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人文鼎盛的兩宋,為啥有人說大書法家之陣容並不龐大?

瑤湖子


社會環境問題

兩宋時期,雖然軍事實力不行,但是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安逸。

文人風流倜儻,從上至下尋花問柳,留戀花叢間,享受著鶯鶯燕語。但是隨時被侵略,又無法有效的阻擋,皇帝也被人略去,在這種得患得失的環境中,過著過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寫下了輝煌的宋詞,書法就不太行了。

書法是用漫長時間修練和激情才能產生藝術,他們寧願為紅顏知己消磨更多的時間,也不願意來創作書法,沒有他們前輩懷素那樣的痴人,為了專心練習書法當和尚去了。

激情開明是一個社會有活力的表現,由於整體得患得失大風氣,書法創作的源泉枯竭,失去了活力。看看大唐,不破樓蘭終不還,這種氣吞萬里如虎的氣概社會環境,產生了多少書法大家,就連當今也只能有仰望的份!當今一切向錢看,工業中的皇冠發動機,一直造不好一樣的道理。

所以社會環境對書法的影響太重要了,土壤好就能長得出好糧食。





墨九三


兩宋為什麼有人說大書法家陣容不龐大,原因有以下幾點:

1、對比產生差距,因為宋之前已經有幾個朝代書法成績蜚然,比如漢朝、晉朝、唐朝,已經產生了很多大書法家,比如兩漢有草聖之稱的張芝、也有楷書見長的鐘繇;晉朝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唐朝更加是書法家輩出,產生了很多影響深遠的書法家,如四大楷書“歐顏柳趙”

,其中有三家,分別是歐楷書法家歐陽詢、顏楷書法家顏真卿、柳楷書法家柳公權,還有虞世南、褚遂良都是公認的書法大家。

2、宋朝並不以書法著稱以世,宋朝人文鼎盛,其成就在於文學詩詞方面,雖然書法代表也有“蘇黃米蔡“之稱,但四大家被後世單單推崇書法地位的,其實只有米芾,雖然蘇軾《寒食貼〉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但更多是稱讚蘇軾的全才,蘇軾書法並沒有很多後人臨摹跟隨。所以相對於宋詞在歷史上取得的地位,大書法家在宋朝確實陣容不龐大。

3、宋朝書法尚意,不尚法;書法史上都講唐朝尚法,宋朝尚意,所以後世學書都通過學唐及唐之前各朝的法帖,比如魏碑法貼、晉朝王羲之的十七貼、聖教序,唐朝的顏體、歐體、柳體都被後世尊為習書之最好臨摹書體。而尚意的宋朝書家,卻沒有一本很經典的書法法帖,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面,造成大家會感覺兩宋,書法大家並不多。

以上三點是最主要的原因,造成宋朝在書法歷史上並不是十分突出,尤其後來元朝出了趙孟頫、明朝出了大書法家董其昌、王鐸、清朝又有碑學地位,所以不管是往前朝對比,還是往後面各朝代對比,宋朝在大書法家的陣容上都不突出了。

以上,我是設計師清華,愛好書法,廣交書友,共同進步。


設計師清華


人文鼎盛的兩宋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時代,可以說是群星閃耀!大書法家的陣容也是龐大的,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著名的學者錢穆先生在《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講到:“在漢、唐、宋、明、清五個朝代裡,宋朝是最貧最弱的一環。”

這從另一個側面可以看出,宋朝在人們的心目當中地位是比較低下的,在各個朝代當中可以說是受到屈辱最多的時代。也正是因為這樣,人們差不多都忘記了它是中國歷史上幾乎是最繁華、最富庶的時代,當然也是與唐詩並列的另一個文學高峰,宋詞的時代,還是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因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發明,有三個發明是在宋代。

我們有選擇性的忘記一個時代的輝煌歷史,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是不公平的。

那麼我們就一起來回憶一下吧。

在宋朝比較著名的書法家有黃庭堅,蘇軾、米芾和蔡襄,當然這只是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家。



書法不只是文人的專利,皇帝也要苦練書法、創新書法。





趙佶和趙構兩個皇帝都是書法愛好者。儘管在國家的治理上實在讓人無語,但書法確實一個比一個好。宋徽宗趙佶,他的書法瘦直挺拔,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是徹底地拋開了以前書法的約束,大膽創新,肆意發揮,而形成一種叫做“瘦金體”書法。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連皇帝都對書法這麼熱衷愛好,做臣子的自然要主動跟上來,形成大練書法的氛圍也不足為奇。

宋朝是文人的天堂。

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時代。說宋朝是文人的天堂,一點都不誇張。自宋朝建立到宋徽宗時期,都沒有出現殺人成性的皇帝,大多數都是性格溫柔,在國家的政策上也是重文輕武。絕對沒有像其他朝代有文字獄之類的殘酷。文人的天性得到了極大的發揮,使得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書法、繪畫等文學藝術成就斐然。


在書法愛好者的隊伍裡,竟然有不少的奸佞之臣。

比較出名的有蔡京、童貫、秦檜等。其中尤以蔡京的書法水平最高。蔡京這個奸臣深知皇帝的喜好,善於鑽營,投其所好,為皇帝收集天下的書法名帖,得到了皇帝的絕對信任。當然,根本的原因還在於宋徽宗的昏庸,附庸風雅所致,最終形成了六大國賊,為宋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獨特的時代,從開國到滅亡,重文輕武貫穿整個朝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反映了宋朝的興盛和發達,然而也是歷史上最受恥辱,兩次被蠻夷之人滅國的奇葩時代。在這個“文人天堂”的時代裡,從皇帝開始,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書法愛好者群體,也對後世的書法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趣史雜談


    人之鼎盛的兩宋,是中國文化史上十分輝煌的一個時期,中國書法藝術在宋代形成了一個新的高峰,在魏晉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宋代是古代書法理論的變革期。由於各種原因,宋代的書法無法與唐代相比肩,卻能另闢蹊徑,宋人論書主張書法創作不應受法度的束縛,不必斤斤計較於點畫、佈置等,而應重視作品中的風神意韻及書家的內在精神與氣質。宋代書法家不僅在書法藝術創作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而且在理論上也有很多建樹,蘇軾重自然,黃庭堅重韻味,米芾強調率意,等等。但透過這些不同的表述,我們發現宋代書法理論有一個總的精神,那就是“尚意”。 宋代初期書法發展比較緩慢。宋太宗酷嗜書法,太宗曾購歷代帝王名臣書家的墨跡,摹刻成《淳化閣帖》十卷。“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賜焉。”但由於帖中一半是“二王”的作品。導致唯“二王”是尊,唯帖是學。當時書壇上的代表人物如王著等人之書雖然仿效者甚多,然而始終免不了沿襲唐末衰陋之習,其中免不了有獵奇貪多之病,所羅列的書體不少是美術字,故朱長文墨池編曰:“學者為大小篆、八分、楷草行草為法足矣,不必究心於諸體爾。”在這種風氣籠罩之下,書法家能夠按自己對書法藝術的理解去繼承,革新的就不多了,造成宋初書壇的頹唐。儘管兩宋也出現了蘇黃米蔡這樣的大家,但整體陣容與兩宋這個人文鼎盛的大時代比還是有所不足的。


驚魚亂水紋


問題:人文鼎盛的兩宋,為啥有人說大書法家之陣容並不強大?

感謝提問。也感謝大家的閱讀和支持。

宋及以前,書法有三個高峰:魏晉,唐,宋。

書法歷來是士大夫必修之技,和當時社會思想也有很大關係。

魏晉戰亂不已,玄學盛行,士大夫都普遍寄情山水之間,留連藥酒之屬,以逃避現實,追求自我的精神世界。所以晉代書法以氣韻為追求,如王羲之,王獻之都是如此。

及至隋唐,四海一家,開科取士。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詩和書法。書法則以楷書為法,名家輩出,如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公論是唐人尚法。

到了宋代,詩仍然很重要,但宋詞無疑第一。書法家,蘇黃米蔡,各有所長。以蘇軾為例,他本人詩,書,畫,文章都是無一不通,無一不精。這就有一個問題,書法家不再是唐代那樣有某些專長,詩和書法不再分家。換言之書法家是多面手,所以他的書法就以意為先,不再像唐人一樣法度森嚴。

蘇軾的寒食帖

個人認為,宋代書法是有很高地位的。蘇東坡的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就是明證。至於書法家的多寡,並不十分重要~

蘇軾的赤壁賦

黃庭堅的書法

米芾的書法

蔡襄的書法

總結一下:宋人以意為先,書法家人數不如唐代,但也是不容忽視的存在。

謝謝!


土木君哥


並不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