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提尔皮茨之后德国海军的掌门人(中篇)

小编接着上集说,雷德尔提出的次等战术作战理论和巡洋作战思想的核心内容是这样的:

次等战术作战理论,“在北海的胜利也许遥遥无期,但外围战场的成果同样意义重大”。

提尔皮茨之后德国海军的掌门人(中篇)

埃里希·雷德尔

“中等海上力量,尤其是依托大陆的中等海军国家没有必要实施大舰队作战,要紧之处是取得有价值的战术胜利,以动摇力量平衡,获得机动空间。尽管每个交战国都有其主要和次要目标,在战区重要程度上也有先后之分,但是如果主要战区没有发生足以逆转局势的大规模交战,那么次要战区的行动也可能取得超出预期的战果,并对重要战区的形势产生重大影响,即使机动作战计划已预见完全相反的形势,此时重要战区仍可能处于一切都不明朗的情况”。

存在舰队思想,“存在即是威胁”。

“假设一支舰队停靠在一处绝对安全的港口,对其行动力所及的范围施加影响力,牵制敌方在这一范围内的军事活动”。当敌人欲达到攻势目的而需全面控制海上区域时,可以运用采取守势机动的舰队,阻止对方获得绝对控制权,不与敌人从事纳尔逊所言的正规作战,而是抓住机会实施反击。

基于这种理论,德国海军的建设开始了。1928年雷德尔海军上将出任魏玛帝国海军总司令,海军建设受限于凡尔赛条约,德国开始打造用于巡洋作战的战舰。

提尔皮茨之后德国海军的掌门人(中篇)

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

1928年10月1日,雷德尔被提升为海军上将,就任德国海军部长。1931年第一艘袖珍战列舰德意志号,后改为吕佐夫号下水。1931-1932年间又有2艘战舰入列,分别是舍尔海军上将号和斯佩伯爵号。1935年,雷德尔被任命为德国海军总司令,升为海军上将。同年6月,事情发生转机,英国觉察到德国崛起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后,秘密与德国签订《海军协定》,规定德国可以拥有等于英国海军吨位35%的军舰和45%的潜艇。当时英国海军总吨位是120万吨,按照35%来计算,大约42万吨,而德国当时拥有的海军吨位是7.8万吨。所以,德国开始大肆扩建海军。这种情况下,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下水。之后,德国开始建造存在舰队的核心战舰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拥有排水量4.2万吨,12.5英寸主装甲带,8门15英寸主炮,航速达到29节,俾斯麦号成为德国海军的象征。后来,又计划建造5艘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用于破交战。

提尔皮茨之后德国海军的掌门人(中篇)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

提尔皮茨之后德国海军的掌门人(中篇)

俾斯麦号战列舰

雷德尔为实现北海牵制的存在舰队和用于远洋巡洋作战的破交兵力拥有同样可观的实力,在得到希特勒保证1946年之前不会爆发欧洲战争的承诺后,1938年5月制定著名的“Z计划”,六年海军建设方案,并于次年一月获得批准。1939年,希特勒授予雷德尔海军元帅军衔,将其置于海军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可惜战事发展出乎所有人预料,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德国海军又一次无奈参战,结果如何,请继续关注提尔皮茨之后德国海军的掌门人(下篇)。


读一点书,行一程路;看一看世界,讲一讲故事。原创文章,点击右上角关注,每日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