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人到中年,有一種焦慮,叫不放過自己

人生就像一條河,滔滔東去,奔流不息。我們每個人儼然船家,乘一葉生命的扁舟,在風雨裡行進,在急流中穿梭。於跌宕起伏中,告別了無數個日日夜夜,歷經無數次艱難坎坷。當有一天,人生的船隻駛進天高水闊處,驀然回首,才發現,我們已走過了前半生最華美的流年,告別了生命中最燦爛的季節。

行走的人生中,誰都有過失落、失望、失態的季節,誰也都曾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中堅定、堅強、堅持著自己的信念。

當頭頂中心的位置,豎起了一些雜亂卻清晰的白髮,我看到了一張不再青春的面孔,帶著嚴肅與不妥協。

生活,似乎沒有任何技巧,就是一邊忍痛結疤,一邊步履不停。不知從何時起,“獨自隱忍”成了我們中年人的標籤。

  當你想哭的時候,總有人告訴你:命運從不同情弱者。

  當你痛苦不堪的時候,總有人安慰你:熬著熬著就會過來了。

  當你撐不住的時候,總有人提醒你:你是家裡的頂樑柱不能倒。

  於是,我們越來越自強,可是,也越活越拘謹,不敢鬧情緒,不敢生病,不敢隨意向別人傾訴。

繃得太緊,你一定很累吧?

我們最大的焦慮,其實就是不放過我們自己,我們不能凡事順心,但我們可以看開、看淡,與自己和解。

人到中年,有一種焦慮,叫不放過自己

世間三千事,煩惱在人心。很多時候,我們過於看重別人眼中的自己,無形中給靈魂施加了太多的束縛。沒有任何人活得萬事都如意,正因為不完美,才有了我們在縫隙中安頓自己的意義。

沒有飛翔的能力,就控制住自己的慾望,有些東西很誘人,可未必都適合你,超過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就不要去嘗試,要懂得適可而止。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懂得選擇,學會放棄。

人生本無常,明天會如何,我們無法預知,但我們可以活得順意一些,別把生活的重心放錯了地方,最終得不償失。背不動的放下,看不慣的轉身,不屬於自己的不要。不糾結過往,不陷入死循環,心靈鬆綁了,才可以把積攢的負情緒清零。

累的時候,不要硬撐,想哭了,不要憋著,也許哭著哭著你就笑了。對一些加給中年人的各類標籤,有用的就接受,不喜歡就扔掉。人自由了,心也舒坦,一碗小米粥,也能嚼出玫瑰花香的味道。

記得《車窗外》中有一段話:

  “如果哪一天我只是埋頭於人生中的種種事務,不再有興致扒在車窗旁看沿途的風光,傾聽內心的音樂,那時候我就真正老了俗了,那樣便辜負了人生這一趟美好的旅行”.

中年的我們,活的已經不是年齡,而是一種心態。我們不是走路,而是旅行,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為此,我們不要把靈魂拋在身後,要帶上靈魂去旅行。 

時光流轉,四季輪迴,我們像野草一樣活著,也像花兒一樣盛開著,我們能擔得起風雨,也能靚得起彩虹。這是歲月的力道,更是一個人的經歷碩果。

 人生冷暖,坦然面對,從容視之;世態炎涼,隨遇而安,泰然處之。

人到中年,有一種焦慮,叫不放過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