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如何看待保爾的愛情觀?

2471138604498


半個多世紀以來,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自傳體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曾經震撼過我國幾代人的心靈,被譽為人生的教科書。

主人公保爾,多少年來,成了億萬青年為共產主義壯麗事業獻身的一面鮮紅的旗幟。

在交織著血與火的鬥爭中,保爾在個人生活的天地裡,先後與四個不同身份、經歷、性格的女性接觸,在與她們的關係處理上,可以說是富有哲理意味的戲劇性演變,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保爾逐漸成熟的無產階級愛情觀

無疾而終的初戀

最先闖入保爾情感生活的異性是少年時的冬妮亞。他們第一次邂逅相遇時,她是一個正值十三、四歲、讀六年吸、長著一對藍眼睛的“桃花樣的少女”—一個過著優裕、舒適生活的林務官的女兒。

冬妮亞在池塘邊看書散步時,發現“一個黝黑的、赤足的孩子”。她並沒因對方衣服檻褸、滿身泥垢、言語粗野而有絲毫的鄙視,而是懷著一顆晶瑩的童心,友好的與他交談。

童稚之年兩小無猜萌發的情感,多麼純潔無瑕。這個時候,是他們感情最美好的時候,兩個年輕人的心撞擊出了朦朧之愛的最明亮的火花。

分離幾年後,經過戰火考驗的紅軍戰士保爾,與正是豆蔻年華的冬妮亞久別重逢。

但保爾記憶中的冬妮亞不見了,一個美麗、充滿幻想的少女,變成了一個貪圖安逸、追求享樂的資產階級闊小姐 。

保爾對冬妮亞的那種庸俗的個人主義愈來愈不能容忍。他們都很清楚:倆人的愛情紐帶斷了,感情的最後破裂已經不可避免

保爾和冬妮亞的初戀雖然是十分的稚嫩,但卻是明顯地帶有十月革命時代青年人各有所求的不同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的烙印。

險境中的遇見

保爾和第二個女性赫麗絲金娜的接觸,完全是處於偶然的情況。雖然作品中文字只佔幾頁,也許讀者最容易遺忘,但這一短短的情節卻使人能想到很多……

赫麗絲金娜,一個包著農婦式樣的花頭 巾的姑娘,因哥哥是游擊隊員而被關進牢房,與保爾囚在一起.

由於她不屈從波蘭司令官的淫威,第二夭,可能就要被送到衛兵室,被一群哥薩克兵汙辱。頭天夜裡,整個房中只有保爾和一個睡大覺的老頭,她心想:與其被異族惡棍佔有,還不如把少女的貞操獻給難友保爾.

她向保爾痛哭地低訴著:“我無論如何是要失身了……親愛的,我給你吧?”一瞬間,有的只是豐滿的嘴唇和淚水浸溼的雙頰。

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情景,保爾他要尊重自己的人格,但更珍視姑娘的清白。“誰不能控制邪欲,誰就把自己擺在畜牲行列。”

一個耿直的人,不能只有動物的衝動,而沒有理智的控制。此時,保爾只能緊緊的握著她的手說:“赫麗絲金娜,我不能夠,你是多麼美好啊……。”

未來得及吐露的真情

保爾和麗達之間真摯的愛,正象《北國之春》歌雲:相愛已經幾年整,至今沒有吐真情。

麗達,一個18歲的少女,一頭烏黑的短髮,閃著一雙“又黑又亮的水汪汪的眼睛”,早年就參加了革命。在革命最艱苦的歲月裡,他們建立了真摯的感情,愛情在萌芽,在悄悄地生長……

一天晚上,保爾如約到麗達那裡去談談上次未談完的那個題目: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推門進去,看到麗達正與一年輕軍官擁抱。保爾竟錯把麗達兩年沒見面的弟弟當作她的丈夫,心裡非常痛苦 。

“性愛常常達到這樣強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結合和彼此分離,對雙方來說,即使不是一個最大的不幸,也是一個大不幸……”

難以言表的對麗達的熾熱的愛,使他幾乎失去了理智,但又迅速地離去。複雜的心緒長久難以排遣、遏止,他決定以後再不到她那裡去補習功課了。

雖然保爾斬斷了情絲,但麗達一直關心著他的一切。尤其當見到誤傳的保爾死訊電報時,麗達悲痛欲絕。

在日記中她自我剖白道:“保爾的死使我發現了真純真,不帶任何附加條件,不沾有任何交 易性質。愛情就是這樣,有時象潺潺的流水,使人感到那樣的恬靜、甜蜜、不知不覺;有時又象起伏的波濤讓人心中激盪不已。”

三年後,在全俄共青團大會上,麗達和保爾意外重逢。麗達只能痛苦地說道:“你還活著。”簡單的話語已經告訴了他一切。

此時,麗達已經建立了家庭,已經有了一個小女孩,和丈夫、孩子“真是不可分割的三位一體”。她惟有希望保爾忘記他們過去的往事追求新的生活。

保爾和麗達的愛情悲劇,依然不可脫離當時政治形勢或革命潮流的影響,可以斷言,不僅一個保爾是這樣,很可能千百個保爾全是這樣。不過,保爾對此事處理得更加典型罷了。

風雨同舟的共患難

保爾的妻子達雅,是保爾個人生活中接觸的第四個女性。相愛,首先是心靈的吸引。當保爾24歲時,思想己經走向成熟。

他與達雅的愛情沒有花言巧語,沒有金錢的利誘,沒有地位的傾慕;有的只是心靈的召喚,理想的結合,豐富的內涵;有的只是保爾那別開生面的決定:我們的結合,一定要使你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成為我們當中的一個。

19歲的女工達雅,深情地接受了他的愛情。像兩條溪流壯麗的匯合,兩顆心緊緊連結在一起。不久,在保爾的幫助下,達雅擺脫了庸俗的家庭生活,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保為“妻子已經成了一個布爾什維克而感到自豪”。

人生風雨如磐,歲月同舟相伴。儘管保爾和達雅結合後,他的身體時常出現不幸,但他們的婚後生活痛苦中也有甜蜜。因為他們的感情純真,不帶任何附加條件,不沾有任何交易性質。

達雅沿著保爾的道路走到了黨的行列,她的思想上的成熟,給這個不幸的家庭照進了陽光。他們的精神世界是充實的,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手與手攙扶;在革命事業中,心與心緊貼。同甘同苦,矢志不渝。

在一個人生命的長河裡,一般來說,都要接觸到愛情這個問題。保爾的複雜經歷給我們塑造了一個真正的布爾什維克無產階級戀愛婚姻觀的典型,保爾之所以激勵幾代人,甚至成為一個時期青年人崇拜的偶像,除了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具有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而外,在個人婚姻問題上也幾乎成為青年的楷模。

究竟應該愛一個人的什麼?

列寧曾說:“我很懷疑那些在戀愛問題上弄得喪魂失魄的人,在革命鬥爭中會表現出可靠和堅韌不拔的品質。”

保爾,在艱苦的革命戰爭年代,為了蘇維埃政權的誕生,毫無保留地投身於革命洪流。

在愛情上,他始終有清醒意識,恪守“革命伴侶”的原則,把共同革命做為建立愛情的基礎;當愛情與革命產生衝突時,他又果決的選擇了後者。

保爾的戀愛,重點在於追求對方的人品,而不是偏面看重對方的容貌、財產、地位。他的擇偶標準是一種高層次的標準,能經得起時間和人生風雨的考驗。

(圖源網絡,侵刪致歉。)


木辛子的藏書館


保爾的第一個戀人是冬妮婭,第二個戀人是他的頂頭上司麗達。第三個戀人是達雅雅觀。

第一個戀人冬妮婭:保爾和冬妮婭的關係基本以熱到了可以結婚的地步,但是這小子出了事,敵人要抓他,他不得不在哥哥的安排下坐火車逃走,並參加了紅軍。幾年後的保爾,在思想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一次的見到冬妮婭。雙方是誰也看不起誰了,關係只好結束。

第二個戀人麗達:所有人都認為保爾死了。官方通知也是保爾死了,可是他最後活過來了。麗達接到保爾的死訊後,很傷心。後來嫁給了另一個紅軍軍官。

第三個戀人達雅:他們結婚了。婚後沒幾天,保爾就病了,很嚴重。達雅開始一心一意忙工廠的事,並在不久被提升為工廠委員。



皓軒收藏


1、因為解救朱赫來,保爾自己被關進了監獄。而後敵人因疏忽把他錯放了,保爾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遂不由自主地來到了冬妮婭的花園門前,縱身跳進了花園。由於上次釣魚時,保爾幫助過冬妮婭,加上她又喜歡他“熱情和倔強“的性格,他的到來讓她很高興。

保爾也覺得冬妮婭跟別的富家女孩不一樣,他們都感受到了朦朧的愛情。但保爾意識到他留在冬妮婭家會連累自己的戀人,便毅然離開了,後來保爾在朋友謝廖沙的影響下參加了紅軍。

一次參加工友同志的聚會,保爾因帶著穿著漂亮整潔的冬妮婭同去,遭到了工友們的譏諷和嘲笑。保爾意識到冬妮婭和自己不是一個階級,希望她能和自己站在同一戰線上,但卻被她回絕了,兩個人的感情不得不產生分裂,從此保爾便離開了冬妮婭。

2、保爾在鐵路工廠任團委書記時,與團委委員麗達在工作上經常接觸,可是保爾以“牛虻”精神抵制自己對麗達產生的感情,後來他又錯把麗達的哥哥達維德·烏斯季諾維奇當成了她的戀人,“感到說不出的委屈”。

然後保爾盤問自己,認為“愛情給人帶來許多痛苦,難道現在是談情說愛的時候嗎?”後得知達維德是麗達的哥哥,但還是下定決心斷絕了他們的感情,因而失去了與她相愛的機會。

3、在海濱療養時,他偶然認識了女民工達雅並相愛。保爾一邊不斷地幫助達雅進步,一邊開始頑強地學習,增強寫作的本領。

擴展資料

保爾過去的戀人:

冬妮婭

保爾初戀對象,是一個林務官的女兒;純潔善良,美麗動人。她曾把《牛虻》這部小說介紹給保爾看。這部書啟發了他的思想。冬妮婭是在偶然的相遇裡認識保爾·柯察金的,由於他的倔強和熱情,她不自覺地喜歡他,但由於階級出身的關係,她沒有和當時許多的青年一樣去參加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偉大斗爭,保爾因此放棄了他們的感情。

麗達

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是保爾深愛的對象;漂亮、機智,打扮簡單而幹練,心地善良而堅定。她酷愛工作,善於出謀劃策,能夠積極應對突發事件,不讓私人的感情影響工作大局。她愛憎分明,熱愛自己所信仰的共產主義,與保爾志同道合,配合默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