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農村出現耕地“種樹熱”是好事還是壞事?

新大風歌


點擊關注【鄉村關中】, 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精彩。

我們知道,耕地是最寶貴的資源,是農民生存的依賴,農民所有的指望都依靠土地。如果沒有了耕地,農民就無法生存。長期以來,農民在土地上經過精耕細作,用來種植糧食等農作物,養活一家老少。而近幾年來,隨著農村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城鎮化的加速推進,農民依靠單一的傳統農作物種植收入太低了,隨之而來的是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經濟農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因此,農村也就出現耕地“種樹熱”。

在鄉村關中一帶的農民,多年前就發展蘋果樹、梨樹、葡萄、獼猴桃、桃樹等果樹產業經濟,並且經過多年的發展,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那為啥農村興起了“種樹熱”呢?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認為原因如下:

第一,農民種植農作物的經濟收入低下。

近年來,糧食等農產品價格長期低迷,而種子、化肥、農藥、地膜等農資價格卻在不斷增長,因此,農民依靠種植傳統單一的糧食農作物難以增加收入,並隨著城鎮化的加速推進,農民就業賺錢的渠道增多,於是,大量青壯年農民通過外出務工,增加家庭經濟收入。

與此同時,家裡承包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耕地就無人耕種,與其閒置長滿荒草,還不如栽上樹。但有市場意識的農民,栽的可不是普通的樹,一般選擇風景園林樹、果樹、花卉樹等,這些樹成材後價值可觀。這樣不用農民平時怎麼打理,經過幾年成長後,不但土地沒有荒蕪,而且還有效地增加了家庭經濟收入。

第二,種樹的經濟效益比種農作物要高。

有的農民有長遠眼光,他們在耕地上栽種一些蘋果樹,葡萄樹,或其他果樹,待結果後產生的效益遠遠大於種植農作物的收入;還有的農民種上一些景觀樹,這些樹木長上幾年後,就可以賣到城市園林景區,不僅為城市綠化作出了貢獻,也有效的增加了家庭經濟收入,且這些樹木的經濟效益可觀,比種糧食作物的經濟效益要高出很多。

第三,種樹管理起來簡單方便。

農民在城市長期打工,家裡土地根本顧不上耕種,讓鄰居家耕種,可鄰居家也不想耕種。在面對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耕種,荒廢著太可惜。因此,他們就想著全部栽樹,且地裡栽上樹後,不用怎麼管理,也不用花費工夫,他們在打工返鄉時進行修剪一下就可以了。這些樹待幾年後就可以成材,且經濟效益很不錯,這樣實現了打工和耕地兩不誤,一舉兩得,對農民來說,何樂而又不為呢?

第四,種樹也是農民增收的好渠道。

發展農村經濟作物,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是各地解決農民脫貧致富的根本出路。各地農村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發展各類樹木種植,農村實現了良好的收益,這對農民來說也是不錯的選擇。同時,我們看到,現在城市規模化不斷擴大,各地都在建設園林城市,建設公園綠地,建設高檔住宅小區,這些地方都需要大量的綠植樹木,從而這就為農民種樹提供了廣闊市場,且種植樹苗,以及各類綠化樹都能有效提高農民的收益。

總之,對於農民耕地“種樹熱”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們不能完全定論。但從當前農村社會發展情況來看,農村種樹熱解決了農民顧不上耕種土地實際的問題,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從這點來看,農村“種樹熱”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實質問題是,這是農民選擇進城務工後,土地無法耕種而造成的權宜之計。相信,隨著土地流轉的實施,這一狀況會得到有效改善。

我是職業農民【鄉村關中】,我們一起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你對此有何高見,我們留言區見。


鄉村關中


耕地種樹熱首先不是好事!下面以我老農的感知說說這事。

首先根椐相關法律法規,土地分為基夲農田和一般農田。以題主所說的是指基夲農田。巜土地管理法》和巜基夲農田保護條》都明確指出;嚴禁在基夲農田上種植果林,挖漁溏等破壞土地地力行為。所以說耕地種樹首先是違法的。

第二,從長遠來說有效的耕地面積是保障糧食生產的前損。如果種樹熱成為種樹風,那麼怎麼保證端自己的碗,吃自己的糧呢?如果發生糧食危機,沒人賣咱國糧食,那時耕地力被嚴重破壞,恢復種糧最少待4年後,那時就來不及了。

笫三破壞鄰里關係甚至大打出手。你家種樹,我家種糧,請問鄰家糧食能長嗎?能有收穫嗎?澆水,施肥全被樹根吸收了。能不發生矛盾甚至打架嗎?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種樹呢?大家都知道,種糧這些年基本上沒有產值,甚至還虧本。而種樹呢相對管理簡單得多,幾年後收益也比種糧強,而且平時又可去打工,真是兩不誤。也難怪出現種樹熱。

如何正確引導農民積極種糧,闢免耕地種熱興起是各級村,鎮的大事了。


一樹一世界劉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首先我就是農村的。我們那邊現在也是這樣。我家一家三口有三畝地吧,這平時在外打工也不回家。以前是三畝地,能給我們100塊錢包出去,現在不給錢他們也不想種。所以說不如種上點樹呢,也不搭理裡面過個幾年回家還能賣樹。這個現象不是個好現象。所以說國家應該大力扶持點咱們這個種植業扶持農民。要是都種樹了,糧食肯定會短缺的。民以食為天嘛!我認為種樹是不對的是不好的。但是作為我是農民來說,我依然會種點樹。我是個農村的,知識有限,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農民工小殷


屬自己確認權的土地,在使用有效權內,除合同明文規定外,你種什麼一般無人能干涉你,畢竟種田也必須講效益的。


白骨精63


我是地道的農民,去年種了一畝三分地的麥子,種子100元,肥3包450元,種植機子費130元,再加上麥季收割100元,共計接近800元。按畝產800斤,市場價1.1元,能賣900元,最後掙100元。自己的人工費還沒算。


yang107


農村基本農田,最以分散並分割給農民耕種,最現實的是,要農民竄門走戶想把分散土地從各戶農民手集中成片承包是辦成的,寧自己不種荒扔也不會承包給他人,步分農民把分散土地東一塊酉一點栽殖樹苗及綠化苗䓁,一是為了佔地,二是䓁待發展補尚。這種作為政府應出手管理,減少阻力劃片轉讓承包土地,依土壤土質適用發展的農產品,並快策協調各村把分散土地,依合法同一承包費讓分散土地農戶有信益依靠感安全感入股䓁。當前時間就是最快發展,中國農業無公害產品共同努力同健康`


珍惜5237


農村出現耕地種樹的現象已經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了。受利益的驅動,在農村有的農民種上了樹,砍伐後又種上了莊稼;有的農民放棄了種莊稼卻種上了樹。

農村耕地上種樹現象的出現,大致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糧食價格逐年下跌,農民失去了種糧食的積極性,種糧不如種樹。這幾年市場對速生楊樹需求旺盛,如果種上速生楊樹,四年就可以砍伐,每畝地種九十棵左右,保守的估計,平均每棵樹能賣六、七十元左右,四年下來,每畝地平均每年就是一千多元的收入,比種糧食效益還高,而且投入成本和管理成本比種糧食低很多。



第二種情況是家裡沒有人種地了,孩子上學或者外出打工不在家,自己年歲又大了,剩下老頭老太乾莊稼活太費勁。但總不能讓地荒著,讓別人承包吧,錢又太少,所以,種上樹木比較划算。

第三種情況是地塊比較小,或者是承包地臨近村邊,地邊有房屋或者工廠遮擋,種莊稼會受影響,又不適合機械化作業。

以上三種情況導致這部分人在自己的承包地塊上種上了樹木,出現了“種樹熱”。種樹的原因大家明白,說明農民都是為自己的利益著想的。



至於農村出現耕地“種樹熱”,是好事還是壞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說呢?


鄉野老農


是好事呀現如今出現大量35度坡以上的山地和大河邊低窪地,這些地植樹對國家對未來都是大好事。大好山河要想完好就是植樹不要有荒山荒地確保生態平衡!


風吹麥浪老閆


農村出現耕地“種樹熱”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是鄉下小三哥,地地道道的農村小夥,家裡也守著一畝三分地,以前有一畝的糧食地,後來也種上桃子了。現在我家沒有糧食地都是水果,有李子、桃樹、梨樹,在我們當地來說,種糧食的已經很少了,我覺得農村出現的種樹熱是一個好事,增加了我們農民的收益,生活過得好了。



馬雲說過一句話: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

我們農民種地也一樣,糧食沒辦法改變成本以及價格,我們就想辦法改變糧食。

我們村裡的長輩們都種了半輩子糧食,也就勉強能生活,要想富裕那是痴人說夢,以前的年代就是為了能夠吃飽,能夠吃飽就行不在乎掙多少。現在不一樣了,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物價的飛漲只種糧食地遠遠滿足不足生活的需求,種小麥玉米一畝地還掙不了1000塊錢,現在1000塊錢能做什麼?

所以家家戶戶都改行種水果,水果的價格貴啊,雖然前幾年需要投入,但是後期一畝地下來能掙5000左右,看具體價格是否豐收等因素,反正比小麥玉米划算的多,這樣我們農民才能掙了錢,提高生活質量,對於我們來說當然是好事情。


可能某些人會說,現在農民都種水果了,沒人種糧食了以後怎麼辦,我們連糧食都沒有了,時代不同必有解決的辦法。

我是鄉下小三哥,以前就是我個人的感想,錢是好東西,農民有了錢才會消費,生活質量的提高。


鄉下小三哥


一半一半吧,別的地方我不知道,我們這裡你不種地轉包給別人是很難有人要的,進不了機械,糧食又不值錢,種果樹多了又管理不過來,還不好僱人。我家地就改成楊樹了,大約二十來畝地14年賣了十二萬。去年剛賣的,挖地樹苗加僱人種樹又花了三萬左右。種上前兩年用打草機除草往後就不管它了。總之比荒費了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