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網課,為啥家長先暈為敬?古聖先賢早就提醒過,自己的孩子教不得

自從上網課以來,先有“釘釘”被少年們怒刷為1星,後有一大波家長氣暈在桌旁,連我們一向通透的艾小羊老師也為孩子著急上火了:

我女兒小美日常是個小可愛,但上網課這兩週來,我時常揪著胸口自問,這是我生的孩子嗎,不會抱錯了吧,為啥我身上的優點她一點兒都沒有,我沒有的缺點,她都佔全了?

這真是應了孟子的話: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就是說父親教孩子,孩子不聽,父親必要發怒,怒了就傷了父子感情。又因為父親教孩子的東西自己未必做到,互相責備會更糟糕,所以孟子提倡“易子而教”。

01 古人易子而教

孟子之前,孔子已這樣做了,不給自己兒子開小灶。所以古代大戶人家都是請家庭教師輔導孩子的功課。

您看電視劇《知否知否》裡,盛家老太太就特地請了宮裡的教習孫嬤嬤來調教孫女們。孫嬤嬤問老太太為什麼不自己教孫女,老太太就解釋說怕太嚴厲而傷了祖孫感情。孫嬤嬤意會,還順便點撥了盛家兒子兒媳。

網課,為啥家長先暈為敬?古聖先賢早就提醒過,自己的孩子教不得

《知否知否》

賈政也不親自教賈寶玉,否則寶玉能不能順利長大成人都是個問題(凝重臉)。

古聖先賢包括話本里的權威代表都不敢自己教孩子,我們這些尋常父母又何必因為網課或輔導作業而“身先士卒”?

02 時尚是個圈,教育也是

當年蔡元培先生提倡建立貧兒院,為沒錢請家庭教師的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機會,也為社會輸送實用的中堅人才。蔡先生先從貧兒院著手試驗,也鼓勵普通人家的孩子一起入校讀書,因為他覺得教育就是一件非常專業的事,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做;他也看到有錢人家往往把孩子交給沒受過教育的婢女來帶,而不怎麼有錢的家庭就只會任由孩子玩耍。

這讓我想到了《小李飛刀》龍嘯天和林詩音的兒子龍小云,典型的被奸佞僕從耽誤的聰明孩子。

網課,為啥家長先暈為敬?古聖先賢早就提醒過,自己的孩子教不得

《小李飛刀》龍小云

這又契合了《三字經》的開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

千人千面,千個家庭就有千種環境,觀念和能力都參差不齊,還是把孩子統一送去學校接受時下最先進的教育比較好。彼時,大規模集中教育正流行,連家庭教育資源豐沛的楊絳(楊季康)都被送去了新式學校。

那什麼是先進的教育呢?其實就是薈萃了古今中外的精華教育理論,然後因地制宜具體化,並在執行中不斷調整。

網課,為啥家長先暈為敬?古聖先賢早就提醒過,自己的孩子教不得

蔡元培先生

蔡元培先生的理想從大學延展到幼兒園,甚至連胎教院都想到了。歷史發展至今,醫療水平的進步讓準媽媽們都能定期產檢,基本實現了優生優育孕,商業性質的月子會所也已遍地開花。至於中學和技專,已經無法為社會輸送“中堅力量”,大學教育已在普及。

只是當大學成了基礎,小學從五年制延長為六年,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需要漫長的19年,畢業生二十來歲才毫無生存技能地步入社會,時間賬和成本都很不划算,蔡先生的擔心還是應驗了。

蔡先生的辦學是實驗性質,他推廣辦學也能摸準社會和教育的脈搏,且試驗且改善,不認為教育是抽象的且神聖到碰不得。現在的教育體系儼然已經不能動刀的樣子,似乎是個精緻的沙堡,得小心翼翼維護。有條件的家庭已經不願意跟著玩了,他們的孩子有上國際學校的,有初中就開始籌備出國的。出國蔚然成風,很有清末民初的感覺,只是目的不同,前人是為了“學成歸來”,現在是為了躲避高考。

網課,為啥家長先暈為敬?古聖先賢早就提醒過,自己的孩子教不得

網圖,侵刪

曾經,大學含金量高,高考也是鯉魚跳的龍門,但20世紀80年代工資水平差距不大,上箇中學已經不錯。現在隨著貧富差距逐漸拉大,收入水平又和學歷成正比,高考就成了普通人過上普通生活的起點。

高考,是從科舉考試流行回來的復古元素,具有里程碑意義。如果我們身在廬山看不清自己,我們可以先看看先行的日本。民國時期的教育系統就是跟日本學的,現在日本一個小中產,如果孩子不能靠升學為自己掙一份前程,那這個家庭的生活水平就會下降,甚至會滑出現在的階層。

網課,為啥家長先暈為敬?古聖先賢早就提醒過,自己的孩子教不得

《平民之宴》

所以我們看《平民之宴》,不管是外婆滿津枝、母親由美子還是女兒可奈,裡面的每個人都極看重文憑,因為名牌大學就是朝向美好生活的康莊大道,至少能鞏固他們目前的階層。而高中輟學無論如何不肯再讀書的兒子翔,則成了刺眼的異類。

香港人更是很拼地要贏在受孕前。競爭何其慘烈。

學區房、培優班、名師班、國際夏令營,教育成本被越拉越大,孩子拼成績竟然演變成了拼全職爸媽。有財富能力的一群人又變相開啟了家庭教育模式。

竟然不完全依賴學校了?

都說時尚是個圈,流行元素週期循環,但沒想到教育也是個圈。

03 好風憑藉力

也有一小部分家長直接把孩子交給了學校,完全退出了教導的角色,於是學校就呼籲家長陪伴,而某些私人教育機構就坦白地說:教育拆兩半,教是學校的事,育是家長的事。

從多年學校工業化的結果來看,只管教書的學校也確實只關心升學率,但這恐怕已經不是有社會責任感的蔡元培先生所憧憬的樣子。蔡先生當初推廣建校的理由放在今天依然成立,但他已經攔不住後來學校的走向了。當學校只以升學率為目標,不管身邊多美好的東西都看不見了,因為分數以外的東西都不重要,學生只要是流水線上的合格產品就好。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曾經被學校爭相引用,如今頗為諷刺。

網課,為啥家長先暈為敬?古聖先賢早就提醒過,自己的孩子教不得

管仲

但生命是鮮活的,誰的孩子誰在乎。為人父母,我們一邊自己謀生,一邊為孩子的謀生做打算。教育確實是一件很專業的事,生了孩子我們才意識到,才開始惡補功課。所以我們一邊急火攻心,一邊羞愧難當,一邊重整旗鼓,一邊熱淚盈眶。

所以上網課,父母先暈為敬;所以輔導作業,父母如臨沙場。但您看《安居》,就因為咆哮孩子,吵得四鄰不安,竟然連房子都賣不掉,這太可怕了。

好在哪裡有難題哪裡就有商機,市場能解決功課問題。既然古人說的“易子而教”不再指學校,大家就盡力把輔導孩子委託給別的機構吧。不是幾乎每個小區門口都有專門輔導作業的嗎?怒罵孩子,真的傷害親子關係。孩子不想,你也不想。

古聖先賢的智慧是沉澱了千年的,不必屏蔽它然後自創經典。要想看得遠,站在巨人肩膀上就可以了,沒必要讓自己長成巨人,因為我們憑一己之力長不成巨人。借力就好。

好風憑藉力,送我們上青雲。

網課,為啥家長先暈為敬?古聖先賢早就提醒過,自己的孩子教不得

孟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