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籠罩下的奧運 這些人選擇逆行

疫情籠罩下的奧運 這些人選擇逆行


今兒談一個關於疫情與體育賽事的問題。


全球疫情籠罩下,整個體育圈被折磨的焦頭爛額。向來樂觀的歐洲猛然發現,不僅五大聯賽與歐冠被陰影籠罩,歐洲盃也恐被波及。當然更痛苦的莫過於日本,論及今年體育圈的頭等大事,當然是東京奧運會。


東京奧運會按計劃將於五個月後舉行,意味著日本必須在短時間內控制住疫情,否則能否如期舉辦都會成為疑問,畢竟沒有任何一位運動員願意承受被感染的風險。


疫情籠罩下的奧運 這些人選擇逆行


國際奧委會態度非常明確,奧運會一定要辦,畢竟奧運會背後是一盤大生意,牽涉到各方利益。為此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面對記者詢問時強調:“國際奧委會沒有考慮延遲或取消東京奧運會,聖火採集等活動將如期進行。”


能如期舉行當然是好事,但病毒能否如期消失並不隨主觀意志而改變。你可以說,日本這是在走鋼絲;但另一方面,這也是無奈之舉。


放眼歷史,只有一戰二戰才能令奧運會停下來。一旦疫情導致東京奧運會無法舉辦或無法如期舉辦,不僅將創造戰爭之外另一種讓奧運會停擺的方式,同時還將造成數百億美元的直接損失,與數千億美元的間接損失。


真金白銀面前,並不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壯士斷腕的決心。


疫情籠罩下的奧運 這些人選擇逆行


各國制度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但務必得承認,在經歷最初的惶恐後,中國選擇的是壯士斷腕。為抗擊疫情,各行各業都停了下來,這其中當然包括體育行業。CBA停了,中超停了,各項國內體育賽事都停了。


當然會造成相應的經濟損失,以CBA為例,各贊助商,各俱樂部乃至CBA官方的損失不可計數。比如聯賽各俱樂部,目前只能自行訓練並等待官方宣佈何時開賽。


停擺的不僅僅只有國內賽事,還包括關乎奧運參賽名額的比賽,或另擇他國舉行,或延期舉行。毋庸置疑,這是對體育行業的嚴峻考驗,國際體壇國內體壇概莫例外。


面對這場風暴,廣大體育人並沒有消極應對,而是呈現百萬一心,共同抗疫的高度社會責任感。


除捐款、捐物、積極號召粉絲做好防疫工作外。他們彙集起來,共同參加由美團發起的醫護緊急專供餐公益活動


早在1月27日起,美團便聯合真功夫、豪客來、老鄉雞等餐飲合作伙伴,發起醫護緊急專供餐公益活動,向漢陽區人民醫院、武漢市中醫院漢陽分院、武漢市武昌醫院等多家醫院,以及空軍軍醫大學醫療隊、上海醫療隊、廣東醫療隊等援鄂醫療隊提供免費餐食外賣,充分履行了企業所應盡的社會責任。


曾赫赫有名,或贏得過世界冠軍的他(她)們,此時都只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中國人。


一如巴特爾所做的那般,當年的三大長城之一,如今的內蒙古籃協主席,身份在變,但未曾改變的是那顆赤子之心。為此大巴特意發佈視頻表示,將為抗疫最前線武漢捐贈醫護緊急專供餐。


眾所周知,身處抗疫一線的戰士,醫護人員承受著巨大壓力。一邊要積極治癒患者確保他們能恢復健康,一邊也要確保自己的健康。因此除必要的休整外,廣大醫護人員最希望的,莫過於能及時吃上一口熱飯。因此巴特爾的善舉,可謂做出表率,並引領廣大籃球人紛紛參與其中。


在大巴的感召下,鄭海霞、焦健、張凱與孟達也先後加入醫護緊急專供餐行動,身為北京名宿的焦健感嘆,“能為醫護人員做的實在太少,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廣大醫護人員能好好吃飯。”



作為冠軍團隊的國家乒乓球隊,除籌集了60萬隻口罩並積極捐款外,還為武漢醫護人員送去愛心元宵。


在元宵節那天,國乒總共為七家醫院與醫療團隊送出湯圓,為夜以繼日奮戰在第一線的醫療隊,傳遞溫暖與關懷。


此外,奧運射擊冠軍張夢雪、全國擊劍冠軍孫偉也加入到“醫護緊急專供餐”行動中來,


冠軍基金攜手包括跳水奧運冠軍林躍、柔道奧運冠軍楊秀麗、短道速滑世界冠軍劉秋宏、賽艇世界冠軍徐瑩等21位冠軍運動員們,倡導關懷醫護人員,齊心協力一起守護白衣戰士。


中國的體育人們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奧林匹克精神——“堅忍不拔的進取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


正如現代奧運之父顧拜旦所言,"奧運會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生活的本質不是索取,而是奮鬥。"銘記奧運精神的中國體育人,在默默承受損失的同時,紛紛站出來為抗擊疫情出錢出力,奔走呼號。


當然,所有人也都希望,經過各方努力,疫情能夠儘快得到控制。從而讓今年的東京奧運會如期舉行,讓體育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