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女媧的一時疏忽,造成了後世很多人的孤獨

女媧的一時疏忽,造成了後世很多人的孤獨

達爾文則創立了進化論來解釋世界上生物的生成,這也是當今最為主流的說法,也被認為是最科學的說法。除此而外,在達爾文的進化論創立之前,幾乎每一種宗教和文化都有創世的說法。有因為人類自認是自然中的精靈、萬物的主人,則所有創世的說法裡自然離不開人類對於自身起源的種種設想和猜測。

女媧的一時疏忽,造成了後世很多人的孤獨

佛教秉持“緣起論”,認為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因緣際會的結果。在這之外,很多宗教或者文化都比較認同“神造說”。例如基督教和天主教就遵從《聖經》裡的說法,認為耶和華是根據自己的形象,用泥土創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男人。然後感覺男人一個太過孤單,又在男人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女人。這兩個世界上第一個男人和女人,就是亞當和夏娃。

中國的傳統文化則長期以來支持女媧造人的傳說。據考證,女媧造人的傳說開始流傳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民間就開始有了女媧用泥捏出人類、並賦予人類靈氣的故事。但從主流的觀點看,這個說法並未得到認可。先秦的著作《山海經》裡就有女媧造人的描述,但幾乎在同時期的屈原卻曾經在《楚辭·天問》篇裡又說“女媧有體,孰能匠之?”意思就是說,女媧的身體又是誰來造的呢?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對女媧造人說的質疑。

東西方文化在造人的根源上都認同“神造說”,這說明最早的人類在思考自身來源的時候,都傾向於一個超自然的力量創造自身的假設。但對於神的主體的設定卻存在差異,耶和華是男人,而女媧則是女人。這就反映出,東西方文化在根源上的深淺差別了。從目前人類對於上古歷史的研究結果看,人類最早的具備完整結構的社會形態是母系氏族社會,其後才是父系氏族社會。中國的傳統文化將人類的創造者定性為一個女性,說明中國上古時期的人類對自身以及社會發展歷程的記憶更加悠久和深遠。

女媧的一時疏忽,造成了後世很多人的孤獨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人類並非是女媧用泥土捏出來的,而是生育出來的。傳說伏羲和女媧都是上古大神,他們人頭蛇身,還有說法認為女媧的身體形態每天可以變化七十二次。(當然傳說畢竟是傳說,雖然上古的很多傳說很可能隱藏著人類久遠的歷史記憶,但誰也不能把傳說當作可以考證並自圓其說的史實)傳說中的女媧和伏羲他們是兄妹關係,但天條又不允許兄妹成婚。為了讓人類誕生和延續,女媧和伏羲採用山頂滾磨盤的方式徵詢上天的同意。磨盤從兩個山頂自由滾落,先後三次合在了一起。於是女媧和伏羲認為上天同意了他們的婚事,於是就結合為夫妻並生育了人類最早的祖先。

對於女媧創造人類的時間,民間一般流傳是農曆的正月初七。這個問題也是值得質疑和商榷的。因為從夏商時期到漢代,古曆法對於正月的定義是不同的。這個“正月”究竟指的是夏商時期的,還是漢代以後的,也沒有人做過仔細考究。目前人們只能將當前農曆所確定的正月初七作為人類的始創日。人們認為女媧在正月的初一到初六,創造了牛羊雞鴨等飛禽走獸。從正月初七這天開始用泥土捏造人類,所以這一天被人稱作“人日”。現在很多地方過春節,都把正月初七稱作“人七”,認為只有這一天才是屬於人類自己的節慶日。

時間問題大約如此了。但女媧究竟在什麼地方實施的偉大造人工程,這個也在民間有很多說法。比較集中的有三個地方:一說是在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一說是在甘肅省天水市;一說是在甘肅省平涼市。前一種說法是目前比較公認的。天水說則主要是因為天水市有伏羲廟,也有很多文化學者考證認為伏羲早期的諸如畫卦、用火等活動基本在天水附近開展。平涼說則主要是民間流傳的故事。但天水和平涼說有一個比較有效的支撐就是,中國人都是黃皮膚,而女媧捏造人類的時候,使用的泥土也應該是來自黃土高原的黃色土壤。

女媧的一時疏忽,造成了後世很多人的孤獨

至於女媧是如何捏造第一批人類的,民間也流傳很多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女媧和《聖經》裡的耶和華一樣,初次造就的只有兩個人類,然後這兩人結婚生育。一種說法認為,女媧開始造人的時候是很認真的,每個作品都精雕細刻,然後吹一口氣,賦予泥人生命和靈氣。然後,隨著時間推移,女媧開始厭煩這種簡單複製的枯燥工作,於是折下一根樹枝,沾了泥水甩打,每一滴泥水掉落在大地就立即變成了一個鮮活的人類,可謂是把精工製作變成了批量化粗糙生產。那些被女媧精雕細刻的人類,就是人類中的上等人,他們因為被賦予更多的工作和情感,所以更加美貌、聰明和健壯。而那些泥水甩出來的粗糙“產品”,則是各種先天條件都差一些的下等人。這一說法在階級社會更得到上層社會的認可和宣揚。

而在普通大眾這個層面,則更支持第三種說法。而第三種說法,也包涵了對當下一個比較重要的社會問題的戲劇化解釋。第三種說法認為,女媧造人並非一時一日之功。她既沒有單純捏造兩個,更沒有偷工減料,用樹枝亂甩泥水,而是用一年的時間,精心造出了人類的始祖。據說女媧在完成再造天柱的工程之後曾經沉睡了很多年。但她沒有忘記創造人類的使命,等她精力恢復之後,睜開眼睛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要用一年的時間,每天造出一個人類”。

女媧在造人的時候,她又根據日期的陰陽(也就是單日和雙日)分別造出男人和女人,然後把這兩個人配為一對。這樣一年365天,她共造出了182對男女。但到了最後一天的時候,她發現她造出的這個人無法決定是男人或者是女人,也無法給這個人配對成偶。因為女媧是上古大神,她的一言一行都感應上天,是不能反悔和更改的,所以她也無法將一年的時間再延長一天,以便給最後一個泥人確定性別並配偶。無奈之下,女媧只能對最後一個“甩單”的泥人說:“或男或女,有缺則配,無缺則孤”。意思是說,這個人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如果前面配對的夫妻有失去配偶的,這個人可以爭取找到一個伴侶,倘若沒有那就單身吧。

女媧的一時疏忽,造成了後世很多人的孤獨

所以從人類誕生以來,並非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另一半,人類社會中就一直有單身這種情況發生。當然有的單身是客觀原因造就的,而有的單身是自主選擇的,是一種生活方式。以上只是神話故事,僅供讀者朋友茶餘飯後作談資而已,不喜勿噴,更無必要當作科學論文來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