場抓到。按學校的規定,考試作弊要在全校公佈。他覺得無地自容,從此不肯上學。任由父母怎樣勸說,他都不肯上學了。哪怕老師跟他說不懲罰他,也不公佈他的事情,他還是覺得沒有面子。他不上學,也不出門,更不願意去做心理諮詢,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出了很大的問題。這個孩子後來是被父母強制送到醫院去接受心理治療的。

C:高二女生,獨生子。這個女生變得抑鬱的原因是校園欺凌。她和初中一女生一起上了同一所高中。因為她長得漂亮,又會跳舞,這個初中女生很嫉妒她,就背後不斷地造謠,說她的壞話,還讓身邊的女生都不理她。她在學校被孤立,慢慢地就變得抑鬱了。

D:初二女生,獨生子,能歌善舞,多才多藝。這個女生變得抑鬱的原因也是校園欺凌。她班裡有一個女同學,是個小頭頭。可能也是因為嫉妒,這個小頭頭一直很排斥她,還不允許其它女生跟她一起玩,她在班裡被孤立,非常孤獨。最後就變得抑鬱,不願意去上學了。

E:高一男生,獨生子。這個男生初中時在一所普通中學,成績很優秀,後來考上一所重點高中。高一期中考試的時候,成績在班裡倒數。期末考試的時候,成績還是沒有起色。他從一個優秀的、被看見和表揚的學生,變成了一個被忽視的差生。他覺得很沒有面子,變得抑鬱,就退學了。

從以上幾個案例中可知,這些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被父母精心養育,從小比較聽話,成績也好,一直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好孩子。他們沒有受過什麼挫折,也沒有能力應對挫折,一旦在學校遭遇到什麼打擊,很容易變得抑鬱。另外,導致男女生變得抑鬱的因素有所不同,男同學更在意麵子問題,一旦發生丟面子的事件,更容易變得抑鬱;女同學則更多是因為校園欺凌變得抑鬱。

作為家長,要時時留意孩子情緒與行為的變化,及時跟孩子溝通,幫助孩子化解矛盾,做到防患於未然;另外,不要一味地誇孩子,也不要總是對孩子有求必應,讓孩子從小適當地受到一些挫折,可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還有,可帶孩子一起看看他人的悲慘人生,從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最近有一部電影叫《何以為家》,非常適合帶孩子去看。

關於中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我曾經有過專門的回答。感興趣的朋友可關注我,看看我以前回答的問題及寫的文章。


多哈心理


看到這一個標題,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因為我啊,曾經見識到了這樣幾位學生,現在我這幾位學生的情況,以及自己的反思說一下。

經過這幾年觀察,我發現通常得這個疾病的孩子,他們都是一些品學兼優的孩子。我的周圍我認識幾個這樣的孩子,我就不說他們的名字了。第一個,我初中老師的外孫,因為性格內向,不善於表達,不能調整和同學的關係,造成壓力,休學一年。其家長懂得一點醫學知識。沒有取得大的障礙。調整治療以後 ,並沒有影響他的考試。並在第二年的高考中。取得市狀理科狀元。現在,是中科院的一個博士。說明抑鬱症是可以治好的。第二位是我兒子的同位,他的同位在某一初中學校時,大部分時間考試級部第一。他的父親是一箇中學的校長。母親是這個學校的一個數學教師。在當年模擬中考中,曾考全市第一。以全市第三的成績,考入本市省重點中學。考入這個重點中學後,進入的是一個英才班。第一次考試。考了一個第九名。就有點不平衡,以後這個成績也保不住了。你得病了。當時家長還保密。轉學進入了他父親的哪個學校。他還是沒有調整過來。心理還是不平衡。就休學了。我的兒子和他不是一個班級了他的消息就沒有了。反思如下:

第一,這個學生就是不能正確看待他的學習成績,不能正確定位自己,

第二,缺少抗挫折能力。

第三 ,他們本身就是性格內心,追求完美,不善於表達,對自己要求很高。

第四,外部壓力。平是表現很好,家長,社會對他們也有很高的要求,這些對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第五,家長也有一定的因素。


新徵程201906


有一個真實的例子,老家一個鄰居,家有一兒一女,本來挺好的日子出事了,原因是上高二的閨女得了"抑鬱症",從得病到輟學,只是短短的二十來天……

原因是女孩在學校單戀了她的一個同學,表白後沒想到男生把這事告訴了老師,而後老師在班會上宣佈了這件事,並且對女生進行了嚴肅地批評。然而第二天,女孩目光呆滯,嘴唇被自己咬破了,而且拒絕上課,沒辦法,校方通知家長,鄰居急忙趕到學校,問明原因,交涉後把閨女領回家。

女孩回家後,任憑父母,親戚、鄰居怎麼勸,一言不發,十多天後,送醫院經診斷,得了"抑鬱症",後無耐輟學在家休養。

如今幾年過去了,女孩住了幾次院,病情仍然時好時壞……

這件事是個悲劇,本來一個學習很好的孩子就這麼毀了,是非對錯,令人深思。(謝謝)。


捕霧網


越來越多初高中生得抑鬱症,其實分析起來,原因不外乎這幾個方面。

1.從生長髮育方面。

初高中生正是荷爾蒙激素爆發的年齡段。

按照生長髮育的階段來說,這個時候的孩子精力旺盛。

但由於在教育階段初高中生學業負擔中,其他用於舒緩學習壓力的各項興趣,體力活動相對比較少,就造成了一些孩子身體激素消耗不平衡的產生。

因為只動用腦力去用於學習,並沒有讓他有發洩體力的機會,這種不平衡在某種刺激的作用下,可能就會導致抑鬱症的發生。

2.從家庭關係方面。

初高中生處於青春期,而此時的家長,大部分是處於事業、家庭壓力非常重的階段。

上有老下有小,全靠中年人在中間承上啟下。

而青春期的孩子越來越趨向自己做主,有時的行為會給家長造很多困擾。

家長呢?由於自己沒有和孩子良好溝通的能力,經常會發生直接訓斥、發怒抱怨的情緒宣洩。

而且家長們,通常都會把自己的一些意願強加給孩子,並不與孩子達成某一個方面的共識。

如果孩子相對力量較弱,就會造成內心糾結,但又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想法,慢慢抑鬱情緒越來越多,也會造成抑鬱症的發生。

3.從心理健康方面。

初高中生處於青少年階段,慢慢接近成人。

在當今互聯網時代,很多資訊並沒有像青少年設定限制!青少年獲得同等社會資訊的能力並不比成年人少。

但青少年的自控能力相對於成年人來說,就顯得非常單薄。

情緒控制方面,並不能相對自如的控制負面情緒、調節負面情緒、緩解負面情緒。

如果再遇到性格相對內向的學生,可能就會導致他抑鬱症發生。

其實抑鬱症的防治,已經在很多幹擾手段後顯示出非常好的效果。

如果你發現身邊有抑鬱傾向的人,那麼就可以去用相應的手段去幫助他。

希望每個抑鬱症患者都能早日走出困境。





陪娃的媽媽


抑鬱是孩子過度勞累產生的心理壓力得不到良好的釋放,更主要的是家人的不理解,家長認為吃好穿好,要什麼給什麼就是對孩子好。而忽略了孩子內心的需求。

抑鬱的心態:1.走極端 2.以偏概全 3.消極思維

4.敏感多疑 5.自卑心理 6.自我評價過低 7.擴大推理 8.自責自罪

兒童抑鬱表現不出明顯的悲傷,而常出現異常的不安,好攻擊或是有學習問題等行為障礙。

青少年:自殺是15~19歲青少年中排在意外之後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青春期是艱難的時期,此時的青少年體內激素劇烈變化,在高傲和自卑間徘徊,既要擺脫家庭的束縛又未完全獨立,這使得他們對重大的挫折易產生嚴重的情緒反應,家長和老師可以通過辨認學習出現問題、失敗後難以恢復信心或出現突然的難以理解的情緒、行為的變化,來發現青春期抑鬱症。

抑鬱症要記住四點:

1.抑鬱症是一種真實的疾病,而並不是意志薄弱。

2.抑鬱症不是您的過錯,也並不代表個性懦弱和自我調節能力有缺陷。

3.抑鬱症是可以治好的,這一點非常重要。抑鬱症就是情緒“感冒了”。

4.抑鬱症對您的發展很可能是一件好事。它讓你陷入反思和內醒,治癒後您可能會達到比以前更高的精神層次。


小女子的陪伴


如何看待越來越多初高中學生得抑鬱症?

獨生子女時代,一個孩子出問題,直接威脅或毀掉一個家庭。我們瞭解一下中學生患上抑鬱症有哪些因素,才有可能治療或預防。中學生出現抑鬱症,多數是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以後形成,並且患上抑鬱症的學生往往都是成績比較好的。

這些成績不錯的學生,他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以後,就覺得自己不行,周圍同學很厲害,自己跟不上、學不會,就很焦慮,這是因為他們過去成績好的光環下,形成了怕失敗、容易焦慮的個性特徵,雖然以前成績很好,但他們並不自信,出現問題不能客觀分析,而是盲目自責,認為都是自己的問題。

很多家長在教育方面出現問題,孩子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他們的本意想讓孩子更好,並不及時鼓勵認可,而是想鞭打快牛,總說出他們的不足,讓孩子感到自己有問題,擔心不行,害怕失敗,越怕失敗,焦慮越高,焦慮越高,學習狀態越差,形成惡性循環。

像西方家長學習,懂得尊重孩子,認可孩子,讓孩提升自信,增強安全感,才能培養出真正優秀的孩子。


霍體清


中學生得抑鬱症在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並不少見,我認為影響最深的無為兩種情況

第一、學習壓力及學習環境

中學生學習壓力大眾所周知,白天一天的課,晚上和週末還要上各種輔導班,可家長只拿最後的成績看待孩子的學習能力,一味的追求結果只會忽略技巧性學習,久而久之,心理和身體都會受到摧殘;

再說學習環境:打架、辱罵、排擠、學生時代很常見,一些學生會選擇默默承受,這樣的結果,只會在爆發中滅亡。

第二、家庭壓力

抑鬱不止是學校環境會導致,家庭環境也會。有愛吵架、打架的父母、有突然離異的家庭、有家裡隔三差五大事小事不斷的等等。學生的心理畢竟還是不成熟的,遇事很少會想的開、想的遠,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家庭氛圍,又不知道該向誰傾訴他心裡的苦悶,時而久之,抑鬱了。

所以在此呼籲學校和家長,孩子努力學習文化課的同時,還是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一個高情商有思想的學生,我想哪怕他只是大專畢業,條條大路通羅馬,行行出狀元。謝謝!


你聽等風來


越來越多的學生得了抑鬱症,確實是一個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為什麼原本應該天真無暇,快快樂樂成長的孩子們會成為抑鬱症的對象呢?我覺得應該有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現在的孩子學業壓力實在是越來越重,特別是中學生可以說他們的學業壓力和我們那個時代相比而言,已經呈幾何倍的增長。同樣的年齡,同樣的心理發育階段,面對如此不同的學業負擔,怎麼會讓孩子們沒有壓力呢?高中時期的學生更是如此,他們很快就會面臨高考,這個在中國最具特色的考試,足以給所有的人帶來壓力,那麼怎麼能要求孩子們能夠獨善其身呢?

其次,其實有壓力的不完全是孩子,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感受到壓力。誰誰誰家的孩子特別優秀,誰誰誰家的孩子考進了某某某重點中學,優秀大學,整個社會都充斥著壓力,似乎你的孩子不優秀,你幾乎在別人面前都沒法抬起頭來。家長的這種壓力在無形中是會傳遞給孩子的,我們實在難以想象,一個充滿壓力的家長,會培養出一個毫無壓力的孩子,所以越來越多的孩子得了抑鬱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心理諮詢師馬俊


為什麼有這麼多中學生患抑鬱症?這跟很多因素都有關係,很難一句話說得清。

未成年人的抑鬱問題

臨床上也能夠發現未成年人的抑鬱問題日漸嚴重,這樣的現象與目前初、高中生的學業壓力過大,以及家長和老師給予孩子的殷切希望也有直接關係。我們的社會也病了,孩子們的壓力太大了。



另外,其實之前的社會上也有很多患抑鬱症的初、高中生,只是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學校、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家長、甚至我們的醫生也不是太瞭解未成年人抑鬱問題,只是單純的當成了未成年人最常見的情緒障礙或者厭學表現。

其實在醫院裡,尤其是有心境障礙專科的精神衛生醫療機構裡是完全可以看住院患者的年齡結構,抑鬱症的平均住院年齡在20歲以下,而大部分患者並非首次發作,很多患者發病都是在初中階段。

未成年人處在身體和心理發育的雙重敏感時期,對於撲面而來的壓力,不懂緩解;對於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負面情緒不懂擺脫,於是更容易產生抑鬱情緒甚至抑鬱症的。

而且未成年抑鬱症患者相較於成年人明顯更容易出現自殘行為,這一點在很多抑鬱症患者身上都有體現。

治病重要還是學業重要?

曾經被一些患病的未成年人家長不止一次的問到“大夫,有沒有不影響學業的藥,她得堅持上學啊”或者“大夫,不住院行不行?他快考試,耽誤不得”……很多家長還是不瞭解抑鬱症的嚴重程度,抑鬱症是慢性致殘性精神疾病,對於孩子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代表的就是一輩子的正常人生活,這不比任何考試,任何學業都重要的多!這是孩子真正的一輩子的事情!!!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有問題可以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很樂意幫助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