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諸葛亮:諸葛家族有子初長成

諸葛亮,出生於公元181年,是公元2世紀的“80後”。

這一年曹操27歲,已經當過好幾年縣級官員,目前在朝廷是品秩六百石的議郎;劉備21歲,剛剛結識了比自己小一歲的關羽和小兩歲的張飛,在家鄉涿郡一帶伺機而動;周瑜6歲,司馬懿2歲,孫權還沒有出生……
諸葛亮:諸葛家族有子初長成

與“50後”的曹操、袁紹和“60後”的劉備、呂布等人相比,“80後”的諸葛亮出生得有些晚,但與同輩人司馬懿、孫權相比還不算太遲,總算趕上了這個風雲際會的時代。

其時,天子名叫劉宏,即漢靈帝,東漢倒數第二任皇帝。他的前任是漢桓帝劉志,他的後任是漢獻帝劉協。這三位都是倒黴皇帝,在歷史上的名聲都不太好,尤其是前兩位。

多年後諸葛亮在一篇文章中回憶道,他每次與人聊起桓帝、靈帝來都有點咬牙切齒的感覺(莫不痛恨),在他看來,後漢之所以傾頹以至滅亡,主要緣於桓帝、靈帝兩位當權者親小人、遠賢臣。
諸葛亮:諸葛家族有子初長成

的確,這不是一個光明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宦官當權,奸臣阻道,正義得不到伸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個時代,民族矛盾尖銳,土地兼併嚴重,民變頻起,國家風雨飄搖。

這是一個黑暗的時代,一個恐怖的時代,延續數百年的兩漢政權正日薄西山。
諸葛亮:諸葛家族有子初長成

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出生在琅琊陽都,琅琊是郡國的名稱,陽都是個縣城。東漢全國分為13個州,今天蘇北、魯東南一帶那時歸徐州,琅琊本是徐州下面的一個郡,光武帝劉秀封其子劉京為琅琊公,建立琅琊公國,後來劉京晉爵為琅琊王,建立琅琊國,這個“國”相當於郡,治所在開陽縣,下轄琅琊、諸縣、陽都等13個縣。

有兩條大河從琅琊國穿境而過,一條叫沂水,一條叫汶水,兩河交匯之處就是陽都縣城,其故城遺址仍在,屬山東省沂南縣。

汝穎多奇士,山東出大漢。古代山東為東夷之地,據考證,東夷人可能是介於白種人與黃種人之間的一類人,他們普遍身材高大。諸葛亮成年後就是個大高個兒,史書說他“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漢代一尺合今0.235米,照此計算諸葛亮身高約1.88米,在平均身高低於今人的漢末,諸葛亮往人群裡一站,顯得非常突出。
諸葛亮:諸葛家族有子初長成

唐代有本名叫《姓源韻譜》的書,裡面有對諸葛亮相貌的進一步描寫,說他身材很好,如松柏挺拔,皮膚有點粗糙,但文理很清晰(形細如松柏,皮膚枯槁,但文理潤澤)。《姓源韻譜》的作者是唐代著名學者張九齡,儘管他距諸葛亮時代也有幾百年了,但應該不至於瞎編,可能他看到了某些我們現在已無法看到的史料。一般公認的是,成年後的諸葛亮個子挺高,不胖,身材修長,喜歡穿流行於漢末士人中的那種便裝,有風度,有氣場。

兩漢時期琅琊國一帶絕非窮鄉僻壤,受沂水、汶水的滋養,此地十分富足,且文化昌盛,名儒經師輩出,它是黃老之學的發祥地和全國知名的易學中心,是當之無愧的文化重鎮。儒家思想對人們影響至深,形成了厚道直爽、重仁信義的民風。
諸葛亮:諸葛家族有子初長成

中國有兩個地方的人愛誇自己家鄉好,一是山西人,愛唱“人說山西好風光”;再一個就是山東人,愛唱“誰不說俺家鄉好”。如果有人說山東不好,山東人就會跟他急。齊魯也出好漢,《水滸》一出,無人爭鋒。

齊魯不僅崇儒學,還興兵家,姜太公、管仲、司馬穰苴、孫武、吳起、孫臏等著名兵家均出自這裡。宋代官修《武經七書》作為兵家的必讀經典,其中《六韜》《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司馬法》等四部最重要的兵書的作者都來自齊魯地區。

諸葛亮誕生在這塊土地上,雖然早年事蹟大都不可考,但山東漢子身上共有的自然基因和齊魯文化留下的人文基因對他無疑產生了深深的影響,為他的成才和性格形成都打下了基礎。

據《吳書》記載,諸葛亮的祖籍本是同郡的諸縣,即今山東省諸城市,後來遷移至陽都。秦末,葛嬰隨陳勝吳廣起義屢立戰功,但是被陳勝聽信讒言後殺害,漢文帝時封葛嬰的孫子為諸縣侯,其後代就以諸葛為姓,稱諸葛氏。

但這只是陽都縣諸葛姓氏起源的一種說法,除此之外至少還有兩種說法:一是說他們出於葛姓,在伯夷後裔葛伯的封國滅亡後,原來居住在琅琊郡諸縣的葛氏一支遷往同郡的陽都縣,因為陽都縣已有葛姓,為了區別就把後遷來的葛姓稱為諸葛氏;二是說春秋時期齊國有熊氏之後有複姓詹葛的,總是被讀為諸葛,以後乾脆改稱諸葛氏。


諸葛亮:諸葛家族有子初長成

不管怎麼說,陽都諸葛氏都是有來歷的大姓,而《三國志》裡提到的諸葛豐,就是這個家族的驕傲之一。

諸葛豐字少季,西漢初年人,以剛直著稱於世,在漢元帝時擔任過司隸校尉,這個職位很顯赫,相當於清代的直隸總督。兩漢時期歷任司隸校尉中當數諸葛豐名氣最大,因為他執法公正,不畏權貴,深得百姓尊重。所以,諸葛豐僅僅憑著擔任過司隸校尉的資歷就在《漢書》裡有了自己的傳記。

曹操年輕的時候在洛陽、頓丘和濟南等地當地方官,他想有一番作為,也幹了一些實事,某些方面就是受諸葛豐的影響。曹操統一河北後鄴縣成為他的大本營,曹操曾經為找不到合適的官員而苦惱,感嘆道:“到哪裡能找到像諸葛豐這樣的人才呢?”雖然諸葛氏出於名門,但還算不上望族。漢末是一個門閥漸起的時代,像汝南郡袁氏、潁川郡荀氏、弘農郡楊氏、太原郡王氏那樣威名顯赫、幾世幾公的巨族紛紛湧現,在政治上呼風喚雨、左右時局,與他們相比,諸葛氏家族要遜色多了。諸葛亮的父親名叫諸葛珪,官至泰山郡丞。郡丞,品秩六百石,是品秩二千石的郡太守的下屬。東漢的一個郡介於現在的省與市之間,大郡相當於一個省,小郡相當於現在一個或若干個市。漢末之前,郡太守地位很高,當時朝廷裡部長級的九卿品秩也是二千石,所以郡太守相當於“省部級”官員。郡太守一般有兩個助手,郡丞和長史。郡丞是太守的副手,相當於“副太守”,長史相當於郡政府秘書長。諸葛亮的父親雖然品秩不高,但地位也不算低,至少相當於“副市長”。不過,郡丞的職守很重要,其政治地位卻很一般。因為嚴格地說,郡丞並不算“官”,而只是“吏”。在古代官僚政治中,官和吏有著嚴格的分野。官是那些通過國家選拔由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員,吏是官府聘任的協助長官辦事的人員。官由朝廷考核,決定升遷;吏由長官考核,決定去留。諸葛珪能做到郡丞,說明他有才幹,就像先祖諸葛豐那樣是個實幹型人才。而他只做到了郡丞,說明他雖然有才幹,卻缺少背景,或者缺少飛黃騰達的機遇。


諸葛亮:諸葛家族有子初長成

泰山郡不屬於琅琊國所在的徐州,屬於相鄰的兗州,不過泰山郡與琅琊國相鄰,由泰山郡郡治奉高到陽都縣並不太遠,只有100多公里。史書並沒有記載諸葛亮幼時是否隨父親到泰山郡生活,但兩地路途不遠,即使諸葛亮一直生活在故鄉,父親也可以經常回來探望。諸葛珪的長子諸葛瑾,少遊京師,對《毛詩》《尚書》《左氏春秋》有研究。

作為諸葛氏家族的長子,諸葛瑾到京師洛陽唯一的目的只能是求學,目標很有可能是太學。太學是朝廷官辦的最高學府,來這裡求學不僅是拿張文憑和找尋一條晉身官場的階梯,而且也是為了自己得到深造和提高,因為這裡是各路精英薈萃之所,據史書記載,袁紹上過太學,曹操也是從這裡畢業的。諸葛珪把長子送到洛陽讀書,說明他有眼光,也說明他有這樣的經濟實力。如果天下沒有大亂,如果家裡沒有出現後面的那些變故,諸葛亮長大後想必也會到太學求學,成為一名學者,或者由此走向仕途吧。


諸葛亮:諸葛家族有子初長成

可是,亂世改變命運,家庭的變故也會重新規劃人生。據史料記載,諸葛瑾長諸葛亮8歲,諸葛亮還有兩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姐姐名字和年齡均不詳,弟弟名叫諸葛均,小諸葛亮3歲。諸葛亮的母親去世得很早,為了照顧他們姐弟的生活,遠在泰山郡任職的父親續了弦,這位繼母姓氏不詳,但孩子們對她都很孝順,尤其是諸葛瑾,因為孝順繼母而為人稱道(事繼母恭謹,甚得人子之道)。不幸的是,諸葛亮8歲時父親也離開了人世。原本幸福的一家接連遭到如此打擊,這些都深深烙在了少年諸葛亮的心中,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他性格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