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提爾皮茨之後德國海軍的掌門人(中篇)

小編接著上集說,雷德爾提出的次等戰術作戰理論和巡洋作戰思想的核心內容是這樣的:

次等戰術作戰理論,“在北海的勝利也許遙遙無期,但外圍戰場的成果同樣意義重大”。

提爾皮茨之後德國海軍的掌門人(中篇)

埃裡希·雷德爾

“中等海上力量,尤其是依託大陸的中等海軍國家沒有必要實施大艦隊作戰,要緊之處是取得有價值的戰術勝利,以動搖力量平衡,獲得機動空間。儘管每個交戰國都有其主要和次要目標,在戰區重要程度上也有先後之分,但是如果主要戰區沒有發生足以逆轉局勢的大規模交戰,那麼次要戰區的行動也可能取得超出預期的戰果,並對重要戰區的形勢產生重大影響,即使機動作戰計劃已預見完全相反的形勢,此時重要戰區仍可能處於一切都不明朗的情況”。

存在艦隊思想,“存在即是威脅”。

“假設一支艦隊停靠在一處絕對安全的港口,對其行動力所及的範圍施加影響力,牽制敵方在這一範圍內的軍事活動”。當敵人慾達到攻勢目的而需全面控制海上區域時,可以運用採取守勢機動的艦隊,阻止對方獲得絕對控制權,不與敵人從事納爾遜所言的正規作戰,而是抓住機會實施反擊。

基於這種理論,德國海軍的建設開始了。1928年雷德爾海軍上將出任魏瑪帝國海軍總司令,海軍建設受限於凡爾賽條約,德國開始打造用於巡洋作戰的戰艦。

提爾皮茨之後德國海軍的掌門人(中篇)

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

1928年10月1日,雷德爾被提升為海軍上將,就任德國海軍部長。1931年第一艘袖珍戰列艦德意志號,後改為呂佐夫號下水。1931-1932年間又有2艘戰艦入列,分別是舍爾海軍上將號和斯佩伯爵號。1935年,雷德爾被任命為德國海軍總司令,升為海軍上將。同年6月,事情發生轉機,英國覺察到德國崛起是不可避免的事實後,秘密與德國簽訂《海軍協定》,規定德國可以擁有等於英國海軍噸位35%的軍艦和45%的潛艇。當時英國海軍總噸位是120萬噸,按照35%來計算,大約42萬噸,而德國當時擁有的海軍噸位是7.8萬噸。所以,德國開始大肆擴建海軍。這種情況下,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戰列巡洋艦下水。之後,德國開始建造存在艦隊的核心戰艦俾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戰列艦,擁有排水量4.2萬噸,12.5英寸主裝甲帶,8門15英寸主炮,航速達到29節,俾斯麥號成為德國海軍的象徵。後來,又計劃建造5艘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用於破交戰。

提爾皮茨之後德國海軍的掌門人(中篇)

提爾皮茨號戰列艦

提爾皮茨之後德國海軍的掌門人(中篇)

俾斯麥號戰列艦

雷德爾為實現北海牽制的存在艦隊和用於遠洋巡洋作戰的破交兵力擁有同樣可觀的實力,在得到希特勒保證1946年之前不會爆發歐洲戰爭的承諾後,1938年5月制定著名的“Z計劃”,六年海軍建設方案,並於次年一月獲得批准。1939年,希特勒授予雷德爾海軍元帥軍銜,將其置於海軍中至高無上的地位。

可惜戰事發展出乎所有人預料,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二戰全面爆發,德國海軍又一次無奈參戰,結果如何,請繼續關注提爾皮茨之後德國海軍的掌門人(下篇)。


讀一點書,行一程路;看一看世界,講一講故事。原創文章,點擊右上角關注,每日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