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通過影視《決戰中途島》能分析下美國怎麼打敗日本的嗎?

華山論劍憶經典解說


你好,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下面就分享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電影選擇了一個非常獨特的切入點:中途島。很多觀眾雖然對於美日二戰歷史不太瞭解,但多數人珍珠港、中途島這兩個地方大家或多或少是聽說過的。在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國對於二戰這些事情都是保持中立的,直到美軍在珍珠港偷襲事件中的遭受嚴重損失。而在中途島戰役之前,美軍也非日本的對手,在戰場上處於絕對的劣勢。美國其實迫切需要一場勝利來扭轉戰爭態勢,而中途島給了美國一次絕佳的機會。

對於美國來說,對於二戰太平洋戰場來講,中途島都是非常特殊的一個存在。電影選取這個角度來講述,不過電影花了相當長的時間來進行鋪墊,並非是圍繞中途島戰役本身來講述。所以觀眾在影片看到都為大的空戰場面,較少是聚焦非常具體的個人戰鬥畫面。整個觀影下來,電影是從非常宏觀的角度來講述這個故事,美日兩國在面對當下局勢的心態,看法,到襲擊珍珠港之後,美日兩國的應對等等。

作為一位偽軍事迷,電影中的航母、軍艦編隊大戰的場景的確是非常震撼的,尤其是美國軍人駕駛艦載機攻擊日軍的一些俯衝畫面更為震撼,在密集的防控火力中突圍,讓觀眾切實體會到戰場的刺激。美日在太平洋的航母大戰之後,此後的歷史就再也沒有出想過類似的戰爭了。

尊重對手、真實講述是電影的最大亮點

電影很多人在注意其空戰特效場景,不過我覺得該片最大的特點就是:美國講述一個國人印象中不同的日本軍人形象。

國內其實拍了不少類似二戰的影視作品,但是多數都淪為抗日神劇,似乎這些作品給人一個影響,日本鬼子很好打,要麼被塑造成傻子,要麼就是我方會輕功,一個橫掃上百人。這些作品實際上是對於歷史的極大不尊重,甚至最後會產生不好的效果。

那麼這次美國對於與日作戰的電影就讓大家看到了不同的敘事方式,這對於國內熟悉的日本軍人印象構成相當程度的挑戰。影片中對於日軍的形象沒有半分的醜化,甚至還有一絲的尊重。比如日本前線指揮官因為戰敗,安排手下士兵撤離之後,決定與戰艦一同沉沒,這個地方明顯的表現了日本軍人的榮辱。

戰爭是殘酷的、嚴肅的,但是影視作品如何去反映就成了大家需要去討論的問題。當然中、美兩國在面對日本的時候存在一個很大差異,就是中日的對戰是農業國與現代國家的對戰,而美日則是完全的同等量級的對戰。這也是我們能夠在影片中看到美國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美日兩國航母在太平洋排兵佈陣的場景。


影視君z


日本戰敗原因分析:1、戰爭背景,2、美國的覺醒,3、大戰前的準備,4、戰爭的過程,5、戰後影響。


1、中途島戰役發生的戰爭背景。

也就是日本為什麼要和美國開戰?事情的起因要從日本偷襲美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事件說起。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國防科技領域迅速崛起,特別是中日甲午戰爭後所獲的鉅額賠款,為日本海軍現代化提供了總要保障,建立起了稱霸西太平洋的海軍實力。二戰全面爆發後,西太平洋地區國家已沒有能力對抗日本海軍,然而唯獨在夏威夷群島的美國海軍基地成為其想東發展的唯一威脅。被戰爭勝利所喜悅而矇蔽了雙眼的日本軍方高層就目光瞄準了美國夏威夷海軍基地。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本聯合艦隊出動的4艘大型主力航母(即赤城、加賀、飛龍、蒼龍)和輕型航母“龍驤”號,在絕對保密的狀態下長途駛向夏威夷瓦胡島以北海域,並在天剛亮時出動艦載機,對停泊在珍珠港內的太平洋艦隊艦隻突然襲擊。偷襲珍珠港一共造成美國太平洋艦隊4艘戰列艦沉沒、1艘戰列艦重傷擱淺,1艘輕型巡洋艦、3艘驅逐艦、5艘輔助艦艇完全報廢,20艘以上艦艇受傷,164架各類飛機全毀,159架受傷,陣亡2388人,受傷1178人。然而這場偷襲卻換來了一個巨人的覺醒,同時這次偷襲也為6個月後美軍在中途島反殺聯合艦隊的起緣,至此,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


2、一個巨人的覺醒(美國)

這種無上榮耀衝昏了整個日本聯合艦隊的頭腦,但艦隊上下只有一個人是清醒的,那就是“美國通”山本五十六。從表面上看,日本偷襲成功,風風光光,實際上只是面子上大勝。因為這次偷襲仍然沒有消滅最大的威脅——美國航母。然而這是美國經歷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失敗和恥辱,美國上下都籠罩在一種極強的挫敗感之下。美國高層甚至判斷日軍下一步有可能直接進攻美國西海岸。羅斯福總統和海軍部長弗蘭克·諾克斯任命斯特·尼米茲上將接任太平洋艦隊司令一職,留給斯特·尼米茲的除了舉國上下挫敗感帶來的極大壓力,還需要重新提振士氣。在戰爭陰霾籠罩下的美國,此時發揮出了驚人的工業生產能力,和強烈的激發了美國人的愛國情緒。一個巨人由此覺醒。


3、中途島大戰前的準備。

自珍珠港事件後,其情報網就被美國破壞,再也得不到美軍詳細的情報。日軍進攻中途島的作戰計劃,完全憑藉自己的主觀臆斷。雖然珍珠港戰爭已過去,但美國的航母並未元氣大傷,經過日本高層研究,決定選擇中途島作為誘殲太平洋艦隊的目標,以徹底清除美國海軍對自己的威脅。併為此做出了詳細的作戰計劃。然而這次進攻的計劃,被美國情報部門頭目羅徹福特中校,一個音樂家轉行密碼學家的人捕獲,隨著太平洋艦隊情報小組沒日沒夜的監聽和破譯,海量的電文積累,使得他們甚至都能判斷出今天是日軍哪艘船、哪位發報員在值班,甚至軍艦在什麼位置。隨後,他們從截獲敵人的電文中,預判到日軍將在珊瑚海出現。由此尼米茲將軍決定頂住華盛頓方面的懷疑,把手裡所剩不多的航母編隊,都派到中途島去伏擊日軍。一場打仗即將開啟。


4、中途島戰爭的過程

然而偷襲珍珠港後,山本的聯合艦隊與永野修身大將為首的軍令部,對下一步作戰方向仍然有著“東進”和“南下”的分歧。軍令部的參謀與聯合艦隊的參謀在細節上展開爭論,並且要求聯合艦隊拖後中途島戰役的時間。此時美國計劃由杜立德率飛行編隊轟炸東京。這次轟炸雖然沒有造成日本太大傷亡,但卻極大鼓舞了美國人的士氣。接下來的珊瑚海海戰中,日軍共出動2艘重型航母“翔鶴”號和“瑞鶴”號,以及1艘輕型航母“祥鳳”號。作戰中,“祥鳳”號被擊沉,“翔鶴”號受重傷需要維修,而“瑞鶴”號本身沒有受傷,但艦載機損失了2/3。美軍的“列克星頓”號航母被擊沉,“約克城”號重傷需要維修。此前日方確定的攻擊中途島的時間是1942年6月5日。此時,日本人根本不知道,已經提前得知他們行動的太平洋艦隊,幾乎和他們同時走出了家門。就在5月28日到5月30日之間,雷蒙德·斯普魯恩斯少將指揮的第16特混艦隊,以及弗蘭克·弗萊徹將軍指揮的第17特混艦隊,也從珍珠港出發,直撲中途島。1942年6月3日,斯普魯恩斯指揮的“企業”號和“大黃蜂”號航母編隊,在事先命名為“運氣點”的中途島以北約200海里處,與大修後速度變慢的“約克城”號匯合,靜待日本航母編隊到來。決定兩個帝國命運的5分鐘出現,兩位飛行隊長分成兩組,分別向“赤城”號和“加賀”號投下了致命一擊。其中一枚炸彈炸穿“赤城”號的甲板,在機庫裡爆炸,可以想象剛才機庫裡堆滿炸彈的效果。“加賀”號也難逃命運,一枚炸彈引爆了艦橋邊的加油車,直接炸死了“加賀”號的艦長岡田次作大佐。接下來,除了麥克拉斯基編隊以外的另一組編隊又成功擊中了“蒼龍”號,從“企業”號上再次起飛的俯衝轟炸機找到“飛龍”號,也將其擊中。至此整個中途島戰役,到此基本結束。

5、戰爭結束後的深遠影響(總結)

中途島戰役,擊沉日本四艘航空母艦和多艘戰列艦,日美海軍力量發生根本性逆轉,至此,日本再已無力在太平洋上對抗美軍的實力。中途島海戰是後期日本全面戰敗的轉折點。它加速了太平洋地區戰爭的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零點影視快訊


電影《決戰中途島》上映了,這部以二戰中著名的美國以少勝多的戰役為背景的 電影,到底怎麼樣?我們一起嘮嘮。


中途島戰役,本來能拍得十分吸引人,對於這張戰爭的新視角和新挖掘、戰場上的蕭殺 和殘酷、軍隊內外的勾心鬥角、雙方情報站的你來我往爾虞我詐……但是導演這次顯然 沒有這麼做,只是選擇了一個扁平化的人物,然後一條毫無懸念的主線,那些飛機、戰 艦和炮火構造了大量的視覺奇觀,但是卻不及真實的中途島海戰所有的驚心動魄的萬分 之一。

歷史比電影更精彩,弱小的日本為何敢襲擊巨無霸美國?是日本瘋了嗎?

如果從今天來看,日本當年偷襲美國,在中途島開戰,是有些"愚蠢和狂妄"的做法,為 什麼這麼說? 很明顯,美國當年就是已經是世界第一強國,而且一直沒有參戰,養精蓄銳,日本則在 太平洋戰爭中,消耗了很長時間,戰爭說到底比的是國力,日本跟美國比國力那是沒法 比,即使美國不在中途島打敗日本,在後面的戰爭中,美國也大概率獲得勝利,這個基 本沒跑。 那為什麼明顯實力較弱的日本會主動槓上巨無霸美國呢?

首先是日本海軍飄了,日本海軍當時剛剛成功偷襲了美國珍珠港,日本海軍在當時就沒 有輸過,打中國甲午海戰贏了,1905年打俄國人又贏了,現在偷襲美國又成功了,縱橫 江湖,未逢敵手啊。

其次是日本天皇怒了,在日本偷襲完美國珍珠港後,美軍搞了一個轟炸東京的奇襲,搞 了幾架飛機把東京給炸了一回,雖然東京損失並沒有太嚴重,但是日本天皇受不了這個 氣啊,本來日本陸軍和海軍不和,並不支持中途島戰役,但是現在東京被炸,天皇怒了 ,最後不得不同意。

最後,日本人打錯了算盤,中途島只是一個不到五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島,對日本並沒有 什麼意義,日本人希望以中途島為跳板,拿下夏威夷和澳大利亞,然後和美國談和,日 本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策略,對中國,對俄國,但是萬萬沒想到美國顯然不是能割地求 和的善茬子,你敢動我一塊地,我得把整個日本打趴下。

海軍有些飄、天皇有些怒、又精明地打好了小算盤的日本海軍,又遇到了一個"賭徒"司 令山本五十六,喜歡大開大合,要麼大贏,要麼大輸,所以中途島海戰上,日本壓上了 幾乎全部家當,8艘航空母艦,11艘戰列艦,23艘巡洋艦,65艘驅逐艦,加上其他的補給 艦和潛艇等,一共350艘戰船,所有戰船的甲板面積加起來比五平方公里的中途島都大。


山本五十六的小算盤打的啪啪響,兵分四路,先是派2艘航母去佯攻美國的阿拉斯加海域 的阿留申群島,希望美國人會分兵支援。 然後又派南雲忠一帶著4艘航母主攻中途島。

山本自己帶著大和號戰列艦(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船,7萬噸,比現在的遼寧號航母還大 ,一個炮彈一頓多重,兩炮能摧毀一艘航母),還有剩下的2艘航母,在旁邊埋伏著,就 等美國海軍來,然後來個甕中捉鱉。

同時又派出了很多潛艇在美國和夏威夷的海域,一旦美國海軍航母出現,及時通告。 日本的工程師當時估算了美國最多隻有2艘航母能出戰,但是實際上,美國的一艘航母在 珍珠港受損後,在短時間內又修好了,又重返戰場。

本來日本是4艘航母打美國2艘,穩贏的局面,但是萬萬沒想到,美國實際上有3艘航母出 戰,更重要的是,日本當時國力不足,航母上的飛機數量比較少,而美國有錢啊,每艘 航母上都裝滿了飛機,所以日本和美國當時的戰鬥機的數量是差不多的,都是300多架飛 機。

所以日本和美國從牌面上看是平局,而日本的海軍更是身經百戰,美國的大量海軍是在 偷襲珍珠港之後才擴招組建,所以日本的勝算其實更大一些,但是沒想到的是,美國情 報局很早就破解了日本的戰報密碼,所以對日本的作戰方案那是一清二楚啊,但是日本人還不知道,仍然按照計劃執行。

被美國人看穿了底牌的日本海軍,在1942年6月4日,正式開始襲擊中途島,南雲忠一帶 著4艘航母和中途島上美軍作戰,一開始日本海軍那是打的很爽啊,美國海軍不堪一擊, 美國中途島上的飛機和海軍都沒有經歷過什麼戰爭,而日本海軍那是身經百戰。

南雲忠一當時派遣了航母上一半的飛機帶著高爆彈去襲擊中途島,而另一半飛機停留在 航母上,帶著穿甲彈和魚雷,防止美國航母出現。這是留了一個心眼。 但是南雲忠一發現中途島上美軍太弱了,心想趕緊速戰速決吧,我們佈置的潛艇並未發 現美國航母啊,於是決定讓另一半飛機更換炸彈,一起去把中途島拿下。 實際上美國已經知道了日本的作戰計劃,航母早就埋伏在周圍了。

日本的"飛龍"、"蒼龍"、"赤城"、"加賀"4艘航母被美軍擊沉,很多人勸告美國的指揮官 咱們乘勝追擊吧,但是美國指揮官斯普魯恩斯果斷表示收兵。 這個決策可以說是十分英明,因為日本還有另一半兵力在埋伏著呢,山本五十六帶著2艘 航母坐等美軍入坑呢,但是萬萬沒想到美軍收兵回營了。

山本五十六倒是想翻盤,但是美國人是見好就收。

中途島海戰就這麼結束了,日本損失了4艘航母,可以說是慘敗!

南雲忠一沒有死,也被派出駐防去了。


大V視頻剪輯


電影《決戰中途島》上映了,這部以二戰中著名的美國以少勝多的戰役為背景的 電影,到底怎麼樣?我們一起嘮嘮。

中途島戰役,本來能拍得十分吸引人,對於這張戰爭的新視角和新挖掘、戰場上的蕭殺 和殘酷、軍隊內外的勾心鬥角、雙方情報站的你來我往爾虞我詐……但是導演這次顯然 沒有這麼做,只是選擇了一個扁平化的人物,然後一條毫無懸念的主線,那些飛機、戰 艦和炮火構造了大量的視覺奇觀,但是卻不及真實的中途島海戰所有的驚心動魄的萬分 之一。

歷史比電影更精彩,弱小的日本為何敢襲擊巨無霸美國?是日本瘋了嗎?

筆者不是軍事迷,不過在很多書中也曾看到關於中途島海戰的解讀,今天就跟大家聊聊 歷史中的中途島海戰(儘量通俗點,簡單點,有趣點)。

如果從今天來看,日本當年偷襲美國,在中途島開戰,是有些"愚蠢和狂妄"的做法,為 什麼這麼說? 很明顯,美國當年就是已經是世界第一強國,而且一直沒有參戰,養精蓄銳,日本則在 太平洋戰爭中,消耗了很長時間,戰爭說到底比的是國力,日本跟美國比國力那是沒法 比,即使美國不在中途島打敗日本,在後面的戰爭中,美國也大概率獲得勝利,這個基 本沒跑。 那為什麼明顯實力較弱的日本會主動槓上巨無霸美國呢?

首先是日本海軍飄了,日本海軍當時剛剛成功偷襲了美國珍珠港,日本海軍在當時就沒 有輸過,打中國甲午海戰贏了,1905年打俄國人又贏了,現在偷襲美國又成功了,縱橫 江湖,未逢敵手啊。

其次是日本天皇怒了,在日本偷襲完美國珍珠港後,美軍搞了一個轟炸東京的奇襲,搞 了幾架飛機把東京給炸了一回,雖然東京損失並沒有太嚴重,但是日本天皇受不了這個 氣啊,本來日本陸軍和海軍不和,並不支持中途島戰役,但是現在東京被炸,天皇怒了 ,最後不得不同意。

最後,日本人打錯了算盤,中途島只是一個不到五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島,對日本並沒有 什麼意義,日本人希望以中途島為跳板,拿下夏威夷和澳大利亞,然後和美國談和,日 本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策略,對中國,對俄國,但是萬萬沒想到美國顯然不是能割地求 和的善茬子,你敢動我一塊地,我得把整個日本打趴下。

海軍有些飄、天皇有些怒、又精明地打好了小算盤的日本海軍,又遇到了一個"賭徒"司 令山本五十六,喜歡大開大合,要麼大贏,要麼大輸,所以中途島海戰上,日本壓上了 幾乎全部家當,8艘航空母艦,11艘戰列艦,23艘巡洋艦,65艘驅逐艦,加上其他的補給 艦和潛艇等,一共350艘戰船,所有戰船的甲板面積加起來比五平方公里的中途島都大。

山本五十六的小算盤打的啪啪響,兵分四路,先是派2艘航母去佯攻美國的阿拉斯加海域 的阿留申群島,希望美國人會分兵支援。 然後又派南雲忠一帶著4艘航母主攻中途島。

山本自己帶著大和號戰列艦(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船,7萬噸,比現在的遼寧號航母還大 ,一個炮彈一頓多重,兩炮能摧毀一艘航母),還有剩下的2艘航母,在旁邊埋伏著,就 等美國海軍來,然後來個甕中捉鱉。

同時又派出了很多潛艇在美國和夏威夷的海域,一旦美國海軍航母出現,及時通告。 日本的工程師當時估算了美國最多隻有2艘航母能出戰,但是實際上,美國的一艘航母在 珍珠港受損後,在短時間內又修好了,又重返戰場。

本來日本是4艘航母打美國2艘,穩贏的局面,但是萬萬沒想到,美國實際上有3艘航母出 戰,更重要的是,日本當時國力不足,航母上的飛機數量比較少,而美國有錢啊,每艘 航母上都裝滿了飛機,所以日本和美國當時的戰鬥機的數量是差不多的,都是300多架飛 機。

所以日本和美國從牌面上看是平局,而日本的海軍更是身經百戰,美國的大量海軍是在 偷襲珍珠港之後才擴招組建,所以日本的勝算其實更大一些,但是沒想到的是,美國情 報局很早就破解了日本的戰報密碼,所以對日本的作戰方案那是一清二楚啊,但是日本人還不知道,仍然按照計劃執行。

被美國人看穿了底牌的日本海軍,在1942年6月4日,正式開始襲擊中途島,南雲忠一帶 著4艘航母和中途島上美軍作戰,一開始日本海軍那是打的很爽啊,美國海軍不堪一擊, 美國中途島上的飛機和海軍都沒有經歷過什麼戰爭,而日本海軍那是身經百戰。

南雲忠一當時派遣了航母上一半的飛機帶著高爆彈去襲擊中途島,而另一半飛機停留在 航母上,帶著穿甲彈和魚雷,防止美國航母出現。這是留了一個心眼。 但是南雲忠一發現中途島上美軍太弱了,心想趕緊速戰速決吧,我們佈置的潛艇並未發 現美國航母啊,於是決定讓另一半飛機更換炸彈,一起去把中途島拿下。 實際上美國已經知道了日本的作戰計劃,航母早就埋伏在周圍了。

日本的"飛龍"、"蒼龍"、"赤城"、"加賀"4艘航母被美軍擊沉,很多人勸告美國的指揮官 咱們乘勝追擊吧,但是美國指揮官斯普魯恩斯果斷表示收兵。 這個決策可以說是十分英明,因為日本還有另一半兵力在埋伏著呢,山本五十六帶著2艘 航母坐等美軍入坑呢,但是萬萬沒想到美軍收兵回營了。

山本五十六倒是想翻盤,但是美國人是見好就收。

中途島海戰就這麼結束了,日本損失了4艘航母,可以說是慘敗!

南雲忠一沒有死,也被派出駐防去了。


星辰精彩影視


中途島戰役發生在1942年,此前日本剛剛實施偷襲珍珠港計劃。可以這麼說,此時的日本是太平洋上的霸主。

中途島,面積雖然只有4.7平方公里。但戰略位置及其重要,它距美國舊金山和日本橫濱都是2800海里。它是美國夏威夷的門戶和前沿陣地,丟掉中途島,日軍聯合艦隊可以直接攻擊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大本營---珍珠港。因此,對於雙方來說,這場戰役不可避免。

我們固有的觀點,美國綜合軍事力量在二戰時遠遠領先日本。可中途島戰役是個例外。美國太平洋艦隊由於珍珠港受襲,海上軍事力量只有算上匆匆維修的約克城號只有3艘航母,日本有四艘,各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潛艇,飛機都遠遠少於日本。可以這樣說,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戰役。

通過《決戰中途島》這部影片,我們都知道,這場戰役,美國打贏了。明明是場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戰役,美國為什麼會贏了呢?我們通過影片分析下,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1:美海軍情報局破譯日聯合艦隊攻擊目標

美國海軍情報局“魔術”小組在與英國以及荷蘭相關單位緊密的合作下,開始成功地解讀日本海軍主要通訊系統JN-25的部分密碼。到了五月上旬,聯軍在破解JN-25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也因此得到了窺探日本海軍計劃的能力。JN-25讓聯軍得悉‘AF方位’將會是日本海軍的下一個攻擊目標,然而聯軍就偏偏破解不到‘AF方位’的位置。由約瑟夫·羅徹福特少校領導的夏威夷情報站認為‘AF方位’是中途島,但華盛頓海軍情報處堅持認為是阿留申群島。然而任憑聯軍解碼科技多麼的先進,也仍然無法破解‘AF方位’的正確位置。正當美軍高層在傷腦筋的同時,羅徹福特與他的情報小組成員們翻查以前堆積如山的電文。記憶力過人的羅徹福特從浩如煙海的電文中找到1942年初的一份日軍電報,電報是要求水上飛機從馬紹爾群島起飛,飛往珍珠港,電文還提到要注意避開來自AF的空中偵察……從地圖上分析,AF只能是中途島。而且夏威夷情報站的分析員賈斯柏·赫爾姆斯想到了一個能夠確認‘AF方位’是不是中途島的妙計。他要求中途島海軍基地的司令官以無線電向珍珠港發報,說中途島上的海水淡化設備出現了問題,導致整個中途島面臨缺水的危機。結果羅徹福特和他的小組成員們截獲並破譯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大將從海上發往日本大本營海軍部的一份密電:“據報‘AF’缺乏淡水,攻擊部隊帶足淡水。”這樣‘AF方位’便證實為中途島,也就是日本海軍的下一個攻擊目標。

2:“約克城號”航母維修速度極快

在珊瑚海海戰受重傷的約克城號返回珍珠港時,她看上去需要進行幾個月的重大維修工程。經過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的搶修,她的飛行甲板已重新鋪平,內部也裝上新的鋼條支撐架,艦載機組成新的艦載機隊。尼米茲上將不惜一切的搶修約克城號,並使它成功參加中途島戰役,使日本對其海上力量估計嚴重失誤。

3:南雲忠一指揮失誤

根據報告和美機的攻擊,使南雲忠一中將相信中途島的防禦力量還很強,於是決定把原來準備用於對付美艦的飛機改為對中途島進行第二次轟炸。到此時,他也 沒有發現美軍艦隊。之後,南雲下令赤城號和加賀號將在甲板上已經裝好魚雷的飛機送下機庫,卸下魚雷換裝對地攻擊的高爆炸彈。接著,南雲接到利根號推遲半小時起飛的一架偵察機發來的電報,距中途島約240海里的海面發現10艘美國軍艦。南雲命該偵察機繼續查明敵人艦隊是否擁有航空母艦,同時命令暫停對魚雷機的換彈。就在南雲等待偵察機的偵察結果時,空中再次響起了警報。40餘架從中途島起飛的美軍B-17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撲向南雲的艦隊。由於美軍的轟炸機沒有戰鬥機護航,結果很快的就被南雲派出的零式戰鬥機擊退。然後,南雲終於接到了偵察機傳來的報告:美軍艦隊裡確實有航母的存在。南雲下令各艦停止裝炸彈,飛機再次送回機庫重新改裝魚雷,日本航空母艦的甲板上一片混亂,為了爭取時間,卸下的炸彈,都堆放在甲板上。將對陸地武器重新換成水站武器,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失去了主動進攻的優勢。

4:美國人同仇敵愾

從影片中可以看出,中途島參戰人員有許多親人,戰友死於珍珠港事件中。復仇的火焰在他們心中燃燒著,他們渴望戰鬥,渴望勝利。這時促使他們贏得這場戰役的精神信念。

就戰術而言,是美國人利用情報的優勢。提前知曉了日本的攻擊目標中途島,並已之為誘餌,在日聯合艦隊對中途島發起攻擊的時候,伺機攻擊日本艦隊,最終大獲全勝。此戰過後,整個太平洋軍事力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旭於雪生


中途島開打前,美國海軍也只有“約克城”級的兩艘航母——“企業號”和“大黃蜂號”處於基本完好狀態。其實也不算,這兩艘船上的飛行員兩個月以來一直處在高度緊張的襲擾戰中,他們戰前發出了抗議,弗萊徹好不容易安撫下了他們。

據淵田美津雄的回憶錄,"利根"偵察機本身出發晚了半個小時,它的報告不止一次,前面幾次含含糊糊,唯一一次有價值的電報是:“敵艦隊殿後好象有一艘航空母艦。”南雲在這之前一直在遭受中途島陸基飛機的攻擊,美特混艦隊早就在等待日艦隊接近,由中途島起飛的水上飛機不斷向它報告南雲部隊的動向,以便選擇最有利的時機來進攻。而斯普魯恩斯的目的就是要在南雲忙的不可開交,進退維谷的最難選擇階段打他。南雲那種時候做出那樣選擇只能說是錯誤,談不上愚蠢,造成了重大失誤原因在於山本五十六給予南雲艦隊的任務過重,機動部隊既要壓制中途島,又要消滅美航母(日方認為它們在夏威夷),既要與岸基航空兵戰鬥,又要防備和打擊航母上的飛機,而當這一切都在一個時間點上同時發生時,只能看運氣了。

南雲處於進退維谷的境地。

如果他派出俯衝轟炸機施以先發制人的攻擊,使用裝上八百公斤炸彈的魚雷機對於艦船目標來說,炸彈的效果雖不如魚雷,但如果能直接命中,仍能使敵艦受到重大損失。但是,這種攻擊方式從正規的飛機對軍艦攻擊要求上來講,又是主次顛倒的。

日本海軍航空兵千辛萬苦,以成噸汗水和寶貴生命總結出了標準的攻擊模式:

魚雷轟炸機比俯衝轟炸機投彈效果好,但是它們得保持直線和平面飛行,這樣就沒有可能進行閃避的活動,很容易成為靈活的敵戰鬥機的活靶子。這就需要俯衝轟炸機先行攻擊,吸引敵方注意力轉向頭頂的天空時;魚雷轟炸機乘隙而入,在低空按部就班的突擊。

反過來看,美國海軍的成功確實也有運氣成份。按正常情況,幾顆炸彈對巨大的航空母艦本不會造成致命的損傷。美軍的彈著點也是撞了祖墳冒煙的大運,加賀正好被直接砸中加油車,而赤城正好被擊中最薄弱的電梯間,如果不是這樣,還不至於一發炸彈就讓幾萬噸的航空母艦沉沒。由此而引起的先前隨意堆放在甲板上汽油和彈藥的爆炸,帶來了致命的摧毀,致命的碎片在空間到處飛舞。當火勢在飛行甲板上比翼排列著的飛機中蔓延時,飛機上的魚雷開始爆炸,因而使火勢越發無法控制。

實際上南雲不管如何選擇也影響不了結局,

因為美軍飛機起飛在前,南雲如果在"利根"偵察機發回電報後立即起飛"蒼龍"和"飛龍"上的三十六架俯衝轟炸機,其實也已經晚了,"赤城"、"加賀"、"蒼龍"這三艘日本最精銳的航母還是保不住。

即使起飛的那些日機能夠將美國航母"約克敦"、"大黃蜂"、"企業"統統送入海底,日本南雲艦隊最好的結果也只能是保留下"飛龍"。

日本人開始反擊。

第一次被炸,“約克城號”中了三顆炸彈,第一和第三顆炸彈引起的火災很快就被開掛的美國航母消防人員撲滅,要命的是第二顆炸彈,它一路勢如破竹,最後在航空母艦巨大的燃燒著的心臟── 煙囪裡爆炸。爆炸的衝擊使鍋爐熄火,還把一號、二號和三號鍋爐的升煙道全部炸燬。航空母艦航速立刻降到只有6節左右。不到20分鐘,“約克城號”就紋絲不動了。

這艘航空母艦損控人員素質之高、技術精湛,真不亞於那些在珍珠港為同一艘船神速大修的船廠工人,經過兩小時多一點的奮力搶修,它竟奇蹟般地投入了戰鬥。

正是由於修復結果太完美了,快速而且保質保量,以至於在經驗豐富的友永丈市隊長帶領下日本第二波攻擊機隊,竟然把傷未痊癒“約克城號”當成了一艘新的航母,讓它再次吃了兩枚魚雷。

“約克城號”在中第一枚魚雷後大約10分鐘時間傾斜已達26°,在艦上站立都成問題。左舷飛行甲板的邊緣幾乎已接觸到海面,幸虧當時海面上風平浪靜。

既然傾斜已無法修正,因為停電,照明和艦內通話全部癱瘓,艦上各部位間的聯繫幾乎完全中斷。被炸壞的燃油艙淌出的油向傾斜的航空母艦各個部位蔓延,形成一層薄薄的、十分危險的油膜,點點火星就能釀成席捲全艦的大火,艦上只剩下6架飛機。

總而言之,作為一艘處於戰場上要打仗的航空母艦,目前情況下即使不出大事故已是祖墳冒煙,更別提把它從死神手中撈回來了,“約克城號”已是徹底報廢。

這與其說是山口多聞高光時刻,不然說是聯合艦隊迴光返照,即便是調過來阿留申方向的輕型航母,再加上後面山本支援大艦隊的那幾艘小航母,對中途島的守島陸基航空兵也佔不了絕對優勢,山本對拿下中途島仍然沒有把握,戰略企圖依然達不成。

珍珠港偷襲後,美國海軍航母家底如下:

“約克城”級——“約克城號”,“企業號”,“大黃蜂號”;

“突擊者”級——“突擊者號”,“黃蜂號”;

“薩拉託加”級——“薩拉託加號”,“列剋星敦號”。

到了打中途島的時候,受傷的“約克城號”好歹搶修完畢,美國人總算勉勉強強湊夠了三艘航母。

“薩拉託加號”被日本潛艇擊傷,在布雷默爾船廠修理,原計劃要搶修使它能夠參戰,可惜最終修復的“薩拉託加號”馳向戰場時,中途島海戰已經接近尾聲;而“列剋星敦號”則損失在了不久前的珊瑚海海戰中。

“突擊者號”,“黃蜂號”是兩艘小一些的航母,速度慢,美國海軍將之定位於護航航母,因此,它們一個在大西洋,一個在太平洋正擔任護航任務哩。

日本死亡高級軍官:

"加賀"艦長,

岡田次作(被炸死);

"蒼龍"艦長,

柳本柳作;

"飛龍"艦長,

加來止男;

"三隈"艦長

崎山釋夫;

山口多聞,第二航空母艦戰隊司令官。


顫動的丹田


主要還是由於日本海軍的軍事情報密碼被海軍相關情報機構破譯了,這也就導致了他們的戰場部署,被美軍摸得一清二楚,在一場戰役中如果喪失了先機,自然就會容易陷入被動的局面。尤其是在面對美國這樣一個強大的對手之時,任何一點疏忽都會遭致滅頂之災,而日軍所謂的絕對優勢也只是在其表面而言。


一場戰役的勝利往往取決於其中一方能否抓住必勝的戰機,一旦丟失了戰機失敗自然而然。日軍企圖用4艘戰艦以及200多架戰機和一些重型火力武器,通過海陸空三方位去包家打擊美軍,但由於這一情報事先洩露了,所以美軍反而利用了這一部署。將日軍團團圍住,在中途島結束了日軍的幻想,最後僅僅以損失一艘航空母艦的代價擊毀,擊沉了4艘日軍航空母艦。


而本身對美軍來說,在一戰中他們就已經發夠了戰爭,才其綜合國力還是非常不錯的。而在當時他們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而且整個國家公民崇尚自由,非常有戰鬥力,只需要稍加引導,他們就更加的能夠積極投身到這場戰役當中。而此前的偷襲珍珠港,在很大程度引起了美國全體的公憤。

這也使得在當時的美國參軍已經成為了一種光榮與每個人的義務全國上下積極參軍,為在珍珠港死去的兄弟戰友報仇雪恨。而對於這樣一支部隊來說,他們的士氣必然是如烈火一般熊熊燃燒。雖然表面看起來日軍佔有絕對優勢,但仔細探討,美軍也並不處於下風。


北冥觀影


日本為什麼會在中途島海戰中被打敗?

《決戰中途島》非常精彩的呈現了戰爭的激烈場面,但影片中關於日本為什麼會在中途島海戰中被打敗的情節描述卻並不詳盡。因此,本文就從四個方面來談談日本海軍慘敗的原因。

一、分散兵力

當時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擁有壓倒性優勢,日軍完全可以憑其強大的實力碾壓守衛中途島的美軍。畢竟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任何戰術都是徒勞的。然而,日本人卻在此戰中犯了一個嚴重錯誤,那就是將兵力分散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向所羅門群島深入,試圖切斷美國與澳大利亞之間的海上交通線。同時又分兵入侵新幾內亞的莫爾斯比港,以使澳大利亞本土進入日本空軍的轟炸範圍之內;第二部分派第五艦隊(包括輕型航母兩艘,巡洋艦五艘,驅逐艦十三艘,運輸船四艘)進攻阿留申群島,試圖藉此吸引美國海軍的注意力;第三部分由南雲忠一中將率領第一航空艦隊(包括艦隊航母四艘,戰列艦二艘,巡洋艦三艘,驅逐艦十二艘)攻擊中途島。

如果一切都按日本人的計劃進行,那麼在此役之後,日軍就將徹底掌握整個太平洋戰場上的主導權。然而,儘管理想很豐滿,可是在經過分兵後,日本進攻中途島的力量大為削弱,這就為後來的中途島海戰慘敗埋下了伏筆。

二、情報收集處於劣勢

在中途島海戰發生前,日本海軍實力遠超美國海軍。但美國這邊也有一項巨大優勢,那就是在情報收集方面遠遠勝過日本。這就造成日本海軍的行動幾乎都在美軍眼皮底下發生,而美軍的航母編隊卻埋伏在日軍的偵查範圍之外。更致命的是,日本偵察機在進行空中偵查時留有很大的空隙,這就讓美軍的三艘航空母艦可以從東北方向神不知鬼不覺地慢慢靠近中途島而不被發現。中途島海戰日本之所以慘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情報方面吃了大虧,

三、作戰計劃缺乏彈性

在入侵中途島之前,日本海軍制定了複雜嚴密的作戰計劃。為了應對各種意外情況,日軍還在每項計劃上都留有預備方案,試圖做到算無遺策。然而,由於美國在情報方面擁有極大優勢,因此對日軍的全盤計劃早已瞭然於胸。所以儘管日本人留了許多預備方案,可是當戰事發生後,面對美軍變幻莫測的打法,日軍的“錦囊妙計”很快就不夠用了。由於作戰計劃缺乏彈性,南雲忠一在面對太多突發情況的時候顯得手足無措,昏招連連。這也是導致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戰役”中慘敗的第三個重要原因。

四、指揮不當

儘管有上述幾項原因,但攻擊中途島的日本海軍在實力上依然勝過美國海軍。如果戰場指揮得當,這場震驚世界的大海戰最後鹿死誰手也未必可知。然而,身為艦隊指揮官的南雲忠一卻在此戰中失誤連連。

在正常情況下,航母編隊對一個地面目標發起攻擊的時候,往往要留一部分裝載魚雷的轟炸機在航空母艦上,以準備對付來自海上的敵人。可南雲忠一卻認為美軍不可能在此時出現,於是下令將航母上的轟炸機全部從魚雷換成炸彈。可當更換工作正在進行中的時候,日軍卻發現美軍航母已近在咫尺了。這就導致日軍在海戰還未開始前就已經吃了一個大虧。而且南雲忠一下令四艘航母上的飛機同時出擊,這就意味著所有飛機要同時收回和再裝備,所以有一段時間整個艦隊幾乎毫無攻擊力。

當戰鬥開始後,海軍中將山口多聞建議讓停在航母上的轟炸機立即起飛,南雲忠一又認為轟炸機缺乏戰鬥機的掩護,於是拒絕了這一建議。結果美軍飛機一個並不致命的攻擊造成停在航母“赤城號”上的轟炸機發生爆炸,掛載在飛機上的炸彈又發生連鎖爆炸效應,“赤城號”因此被炸燬。之後的“加賀號”、“蒼龍號”也都是因防禦工作不到位而導致毀滅性災難。

在整個中途島海戰中,南雲忠一的表現就像是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正是他的糟糕表現才讓美軍贏得了這次史詩級的勝利。

結語

中途島海戰讓日本損失了4艘航母,332架飛機(其中炸燬在航母上的約有280架),3000多名經驗豐富的軍官和士兵。在此後一段時間內,日本海軍雖然在戰鬥艦和巡洋艦方面依然保持優勢,但卻因為缺乏制空權而導致戰鬥力大幅衰退。美國人靠此戰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並依靠國內強大的工業生產力在短時間內造出大批艦船、飛機,從而奠定了太平洋戰場的勝局。


大光說電影


《決戰中途島》很鮮明的一個特點便是表明了,日本的前期攻勢取得的成就主要依靠的是其戰術的精妙實施而美軍依靠的是戰略。

我們可以看到,在雙方對敵的水平上日本甚至是略高於美國的(不論作戰人員的素質和數量),這一點電影裡的主人公也提到過,但是戰爭不是靠一個部門一個戰術便能完成的,它需要有戰略意義的配合作戰,而日軍恰恰喪失對戰場情況的把控權。

孫子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但是日軍情報部門的失誤(包括日常情報部門被破譯密碼以及水上飛機偵查失誤)給美軍以極大的主動權,先是美軍破譯地點中途島,其次美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讓約克城號及時參加戰鬥,日軍卻沒有察覺。

而日軍在珍珠港戰役中所應用的艦載機攻擊戰術在這次海戰中竟然存在致命失誤,艦載機幾次更換炸彈,導致時間差,喪失遠距離攻擊作戰的優勢。

在日軍變成聾子瞎子的情況下,美軍卻掌握全部戰場動態,在技術力量上處於絕對優勢,儘管日軍力量遠比美軍強大,但是由於其兵力分散給予美軍分割包圍消滅的契機,導致了最終的失敗。


被馴服的小麥


而《決戰中途島》展現了一幅宏大的二戰太平洋戰爭開端,其中涉及到諸多歷史史實

第1部分 太平洋戰爭背景(為什麼日本要和美國開戰)日本偷襲美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是太平洋戰爭的開端,也是6個月後美軍在中途島反殺聯合艦隊的緣起。如果排除陰謀論(即美國故意讓日本偷襲成功的苦肉計)的論調,這次偷襲把美國打得既沒有面子又元氣大傷。

自明治維新後建立的日本帝國海軍,經過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中的對馬海峽海戰,以及青島戰役(打敗德國海軍)等,未嘗敗績,逐漸確立了其世界三大海軍的強大地位(另外兩大海軍就是英美海軍)。

時任聯合艦隊司令的東鄉平八郎所指揮的對馬海峽海戰,日本聯合艦隊以極小的代價,使強大的沙俄第2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日本舉國對這場勝利極為重視,後將對馬海峽海戰勝利日5月27日定為日本的海軍節。

極為諷刺的是,由南雲忠一指揮的包含4艘主力航母的第1機動編隊,就是在日本海軍節這天離開自己的柱島母港,直奔中途島。但這支艦隊沒有得到這位日本海軍之神的護佑,反而重蹈了當年俄國艦隊全軍覆沒的命運。

從地圖上看,日本和美國分別位於太平洋的兩端。日本海軍在東亞已經沒有對手,如果還想繼續向太平洋其他區域擴張,最強大的對手只剩美國。

美國當然也清楚日本海軍是一個潛在威脅,所以前出夏威夷,將這個太平洋心臟地帶的島嶼變為控制整個太平洋的海軍基地

(為什麼日本要和美國開戰)


第2部分 偷襲珍珠港(電影裡沒講的)

偷襲珍珠港的方向定了,但在把這一極其冒險的構想,變成可實施的方案並付諸行動前,還面臨無數的困難和風險。

為了克服這些困難,日軍在方案、訓練和情報三個方面都做了大量精細的準備,才保證最後偷襲的成功。

早在1941年初,山本五十六就秘密下令給第十一航空艦隊參謀長大西瀧治郎少將,研究進攻夏威夷的方案。

大西瀧治郎將這一任務,具體交由第一航空艦隊參謀源田實中佐進行制訂。源田實幹這個活,是個非常合適的人選。他雖然軍銜不高,但作戰思想卻超前於時代,是日本海軍中不折不扣的“航空派”代表。

源田實這一偷襲珍珠港計劃的主要制定者,以及後來中途島戰役的半參與者(後文解釋他為什麼算“半參與”),在電影中的戲份幾乎沒有。他就是電影快結束時,出現在艦隊指揮官南雲忠一旁邊那個年輕軍官。

他就是電影快結束時,出現在艦隊指揮官南雲忠一旁邊那個年輕軍官。


第3部分 巨人醒了(任命尼米茲)

這種無上榮耀衝昏了整個聯合艦隊的頭腦,但艦隊上下只有一個人是清醒的,那就是“美國通”山本五十六。

他說了一句名言:偷襲珍珠港只是喚醒了一個昏睡的巨人。這句話在電影中,不知道是山本在家對女傭說的,還是在餐廳對服務員所說。總之,這樣表現顯得有些薄弱。

從表面上看,日本偷襲成功,風風光光,實際上只是面子上大勝,沒有什麼實質效果。就像扇了壯漢一個漂亮的耳光,未傷其筋骨,因為這次偷襲仍然沒有消滅最大的威脅——美國航母。

偷襲珍珠港成功僅半年後的中途島海戰,立刻就讓日本海軍嚐到什麼叫物極必反的滋味。

這場反轉,也有很多細節值得細品。

經歷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失敗和恥辱,美國上下都籠罩在一種極強的挫敗感之下。美國高層甚至判斷日軍下一步有可能直接進攻美國西海岸。

珍珠港事件中的最高指揮官,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赫斯本德·金梅爾(Husband Kimmel)海軍上將,以及夏威夷陸軍司令沃爾特·肖特(Walter Short)陸軍中將,毫無懸念地立刻被解職。

金梅爾在電影中出現僅兩個鏡頭,就在珍珠港被偷襲時,萊頓在指揮室對話的那位禿頂將軍。



第4部分 中途島戰前準備(日軍作戰計劃+破譯AF就是中途島)

整個中途島戰役,美軍的計劃、偵查、作戰,就像在偌大的太平洋上穿一根針一樣精確。

戰前美軍對日軍的情況洞若觀火,就像曾經日軍把珍珠港摸得通通透透。美軍通過情報工作,提前預判了日軍的進攻方向。電影中也體現,通過萊頓的情報和參謀作業推演,美軍的預測僅與中途島戰役實際情況差5度、5英里和5分鐘。

而反觀輕敵的日軍,自珍珠港事件後,其情報網就被美國破壞,再也得不到美軍詳細的情報。日軍進攻中途島的作戰計劃,完全憑藉自己的主觀臆斷,即以“自己認為美國艦隊會照此行動”為根據。

當南雲忠一已經把艦隊開到中途島附近時,日軍還不知道美軍到底會不會派航母來迎戰,僅靠望遠鏡眼巴巴地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看來看去。

珍珠港這頁已經翻篇,南雲忠一又在印度洋打敗英國艦隊。接下來美日雙方又回到偷襲珍珠港前的狀態,接下來將在哪裡作戰?只不過這次,雙方的心理狀態完全不同。

日本的準備:瞎子摸象

山本心裡明白,美國航母沒有被消滅,敵人最強的看門狗還在太平洋遊弋,不消滅美國航母他始終不能安心。所以,山本下一步方向還是東進。具體來說,就是以進攻中途島為核心,誘殲前來救援的美國航母艦隊。

而軍令部不甘示弱,前一次山本以辭職要挾,他們才勉強同意了偷襲珍珠港這個冒險方案。現在太平洋艦隊已經被打殘,他們不理解山本為什麼死死盯住美國航母不放。

所以,軍令部反對中途島戰役的意見更強烈,仍然和陸軍穿一條褲子,主張南進,最終切斷澳大利亞與東南亞英美力量間的聯繫。

電影的內容有限,只能把這次分歧演繹成山本和陸軍之間的對峙。陸軍為首的那位發言者,從造型和相貌來看就是東條英機本人了。但是,當時對於是否在中途島作戰,已經不是海軍和陸軍之間的爭吵,而是海軍軍令部和山本聯合艦隊之間的爭吵。

山本之所以選擇中途島作為誘殲太平洋艦隊的目標,也是因為其特殊的戰略位置。中途島,英文名即Midway,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所處的位置正好位於日本和夏威夷中間,距離東京2250海里,距離夏威夷1140海里。

第5部分 預熱交手(轟炸東京+珊瑚海海戰)

不管軍令部同不同意,聯合艦隊仍然拿出一份龐大的中途島作戰計劃。山本故伎重演,再次拿辭職說事。山本的這次辭職要求,比上次分量還重。

一方面,是因為放眼整個海軍,沒有一個人能像山本一樣深孚眾望。另外一個方面,上次山本與軍令部爭論,結果偷襲珍珠港成功,證明山本是對的。山本不僅成了天皇面前的紅人,也成為日本國民心中與東鄉平八郎齊名的海軍戰神。

如果大家知道是軍令部逼走了山本大將,軍令部在天皇和全國人面前恐怕也很難交代。軍令部不想擔這個把山本逼下臺的責任,所以勉強原則性地同意了進攻中途島的計劃。

很快,圍繞中途島方向的爭吵,就從高層下沉到參謀之間的爭吵。軍令部雖然原則同意了,但又不想丟自己的面子。軍令部的參謀與聯合艦隊的參謀在細節上展開爭論,並且要求聯合艦隊拖後中途島戰役的時間。

然而,日本海軍內部這場無休止的爭論,卻被美國人的炸彈終止,也就是杜立德率飛行編隊轟炸東京。

杜立德空襲東京,在《決戰中途島》中也佔有一定篇幅。這件事是美國主旋律“樣板戲”,只要提到偷襲珍珠港,就一定會提起杜立德空襲。因為珍珠港很丟人,而杜立德空襲很解氣。

在2001年邁克爾·貝的電影《珍珠港》中,本來電影主體講的已經很完整、很飽滿了,但一定要在結尾硬塞一段杜立德空襲東京的戲份。如果沒有這一段,也絲毫不影響整部電影的觀感;加上了,反而顯得很突兀。但這是美國電影的“政治正確”,總不能只表現自己失敗,而不談報仇。


第6部分 致命一擊(命中日軍四艘航母)

以林賽為代表的魚雷機編隊雖然幾乎全軍覆沒,但他們無畏的攻擊,給後面麥克拉斯基和貝斯特的俯衝轟炸機創造了一個絕佳條件。

本來,魚雷是攻擊水面艦艇的第一選擇,但正是由於前赴後繼的魚雷編隊,讓後面的俯衝轟炸機編隊抓住了致命一擊的機會。

決定兩個帝國命運的5分鐘出現。這句話出自“事後諸葛亮”淵田美津雄後來所著的書《中途島海戰》。

在零式截擊美國魚雷機的同時,南雲的航母上也在緊急準備反擊。只需要5分鐘,南雲的反擊飛機就可以從甲板上全部起飛,前去尋殲美國航母。

但是,剛剛提到,在攻擊南雲艦隊的美國部隊中,還有一艘“鸚鵡螺”號潛艇。電影中,山口多聞下令,讓一艘名為“嵐”號的驅逐艦去對付潛艇。這個插曲,導致“嵐”號掉隊了。因為南雲的艦隊正在匆忙撤退,“嵐”號則去追趕大部隊。

麥克拉斯基雖然是最早從美國航母上起飛的,但他沒有得到日本艦隊已經撤離到新位置的報告。所以當他抵達戰場時,這裡已經是一片汪洋大海。但是,極富戰鬥敏感性的麥克拉斯基沒有馬上返航,而是繼續堅持向北飛了7分鐘。

正是由於麥克拉斯基的堅持,他突然發現“嵐”號留下的航行痕跡。於是跟蹤這個痕跡,終於發現了南雲的航母編隊。跟上南雲艦隊的麥克拉斯基發現,這時敵人的航母上停滿了飛機,而且還在加油。另外,因為第3波魚雷機的攻擊,此時日軍的零式都在低空盤旋,高空一架敵機也沒有。給珍珠港和剛剛犧牲的魚雷機戰友報仇的機會,落到了麥克拉斯基肩上。

麥克拉斯基拉下氧氣面罩,打破無線電靜默,發出“全員裝彈,開始轟炸”的怒吼。貝斯特也在他的編隊中。兩位隊長分成兩組,分別向“赤城”號和“加賀”號投下了致命一擊。


借用《聯合艦隊》一書中的一句話:“從古至今,推動歷史前進的固然是大人物的縱橫捭闔,但在一些最關鍵的節點上,左右著風雨變幻的卻往往是小人物。”

這一點是《決戰中途島》所表現的核心,在歷史的一些關鍵節點上,1分鐘、1公里、1個小人物就足以改寫歷史。

二戰太平洋戰爭起於偷襲珍珠港,電影一開始,就是對偷襲珍珠港的直接展現。

很多人都覺得珍珠港戰役和中途島戰役在視覺效果上非常類似,事實上也是這樣,這兩場一前一後相隔僅6個月的戰役,本質上是同一個戰爭目的的兩種表現形式,其勝敗結局呈現戲劇性的反差。

6個月前,美軍驕傲且遲鈍,日軍則厲兵秣馬,千里奔襲突然襲擊,把珍珠港炸翻;6個月後,日美兩軍就像靈魂互換,日軍輕敵妄斷,美軍則知恥後勇、同仇敵愾,中途島一戰徹底反轉。美日雙方在珍珠港和中途島戰役中的表現和運氣,如同鏡像一般完全對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