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蘇東坡的“偃筆”特徵,“撥燈”之單鉤執筆,再現六朝時期筆法

筆為書法出現骨力、貫氣、形質等藝術效果的立意之本,黃庭堅在《論書》言:“心能轉腕,手能轉筆,書字便如人意。

古人工書無他異,但能用筆耳”,可見用筆之重要性。

《黃州寒食詩帖》筆酣墨飽,恣肆跌宕,神充氣足,飛揚飄灑,用筆畫之錯綜變 化來表現作者複雜的內心世界,或勁爽,或沉著,欹側有致,渾然一體。

本文以《黃州寒食詩帖》為例,試解蘇東坡用筆的基本特徵。

蘇東坡的“偃筆”特徵,“撥燈”之單鉤執筆,再現六朝時期筆法

蘇軾《黃州寒食帖》


偃筆作書,自成妍妙

蘇軾譽為“撥燈”之單鉤執筆法,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夾持筆管,著臂抵腕,握筆靠下,筆鋒與紙面傾斜,運筆時毫端處於偃臥狀態。

宋陳師道在《後山談叢》曾描述其用筆:『蘇公論書,以手抵案使腕不動為法,此其異也』

蘇軾雖用『偃筆』作字,但並不鬆散,反而更加凝練,此種用筆方法與顏真卿、徐浩相類似,以肥厚之筆使線條更加圓勁。

“偃筆”是六朝尺牘較為流行時尚之筆法,蘇軾獨特“拔燈”執筆使指法無法揮運,管不能直,腕肘不提起,偃筆傾斜,筆畫多呈偃臥之狀。《黃州寒食詩帖》屬尺牘小字,似也無礙揮灑,增添些許側鋒之妍媚,而東坡雖自知其“病”處,抑或為其妙處,提出“執筆無定法,但使虛而寬”之觀點。

蘇東坡的“偃筆”特徵,“撥燈”之單鉤執筆,再現六朝時期筆法

蘇東坡的“偃筆”特徵,“撥燈”之單鉤執筆,再現六朝時期筆法

蘇東坡的“偃筆”特徵,“撥燈”之單鉤執筆,再現六朝時期筆法

蘇東坡的“偃筆”特徵,“撥燈”之單鉤執筆,再現六朝時期筆法

如“燕”“重”“夜”“哭”字之橫筆輕駐平入橫臥,意態慵懶,但橫畫挺立,不失氣骨,卻意味綿長。

《黃州寒食詩帖》中撇筆在行筆過程中筆毫偃臥,時有提鋒,筆端收束。

蘇東坡的“偃筆”特徵,“撥燈”之單鉤執筆,再現六朝時期筆法

蘇東坡的“偃筆”特徵,“撥燈”之單鉤執筆,再現六朝時期筆法

蘇東坡的“偃筆”特徵,“撥燈”之單鉤執筆,再現六朝時期筆法

蘇東坡的“偃筆”特徵,“撥燈”之單鉤執筆,再現六朝時期筆法

如“死”“屋”“春”字之撇畫,而“入” 字之撇畫兼有側鋒用筆,此種“偃筆”寫法使其筆畫肥厚,字取橫勢,體態豐潤。

此四字書寫時筆毫偃臥,筆鋒慵懶地靠倚在紙面上,順勢擺動,如“寒”字乘撇畫收筆處向上環勢而入,順勢右下而後駐筆,稍微蓄勢再左回筆後露鋒出;“是”字之下半部短橫借上斜左折後,再平過駐收;

蘇東坡的“偃筆”特徵,“撥燈”之單鉤執筆,再現六朝時期筆法

蘇東坡的“偃筆”特徵,“撥燈”之單鉤執筆,再現六朝時期筆法

“深”“年”字 亦根據字勢擺動,能蹁躚躍舞,意味綿厚而又清空靈和,風氣俊逸。

蘇東坡的“偃筆”特徵,“撥燈”之單鉤執筆,再現六朝時期筆法

蘇東坡的“偃筆”特徵,“撥燈”之單鉤執筆,再現六朝時期筆法

聲明:“漢鼎智能在長安”頭條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價值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