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40年·40人麗水故事」李曉東:見證“生態工業”之城的崛起

2002年4月1日,水閣工業區首期區塊舉行啟動儀式,邁出了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的重要一步。今天,一座建成區達17.2平方公里,擁有12萬人口,各類工商企業2800多家、個體戶6000多戶的“生態工業之城”已傲然屹立於麗水城南。

開發區發展一路凱歌,凝結了無數建設者的心血,李曉東就是其中之一。

2001年來,李曉東先後在開發區管委會經濟發展處、招商局、經濟發展局、機關黨委、新聞中心、行政服務中心工作,是“生態工業”之城崛起的見證者,更是親歷者。

從無到有

掀開麗水工業發展新篇章

「40年·40人麗水故事」李曉東:見證“生態工業”之城的崛起

2001年3月,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由蓮都區管理升格為麗水市政府直管,正式拉開了工業大發展的序幕。當時,32歲的李曉東進入開發區管委會工作,承擔起招商引資的重任。

2002年4月,英雄金筆廠等5家企業在水閣舉行開工儀式,標誌水閣區塊正式成為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重要版圖之一。但在當時,水閣區塊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沒有啟動,李曉東清楚地記得,第一家前來考察的溫州製藥企業在現場直言不諱:“這就是片農場嘛,哪是什麼工業區。”

接待第一批客商以失敗告終,但也讓麗水的招商幹部們懂得了“三通一平”是招商引資的基本條件,唯有種下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當時的管委會,不允許在白天開會,幹部們必須前往現場解決問題,所有會議順延至夜晚。週末加班、長假無休,晚上開完會剛回到家又被一個電話叫回辦公室……這些,都是招商幹部們的日常。

開發區在溫州、永康設立了招商辦事處,白天,李曉東帶領招商員挨家挨戶走訪企業,晚上,他就在辦事處按黃頁上的聯繫方式給企業寫信。“2003年,我發了1000多張名片,接待來訪企業388家,手機時常打到欠費。”李曉東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至2003年底,開發區在兩年時間裡共徵地14059畝,出讓用地6753畝,引進企業170餘家。“一開始,外地企業主聽到麗水來招商,非常驚訝,表示從沒聽說麗水有工業區。但2003年後,麗水成了溫企投資的熱土。”自此,開發區完美起步,逐漸走上騰飛之路。

砥礪奮進

擦亮“生態工業”名片


「40年·40人麗水故事」李曉東:見證“生態工業”之城的崛起


2005年後,李曉東調至經發局任副局長,分管經貿、外貿、安全生產、環保、科技等工作。他積極開展企業評先、發展外向型經濟、品牌建設等一系列工作。這一階段,開發區工業產值、稅收等經濟指標連年翻番,安全生產、節能降耗完成任務目標,環保整治有序推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2007年,開發區開展了為期三年的“811”環境汙染整治,建成合成革釜殘處置中心,推進廢氣治理和廢水處理工程建設。2013年,集中供熱項目投產,至今拆除了鍋爐260臺,林立的煙囪也被拆除了,大大減少了PM2.5的排放,淨化了空氣。經過這一系列整頓,開發區成功轉型升級,併成為全省唯一以“生態”命名的產業集聚區核心區塊。

現在的開發區,已經發展為宜工宜商宜居的生態新城,一派繁榮景象。2014年,李曉東擔任開發區行政服務中心主任,發現原政務大廳只有485平方米、17個窗口,群眾辦事主要跑市區,有些事項還得市區、開發區兩頭跑,費時費力,於是決心致力於全面升級軟硬件服務水平。經過四年努力,如今的政務大廳面積已達3200多平方米,開設71個窗口,可基本實現十萬南城百姓辦事“不過江”。

激情跨越十六載,“生態工業”正崛起。李曉東經歷了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粗放發展到生態發展,他相信,通過奮力拼博,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將成為“大花園中的新引擎”,為麗水開啟“兩山”新境界增添內生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