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半仙劉伯溫為何一輩子沒能鬥贏李善長?

劉伯溫和李善長同為朱元璋謀臣,一生為其出謀劃策屢立奇功,也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和尊敬。尤其是劉伯溫胸有經天緯地之才,腹有安邦定國之策,幫助朱元璋先後擊敗陳友諒、張士誠、元廷等敵對勢力,被後世稱為可與諸葛亮媲美的君上謀士。可縱觀劉伯溫在朱元璋手下辦事的一生,一直有一個與其旗鼓相當的謀臣李善長與之暗暗相爭,雖然二人表面稱兄道弟感情匪淺,但私下裡卻是斗的難捨難分都想壓對方一頭。可縱觀整個明史,半仙的劉伯溫沒有把智謀與其相差甚遠的李善長鬥倒,反而最後被李善長部的胡惟庸送去的毒藥暗害,為何一生智謀才略當世無雙的劉伯溫沒能鬥贏李善長?

半仙劉伯溫為何一輩子沒能鬥贏李善長?

李善長

一、二人只是政見不合並沒有想置對方死地

劉伯溫與李善長同為朱元璋手下的謀臣,二人共同輔佐朱元璋南征北戰鹿逐中原,但大家都知道二人是面和心不和,連朱元璋都多次規勸二人以大局為重相互謙讓。因此二人的相爭僅僅是政見上的不和,並沒有夾雜太多的個人恩怨情仇。戰爭年代大家比的就是軍力和地盤,有了足夠的多的資本才能爭霸天下,因此在規勸朱元璋雄圖偉業時二人所採取的方略和計策時常有所不同,但是都想讓朱元璋採納自己的諫言,由於劉伯溫智計過人常常被朱元璋採納其諫言,因此李善長對其多有怨恨。但二人畢竟是讀書之人且心胸寬闊,雖不惺惺相惜但也恪守君子之道,政見的不和也沒有讓二人產生要置對方於死地的衝動和想法。

二、勢單力薄的劉伯溫勢力遠小於李善長的淮西黨

李善長比劉伯溫更早投奔於朱元璋賬下,與同為淮西人士的朱元璋一見如故,並其尊為老師和兄長,並逐漸成為淮西勳貴們的領軍人物。朱元璋打天下無論是文臣武將基本都是倚重淮西人士,軍中大部分都是淮西將領,大家由於相信鄉情和風俗的相同很自然的形成的淮西黨。劉伯溫作為一個外鄉人,雖然智謀超群但卻勢力單薄,所有的權利都來源於朱元璋的信任和重要,手中沒有基本沒有自己的勢力範圍,想要和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黨人士相鬥自然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加之朱元璋手下大部分為淮西人士,大家即使不是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黨,在立場上也會傾向於自己的淮西老鄉,因此劉伯溫在朝中無權無勢又無所依靠,自然無法和勢力龐大的李善長相鬥。

半仙劉伯溫為何一輩子沒能鬥贏李善長?

劉伯溫

三、朱元璋對力擅長的偏袒和愛護

朱元璋從小生長在淮西,是吃淮西水長大的地道淮西人,自然對同為淮西人士的李善長比較信任和倚重。朱元璋總認識淮西人知根知底好控制,而劉伯溫是外地人,雖然用其才華但是需要防範其人,而李善長是最早就跟著自己打天下,雖然才能沒有劉伯溫強但貴在忠誠厚道,朱元璋行軍打仗時多把地方上的政務治理和糧草籌措交給李善長來打理,其也多次不負眾望的完成朱元璋交代的任務,被朱元璋稱之為漢代的蕭何,並把公主嫁給李善長的兒子結為兒女親家,並在開國之初的授封爵位時,六公之中唯一的文臣就是帝師李善長,開國之後的首任丞相也任命為李善長。

四、朱元璋的剛愎雄猜讓其放不開手腳

朱元璋剛愎雄猜的性格其手下大臣都知道,尤其是身為謀臣的劉伯溫更是深有體會,他知道朱元璋馭下講究勢力平衡,絕不會允許一方勢力的強大而威脅到皇權。無論是劉伯溫還是李善長都知道,他們私下暗鬥可以但不可以危機朝政,否則朱元璋很可能同時處決二位大臣。因此,以兩位謀士的才智他們都會暗暗的給對方找不自在,但是在表面上卻是稱兄道弟的一團和氣,就是怕引起朱元璋的猜忌從而招來殺身之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