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上網課,素珠營子鄉確保一個學生都不落下

葫蘆島市建昌縣素珠營子鄉王君杖子村的史心寧,在讀初中二年級。單親家庭的她還有兩個弟弟,一家人靠父親打零工維持生計。家中沒有電視和手機,上網課的事,讓史心寧的內心無法安寧。3月5日,大連海洋大學派駐該村“第一書記”楊軍,聯繫愛心人士贊助的手機到了。這回,史心寧可以正常上網課學習了。

上網課,素珠營子鄉確保一個學生都不落下

上網課,素珠營子鄉確保一個學生都不落下

駐村“第一書記”楊軍將手機和生活用品送到史心寧手中。

受疫情影響,各地各級學校開學時間推遲,網上教學活動全面開啟。但受網絡條件、硬件設施的制約,部分學生進行網絡學習存在困難。為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順利進行網上課堂學習,素珠營子鄉積極動員力量,加強對學生網上學習幫扶力度。3月2日,素珠營子鄉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網上教學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村全面摸排每個學生的網上學習情況,對教學平臺使用情況、學習渠道暢通情況、家庭線上學習硬件條件等各個環節做到精準掌握。

全鄉各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和“村兩委”立即行動,對貧困戶家庭情況,尤其對貧困戶中有就讀子女戶、鰥寡孤獨戶等進行了全面細緻的排查。對既不具備網絡條件,又沒有智能手機和電視機家庭的學生,建立精準幫扶機制。此外,還重點關注困難家庭子女、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子女、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學生的幫扶和指導,確保網絡學習不缺一項、不漏一人。截至目前,全鄉已幫扶學生20餘人。

【記者手記】

別讓學習困在“數字鴻溝”裡

疫情當前,進行網絡教學,是停學不停課的應急舉措。對於城市學生,問題似乎不大。但對於偏遠地區、貧困家庭而言,上網課,無異於跨越一道“數字鴻溝”,並不容易。

受地域和硬件設施所限,有的孩子要到屋頂、山頭,才能接收到較強信號,保證音視頻的連貫;有的孩子因為家裡沒有WiFi,不得不找地方蹭網;有的家庭,成員非老即幼,進行網絡學習缺少指導和輔導。至於缺乏接收設施的家庭,則更是艱難。

教育保障,是防止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手段。在特殊時段,我們不能讓學習活動困在“數字鴻溝”裡。

完成好當下的線上教學,“教師端”要認真錄播,傳輸段要發力送達,在“接受端”的落地環節,更要把工作做細做實。各地都應該像素珠營子鄉這般,敏感覺察問題,並採取有效辦法,施行廣覆蓋的幫扶,確保每一名學生的學習都不耽誤。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孩子們在學習中成長、在學習中進步。


記者:李萬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