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都說會國畫的都會書法是真的嗎?二者有什麼聯繫?

大器書法幽默風趣


作為一個書法老師我不認同此觀點,我也有好多國畫專業的朋友不會寫書法,國畫專業也分的很細,國畫專業分花鳥,山水,人物等,一般花鳥專業的學生書法也可以,因為花鳥畫由於畫面的需要,畫,書法,印章三部分組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作品,其他兩個專業就不同了,雖然說書畫同源,但是用筆處理上還是區別很大的,書法對用筆要求更高,更細,5年可以培養一個畫家,培養書法家要十年,所以會國畫不一定會書法,但是他們之間學習還是很快的,畢竟他們用的工具都是一樣的,要比其他專業學起來快一些








齊魯書畫院楊老師


繪畫在中西方都有一定的歷史,也代表了各自的文化,西洋畫和國畫就像是並行的選手,很難評定哪個厲害,那個更有內涵。

而書法則不太相同,中國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在書法創作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從篆隸楷行草,無不充滿著韻味,中國書法很講求意境,書由心造,書法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各朝代更迭而越發光彩,同時流派也越來越廣泛。

最早闡述書畫同源這個道理的是趙孟頫 ,曾有詩: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在這個時候在繪畫創作中大量使用以寫代描,用書法的筆法來創作,這與宋朝的宮廷畫是有很大區別的。再就是在這個時候中國畫被賦予了更多的魅力,兩者相互豐富彼此,成就了彼此。

“文化”的定義,本身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琴棋書畫,都是其中的一部分,當然我認為中國書法更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就是基於上面的兩點,我們聽過西洋畫,卻很少聽說西洋書法,書畫本同源,書法有豐富了繪畫的表現形式,所以我認為中國書法更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



陝西藝宣書畫研究院(蒲彥雲)


是真的。啟功原本是個畫家。

啟功先生小的時候家貧,為了謀生跟隨老師學習國畫。

先生的畫有童子功,到了青年時代已經把國畫畫的很出色了,但有一點字寫的不好。

有一次,他舅舅前去討畫,對他的畫讚不絕口,他準備在畫上題字,他舅舅忙說,別寫別寫,你畫是真好,字大丑了。千萬別寫!啟功那個尷尬啊,於是發憤鑽研書法,甚至把黃金分割理論都用上了。最後自成一體啟體。在後來啟功的書法風頭蓋過了自己的國畫。

其實啟功當時字並不醜,但比自己的畫差多了。為什麼這麼說?凡是會國畫的人,他們的控筆能力都不弱,對筆墨紙的掌控、字的結構組合等能力相當強,縱然說書法有點差,也絕對比一般人強。就像啟功先生一樣,書法不大好,稍加練習,書法水平就上去了。

因此,會國畫的人,書法也差不到哪裡去。


天中照心


都說會國畫的都會書法,但是我卻稍微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原因是會國畫的都稍微會寫毛筆字,不一定都會書法,原因是書法書法,是書寫的法則和技巧,不一定用毛筆寫出來的都叫毛筆字,畫家,尤其是畫國畫的畫家,他們一般畫畫的工具都是毛筆,可是他們用毛筆寫出來的字一定是就是書法嗎?不一定吧!他們只不過是經常使用毛筆,對毛筆書寫具有一定的熟練度,只有經過書法技法訓練的,有過鑽研臨摹的學習,書寫出來的才能叫做書法,現實中有好多的畫家寫出來的字根本沒有藝術可言,只不過是留下一個記號而已,代表著是自己的畫作而已,僅此罷了。

關於二者的聯繫,二者的聯繫在於書畫同源的書法,書法的源頭就是會畫,因為最開始的時候,還沒有文字的產生,人們依靠圖像來辯識,也就出現了個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其實是對書畫同源最好的解釋,那時候畫就是字,字就是畫,兩者密不可分,合二為一,比如旦,月,日這些象形字,特別形象,分明就是一幅畫,二者的起源是相同的,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出現了差別,各自有各自的特點,也就是和而不同,同而不和,在差異化的同時,又有相同的祖先!就像分家的孩子,雖然各自成家,但是始終流通的是文化的血脈。





姚若兮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會國畫的都會書法”,這種說法不正確,但是國畫和書法二者之間不是完全割裂的,具有相輔相成的關係。

為什麼說會國畫的不一定會寫書法呢?這是因為國畫分為好多種,從繪畫材料和表現方法來分類,國畫有水墨、重彩、淺絳、工筆、寫意和白描等。其中畫工筆、白描、工筆重彩等的畫家中,可能就存在寫不好書法的畫家。首要的原因是由這幾種國畫種類的繪畫技法所決定的,例如白描是以線為表現手段的一種獨立的繪畫藝術,它依靠線條本身的剛柔、粗細,精巧、方圓、疏密等變化來表現各種物象,同時線條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審美效果。這些畫家都是用極細的線條均勻地、細微極致地勾勒景象,例如樹梢、葉脈,人物的鬍鬚、毛髮等,畫的要根根可數,因此畫這樣的國畫,一般書法用筆是無法實現的,要用工筆畫的專用筆。工筆畫勾勒線條的毛筆,常用的有葉筯筆,衣紋筆,花枝等,還有大紅毛,小紅毛,蟹爪,狼圭、紫圭等等。這些筆的特點大多是細、長、硬,除了寫蠅頭小楷外不適合於書寫書法,常年畫這些畫種的畫家也早已養成了用小筆、細筆、硬筆畫畫的習慣;還有畫這些畫,起稿落墨之後畫面就不能改動了,畫家在起稿時一定都是靜下了心,才能精細準確地表現物象比例,而在用筆上則採用強弱、輕重、緩急等手法,線條才會有粗細、長短、曲直之變化,部分畫家用慣了小筆,再握大筆寫字就很難習慣了,尤其是現代社會,人們平時也不會用毛筆作為書寫工具,因此,在現如今也就難免出現寫不好書法的畫家了(當然除了寫蠅頭小楷之外)。

但自古就有“書畫同源”的說法。中國書法和國畫的使用工具最基本的都是毛筆、墨汁與宣紙。中國畫講究的“骨法用筆”同樣適用於書法創作,“骨法”指形體結構,就是以線條為主要表現形式,線條是書畫藝術的生命力。國畫和書法,它倆也有共同的用筆用墨技巧,最後還有共同的審美與意境追求,都強調“以形寫神、以形寫意”。在中國書畫史上,有以書入畫者,也有以畫入書者,畫家兼書法家的也是名人眾多,例如元代的趙孟頫,明代的沈周,文徵明,董其昌,清代的石濤,八大山人,現代的齊白石等等,他們除了在繪畫上的成就之外,也是享有盛譽的書法名家。書法給他們的繪畫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他們的書法又得益於在繪畫形式美方面的啟發,使書法所表現出不同於純粹的書家的魅力。

中國畫以“詩書畫印為一體”,在世界藝術史上大放異彩,中國畫中的書畫結合,顯其作者高超的藝術水平。無論是畫中的落款還是題字,不僅起到點題與說明的作用,而且能起到豐富畫面的藝術構成,加深畫面的深層意蘊,啟發觀者的想象,因此對於現代的畫家(毛筆已不是現代人的書寫工具)來講,加強對書法的學習也是他們的必修課之一。








張根喜GX


我看到樓上有一位朋友是書法老師表示不贊同這個觀點,而且還以自己的學生為例做了說明論證。我要說的是,會書法不一定會畫國畫。但是如果是個出色的國畫家,書法一定寫得好。如果只會畫國畫不會寫書法。那隻能表明您不是一位出色的國畫家。書畫同源不是一句空話,無論書法還是國畫,基本工具就是紙墨筆硯。而且畫完國畫一定是要題字落款的。很少有國畫兒上不題字落款的。試想如果你書法不行如何題字落款。字畫寫出來畫出來是要給人看的。如果字跡得不到觀眾的認可。畫的再好也沒用。縱觀華夏古今凡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繪畫大家,無不同時是出色的書家。元明之後尤為看重,不管元代四家還是吳門畫派,不管是揚州八怪還是清初四僧,無論是海上畫派還是嶺南畫派,無論是南張還是北齊,無不是書畫大家。書與畫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是畫畫的好,書法不好。如同瘸子一樣跛著腳走路呢。大家覺得能好看嗎?有人說我覺得齊白石的字兒,吳昌碩的字兒也就那樣。不是一樣價值連城嗎?我要說的是隻要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字畫必然是佳品上品。怪只怪我們自身鑑賞能力有限,修為不夠。就如同讓一個外行去鑑定古董一樣。在他眼裡假的可能覺得也是真的。真的可能弄成假的。所以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修為認知。只有這樣才對得起自己所學的這個專業。











藝術傳播


答:我是一名書法愛好者,看到這個問題很是差異!我鄭重其事的說這個絕對不可能。除非是有某位國畫家是經過書法培訓和學習的。 否則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我身邊有很多畫家,畫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到我這裡來學習書法,為什麼呢?因為它們畫中的落款落不好,影響了整個畫面。再說了繪畫中的落款要求水準本身就不好。它不像書法要求水準那麼高。國畫中提拔落款只是輔助作用主體是畫。所以說會畫畫的不一定會寫字必須是接受過嚴格訓練學習過的才會。

當然,人們常說的“”書畫同源”這一句話,它是說書畫之間有一定的關係,但不一定是會畫畫就會寫字。書畫同源指的是繪畫中的色彩變化和書法中的墨色變化,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包括構圖中也有製造矛盾化解矛盾的理論說法,但是別定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所以說會畫畫的不一定會寫字。





書法鏡子老宋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會國畫的肯定會一點書法!會書法的不一定就會國畫!也有書畫同源的說法!在國畫中我們用毛筆畫線條手也要很穩的,特別像白描及工筆畫等!因為工藝程序要求比較嚴,要細緻入微!經常畫國畫也就有點在練書法的感覺!再說中國畫一般都得用毛筆落款,如果一個畫家畫畫得很好,確落款的毛筆書法功力不夠就會糟蹋了一幅好畫了!所以國畫家也會練書法,也就會書法了!

但會書法的人會不會國畫呢?就不一定了!有的人他就興趣書法,而對畫畫沒有天賦!也就變書家了而不是書畫家了!


山裡人客


不是!因為藝術分類很多,國畫和書法講起來是"書畫",其實不然,書法是書法,國畫是國畫。我業餘時間喜歡畫畫,但是書法跟不上。比如:我有一個好友是安徽省書協的,是個很有名氣的書法家,家裡的書法證書、書法獎狀多的很……但是就是畫畫不行!我有時很好奇的問他:你是書法家、從事書法教育多年,為什麼不會畫畫?他的回答很簡單:蘿蔔青菜各人所愛。所以我會國畫、不會書法。而他會書法而不會國畫……可是所有的書畫愛好者願望都一樣……即是書法家、又是畫家。誰不想呢?我們還在路上……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我畫的國畫下山虎送給你,畫的不好不要笑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餘老闆YCL


學習中國繪畫必須練習好中國書法。中國繪畫和中國書法關係密切,兩者的產生和發展,相輔相成。書法注重氣勢之美、意態之美、韻律之美,可說是真正的抽象派藝術。中國繪畫是充分運用書法藝術這種抽象手段的。書法的用筆是中國畫造型的語言,離開了書法用筆就表現不出中國畫特徵。

元代大畫家兼書法家趙孟頫曾在他的一幅畫上題詩道:

石如飛白木如籀,

寫竹還應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會此,

須知書畫本來同。

在這裡趙孟頫強調的是:中國繪畫應以“寫”代“描”,以書法的筆法畫畫,是“書寫”而不是“描摹”。

所以練習書法是學習中國畫基礎,寫不好中國字就畫不好中國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