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為什麼,你整個人都慢下來了?”“我慢了嗎?”“慢了!”

有次閒聊,任老師提及一件事,說,上次跟一個相熟但很久不見的老友喝茶。

杯盞間,朋友很是感慨地說:“從你做茶開始,整個人好像都慢下來了,說話慢了;走路慢了;你看,連拿杯子的動作都慢了下來。”

任老師問,真的嗎,自己完全感覺不出來。

朋友說:“習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讓你在平衡中前行,而茶,讓你形成了一種習慣。”

“為什麼,你整個人都慢下來了?”“我慢了嗎?”“慢了!”

有時候一些改變,可能你自己感覺不出來。但是在別人眼中,你整個人就是沉靜下來了。

說到這個,倒是讓我想起之前的一個學員。

她說自己來學茶完全是因為自己的脾氣控制不了,焦灼之時,說出來的話完全不經大腦。儘管親近的人知道她這樣,但是仍舊被那刻薄的言語傷害很深。

最嚴重的一次還是關於自己的母親。

那天下班已經很晚了,但是還有很多數據沒來得及整理,而明天的早會是需要用到的。

進了家門,連鞋子衣服都沒來得及換,便一頭扎進房間裡,打開電腦繼續工作。

密密麻麻的數字,亂七八糟的表格,不停振動的手機,都讓人抓狂。

而這時候,母親做好了飯來喚她出去吃飯。

情緒的積壓將母親的聲音呈現在耳朵裡,變成了“噪音”,這使她徹底爆發了!

控制不住地朝母親怒吼,將生冷難聽的話語一字一句全部砸向母親。

她說,自己每每回想起當時不經思考的話語,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極盡惡毒。

她到現在都記得,當時母親怔愣的表情,當時就那樣一動不動地站在那,等她說完,然後默默轉過身離開,將門給她關上。

事後,等她冷靜下來,想起剛剛自己說的話、母親受傷的眼神以及轉身離開的落寞背影,都懊悔的無以復加,但是又拉不下面子去跟母親道歉。

等她出去的時候,看見已經年邁體弱的母親在偷偷地抹眼淚,當時內心後悔得要死,眼淚瞬間就下來了。

親人之間最怕什麼,最怕“我的每一句關心,都是你煩躁的原因”。

你看,我們總是這樣,總是把最好的一面留給陌生人,而把最差的一面留給最親近的人。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她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暴脾氣。

所以,她來莫道學茶了。

學茶之初,她的焦躁時有體現,不是泡茶燙了手,就是洗茶碎了杯。

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一個月後,她的狀態和脾氣明顯發生了變化。

“為什麼,你整個人都慢下來了?”“我慢了嗎?”“慢了!”

即便是“鳳凰三點頭”也能平穩如常地做下來,燙手和打破杯子的現象也不再出現,關鍵是能耐下心來聽別人講話,長時間練習泡茶,整個人的氣質上比剛來時平和了許多。

此後她好像喜歡上了這種幽寧的環境和氛圍,三不五時來喝喝茶、聊聊天,後來,她竟將自己的母親帶來了。

“為什麼,你整個人都慢下來了?”“我慢了嗎?”“慢了!”

她母親說,那次真的難受,但是從那之後,自己女兒的改變都看在心裡,也算是因禍得福吧!起碼現在女兒的脾氣和性子都靜下來了,起碼不如原來那麼焦躁了。

接觸茶,接觸學茶的氛圍,潛移默化中慢慢緩解了她暴躁的性格,同時也緩解了母女間的關係。

她說,有人是喜歡才去接觸、學習,而自己,門外漢一個,因為一些特定的目的才來接觸,倒不曾想自己會喜歡上。當時來學茶只是自己尋找的眾多的辦法之一,沒想到成了效果最好的。

沒想著繼承傳統、靜思茶道,也沒想著飲茶泡茶、變得優雅,但是偏偏就學會了冷靜和剋制!

總得去嘗試,那樣才會有實現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