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許娟:在感動與希望中,我們迎來春天

2月21日今日的離別,只為他日的再聚

凌晨兩點十分,我接到通知,要出發前往武漢。第二天,在愛人及同事們的幫助下,收拾好一切東西的我在醫院領導及同事們的送別中,告別了家人,告別了同事、告別了醫院。這樣的送別,也有諸多不捨,但我知道,即使有再多不捨,前行的步伐依舊不能停更不能慢。我強裝堅強,忍住即將奪眶而出的淚水,拜託妹妹照顧好年邁的父母,照看好年幼的孩子,在離開醫院那一刻我在內心深處和他們說:此去,我不是孤單作戰,我的身後有你們,謝謝你們,請一定要等我回來。

在醫院各位老師的幫助下,我們七位隊員輕裝上陣,中川機場沒有往日喧鬧,卻感動著我們一行人,細心的工作人員為我們精心準備著溫馨的服務。手繪登機牌讓我震撼,那麼多張登機牌,每一張手繪都很精彩,我既佩服也被溫暖著。工作人員為我們準備的登記牌張張醒目,他們吶喊助威,讓我熱血沸騰,我們不是孤獨作戰,我們的身後有他們。飛機上,空乘人員盡心盡力的照顧我們,他們的笑容,他們的背影很可愛。他們為我們準備了新的小禮品,小零食,手套收納袋等,只為我們能方便一些,我想對他們說一聲謝謝,等我們完成任務請接我們回家。

到達武漢機場後,早已做好思想準備的我仍舊不願意相信眼前的一切,我們甘肅172位“小黃人”遇到了內蒙古170餘位“小紅人”,兩隊人員相互助威吶喊,高呼“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空曠的機場中飄蕩著我們的吶喊聲。

出航站樓後我們發現,機場工作人員用特有的歡迎儀式歡迎我們。“歡迎甘肅隊、歡迎甘肅隊”,聲音裡有希望,有感動。乘車前往賓館的路上,我看到武漢的綠化和其它南方城市一樣,可是太空寂了,在20分鐘的行程中,沒有一個行人、一個車輛,若稱此時的武漢為“空城”合適嗎?不合適,因為有我們這些“逆行者”在,武漢不會空寂。

武漢,我來了,我們來了!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许娟:在感动与希望中,我们迎来春天

出征前的許娟與家人合影

2月22日 希望,從天而降

經過昨天一天的顛簸,我確實有點累了,原本想睡個小懶覺,但卻被窗外轟隆隆的降落聲吵的不得不起床。洗漱後,我站在窗前,只能看到不遠處有一片湖,我喜歡江河湖海,自然十分開心。正欣賞著這個不熟知的地方,同宿舍的乃紅(我院急診科護士),指著正要降落的飛機疑惑的問:“許老師,昨天咱們到機場的時候,機場就是停運狀態。怎麼還會有這麼多飛機呢”?是啊,怎麼會有這麼多降落的飛機,還沒等我思索,她接著問道:“許老師,你說這飛機上會是什麼呢?在這關鍵的時刻還義無反顧的飛往武漢”。我看著這一架架從頭劃過的飛機和乃紅說道:“乃紅,你說這飛機既然來了,會不會都和疫情有關”?

“對對對,肯定是,說不定是其他省份的醫療隊”!乃紅突然突然興奮起來,“許老師,昨天咱們遇到的內蒙古隊、寧夏隊、重慶隊的老師們,肯定還有其他醫療隊。許老師,你猜這架飛機會是哪個隊的呢?他們來了多少人啊?許老師,你快看又降落一架”!乃紅很是興奮,這一天我的耳朵也沒有消停,聽到最多的話就是“飛機來了”!

乃紅的言語間透出的是自豪的味道、是驕傲的味道,我又何嘗不是呢?這每一架飛機落地,內心都要震撼一下,不能言表的驕傲與自豪,湧動於我倆的血脈中。這就是我的祖國、我們的祖國,給我們最堅實的後盾。

武漢不怕,你們有我們,你們還有我們最偉大的祖國。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许娟:在感动与希望中,我们迎来春天

許娟與王乃紅在病區

2月29日 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

今天是我們組第2次進病區工作,早上7點,我們乘坐專用公交車出發,這幾天武漢一直陰著,偶爾夾著一些小雨,在前往醫院的機場高速旁,有很美麗的風景,這對於我這個長期生活的西北的人來說,也算是欣賞了南方的春景。

7點30分,我們到達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11樓集中更衣區,與第一天相比,我們熟悉了很多,穿衣速度也快了很多。放眼望去,有為帶N95口罩處理面頰部皮膚的、有為避免護目鏡起霧用洗手液處理的、有“加工”掛耳式外科口罩的。在一陣陣忙碌的穿衣準備後,我開始武裝自己,一次性帽子—N95口罩—一次性帽子—外科口罩—隔離衣—鞋套—手套—防護服—手套—靴套—護目鏡,經兩人相互檢查,大家乘電梯進入病區。

8點20分,我們進入三樓呼吸四病區。今日病區患者33人,計劃出院三人,年齡小於50歲患者1人,70歲以上患者15人,佔病區患者總數50%,呼吸四病區護理也因此與眾不同,難度係數也就大了很多。在30位患者中,生活重度依賴患者11人,需進行皮膚護理患者4人,靜脈輸液近20餘人。

這些工作對於平常的我們來說,最大的困難應該是重度依賴的患者、條件血管條件差的老年人,而現在的我們全身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護目鏡、手套等防護用品,更是增加了我們的護理難度。身穿這些防護用品,多走幾步、多說這幾句話都讓我們覺得氣促,更何況還要要求我們隔著手套觸摸血管,睜大眼睛、屏住呼吸、聚精會神的操作,這無疑又是一項新的挑戰。但面對這些高難度的挑戰,我們無人退縮,無人抱怨,反而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

護士姐妹們都很心疼被新冠肺炎隔離的患者,大家積極的與他們聊天、為他們打氣、聽他們宣洩壓抑的情緒,為他們盡最大的可能提供生活便捷。而我除了心疼這些患者也同樣心疼我的護士姐妹們,我們是一線抗疫一線的護理人員,我們也是妻子、是母親、是兒女,我們也是愛美的,也希望永遠是美好的生活,可是在危難之際,我們毅然選擇了一名護士的使命與擔當。

11點30分,經過一上午的忙碌,大家終於可以坐在走廊的長椅上稍作休息,我們閉目養神,調整呼吸,都爭取能夠在最短時間得到最好的休息,這樣才能有足夠的精神和體力繼續戰鬥。

與我一起搭班的同事,也是我院神經內科二病區骨幹人員張婷,第一天上班時,她的鼻子因為被N95口罩過分“喜愛”,鼻尖、鼻翼處都起了膿皰,今天雖然好多了但是看著還是很痛苦的樣子。她倔強的拒絕請假,再一次穿上戰袍,和我們並肩奮戰在一線。經過今天長達10小時的再次佩戴,我特別擔心她的傷口,不知道會不會加重壓痕,但她仍然很開心的堅守在崗位上,當我詢問她的工作情況時,她只是堅定而自信的告訴我:“許老師沒問題!”

13點30分,再過一小時,我們這一班就該下班了。大家前往更衣區更衣,從防護服中解脫出來的身體,瞬間飢渴地呼吸著新鮮空氣,被壓迫著面頰、鼻樑骨暫時得到了解放,儘管可能會留下水泡、壓痕,可是這一刻的我們還是選擇以最舒服的狀態與大家互相加油打氣。

16點40分,我們乘坐著專屬公交車到達了機場附近的住宿地,大家拖著疲憊的身影互相告別。下車時,司機師傅起身向大家說“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作為武漢本地人的師傅不辭辛苦,每日往返於醫院和賓館之間8趟,其實他也很辛苦。

18點整,結束了一天忙碌的生活,終於可以臥床休息了,今日我想放肆一回,雖外面的天依舊透亮,但誰也打擾不了我,我要與周公提前約會,晚安武漢!

许娟:在感动与希望中,我们迎来春天

許娟做小組工作部署和培訓動脈血氣採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