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西線特別篇——盟軍對德國戰略轟炸紀實


戰略轟炸機是一個國家空軍建設的重要部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作戰當中,美英盟國的戰略轟炸機就在德國本土進行的戰略大轟炸,嚴重的削弱了德國的戰爭潛力,同時迫使德國空軍將更多的戰鬥機用於本土的防空作戰,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地面部隊的作戰壓力。

可以說,本土工業遭受轟炸所造成的巨大的損失,成為德國最終選擇投降的直接原因之一。在縮短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貢獻上,戰略空軍可以說是功不可沒的,對於敵人的戰略轟炸,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說幾乎都無法承受。德國的許多知名的工業企業、包括寶馬、保時捷、奧迪的生產廠房都被盟軍炸成了平地。這些生產作戰飛機、坦克和航空發動機的軍民兩用工廠,再也無法持續為前線部隊生產軍用物資了。失去了後方的支持,德國人的戰爭該如何進行?

其實從1940年的不列顛空戰開始,英國對德國的轟炸就已經拉開了序幕。1940年8月,英國空軍出動了81架轟炸機空襲柏林,成為了第一批在柏林上空投擲炸彈的盟國空軍部隊。英軍三次對柏林的轟炸惹惱了希特勒,德國空軍隨即展開對倫敦的大規模空襲。不列顛空戰的轉折點由此來臨——英國前線的機場、皇家空軍部隊終於可以喘口氣進行補充了。而隨著西線戰局的延續,英軍的轟炸繼續升級,1942年春夏季,英軍派出蚊式戰鬥轟炸機和蘭開斯特轟炸機空襲魯爾,5月31日,英軍1400架蚊式戰鬥轟炸機和蘭開斯特轟炸機空襲了德國城市科隆。這是英軍首次進行的千機大轟炸。但是此時的轟炸,象徵意義更大於實戰的意義。1942年的對德國的轟炸,德國的戰爭潛力並沒有遭到實質性的損失。

1943年1月卡薩布蘭卡會議召開以後,對德國的戰略轟炸進入到新的階段了。此時,英國和美國集中了威力更大的四發戰略轟炸機參與轟炸,美國主張白天進行高空的精確轟炸,英國主張進行夜間的地毯式轟炸。雙方在此時還是很少的協同作戰。在此期間,盟國空軍對德國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空中轟炸行動,首先是對魯爾工業區的軍事打擊。當時,盟國空軍出動4000架戰略轟炸機,對德國本土的魯爾工業區展開空襲。從1943年3月到7月,空襲派出的飛機達到18000架次,盟軍被擊落擊傷3000架轟炸機。盟軍巨大的損失換來了魯爾水壩的損毀。隨後在1943年的7月24日到8月3日,盟軍空軍的3000架轟炸機展開對漢堡的大規模轟炸,漢堡市死傷10萬人,大部分建築被毀。1943年11月23日,盟軍首次大規模轟炸柏林,到1944年2月,由於德國本土防空部隊的抵抗,盟軍被擊落了1047架轟炸機,被擊傷1600架轟炸機。美英戰略空軍在1943年到1944年年初的戰略轟炸當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美國的高空白天轟炸也是損失慘重的,1943年7月,美軍出動300架B17轟炸機轟炸德國的一家軸承廠,由於德國空軍的抵抗,美軍損失了200架轟炸機。儘管此時的戰略轟炸給德國造成了極大的損失,但是打擊德國人民心士氣的目的沒有達到,盟軍自身也是損失慘重。歸根結底——盟軍沒有大航程的遠程戰鬥機進行護航。此時的盟軍,主要是以美軍的P40戰鬥機和P47戰鬥機進行護航,兩型戰鬥機性能優異,但是航程有限。隨著美軍的P51戰鬥機加入盟軍戰略轟炸護航的序列裡,這一情況將得到扭轉。

1944年1月,斯帕茨將軍被任命為戰略空軍的最高司令官,統一指揮盟軍的蘭開斯特轟炸機、B17、B24、B25戰略轟炸機組成的轟炸機部隊。擔任空中護航的美軍第15航空隊也將P51野馬戰鬥機待到了戰略空軍當中,從此,盟軍的四發轟炸機在P51野馬的護航下,展開了對德國本土的大規模空襲。1944年2月20日到25日,盟軍每天出動1500架轟炸機空襲德國本土的飛機制造廠,給德國本土的航空工業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迫使德國航空工廠要加蓋混凝土防護層來躲避盟軍的打擊。而在1944年1月到3月的柏林空襲當中,盟軍轟炸機在P51野馬戰鬥機的護航下,給柏林造成了極大的損失。當時的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不得不承認——十架轟炸機就可以把上千萬人從床上趕到防空洞裡。戈培爾的話儘管誇張,但是也從一個側面看出在盟軍的戰略轟炸下,德國巨大的物質和人員的損失。

1944年3月開始,盟軍對德國本土的導彈製造工廠展開了空襲,以削弱德國新式武器對英國、比利時的威脅。1944年6月,盟軍發起諾曼底登陸戰役,戰略空軍對盟軍地面部隊進行支援,轟炸德國的橋樑等軍事和交通設施。隨著西線戰局的順利發展,盟軍的轟炸進一步升級,損失也更小。1944年1月到9月盟軍對德國的投彈就超過了前幾年投彈量的總和。德國的工業再也無力恢復——石油產量只相當於戰前的5%.德國除了依靠ME262噴氣式戰鬥機進行抵抗外,大規模的空戰已經越來越少了。進入1945年,盟軍進入德國本土作戰,盟軍轟炸機繼續對不萊梅、科布倫茨等地的軍事目標展開轟炸。1945年3月11日和12日,盟軍每天出動1000架轟炸機對德國本土魯爾區的轟炸行動,由於盟軍徹底掌握了制空權,轟炸機部隊幾乎沒有損失。這在1942年的時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在1940年到1945年的5年間,盟軍出動飛機400萬架次,投彈270萬噸,其中135萬噸落在了德國本土。在西線殘酷的大空戰當中,美軍損失1.7萬架飛機,損失飛行員4.3萬人,英軍損失飛機2.2萬架,損失飛行員4.7萬人。加起來,盟軍就有4萬多架飛機被德軍擊落,9萬名飛行員為世界反法西戰爭的勝利獻出了生命。這些盟軍飛行員以巨大的犧牲換來了德國法西斯最終走向了徹底的崩潰!盟軍的轟炸意義極其巨大,我舉個例子,在1944年夏季的阿登戰役當中,德軍展開作戰的部隊應該集中5個彈藥的基數進行作戰,但是實際上德軍只有1.5個彈藥基數投入作戰,盟軍的轟炸嚴重的影響了德國的工農業建設,使得德國的後方無法為前線生產更多的軍用物資。沒有了糧食和彈藥,德軍的部隊只能坐以待斃。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盟軍削弱敵人的糧草,削弱敵人的後勤,在奪取戰爭的勝利上功不可沒。所以,戰爭,表面上是前線部隊的作戰,實際上是雙方後勤之間的較量,更是雙方綜合國力之間的較量!後勤往往是許多人忽視的一個地方。

當然,戰略轟炸必須與地面部隊的作戰結合才能夠起到效果,但是沒有對敵人前後方的戰略轟炸,地面部隊的作戰將會付出更多沒有必要的血的代價。所以,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鍛鍊,美國和英國紛紛建立起強大的戰略空軍,而蘇聯也受到了美國的影響,在仿製了美軍B29轟炸機的基礎上生產出圖4轟炸機,組建了自己的戰略空軍部隊。隨後在冷戰的歲月裡,美蘇兩國的戰略空軍互相威懾,尤其是蘇聯的圖95轟炸機對歐洲和日本的戰略巡航,使得歐洲和日本不敢對蘇聯輕舉妄動。乃至現代,戰略空軍,戰略轟炸機都是一個大國地位的直接體現。所以,我可以說,我們應當積極從盟軍對德國本土的轟炸當中學習點什麼,尤其是空軍建設的思想和戰略戰術,真正打造起屬於中國自己的戰略空軍部隊。

西線特別篇——盟軍對德國戰略轟炸紀實

蚊式轟炸機

西線特別篇——盟軍對德國戰略轟炸紀實

蘭開斯特轟炸機

西線特別篇——盟軍對德國戰略轟炸紀實

B17轟炸機

西線特別篇——盟軍對德國戰略轟炸紀實

B24轟炸機

西線特別篇——盟軍對德國戰略轟炸紀實

B25轟炸機

西線特別篇——盟軍對德國戰略轟炸紀實

B29轟炸機

西線特別篇——盟軍對德國戰略轟炸紀實

盟軍對德國的轟炸展示了戰略空軍的巨大威力!中國的戰略空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