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抑鬱症患者為什麼不能獨處?

天有九丈


“抑鬱症患者不能獨處”----其實是人們出於基本認知所形成的一種判斷。這種認知來源於“抑鬱症患者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抑鬱症患者不善交流”“抑鬱症患者太內向了”等觀念的固化。因為,一提起抑鬱症患者,人們普遍認為:內向、消極、甚至有點懦弱。那麼,為了防止抑鬱症患者,更加內向、消極,人們自然認為“廣泛社交”是一種有效的應對策略。那麼,這種認知對嗎?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不完全正確。

具體原因我們一個個來看。

人際關係恰恰是發病原因

人離不開關係,既要依賴關係,又要處理各種關係。因此,相當多的抑鬱症患者,都是因為人際關係而抑鬱。比如親密關係、同事關係、和自己的患者。更有甚者,對所有陌生的關係,都有一種防禦和恐懼的心理。簡稱“社交恐懼症”,這類人群,本身就非常懼怕關係。因為過往經歷沒有讓他們體驗到足夠的安全和放鬆。所以,他們對關係是不信任的。而由於不信任,他們也總是在人際關係中四面楚歌。

因此,如果逼著對人際關係非常恐懼的人,去社交很有可能適得其反,讓他們的恐懼和焦慮感因此升級。這就相當於再反覆揭開病人的傷疤,不但傷口癒合不了,還會讓病人疼痛難忍。

獨處不等於與世隔絕和孤獨

很多人一提到“獨處”,立馬想到的就是--孤獨、淒涼、頹廢甚至是死亡。

有一種觀點認為,人類社會發展起來的所有活動,都是為了抵抗孤獨。不管是組織家庭、發展事業還是建立社交。因為,我們都怕孤獨,孤獨總讓人聯想到“沒人疼、沒人愛”,伴隨而來的就是沒有價值感。因此,人類終生都在對抗孤獨。即使,很多活動形式流於表面。

而抑鬱症患者給人的感覺就是孤獨、頹廢。如果他們不去社交,總是獨處,那麼人們也會認為他會越來越孤獨,越來越自我封閉,有些人甚至認為他們會就此失去社交能力,變得更難和人相處了。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只要我們存在這世間,是很難做到絕對的獨處的。很少有人自己去深山老林修行,或者關起門來一個月不見人。大多數人所謂的獨處,可能僅限於暫時不上班,不喜歡出門,但跟身邊的家人朋友還是有交流的,只不過是切斷了“擴展社交範圍”的路徑。因此,這種情況下的獨處其實和孤獨、與世隔絕還有很大的區別。人們大可不必為此焦慮。

獨處可以自我反思,自我療愈

獨處之所以未必是一件壞事,原因就在於,獨處給了我們很多反思和療愈的機會。反思,是一種內外探索行為,比如你可以通過一些自助書籍,來幫助自己走出抑鬱心境。在這裡我推薦《伯恩斯情緒治療法》中的“雙欄法”,可以有效緩解抑鬱情緒,有時甚至立竿見影。療愈也在這個過程中發生。而更重要的是,獨處讓我們有時間恢復心理能量,因為抑鬱症患者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屢遭挫敗,深受重創,內耗非常嚴重,因此,他們往往回到傢什麼也做不了,只想一個人待著。如果此時再讓他們投入另一場交際盛宴,恐怕他們只會內耗的更加嚴重。


當然,我不鼓勵抑鬱症患者與世隔絕,因為那種獨處形式脫離了社會生活,我對獨處之所以有著正面的認可,是建立在“暫時不上班、不擴展社交範圍”的基礎上。


泰迪抱枕


首先,不能並不代表不會。

事實上,大多數抑鬱患者都在獨處或者選擇獨處,尤其是年輕人。說抑鬱症不能獨處,是因為獨處可能加重病情!對於有自殺傾向的患者來說,獨處可能變得很危險。

但是,抑鬱患者又喜歡獨處或者習慣獨處,因為他們疲於應付日常的交際。他們痛苦無助,他們感性孤獨,他們內心住著一個魔鬼,無窮的折磨著憔悴的身心。

而日益冷漠的人性時代,讓他們更不願吐露心聲。於是他們戴上面具,在眾人的面前,像個普通人一樣!獨處的時才是自己。因為他們不想讓親人擔心,不想讓朋友掃興,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有抑鬱症。

其實,他們更害怕,害怕朋友親人的不理解,害怕被指責被聲討。

他們是渴望被理解和被擁抱的。但是這個社會對於抑鬱症的誤解太多太多。當你一次次嘗試去擁抱別人的時候,換來的只是一次次冷笑和疏遠。

於是,他們蜷縮起臂膀,希望帶給自己些溫暖。

從此,他們深建心牢,孤獨亦然。總有人渴望陽光,但是喜歡身處黑暗。可能這就是對抑鬱患者最真實的寫照。

只是這個世界啊,對抑鬱症還有多少的疑惑和不解,還要失去多少鮮活的生命才能引起足夠重視。

一個抑鬱患者的死只是為了向世人證明自己有抑鬱症,這才是最大的悲哀。


赤子芳心


你好,作為一個抑鬱症康復者來說!我覺得抑鬱症患者不一定不能獨處!

我現在好了,但是我依然享受獨處!

社會廣泛的認知是抑鬱症患者不能獨處的原因就是,這也是很多心理疾病患者存在的問題,就是一個人的時候可能想的多,在這個想的多的過程中,可能釋放出去大量的負能量,然後糾纏更多的負能量,然後就放大負能量,很危險!

我倒是建議抑鬱症緩著可以獨處,前提是要行動起來!用一個天平轉動另一個天平,這第一個天平就是讓行動多餘思想,因為比如我給你一個方法。你不去做,在思維裡判斷有用沒用,因為用你的負能量的思維事判斷不出的!第二個天平,就是正能量與負能量的天平,心理疾病之中的人就是負能量大於正能量了,這個時候就要切斷與負能量的瞭解了,去給正能量這邊添重,光明進一步,黑暗就退一步!

為什麼我建議獨處呢?就是因為我當初痛苦的時候沒有積極找尋辦法,配合別人的表演,太累太累,本來自己就很痛苦,還要配合別人的笑,結果是更加痛苦!

如果工作的啟示可以停下工作一段時間,上學的也可以,也可以不停,這個時候不是讓你停下來去想負能量,專心養病,因為本就不存在抑鬱症等心理疾病!這個時候我們要投入到正能量的學習之中,去做正能量的事情,去鏈接糾纏正能量,去釋放正能量,如果能有一個從心理疾病之中走出來的療愈師,建立正能量的鏈接,那麼好起來可能會很快!一個人的時候難免走錯路!

當自己的心朝著正能量去的時候,當自己對於正能量樂此不疲的時候,你的思維轉變了,思想也會轉變,人生也會轉變!我們可以對負能量陷得那麼深,那我們也可以對正能量陷得那麼深,我們都有這個潛能!

因為我那時候的思想,就是負能量障礙之下的思想,被負能量帶著到處亂飛,很痛苦很痛苦,老師就說,你別相信自己的思想了,再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讓你做啥,你就做啥,我讓你咋想,你就咋想!我就完全投入進去了,一段時間之後自己慢慢改變了,最後感覺自己很快樂!很快樂!感覺自己的天空一下子晴了!

一定要去實踐!希望大家都能好起來!加油!


永駐初心


抑鬱是一種持續很長時間的不愉快的情感狀態,且並不存在一個明確的、足以衡量這樣一種嚴重的情緒性反應的突發事件。嚴重抑鬱被定義為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喪失快樂、興趣、創造性活動,並至少持續兩週以上,其程度足以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如失業、與家人朋友疏遠等。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軀體經受著痛苦的折磨,發展到重度階段時,所有快樂、各種慾望都消失了。患者會覺得做任何事情都毫無意義,了無生趣,看不到任何希望,也很難再體驗到情感和生活的美麗。對Ta們來說,人生不再是新鮮和快樂的旅程,而是變成了痛苦的煉獄。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可能無法想象那種感覺是多麼的糟糕。從抑鬱症的後果看:一是會嚴重降低生活質量,讓患者感覺到生不如死;二是患者真會去死,就是自殺。

抑鬱症患者的自殺,往往發生在從輕度向中度惡化,以及從重度向中度好轉的時候。重度患者往往大腦空白、體力不支,不具備自殺的能力。但通過藥物治療,患者大腦的抑制先得到解除,有了動力,而情緒尚未恢復,此時自殺意念仍在,自殺往往會在這一階段發生。

因此,在以上兩個階段,需要看護好抑鬱症患者,不能讓患者獨處,以防萬一出現閃失追悔莫及。自殺往往發生在一念之間,當沒有自殺的條件存在時,自殺衝動就會減弱,患者也就不想死了。對於患者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陪伴Ta,讓患者知道當其需要時,有人會在身邊。此外,和抑鬱症患者不要去說教、講大道理,在中度和重度抑鬱的階段,在言語上勸說是沒有用的。


鵜鶘心理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抑鬱症?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抑鬱症患者有幾種臨床表現:
(1)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就是本來是開心的處境,儘管他臉上表現的是笑的面容,但其內心的心境卻是低落消極的;
(2)情緒的持續消沉可以使得自己的感受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再到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能會隨時出現自殺企圖或行為;

(3)更嚴重者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也有的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



抑鬱症患者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發病時長可達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基於以上的這些臨床表現,我們可以看到,抑鬱症患者的情緒低落,有自殺的想法或行為,特別不穩定,所以抑鬱症患者不能讓其獨處。每一個生命都是需要被尊重的,正因為抑鬱症的臨床特點,我們更要用心去呵護抑鬱症患者 一起為生命負責,為生命而努力。
作為抑鬱症患者的家人,對於抑鬱症患者我們應儘可能多陪伴患者,其實患者這時候是非常需要心理上的支持、關心和鼓勵的。我們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考慮,我們的接納將是對患者最好的鼓勵,我們的關心將是對患者最好的安慰,同時我們陪伴患者多進行戶外活動,做適當鍛鍊,做一個規律生活習慣,同時保證充足睡眠,鼓勵患者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為患者創造和諧生活環境等,這些都是有質量的陪伴,會幫助患者逐步走出心理的陰霾。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佟新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抑鬱症患者出現的不能獨處問題,在一些精分患者身上也有。

有一位幻聽患者,住院期間出現了“心臟病”和“血壓高。”於是,麻煩來了。心內科和精神科有時推諉。她輾轉在普通醫院和精神醫院之間。每次出門檢查,她都想尋找一個人陪伴她,可惜的是她沒有了親人。她每次出門歸來老是犯病:血壓高,心渣渣的慌。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結果沒有一個好的定論。這樣的情況,她怎麼不害怕獨處?!

還有一位強迫症患者,看似不恐懼獨處。每次騎行出門,時不時摔跟頭。午休時,坐在床沿睡覺,曾經跌在地上多次。假如年齡大些,後果不堪設想。我問他害怕獨處不?他說:“有時怕。”

有一位抑鬱症患者,每次回家就焦慮。有時焦慮有特定的對象,有時莫名其妙。他不敢獨處,每次在家都開燈睡覺。到底是怕什麼?說白了是怕犯病了沒人救。開燈後就緩解了一些恐懼情緒。這一夜,心裡方稍微放鬆。

由於一些患者病魔纏身,揮之不去,怎麼消除其負面情緒,外人幫忙太難,這真是一道不解的難題!

總之,不管接觸什麼病情的患者,只要頭腦清醒者,交談中,不管是離異的,還是有家庭的,大多數患者,其潛意識中負面情緒太多是恐懼獨處的根本原因。


花草健身


首先,嚴重的抑鬱可能會導致自殺。


抑鬱症引發的自殺已經成為15-29歲人群中的第二大致死原因。在全球範圍內,平均每10個人中就有一個人要經歷一次或是多次的抑鬱。同樣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每年大約會有3億人收到抑鬱的影響,而著其中大約有80萬人最終死於抑鬱引發的自殺。


多年前,一個在澳洲留學的朋友突然聯繫我,告訴我她得了抑鬱症並出現了幻覺——在洗澡的時候會聽見別人的說話聲,但關上水後這個聲音就消失了。這個朋友一個人租房住,並因自己的病情感到很無助。我當時給她的建議是儘可能的不要獨居,而幻覺也是抑鬱症患者常見的一種症狀。


其次,根據人口統計學的研究,獨居會令人們增加近一倍患上抑鬱的可能。


此外通常情況下,居住條件對女性的情緒健康有著關鍵性的影響;而來自親友積極的支持性的社交對男性的意義則更為重大。



酷炫腦科學


人總會有抑鬱情緒,只是未形成固有症狀不叫抑鬱症,患者獨處易有恐懼,偏激,以至自殺的傾向,建議患多向身邊人傾述,而更主要患者們廣泛接觸知識,儘自已能力開解自已,外面多熱鬧每人都是獨立體,孤獨耒孤獨去,要學會獨處,自娛自樂,不要依賴別人,只能靠自已,人生不短,學問不少,要不斷學習,努力經營生活,才是我們一生的任務。


用戶8111016559029


不是絕對的。要看抑鬱的程度。如果已經到了要自殺的地步,那不能獨處。但是如果沒有到這麼深的程度,完全可以自救。自救有很多途徑,比如向心理醫生的傾訴、發洩;比如看一些靈性成長類或者宗教哲學類書籍。而對於一個抑鬱症患者來說,獨處未嘗不可,這是遠離喧囂,自我療愈的一種途徑。因為你不用在眾人面前裝,獨處能讓你想明白一些事情,看透一些事情。總之,不要懼怕“抑鬱”這兩個字,人生苦短,坎坷曲折,誰沒有翻船的時候?你要相信,只要你保有好起來的希望,你就一定能一點點好起來。那時,再回首與“抑鬱”共處的歲月,你會感謝自己的力量與堅持。


莊周夢蝶


走出抑鬱的心藥——活在當下!所有心理問題都是在壓力下逐漸沉浸在過去或者未來的意想中不能自拔!當你察覺自己又在想時,提醒自己:活在當下(因為你既不可能活在過去,也不可能活在未來),把自己注意力拉回關注當下!經過一週練習,(正念辦證行為療法)你就會找回自信。抑鬱本只是心理問題,負面思維形成習慣而後身體產生不適症狀,睡眠不好吃安眠藥調整,定義成病反而壓力巨增。抑鬱藥能改善症狀,但完全走出來關鍵在自己改變負性思維習慣,改變的方法就是轉移注意力:(多和家人一起看電視交流,玩遊戲,培養愛好,鍛鍊,愛大自然旅遊去。改變認知: 不過度關注小事,就是常說的不鑽牛角尖,不看網上負面信息。每人都有煩惱要會放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