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烏魯木齊和平渠大寨閘公園正式通水

烏魯木齊和平渠大寨閘公園正式通水

烏魯木齊和平渠大寨閘公園正式通水

位於南郊貨運市場附近的大寨閘公園項目施工現場

烏魯木齊市“水進城”項目先導工程之一的和平渠大寨閘公園目前正式實現通水,3個湖區均已完成蓄水。預計今年11月底,大寨閘公園可全面完工。

8月17日,記者在位於南郊貨運市場附近的大寨閘公園項目施工現場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與周邊草坪及藍天白雲相互映襯,沿著湖邊一路走下去,蜿蜒曲折的木棧道,錯落有致的疊水臺、造型獨特的玉帛雲臺……各式不同景觀裝飾接連映入眼簾。

大寨閘位於和平渠東渠與和平渠西渠交匯處,是和平渠始建乾渠進入城市東西分流的重要樞紐。

“2個深1.2米,1個深0.6米,總面積4.3萬平方米的湖已正常開始蓄水,大寨閘整體項目水利部分已完工97%,景觀綠化已完成70%。”新疆北控水務有限公司大寨閘項目土建工程師趙志亮說,目前正在進行石材鋪裝、綠化管錢鋪設等工作。

趙志亮說,大寨閘整體項目包括入口廣場、停車場、三個湖區、兩個節點廣場及三個濱水廣場。其中,景觀綠化總面積7萬多平方米,進入秋季將進行喬灌木及花卉的種植,預計今年11月底,大寨閘公園可全面完工。

記者還了解到,同是“水進城”項目先導工程的十七戶溼地也已於8月15日同步呈現水系整體效果。

“目前,表流溼地和潛流溼地已經通水,B、C區湖面也已蓄水,形成了16.4萬平方米的水面,景觀綠化部分已完成2萬平方米。”新疆北控水務有限公司十七戶溼地項目景觀工程師魏紅星說,預計11月底,十七戶溼地整體工程可全面完工。

烏魯木齊市“水進城”項目實施後將實現“500米親水、5公里畔河、10公里見湖”的生態目標,提高中心城區水面率、打造親水宜居環境。

劉正和:我就住在大寨閘公園附近小區,看到報紙上說我們附近就有個公園,還有水景,大家夥兒都很期待。現在很多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相信很快就能看到碧水繞城如畫的美景了。

李錫娥:遠的不說,這幾年水磨河陸續進行了生態環境改造,我們居住的環境明顯變了,空氣也好了。希望以後這座城市能有更多的公共的濱水景觀,親水環境,給大家帶來更多美的享受。

引水進城碧水繞城再造美景

一座城因水而活。不久的將來,烏魯木齊,這座距離海洋最遠的城市將形成“林中有溪、園中有水、清水繞城”的生態格局,實現“500 米親水、5 公里畔河、10公里見湖”。

按照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我市全力推進“水進城”項目建設,利用再生水構建水系景觀,提升城市活力。一座“水城交融、人水和諧”的靚麗城、生態城、魅力城正在向我們走來。

貫通水系,聚水潤城

水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四通八達的水系如條條血脈,連接東西,貫通南北,將活力和生機源源不斷地輸入。

然而,清流不是自動湧出,綠色絕非從天而降。一個嚴峻的事實是,烏魯木齊市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和季節型缺水城市。

數據顯示,烏魯木齊市年均降水量298.6 毫米,蒸發量高達2015 毫米,人均佔有水資源量不足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七分之一,是全國30 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

“為解決這個突出問題,響應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我市加緊推進‘水進城’項目。”新疆水磨河流域管理處總工程師謝東說,“水進城”項目從“保障水安全、節約水資源、提升水環境、營造水景觀、加強水管理”五個方面,建設包括水安全工程、水源保障工程、水質保障工程、水景觀提升工程和智慧管理工程等。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今年主要是‘水進城’項目的先導工程及和平渠部分河道的綜合整治,營造公共濱水景觀。”謝東說,去年8 月,十七戶溼地及大寨閘兩項先導工程開工,今年8 月呈現工程水系整體效果,完成計劃目標。

綠水繞城,再造新景

水在城中流,城在山水間。合理利用再生水和生態溼地資源開展“水進城”項目,溝通主要河湖水系,打造水綠融合的複合型生態廊道,再造出了碧水穿城的新美景。

在推進“水進城”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市規劃利用再生水“理水治綠”,新增河道修復和護岸生態恢復工程,通過與綠化結合的方法,加強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提升城市濱水空間品質。

“水進城”項目技術負責人趙亮說,“水進城”項目所涵蓋的城市公園、溼地公園、水文化景觀等將為市民提供散步鍛鍊、親水戲水的休閒場所,同時還可提高城市的水面率,促進局部氣候的調節,形成良好的局部城市氣候環境。

“比如今年和平渠26.27 公里河道綜合治理中,河道水體27.4 公頃,景觀綠化30.5 公頃。”趙亮說,按照規劃,30.5 公頃的景觀綠化方面將新(改)建多個景觀節點,包括水劇場、廣場、綠廊、浮島等。

以解決水資源短缺為核心,以水資源循環利用和河湖水系聯通為手段,以低影響開發、濱水景觀提升、多功能互補及地域文化結合為亮點,“水進城”項目的實施將形成“林中有溪、園中有水、清水繞城”的生態格局,實現“500米親水、5公里畔河、10公里見湖”的生態目標。

水潤首府皆靈性。隨著“水進城”項目的不斷推進,一幅山水園林、生態宜居的美麗畫卷正在首府徐徐展開。

【記者手記】青山綠水留住美麗鄉愁

要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而留住鄉愁,體現的不僅是詩意生存的守望,更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建設理念。

從一條河到一片湖,從一片湖到一個景,“ 水進城”項目“ 以水定綠、以水定城、資源循環、再生利用、多能互補”的規劃手法,以再生水廠為根,以再生水管為脈,補充和延續城市水網結構,體現的是改善生態、優化環境。

在許多水資源不豐富的城市,公共的濱水景觀無疑是稀缺的,烏魯木齊也不例外。實施“水進城”項目,形成“林中有溪、園中有水、清水繞城”的生態格局,一系列的水系改造,正是青山綠水間留住鄉愁的載體之一。

水讓城市更靈動,留住青山綠水,方能留住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