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人建議,在拍攝時,把注意力放在大多數人不會關注的地方,這種觀點對不對?

柳侍墨


這樣做也是不錯的,只要在對象的選擇,時間、角度、光照、構圖和相關參數設置上比較合理,相對比較容易拍出一些有個性和獨特而美的照片。








三平之人


從拍攝的角度到成為一種藝術這是一個時代的進步,近三十多年以來從“傻瓜式”相機,到數碼相機、智能手機⋯⋯一個史無前例的“全民大攝影的”熱潮來到了!攝影本身就是一種記錄時空的技術手段,自從它與藝術、新聞和生活結合起來之後,就立馬身價倍增了。世界新聞攝影大賽“荷蘭的普利策獎”相當於電影裡面的“奧斯卡獎”,從那些震撼世界的突發事件中,比如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的“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爆炸的瞬間被捕捉到了,還有一個有心人卻回過頭來拍下了失事飛機上面的宇航員的妻女驚諤、絕望地相視的表情……這樣的視角很難在那個慌亂又充滿絕望的現場引起關注,但是它傳遞給人們的信息量卻遠遠超過天空中的一縷縷煙跡……這張逆襲的片子贏得了當年“荷賽”的大獎!羅丹的名言幾乎是地球人都知道:“世界上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這種美的眼睛……”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就是努力多讀書,讀經典之作……在端起相機之前首先要“成竹在胸”意在筆先……這樣才能從自己的視角去觀察這個世界。所以說這句話是對的,攝影不可隨大流,五十歲以後少用中長焦鏡頭——廉頗老矣!當然深諳此道的具有“童子功”的老炮兒除外……我是從120的祿萊到“皮老虎”的海鷗203開始接觸攝影的……八十年代初用手將120相機固定在自行車後座上開啟B門拍攝過夜空中綻放的朵朵禮花,九十年代又手持200的長焦鏡頭完成過2秒的曝光,結果還滿意……那是一個無知者無畏的年紀,現在覺得可笑了。






輕輕江


這樣的建議具體要看拍攝對象

許多瞬間發生的自然畫面對攝影師來說,簡直就是無價之寶。為了捕捉它們,你需要時刻攜帶一部相機。

眾所周知,離拍攝物體越近,畫面就會越好。因為這樣可以避開無關緊要、擾亂視線的背景,清晰地呈現出拍攝物體。

在拍攝人物時,讓他們動起來。這樣你的畫面會變得生動而自然。

為了避免僵硬、靜止的姿勢,多鼓勵你的拍攝對象,讓他們積極活躍一些。你的鼓勵和提示會為他們帶來更加輕鬆自然的表情。

簡單的背景有利於讓觀看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畫面的主角身上,帶來更加清晰、有力的視覺效果。試著去找找這樣整齊、簡單的背景吧!

將拍攝物體放在取景器正中央並沒有什麼錯。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偏離中心的位置上,就可以給人一種更加動態的感覺。

在拍攝風景照時,試著將前景收入鏡頭,可以為畫面增加深度感和立體感。

足夠的光線是曝光的基本要求,好的光線能使畫面更加有趣、多彩、有立體感。強烈的陽光只是好光線的一種。很多人得知多雲的陰天能為人像攝影帶來最好的光線時十分驚訝。其實,陽光會使人眯眼,並帶來濃重的陰影。而陰天的光線則能使人物的臉部顏色十分柔和。

有時,一些好照片會因為你過於將注意力放在拍攝角度、距離、對焦等等技術問題上而與你失之交臂。端穩相機才是拍出清晰照片的最根本因素。按快門時,不要過於用力,輕輕一按就可以了。相機的哪怕一個微小晃動,也會影響照片的清晰度。有條件的話,最好給胳膊找一個支點,或使用三角架。

充分利用內置閃光燈可以提高畫面質量。在需要的時候(尤其是室內攝影),它可以為你補光。

注意不要脫離閃光燈的有效範圍,只有在這一範圍內才能得到正確的曝光。典型的範圍大約在4到12英尺之間。別忘了將相機調到手動模式來配合閃光燈的有效範圍。在戶外攝影時,閃光燈同樣能起到很大的幫助。它可以減弱陰影,增加色彩明亮度。





老野的小視頻


在拍攝時,把注意力放在大多數人不會關注的地方,這樣做,比較容易拍出與眾不同的照片,致於照片美不美,完全取決於攝影者的眼力和對美的感知能力。

名勝古蹟,拍攝的人實在太多了,許多照片都是在同一個時候,同一個角度拍攝,照片大都雷同,沒有新鮮感,看了也沒多少味道,其實,在實常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可以拍攝,遊玩的公園裡,勞作的田野上,甚至於一把傘,幾隻鴨都可以是我們的拍攝對象,我們要把握時光,找正機會。佳作總是在合適的時機,恰當空間瞬間完成的,錯過了,機會就失去了,尤其是拍攝人與動物,當然拍攝風光照也一樣,光影總是變幻莫測的,只有在最合適的光影裡,才有可能拍攝出最動人的作品!

總之,生活的美在我們眼前,不管你所處何時,何地,只有練就了一雙識美的眼睛才有可能照出好照片。(以下幾張是本人練習照片,獻醜了)











田園TyAA


有人建議,在拍攝時,把注意力放在大多數人不會關注的地方,這種觀點對不對?

 

    這種觀點對,但也不對。因為這個建議的本身就存在著問題。因此,這個問題不能簡單的回答。

    首先,這個建議本身有問題,不正確。這個建議是要你把注意力放在大多數人不會關注的地方。那麼你就要問問這是個什麼地方?那你還要問問要不要關注大多數人應該關注的地方呢?其次,這個建議不完整。把注意力放在大多數人不會關注的地方,那麼大多數人關注的地方你要不要關注呢?

    完整的建議,應該是在你拍攝時,關注大多數人關注的地方的同時,還應該去關注大多數人不會關注的地方。因為大多數人在拍照時,大多關注的是被攝的主體,主體的位置、光線、角度、相機的光圈大小、速度快慢等等(例如拍攝人像時注意關注的是眼神、表情、站位、方向等等)。但是,大多數人缺乏更為專業的觀念和視覺觀察能力,不能很好地把握畫面整體的高低、遠近、色彩的和諧、景物取捨、畫面的平衡等等。因此,你應該在關注大多關注地方之外,關注更多的地方。比如我們在拍攝人像風景時既要關注人物的表情、眼神、站位,還要關注人物融入整體畫面的和諧、美麗。因為在室外,有樹木,房屋,橋樑、圍牆,電線、電線杆等等等等,所以,我們在拍攝時,除了關注主體之外,還要關注更多的其他元素,不能讓人物的頭上長棵樹,長個電線杆子,不能讓電線割斷脖子等等等等。對被攝的主體的關注是重要的,這是拍攝一幅好作品的前提,但是關注其他元素的取捨和平衡,是作品完美的保證。











和暢lnw


我見到很多長槍短炮瞄的地方,就走開。無他,相同的題材相同的角度拍出類似的片,讓人疲勞。所以我寧願另找角度。我不參加攝影團。不去小東江,不去霞浦……








美麗滴滴


攝影,就是用光影藝術呈現一個普通人未曾發現的世界!

攝影之所以區別於普通拍照,除了畫質上的不同處,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攝影師用他獨特的“攝影眼”,從平凡中抓取到不平凡的景像。

攝影是光影的藝術,是攝影師主觀意識對客觀世界的藝術再現,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如果你所關注的是大多數人所愛拍的,所謂千人一景萬人一鏡,那麼就算是你的畫質再好像素再高,也只能是一張精美的照片,而不是攝影作品。






夜行無忌旅行攝影師


對這種說法的討論個人認為意義不大。

因為就我狹隘的理解,樓主所謂的注意力,指的就是攝影人的視覺判斷能力,或者通俗點講就是攝影人對美的觀察能力。

其實,我們能否把注意力集中到某個美點上,完全取決於自身對美的理解和審視。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的心裡活動都可能對美的理解產生不同的結果。從這意義上講,又有哪一個地方是人們不太注意的呢?就個人而言或許有,但就群體而言有嗎?

以下三張片子是在人們司空見慣的場景拍攝的,是你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嗎?





福阿爸攝影驛站


熱鬧的地方就像被反覆抄的現飯,往往會被人為的商業化,失去新意。我理解的把注意力放在大多數不關注的地方,是需要用心去看的,這不僅可以舊貌換新顏,更會讓拍攝有非眾說紛紜的精彩。



金色彩虹的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