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以經營者上帝視角為例,深度解析為何你畢業多年還在原地踏步?

很多時候,這樣命名的標題,很像是標題黨,販賣焦慮騙取用戶點擊。筆者本身也是非常唾棄這種販賣焦慮的行為--看了大半天都是一些假大空的東西,既無法落地,又浪費時間,更讓本就焦慮的我們,更加焦慮了。雞湯,毒也!


今天,筆者努力把最近這段時間認為非常、非常有啟發的內容,整理分享給大家,爭取配得起這個標題。如若判為雞湯,各位儘可罵之、棄之!筆者以之為恥。


00 前言


轉眼畢業快五年了,身邊的人,有的英俊瀟灑、升職加薪;有的珠圓玉潤、原地踏步,差別如此之大!稍加了解,不難發現,畢業進了大廠的,不斷打怪升級、快速成長;去小公司的,漂浮不定,一成不變。同樣都在跑步,別人是在高鐵車上跑,我們是在鄉間小道。


你什麼時候最能感受到自己還在原地踏步?

場景1:同班的小劉,業績表現突出,獲得老闆的認可,職級連跳2級,工資翻了好幾倍


場景2:同是90後的小張,管理10幾個人,說出來的東西很有道理,目標清晰、邏輯自洽,給出建議很實用。確實有兩把刷子~


場景3:而我自己,埋頭苦幹幾個月,天天加班加點,做了n多活動,指標數據還是一點沒長


上面是差距結果,過程的差距,你有研究過麼?筆者認為,一個具備經營者上帝視角的員工,才能得到快速成長。


01 普通員工視角VS經營者上帝視角


一個人的眼界,直接影響了他的行動。首先,我們不妨來看看員工做事的視角和優秀經營者視角的差異。詳見下圖:

以經營者上帝視角為例,深度解析為何你畢業多年還在原地踏步?

普通員工:知道自己要做哪幾方面的事情,計劃什麼時候做

高級員工:能清楚知道負責工作的價值以及對應的衡量指標

經營者:能清晰制定並拆解經營目標,全盤、宏觀地去評估各模塊對公司目標帶來的價值,並不斷追蹤、優化。筆者稱之為:上帝視角


同樣的事情,普通員工和經營者的解讀完全不同,採取觀測點、行動必然會千差萬別。導致的結果,正如前面所說,我在高鐵奔跑,而你,還在鄉間漫步。


可能你會說,經營者,不是領導才考慮的事情麼?It's not my business,我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不是的,人人都可以像經營者一樣思考。下面我們跟著經營者是思路,一起來演練下。


02 經營者視角推演:某金融App負責人


先貼出經營者的整個思考流程,分為6大步驟,見下圖。

以經營者上帝視角為例,深度解析為何你畢業多年還在原地踏步?


1、確定業務目標

業務目標制定的好壞,很大程度取決於你對自身產品所在產業鏈條位置、產品的定位、服務客群、價值主張等等的深入瞭解。不同的階段,目標不同:初始階段,為驗證商業模式,成長階段:獲得用戶,提高估值;最終目標是要商業化、要掙錢的。今天我們設定這個App負責人,當下階段目標(Object)為:用戶增長。


2、目標解構

用戶數=流量(UV)*轉化率(CR),這條公式,我們以不同角度去解讀它。

1) 按照角色分

產品:側重點於提高轉化率以及給運營提供營銷工具;

運營:整合營銷資源和現有產品能力,開展各類運營:基礎、活動、用戶、內容等,提升流量;

客服:關注、預防、處理異常客訴,提升客戶滿意度


2) 按照業務分:理財、貸款、存款等,不同公司的業務分法不一樣,就不展開了。


3) 按照用戶分:新開戶、存量用戶、沉默用戶、流失用戶、流失潛力用戶等,人群劃分有目的:讓經營更聚焦、讓對策更有針對性。

經過上面的思考,你可以到2張表:

1) 經營用戶基本盤及經營策略


以經營者上帝視角為例,深度解析為何你畢業多年還在原地踏步?

2) 每日監控指標


以經營者上帝視角為例,深度解析為何你畢業多年還在原地踏步?


3、指標監控

看流量數據、看轉化率數據,每天都看,每次都嘗試理解、分析指標變化背後的原因,是週期性變化、是新上線了功能,還是做了一個活動推廣。每多看一次,對業務的理解就多一點。


4、行動舉措

根據拆解後的目標,各工作模塊,各司其職,制定對應的todo事項,產品側和運營側等,拆解的方法用的是OKR,詳見如下:

1)產品策略


以經營者上帝視角為例,深度解析為何你畢業多年還在原地踏步?

2)運營策略


以經營者上帝視角為例,深度解析為何你畢業多年還在原地踏步?

第5和6步:認知進化和方向修正

經營者不會過於擔心上面制定的行動策略有問題,只要在這個大框架下的,都是ok的。只要不斷地監控、分析關鍵指標數據,不斷地去試錯、迭代、優化,在這個科學框架中,他的認知是在不斷進化的,行動也是不斷在進化的。因此對方向的把握也會更加準確。


以上內容,筆者認為是一個合格的經營者在上帝視角框架下,做出的思考迴路。


03 給你4條建議


畢業幾年,還在原地踏步?那真有可能是我們的認知、眼界沒有升級,思考方式不科學。結合上面的內容以及筆者幾年來做產品摸爬滾打的辛酸淚。提4點小建議:


1、儘快與老闆對齊目標

大部分情況下,老闆對業務的認識遠遠比你深。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不妨帶著自己的思考,約老闆深入聊一聊。一般情況下,老闆都是非常歡迎的。(除非老闆太忙或者心情不好)


2、整理個人工作監控指標並持續觀測

基於目標的理解,梳理日常工作模塊對應的產出指標,然後提相關的報表需求,培養每日監控、分析的習慣。


3、做一份行之有效的roadmap

這一步可以利用OKR的方式梳理關鍵指標(kr)以及行動舉措,可以參考筆者上面列的框架。不理解OKR是什麼,不妨百度或者看看《OKR工作方法:谷歌、領英等頂級公司的高績效秘籍》


4、定期覆盤,修正方向

覆盤有一個前提,就是做過的事情有記錄,行動效果可衡量。不然,覆盤會上,都是隻闡述觀點,無法討論數據事實,那麼覆盤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流於形式、浮於表面。


最後,我們來回顧下,本文以畢業多年的同齡人對比作為引子,分析了不同人之間的差別:眼界的差距,導致結果的差距,從而提出:人人都需具備經營者的思維。最後闡述經營者的6步思維循環並提出4點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送各位一句話:我還不是老闆,但我為自己打工!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