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呂梁市行政村名與地理環境要素

呂梁市行政村名與地理環境要素

呂梁市行政村名與地理環境要素

摘要:以山西省呂梁市3208個行政村名為研究對象,採用統計法、分類法以及歸納法對呂梁市行政村名的地理特徵進行研究,主要分析村名命名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關係。通過研究得出:以自然類命名的村落中,“地形”類所佔比例最大,這充分反映出呂梁市村落命名深受地形地貌的影響;“方位”類也較多,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呂梁市地形較為複雜,方位類的命名能夠便於人們的生產生活。以人文類命名的村落中,“姓氏”所佔比例最大,這說明呂梁市的行政村還是以傳統村落為主。

關鍵詞:呂梁市;行政村名;地理環境要素

引言

地名是一種文化景觀,屬於文化地理學的研究範疇,受到了眾多學者的重視,人們從多個方面對地名進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陳晨等利用GIS把北京市的地名作為離散點,分析了北京地名文化景觀空間分佈的特徵及其成因;王彬等利用EOF模型結合GIS探討了廣東省地名景觀的空間分佈;張鵬麗等利用數字高程模型,對蘭州市的城市地貌與地名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王彬、司徒尚紀利用GIS對廣東省地名景觀進行了統計分析;宋曉英等利用GIS對蔚縣的地名景觀進行了分析。這些對地名的研究,不僅促進了人們對地名文化景觀的重視,同時為人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因為地名是一種文化載體,它背後隱藏著過去這個地方的功能、文化、經濟等多方面的內容。如陳晨等對北京市地名的研究中,就揭示出了北京市的自然景觀類地名,與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徵相吻合,而文化景觀類地名主要在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區。

地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是特定地理實體的指稱,是重要的文化形態和載體。“地名”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夏官·邍人》:“邍師,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衍、通、矚之名。”到《漢書·地理志》中“先王之跡既遠,地名又數改易”之時,“地名”的概念才貼近了今天地名所代表的含義。地名是人類根據自然和人文特徵賦予不同地區的稱謂,具有穩定性、社會性、歷史性、可變性、指位性、地域性。因而地名的產生和變更往往能夠反映某一地區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發生的變化。

如離石區彩家莊:南宋嘉定年間,李天傑從陝西米脂縣龍鎮李繼前站東渡黃河遷到臨縣安業鄉下西坡村,到了清順治年間,因人口眾多為謀生計,其後人李盂清、李興二人又來到了離招賢鎮不遠,長滿彩樹的山峁立莊生活。李氏初立到村莊,村名本應叫李家莊,但為了免受李自成事件的影響,便避諱叫了彩家莊。交城縣段村:漢代初建為印駒城,因汾水一衝為二段,為段城。後演變為段村。因此通過對一個地區地名的自然人文特徵研究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瞭解當地情況,從而有助於當地的發展。

本文所用地名資料來自賈文毓等主編的《中國地名辭源》,通過對呂梁市地名的統計分類,把全市地名分為自然和人文兩大類。在自然類要素下,又細分為地形、方位、植物、水文、動物、形態、顏色、岩石、土壤、氣象、距離、礦藏、聲音;在人文類要素下,又細分為姓氏、意願、建築、軍事、數字、傳說、聚落、材料、經濟、交通、人物、讚譽、八卦、用具、干支、節日、神物、感覺;分別統計出各類要素在自然和人文要素中所佔比例後,提取出各類地名要素中的主要用字,對呂梁市行政村名進行分析,探討地名與呂梁人文自然的關係。

吕梁市行政村名与地理环境要素

1呂梁市基本情況

呂梁,因境內的呂梁山而得名,寓意像脊樑骨一樣的山,是山西省下轄的地級市,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10°22'~112°19'、北緯36°43'~38°43'之間,東鄰太原市和晉中市,南接臨汾市,北鄰忻州市,西隔黃河與陝西相望。呂梁處於黃土丘陵溝壑區,黃土地貌發育典型,溝壑縱橫交錯;呂梁山脈縱觀全境,地勢中間高兩麓低,地形以山地為主,山區半山區佔91.8%,平均海拔在1000m~2000m之間;境內年均降水量502.5mm,但是降水的季節區域分佈很不均勻,夏季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60%,山區的降水量較大,可達700mm以上,而沿黃河的乾旱地區降水量卻僅在450mm以下,境內有著黃河及汾河、文峪河、湫水河、蔚汾河、三川河;呂梁氣候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四季分明,夏季炎熱,秋季涼爽,冬春寒冷,雨熱同步、光照充足,為農作物的生產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但是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乾旱、暴雨、冰雹、霜凍等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嚴重製約著農業的發展。茫茫的黃土地、巍峨的呂梁山、潺潺的黃河水也賦予了呂梁富饒的自然資源,厚重的黃土地下有著種類繁多的礦產資源,其中煤、鐵礦、鋁土礦、耐火黏土、石灰岩等較為突出,全市含煤面積1

1460km²,已探明特礦儲量9.81億噸,鋁土礦保有儲量4.4億噸;連綿的呂梁山上矗立著蔥蔥蘢蘢的樹木,尤其是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龐泉溝,作為黃土高原上的一顆“綠色明珠”,這裡有著野生動物238種,其中包括世界珍禽褐馬雞,植物828種,主要有華北落葉松、雲杉、油松等;滔滔黃河水帶來了肥沃的沉積泥沙,鬆軟細膩的沙土是黃河的饋贈,為沿黃河地區的人們提供了種植的良地。

呂梁歷史悠久,其境內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代。從前246年秦莊襄王設太原郡後,呂梁開始為太原郡域,以後歷代雖然紛爭不斷,但是大部分時期,呂梁屬於太原的管轄,2004年呂梁撤地設市。數千年的歷史使得呂梁地區有著豐厚的文化遺產,神秘的方國文化,兩漢時期的畫像石,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等,它們都是歷史演變的見證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悠久的歷史也使得這裡人文薈萃、英才輩出,有著教忠不二的狐突,他的忠義精神深刻影響著後人;割股救母的鄭興、一代女皇武則天、宋朝名將狄青、清代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紅軍早期領導人賀昌、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賈樟柯等傑出人才,他們既是呂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對呂梁地區的文化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在呂梁這方水土上蘊藏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臨縣大嗩吶,以其既豪放明快,又婉約細膩的曲調,在這塊土地上傳承著,見證著人們一生中的重大時刻;臨縣傘頭秧歌,農業社會時插秧拔秧的人們,為了減輕勞作之苦,慶祝與大自然抗衡的勝利,以即興的唱腔配以簡單的舞蹈,形成了中國北方地區極具群眾性和代表性的民間藝術,傘頭秧歌肩負著歌功頌德、扭轉乾坤、勸人行德向善的功能;柳林盲人說書、呂梁彈唱、孝義皮影戲、嵐縣麵塑、中陽剪紙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都以其獨特的形式塑造著呂梁文化。

吕梁市行政村名与地理环境要素

2呂梁市行政村名地理環境要素統計與特徵

呂梁市轄1個市轄區、10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面積21140km²,總人口372.7萬,共3208個行政村,其中離石區205個、文水縣203個、交城縣149個、興縣379個、臨縣642個、柳林縣261個、石樓縣135個、嵐縣168個、方山縣171個、中陽縣100個、交口縣91個、孝義市399個、汾陽市305個。通過整理分析,呂梁市行政村名的命名大致可分為兩類:自然要素類,包括地形、水文、土壤、天文、形態、方位等;人文要素類,包括姓氏、建築、意願、交通、經濟、傳說等。自然要素類和人文要素在呂梁市行政村名的命名中所佔比例相當,自然要素類中地形、方位、植物佔比較大,人文要素類中的姓氏、意願、建築佔比較大。行政村名的命名是結合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命名的,因而大多村名都是兩種要素類型結合命名的,來體現當地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比較常見的有姓氏+地形、姓氏+軍事、方位+地形等的命名,如李家梁村、白家寨村、北坡村等。因地名的命名類型多樣,統計時會出現重複,但不會影響對地名命名特徵的研究。

自然要素與行政村名

2.1

自然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同時,自然環境也是影響地名命名的重要因素。地名的命名常常受區內地理環境的影響,因而很多地名是根據當地的自然地理特徵命名的,表現出明顯的地域性特徵。呂梁市地處黃土高原,呂梁山貫穿全境,形成了獨特的自然地理特徵。呂梁市的地貌主要有丘陵、山地、盆地。丘陵主要分佈在呂梁山西坡臨縣以南的離石、柳林、石樓、興縣和紫金山以北的黃河沿岸地區;山地多數位於呂梁山主體山脈,北起嵐縣、南至交口;盆地主要分佈在四個平川縣市(交城、文水、汾陽、孝義)的半山區。

吕梁市行政村名与地理环境要素
吕梁市行政村名与地理环境要素

2.1.1地形與行政村名

呂梁市以山地為主,呂梁山脈貫穿全境。又因地處黃土高原區,降雨季節分配不勻,導致溝壑叢生,這種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使得呂梁市行政村名的命名深受其影響。從表1可以看出地形類地名在自然要素類中有1445個,佔比最大為51.35%。地形類要素主要包括:山、溝、梁、峁、底、塔等,通過統計溝、山、塔在地形類要素中所佔比例較大分別為21.45%、11.28%、8.65%。呂梁市由於地形複雜,為了生產生活的方便人們一般會在地形相對平坦有水源的地方定居,而溝處於山間低窪處、土地肥沃、多有水流經過、避風保暖適宜人們生活和從事農業生產,因而有較多的人選擇定居在溝這種地形單元。

對處於季風區的呂梁市而言,山地受季節性降水造成的損失相對較小、熱量充足、適宜旱作農作物的生長。因而為了獲得更多的耕地和糧食,部分人也願意離開相對好的溝地到山地定居。如:白家山、山底溝等。塔,方言讀tā,指大坡下面靠近溝的小塊平地(並不是指建築中的塔)。塔比溝地高又比山地低,相對來說山前衝擊地土地肥沃,又比山地更靠近水源,也不易受到洪澇災害,因而也是定居的好地方,呂梁市行政村名中有較多帶“塔”的村名,也反映出了這種地形適合人們生產生活,如:高家塔、馬家塔等。

2.1.2方位與行政村名

方位,自古以來就是人們辨別所處位置的重要信息。指南針的發明是古代人對方向判定的重視,同時也從側面體現出了方位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因而方位成為了地名命名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地理因素。從表1中可知,方位在呂梁市行政村命名中共942個,佔比33.48%。方位類要素主要包括:東、西、南、北、上、下、前、後等,其中孝義市和汾陽市位於盆地,四周群山環繞,沒有辨別方向的明顯標誌,往往以個人為參考物辨別事物所處的方位,比如:左西右東上北下南。通過統計得知呂梁市方位類命名的行政村中以“上”為最多,有

151個,佔比16.03%,其次為西142、佔比15.07%,南130、佔比13.80%,東122、佔比12.95%,北78,佔比8.28%、後73、佔比7.75%,前63、佔比6.69%,下62、佔比6.58%等。方位是表示兩地的相對位置,呂梁市屬於黃土丘陵溝壑區地形較為複雜,方位類的命名便於人們的生產生活。

2.1.3動植物與行政村名

植物是特殊地理環境下的產物,也是人們能夠最先感知到的一地與一地的不同之處。呂梁市森林覆蓋率為23.1%,西部的黃土溝壑區以紅棗樹為主,東部呂梁山麓的黃土丘陵區主要為核桃經濟林和杏經濟林,海拔較高的呂梁山脈區分佈著油松、白樺、雲杉等。呂梁還擁有著豐富的樹種資源,其中喬木林10.32×109m²、灌木林2.35×109m²、天然草地面積1.78×108m²、藥用植物7.41×107m²。呂梁市氣候乾旱,植被以耐旱作物為主,在植物類命名中以“樹”為最多29個,其次為麻19個、柳15個、草14個、柏12個、花11個。如麻地會村、柏嶺上村等。這類帶植物的村名體現出了呂梁市的植被特徵。

動物類命名在呂梁市中佔比2%,主要以牛、羊、馬、龍、虎、鳳等為主。牛、羊、馬等的命名反映出了當地的主要家畜,龍、鳳等的命名大多是因為其所處地形神似動物,故以動物命名;虎、魚、兔、獅子等的命名反映出了這些可能是當地曾經出現過的野生動物。龍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是吉祥物,用龍命名,也表示人們對吉祥的期盼。如雙龍村,地處東岔溝河與西冶河二河相交之處,古代以水為龍,故名雙龍。

2.1.4水文與行政村名

水是生命之源,人們自古就有傍水而居的習俗。呂梁地處黃土丘陵溝壑區,水資源貧乏,人均佔有量為全國人均水平的20%,畝均佔有量為全國畝均佔有量的11.4%;氣候乾旱,降水時間空間分佈不均,年內三分之二的降水集中在汛期,山丘降水量低於平川,有著“十年九旱”之稱,短缺的水資源嚴重製約了人們的生產生活。而沿河、泉等地,相對來說有著富饒的水資源,人們逐水定居,便利於生活生產,因而部分地區地名以水命名。呂梁境內有黃河及汾河、文峪河、湫水河、蔚汾河、三川河穿流,以水文命名的共110個,在自然要素類中佔比僅3.91%,其中以“河”命名的有39個、佔比35.45%,以“水”命名的有31個、佔比28.18%,以“泉”命名的26個、佔比23.64%。水文類命名在自然類要素中佔極低比例,這也反映出了呂梁地區河流較少,水系不發達,水資源匱乏。

人文要素與行政村名

2.2

人文地理環境是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結果,是指人類為求生存和發展而在地球表面上進行的各種活動的分佈和組合,如人口、民族、經濟、城市、交通、文化等等。同自然地理環境一樣,人文地理環境也在影響著村落的命名。在呂梁市行政村名的命名中,受人文地理環境影響的命名佔43%,其中姓氏類、意願類、建築類最多,分別為1243個、佔比59.

64%,272個、佔比13.05%,255個、佔比12.24%。軍事類、數字類、傳說類、聚落類、材料類也佔有一定的比例。

2.2.1姓氏與行政村名

由於傳統歷史文化的影響,血緣關係在中國社會佔有重要位置,姓氏又是最能體現這種血緣關係的,為了農業生產生活的便利,人們往往是聚居而不是單個居住,這就形成了部分地區一村一姓的局面。加之呂梁屬於黃土丘陵溝壑區,交通不便,對外交往相對閉塞,比較傳統。從表2可以看出,姓氏在呂梁市人文要素類命名中為1243個,佔比約59.64%。如:李家村、陳家莊村、李家莊村等。姓氏類在村落命名中佔比大,說明了呂梁市行政村落以傳統村落為主。姓氏在村落命名中的形式:姓氏+村,如:離石區的王村、嚴村,文水縣的韓村、嶽村,交城縣的覃村、成村,柳林縣的薛村、高村等;姓氏+家+村,如:中陽縣段家村,離石區蘇家村,馬家村等;姓氏+家+地形+村,如:臨縣李家溝村、閻家山村,柳林縣王家嶺村、賀家坡村等;姓氏+家+莊+村,如:方山縣劉家莊村、孔家莊村,中陽縣韓家莊村、雷家莊村等。

2.2.2建築與行政村名

由於各地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加之人們在歷史、傳統、文化方面的差異,使得各地的建築呈現出獨特的風格。因而建築不僅能夠反映當地的自然地理特徵,也能夠很好地反映出當地的人文地理特徵。呂梁市以建築類命名的村落在人文要素類中有255個,主要有寺、廟、堂、祠、橋、樓等,如樓東村、橋子頭村、清涼寺村等。

2.2.3意願與行政村名

意願表達了人們對理想生活的期盼,也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嚮往。中國人自古就有著追求平安幸福生活和孝、仁、義等優良品德的傳統。從表2可以看出,以意願類命名的村落有272個,其中“安”47個、“新”33個、“興”28個、“義”23個,如永安村、新民村、留義村等。這些命名體現出了人們的期望,尤其是現在人們對新的聚居點的命名多根據意願,來表達人們對平安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願類行政村名的命名多用來表達人們的願望,或是表達對一個地方的讚美,如文水縣樂村,相傳古時候這裡有清泉,清泉的不遠處建於土堡,名為清泉堡。子夏路經此地時發現這裡環境優美氣候宜人,便不禁讚歎道:此乃快樂之地也,便名樂村;或是用來弘揚美德,如文水縣忠義村,相傳這裡曾有一位做官的人,有很好的品德,忠孝義齊全,不僅做到了忠於朝廷,還孝敬父母,對朋友也很有義氣,因而村落得名忠義村。

2.2.4軍事與行政村名

呂梁歷史悠久,從春秋到現在已有多個政權在這裡劃分管轄範圍,屯兵紮營建寨修堡,從表2可以看出,軍事類地名在呂梁市村落命名有108個,大多位於平川四縣市,主要包括“堡”“寨”“營”,分別為74個、佔比68.52%,55個、佔比50.93%,21個、佔比19.45%。如:交城縣中莊鄉的雙家寨,原名寨上,明嘉靖26年遷入雙姓,故名;西營鎮中西營村,春秋戰國時為大陵縣兵營,故名營兒村,清代亦稱小營村,戰爭時期定名西營。這些村落的命名反映了歷史時期曾有軍營在此駐紮。

3結語

地名是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它記載了一個地方的由來,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和文化,更能夠體現出當地當時所處的地理環境特徵。因此對某一地區的地名研究是必要的。通過對呂梁市3208個行政村落地名命名的研究,得出:以自然類命名的村落中,“地形”類所佔比例最大,這充分反映出了呂梁市的地形地貌特徵;“方位”類也較多,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來呂梁市地形較為複雜,方位類的命名能夠便於人們的生產生活。以人文類命名的村落中,“姓氏”所佔比例最大,這說明呂梁市的行政村還是以傳統村落為主。地名與人類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對呂梁市地名的研究可以讓我們從新的角度瞭解呂梁。

來源:《山西師範大學學報》2019年第4期

選稿:常宏宇

終校:林麗婕

審訂:常宏宇

吕梁市行政村名与地理环境要素吕梁市行政村名与地理环境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