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大白菜有什麼新品種?

王志勝261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又到了立秋的時節,這個時節一到,大白菜還有蘿蔔等蔬菜就可以種植了。由於育種技術的創新和現在科技的發達,大白菜可以一年四季種植,並且又能在全國各地種植。由於各地氣候的不同, 秋大白菜一般有早、中、晚熟品種,以中、晚熟品種為主,早熟品種搶佔市場潮頭,其經濟效益較高,但由於抗病性、耐貯性等問題的存在而不宜規模型發展,中、晚熟品種產量較高,上市初始價位偏低但較穩定,並且隨著貯藏期的延長而使價位上浮,產生相應的"保藏升值"效果,同時,選擇品種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其耐貯性,尤其中、晚熟品種的生產,耐貯性是品種選擇的重要指標之一,"一季(秋)收,兩季(冬、春)賣",生產與消費間較長的時間距離,要求品種必須具有良好的耐貯存性,這是自然規律的要求。 但是,農民朋友在品種選擇上,切不可求全責備,只有根據自己的地理條件、市場狀況以及生產計劃,結合試種結果或者有關專家建議,詳細諮詢瞭解各品種的特性,加以正確選擇,才能夠如願以償,搞好生產。

一:大白菜品種正確的選擇

1.中晚熟品種,要求抗病、耐貯、優質,最好選擇生育期85天左右的:膠研5869、秋強、秋勝、膠研改良青雜三號等品種

(膠研5869大白菜、審定品種噢,審定編號:國品鑑菜2008021)

2.早熟品種:膠研秋寶、小秋勝、膠研七號、膠研5869早熟型

(膠研七號: 生育期70天,植株較披張,外葉綠色,葉面較平,葉柄薄,淺綠色,葉球短圓筒型,疊抱,球頂圓,球高28cm,直徑20cm,淨菜率高,豐產一致性高,品質好,單球重4公斤,抗三大病害,耐貯運。 )

二、大白菜播種時間

由於大白菜全國面積可以種植,氣候又各有不同,品種的選擇也是各有差異,所以播種的時間按照當地的氣候和種植的品種為準。如青島地區在種植國品鑑菜膠研5869的時候,可以立秋後一週播種為宜,高溫年份可推遲到8月20號。抗病、生長期長的晚熟品種可以適當早播,生長期短的品種可適當晚播幾天。

三、大白菜種植技術

1.及時整地:播前一週左右,即應將地翻耕、整平、作畦。一般做法是在前茬作物收穫後即應及時耕地,耕地前每畝撒施優質廄肥7000千克,配施硫酸鉀型三元複合(混)肥60千克,隨整地翻入。也可在廄肥中按其重量比加入30%雞糞或牛糞後,每畝施5000千克,再配以高濃度蔬菜(葉用菜型)專用肥50千克。青島地區大白菜栽培,以壟栽為主,壟距65~70釐米,壟高15釐米左右,土壟上寬20釐米、下寬35~40釐米,成自然斜坡形土壟。作壟時先將壟底中央部位犁一深約8釐米淺溝,將有機肥撒入後再行作壟,然後灌水造墒並同時使壟沉實,這樣,大白菜幼苗期根系即有"近水樓臺"之便,農民朋友形象地稱之為"早抱糞蛋",極利於根系下扎和養分的吸收。

2.足墒播種:大白菜種子顆粒細小,相對芽期的抗性亦低,因此,必須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做到一播全苗。一般造墒採用灌水方法,在整平地面的基礎上,灌水至最高水面與壟面距離為1釐米時為宜,如此既能使水分充足,又使土壤沉實、壟面洇透,待壟面乾燥至稍有發白現象時即可實施播種。

秋季大白菜多采用直播方式,直播又分條播和穴播兩種。一般條播的操作是在壟面上劃深約2釐米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而後覆土。穴播則是按照品種的不同(主要是球莖及其株幅)確定畝株數後,在壟上開穴播種,每穴內播入10粒左右。一般直筒型品種每畝定植3500株左右,合抱型、疊抱型品種2000~2800株。每畝用種量約150~250克。

3.適期晚播:一般來說,當日均溫穩定在24℃時,即可進行秋季中、晚熟大白菜播種,即立秋後1周左右。但從多年試驗及生產情況來看,危害大白菜的三大病害——病毒病、霜黴病、軟腐病的發生,除與茬口及環境等條件有關外,還與播期關係密切。據青島市的調查,播期越往前,作為主要病害的軟腐病發病率則越高,如8月初播種,發病率為40%,而延至8月末播種則降至5%,8倍之差,適期晚播對於預防大白菜病害的重要一環。

4.適時定苗:從種子發芽至定苗,一般年景下苗齡約18天左右,期間應進行多次間苗。第一次間苗要儘早進行,否則易發生"長脖子苗",使間苗後的留苗東倒西歪,難以正常生長,可在出苗後5~6天時,根據苗的強弱程度,留強去弱,注意留苗間距2~3釐米,儘量不使相互擁擠。間隔5~6天后即應及時進行第二次間苗,此時大白菜幼苗已有4片苗葉,條播時留苗距8釐米,穴播者每穴留苗3株左右,同樣應儘量拉大其苗距。再過5~6天,進行第三次間苗,該次間苗應根據大田幼苗的整體生長狀況予以留苗,間苗原則應是去弱留強、長勢一致、長相相仿,按品種定植的株距,在其中間部位只留一苗,使大田中的幼苗均勻分佈,株數為需定植株數的2倍,最後定苗時,隔棵去棵即可。間苗定苗的時間,應掌握在中午高溫時分進行為好,由於條件的不適,一些弱苗、病苗便顯出其病態,較易鑑別去劣。

5.適度密植:一定意義上來說,大白菜的種植密度影響或決定著大白菜的最後產量,在綜合考慮土壤肥力乃至水分、光照等條件下,適當合理的加大種植密度,即可有效地提高產量。如某品種的株幅為90釐米,則可確定其定苗株距約為60釐米。至於其行距,則應在引種後即予以確定。此外,肥力較高的地塊,由於植株開展度大,成菜個體亦大,故應適當稀植,反之則應加大密度。

6.中耕除草:白菜幼苗至團棵期,適逢高溫高溼,雜草生長速度很快,極易造成草荒,輕則無端地消耗營養和與大白菜爭奪營養,重則與幼苗爭奪空間,並且,雜草又是病菌及害蟲適宜的滋生地,故應及時進行中耕除草工作。一般習慣做法是趁間苗後或雨後地皮燥白時,採取淺鋤的方式,將土壤中發芽的雜草消滅於萌芽之初,並相應疏鬆和乾燥地表,使雜草無生存的可能。注意中耕應集中在大白菜封壟前進行,而一旦封壟後,其根系密佈壟面及行間,此時如再劃鋤,則勢必鋤斷根系,傷口極易感染病菌,嚴重者引致病害肆虐。大白菜進入生長後期,可從行間看到其根系泛於地表,就更不可以進行劃鋤之類的操作。發現雜草之類,及時拔除即可。

四、大白菜種植肥水管理

1.科學用肥:大白菜屬葉用菜,生長中需氮量最大,鉀次之,需磷最少,對三大元素的吸收比例約為4:1:3,對營養吸收的基本規律是:蓮座期以前以氮為主,鉀素次之,至結球期則以鉀素為主,氮素為輔。一是要施足基肥,二是要適時追肥:若基肥充足,或定苗後補施一次有機肥,則追肥次數可確定為2次。第一次在蓮座期進行,每畝追施10千克尿素。第二次追肥應在結球前進行,由於白菜封壟,無法進行條施等操作,故可隨水衝入10千克衝施肥。

2.水分管理:大白菜從團棵到蓮座期,氣溫日漸下降,天氣溫和,此間可適當澆水,蓮座末期可適當控水數天,到第三次追肥再澆水。大白菜進入結球期後,需水分最多,因此,剛結束蹲苗就要澆一次透水。然後隔2-3天再接著澆第二次水。這一次很重要,這時如土壤乾裂,會使側根斷裂,細根枯死,影響結球。以後,一般5-6天澆一次水,使土壤保持溼潤。

五、大白菜病蟲害防治

對於大白菜的病蟲危害,應當堅持"預防為主,防治兼顧"的原則。一是選用高抗品種;二是實行合理輪作;三是施用適量化學藥物也是必需的。具體藥物品種可根據病蟲種類等情況確定。

防治方法:

⑴於大白菜根際施用草木灰,可抑制根蛆的發育。

⑵當大白菜長至6-8葉時用草木灰、石灰和2.5%敵百蟲粉混合,撒施於菜根四周,防止種蠅產卵和殺死入土前的幼蟲,藥劑配製比例為2:1:1。

⑶當田間發現有根蛆出現時,立即用90%晶體敵百蟲600-800倍液灌根,殺死幼蟲。幼苗期重點防蚜蟲,兼治菜螟、菜青蟲、小菜蛾,每5天噴一次殺滅菊酯等農藥。蓮座期重點防治霜黴病,從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每7-10天噴藥一次,連續3-4次,用40%乙磷鋁300-400倍液,或瑞毒黴一份加代森鋅二份混合後配成的800-1000倍液。

各位看官對以上大白菜選種和種植的方式以及管理,有什麼建議,可以在下方留言,如果您喜歡可以轉發、點擊關注,可以瞭解更多三農信息以及各種農作物新品種的詳細介紹。

一代雜交大白菜種子

大白菜不管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都喜愛次吃吃的一種蔬菜,味甜營養高,其營養價值居百菜之首。

現在大白菜育種技術的進步,用自交不親和系育成的大白菜,可以在春、夏以及秋天種植。

春季大白菜

膠研理想

國品鑑菜2016003

適應地溫13℃以上播種,地膜覆蓋種植,畝產5000公斤左右,高抗病毒病,中抗黑腐病和霜黴病。每畝2800-3000株,株距40釐米,行距60釐米左右,生育期在55~60天左右,由於生育期較短,所以肥水早促,加強管理,提早收穫。


夏季大白菜

夏秋王

適應夏季和早秋播種,生育期50-55天,早熟耐熱品種,淨菜2.5公斤左右,抗病能力強,對病毒病、霜黴病、軟腐病有較強的抗性。全國大面積可以播種。

秋季大白菜

秋季節大白菜生育期80-85天左右,疊包,直筒型,品質好,對抗病性有較強能力,單株淨菜5-7公斤左右,品質好,產量高。全國可大範圍種植。


米麥農視


您好,農醫生為您答疑解惑,我是農醫生專家,從事農技工作多年,針對您提問的問題為您解答。

大白菜在我國最初產生,在我國居民日常生活中佔居首要地位,其類型多樣,品種豐富,適應性強。我國白菜根據生長期不同,分為春、夏、秋大白菜。

大白菜品種多樣,一年四級都有出產,適量種植春大白菜能夠有效為夏季供應,但由於各區域地理條件限制,真正適合大白菜生長的週期其實不長,春季大白菜主要進行的是生殖器官的發育生長,有利於大白菜的生殖繁育,並不適合大白菜營養器官的增長。

秋大白菜要適當晚播,生長週期比較長,在無嚴重霜凍出現的情況下,可以採取措施適當推遲砍菜日期。白菜品種主要有山東的膠州白菜,東北矮白菜,南方有雪裡青,烏金白等品種

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到您,祝您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