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網絡課堂”要給寒門學子留好“位子”

近日,廣東有關部門為9262名高三和初三貧困學生提供一臺平板電腦,用於疫情防控期間線上學習。肇慶學生小王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之前用哥哥手機上網課常卡頓,收到新平板很驚喜。(澎湃新聞網 3月6日)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教育部為避免發生因開學導致的大面積交叉感染,隨即要求全國各所學校有計劃地推遲開學時間。其中,部分省份學校很好的利用了互聯網技術,疫情期間採取網絡授課的教學方式,將課堂從線下搬到了線上,有效緩解了疫情對正常教學進度造成的影響。不過,由於收看網絡授課需要的條件制約,其中忽視了屬於寒門學子的“位子”。

今年雖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但仍有許多問題還未得到有效解決、很多貧困家庭還未實現真正脫貧,而且脫貧越是到了這個時候,剩下的幾乎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甚至有的連溫飽問題都不能自行解決。對於這些家庭而言,要想讓他們去解決孩子觀看網絡授課的問題,確實是不太現實的。畢竟網絡授課和現實授課有所不同,在現實生活只要交上學費、拿上書本,就可以去學校正常聽老師講課,需要花費的成本非常低。網絡授課則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第一要保證家裡已經辦理了網絡寬帶業務,其次要具備接受網絡傳輸信號的設備,比如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等。

“只要有一個上學的,這個家裡就有希望。”《平凡的世界》中哥哥孫少安對弟弟孫少平這樣說道。可見,讓貧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或成為了他們擺脫貧困現狀的唯一出路,同時也是在落實文化脫貧政策,很有必要。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時間長,具體到什麼時間能夠結束,還不得而知。學生要是把這段時間的課程全部落下,即便等疫情結束返回學校,也極有可能會因為遺落的課程太多,跟不上老師正常的教學進度,進而產生厭學情緒,改變的或是一生的人身軌跡。此時,廣東有關部門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把採買的平板電腦分發給貧困家庭中的初三、高三學生,用於疫情防控期間線上學習。此舉有效的解決了貧困家庭學生的燃眉之急。

當然,在疫情期間開展網絡授課過程中,對於存在的一些問題,各級政府和各級教育部門要深入摸排、認真對待,用最大的力氣、最快的速度去解決,切實維護貧困家庭學生疫情期間受教育的權利,保證他們在網絡課堂上有屬於自己的位子。(蔣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