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新加坡人均GDP6.5萬美元,排在世界前十,為何實際月收入遠低於此?

BluesLee611


實際低收入都是拿著最低簽證去打工的,沒身份,拿的最低工資,像女傭一個月才600新幣,建築工人一個月900新幣。一旦有身份了,工資都是4000新幣起,像老師一個月6000新幣起,醫生律師都是15000新幣一個月以上,金融保險那就更不要說了。確實可以6.5萬美金一年算低估了。我之前飛機上遇到在新加坡修船的,他說他們潛水修船月薪2萬新幣起的。


喜歡吹牛Peter


去過新加坡兩次,總體感覺發展水平不如深圳。新加坡人均gdp很高,與美國基本相同,但人均收入只有美國一半左右,主要有以下幾點:

1新加坡人口基數小,消費市場容量小,由消費引領的創新較差,整個國家創新創業成功率較低,缺少大量研發人員的高薪引導。

2由於網上電商的興盛,傳統貿易矮縮,利潤率降低。作為新加坡支柱產業的貿易港口日子平淡,不支持高薪。

3除了淡馬錫從事金融投資提供部分高薪崗位外,其它企業基本都是傳統制造業,尤其是化工企業較多。絕大部分藍領和製造業薪酬不高,徘徊在8000-20000水平。

4最近6年,廣州深圳珠海能夠提供的高薪崗位已經遠遠高於新加坡,甚至部分藍領崗位比如建築薪酬比新加坡更有竟爭力,所以6年來廣東中髙端人才基本上已失去了移民新加坡的興趣。

5如果缺少必要的技能學識,盲目移民新加坡也許會形成如下結局:很難擁有自已的住房、一月很難吃5斤萍果、客人來了才會買西瓜。所以並不是國外的月亮都是圓的。





唯一142439401


新加坡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亞洲四小龍之一。數據顯示,2019年新加坡GDP達到5075.68億新加坡元,摺合美元約為3720.62億美元,而新加坡人口只有570來萬,因此其人均GDP已經達到6.5萬美元,超過英法德日這些發達國家,與美國不相上下,位居世界前十。



收入方面,2019年新加坡人均工作月收入中位數是2925新幣,相當於人民幣1.47萬元。這個數據在世界排名多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相對中國來說,確實已經很高了。

其實即使新加坡人均收入世界排名不如人均GDP排名高也不用大驚小怪。這裡大家要區分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人均GDP並不等於人均收入,當然,一般來說,人均GDP越高,人均收入也就越高,但人均收入一般都會低於人均GDP。這主要是因為生產總值最終流向政府、企業和居民三個部分,政府獲得稅收、企業獲得利潤,而居民獲得勞動報酬,如果新加坡以上三者(政府、企業、居民)中居民這塊“蛋糕”的分配比例沒有其它發達國家高的話的話,那麼它的人均收入排名不如人均GDP排名也就正常不過了。


錦繡中源


截止到2019年新加坡的經濟增速是0.7%,Gdp大約在5075億新加坡元,新加坡現在一共有人口571萬,所以人均GDP已經達到了6.5萬美元,可以說新加坡已經是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了,我國在2019年的人均GDP達到了1萬美元,和新加坡相比,我們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就算是德國在2019年的人均GDP也只有4.63萬美元,而英國在2019年的人均GDP是4.23萬美元,法國在2019年的人均GDP大概是4萬美元,日本的人均GDP也是4萬美元左右,由此來看新加坡的水平要遠遠高於這些國家。

當然我們上面看到的發達國家人均GDP都很高,但這也只是一個平均量,發達國家有一個典型的問題,就是貧富差距比較大,所以說在新加坡一般工薪階層的收入遠遠要低於這個數,況且新加坡已經不是一個工業化的國家,新加坡之所以能夠有這麼高的GDP主要原因就是地理位置很有優勢,新加坡扼守著馬六甲海峽,所以新加坡是一個港口城市,在2019年前三季度,新加坡的商品進出口總額高達5558.8億美元,前三季度新加坡的GDP總量只有2704.15億美元,由此可見新加坡本身的GDP總量還不到進出口總額的一半。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新加坡是利用其港口的優勢,大力發展自由貿易和轉口貿易,而現在的港口已經高度的自動化了,所以能夠惠及的人群也比較少,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新加坡的現代金融業非常發達,現在新加坡已經成為了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在這樣的情況下,新加坡有很多高素質人才,而這些人的年收入都非常高,一般的工薪階層收入確實是比較低的,所以很難被平均到。

雖然新加坡工薪階層的收入比較低,但是新加坡這個國家社會福利非常好,因為新加坡一共才只有600萬人口,所以現在有很多人喜歡移民到新加坡,其實這種情況在歐洲也有很多,比如說摩納哥和盧森堡還有安道爾這些國家人均GDP都非常高,主要原因就是國土面積很小,人口太少的原因,如果旅遊業或者金融業任何一個發展的比較好人均GDP就會非常高。


江淮聖手


中國部分城市的GDP也很高啊,比如上海,收入是收入,GDP是GDP,CPI是CPI。GDP高是產值高,但是收入不一定高,舉個例子,一個城市如果有個富士康,產值肯定高,富士康的人均GDP很好看,但是工資呢,人均也就4000,5000?現在CPI那麼高5000能買到什麼,大家心裡有數,新加坡人均工資2000,醫療免費,教育公立免費。吃一頓飯我記得不到30人民幣吧,連吃帶喝,還基本都是肉。所以,GDP只是GDP,並不能證明人民多幸福


弘豆豆768


新加坡年收入人均6.5萬美元世界前十,勝美日德澳,真實接觸老百姓瞭解之後,普遍實際月收入為何只有2000美元左右?水分大是因為貧富差距巨大的因素嗎


BluesLee611


新加坡 GDP(國際匯率)2018年:$3,728.07億美元(全球第31名),人均 $65,627(全球第7名),基尼係數45.9(中)


《經濟學人資訊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2014公佈最新“全球生活費用調查”(Worldwide Cost of Living Survey),因新元強勢和物價上漲,新加坡成為全世界對外派人員和商務客來說生活費用最昂貴的城市;而對“一般市民而言”,根據《亞洲競爭力研究所》所發佈的‘城市生活費指數’新加坡的2015年一般市民生活費排名為全球48名。


經歷過經濟起飛的年代,累積大量財富的新加坡頂層透過教育、人脈、婚姻等一切手段,想辦法將階級優勢轉移到兒女身上。幾個世代下來,貧富兩端差距不斷擴大,階級的鴻溝逐漸侵蝕到菁英體制的根基。


慈善組織樂施會(Oxfam)公佈的“承諾減少不平等指數”(Commitment to Reducing Inequality Index)。這個指數衡量的不是國家的貧富差距,而是各國政府在處理減少貧富差距所推行的措施。

從各國政府處理減少貧富差距所作努力的指數顯示,新加坡在157個國家中,排名第149位。報告顯示,新加坡、尼日利亞和印度都是超級富豪與貧窮者差距擴大的國家。


北美公子


不要總看別人家多少多少,我們已經不容易了,四十年改革有這成績已相當不錯了,人口14億基本溫飽都能解決,不多說百分之七十都有小康吧!四十年前和四十年後是不能比的,但四十年前最幸福的是看病基本上是不要錢的,更沒有什麼自費藥,住院只要拿張支票就可以了,包括生小孩。住房單位裡基本上都有分配,不是男方就是女方。讀書學費只要幾塊錢,跟本沒有補課,現在是想都不敢想的。以前退休了同樣有勞保工資。但我們也要認識到任何分配都是不公平的,你以為新加坡人都沒意見嗎?都認為很公平嗎?同樣我們需要改變的東西很多,就比如大家最關心的醫療,住房,教育,養老公平公開……


黃校長14


GDP再高也只是產值,不是收入,沒有任何國家或地區的工資能跟GDP持平。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們公司10個人,產值200萬,人均GDP是20萬,公司會把這20萬全都當工資發給員工嗎?別忘了這20萬的GDP是連本帶利,老闆不賺錢嗎?

而且GDP甚至跟收入是沒有比例關係的。比如克拉瑪依、東營這些能源城市,人均GDP跟深圳差不多,但平均工資卻低很多。因為石油產量大,產值自然就高。但石油行業的利潤遠低於互聯網行業,因此互聯網和金融等行業雖然GDP產值不高,可工資卻很高。

在新加坡也是同樣的道理。但無論GDP和收入是什麼比例,都決定不了生活質量。很多城市收入不如北上廣深,但幸福指數很高。有些城市GDP和收入都很高,但壓力非常大。

所以生活還是要看重品質和幸福感,GDP什麼的只是宏觀數據。


城市發展報告


人口越少,人均越沒有意義。

隨便找100個人,再加上馬雲,馬化騰。人均幾個億肯定是有的吧。

但實際上其它100個人,人均實際收入一萬和人均十萬,對這個結果沒有任何影響。

資源和財富在大多數國家都是遵循二八法則的,都是在少數人手裡。人口越少乘出來的人數,也就是跑贏平均數的越少,大多數都是被平均者。

當然總的gdp越高,稅收越高,國家可以通過社保福利等轉移到普通人那裡一部分。吃喝不愁就算不錯了,想靠財政轉移達到富人水平就太天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