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教育孩子最忌諱的三件事,很多父母卻不小心做了…

教育孩子最忌諱的三件事,很多父母卻不小心做了…

小語說:

清代教育家鄭燮說過:愛子女以其道。

不論是教育子女還是愛子女都要講究道理和方法,而很多父母在有了孩子後,也是在過程中慢慢摸索真正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這個過程中難免犯錯,就像電視劇《請回答1988》裡,爸爸對他的女兒說: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頭一次當爸爸。



教育孩子最忌諱的三件事,很多父母卻不小心做了…


孩子生下來就像一個容器,方方面面都需要父母去塑造,用父母的思想去填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需要不斷摸索學習,所以這個過程中父母需要不斷審視自己的方法,才能讓孩子不走彎路,教養是終身的,而教育只有短暫的那麼幾年,教育孩子最忌諱這三件事,很多父母卻不小心做了。


不該出手時出手

棍棒教育最傷孩子自尊

"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俗語可以明確反應,“棍棒教育”是我們的傳統觀念,這種傳統觀念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已經逐漸被摒棄,說明其中的危害和其導致的嚴重後果已經對家長產生了警告。

只是很多家長在無法管教孩子的時候仍然會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實施打罵教育,這種最原始的教育方式往往是不自控的,認為這種簡單直接的粗暴方式才能讓孩子乖乖服帖。

但我們要明白,打孩子不是愛,而是一種發洩。

教育孩子最忌諱的三件事,很多父母卻不小心做了…

不久前有這樣一個新聞,監控裡一個男人揹著書包,手持木棍對著一幼童猛烈抽打,孩子被嚇到當場尿失禁。從揹著的書包來看,男人應該是幼童的父親,不知道孩子怎麼惹怒父親,竟被當街教育,視頻裡男子對孩子的暴行讓人心驚膽戰,木板被打斷,孩子被送進醫院。

或許孩子是犯了大錯,但犯錯可以教育,可以嚴厲批評,暴打一頓這絕不是孩子犯錯後就應該得到的教訓。

✘ 錯誤方法:

現實中有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教而不聽時,都會失去耐心,比如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再說也不聽,磨磨蹭蹭,家長一個沒忍住一巴掌下去,孩子是乖乖聽話了,邊抽泣邊寫作業。

✎ 導致的後果:

棍棒教育最傷孩子自尊,皮肉之苦並不能讓孩子記住教訓,只能讓孩子記住傷痛,留下陰影。

暴力無法解決任何問題,並且會更加激化矛盾,父母的拳頭、巴掌會打碎孩子心中的形象,而孩子的自尊心也會被打碎,可謂是兩敗俱傷,起不到教育意義,全是負面影響。

而且暴力會在孩子內心埋下種子,總是被暴力對待的孩子長大也會暴力對待別人,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 正確做法:

其實孩子沒有自我意識,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就建立在父母對待他們的方式上,如果父母總是用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對待孩子,那孩子自然會對自己越來越自卑,我們如今宣揚

“鼓勵式教育”也是這種原理,對孩子進行鼓勵式批評,讓孩子先知道自己的長處,然後再對比自己的短處,長短分明,孩子自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時,父母再進行教育,事半功倍。

教育孩子最忌諱的三件事,很多父母卻不小心做了…



大吼大叫、喋喋不休

父母情緒失控會讓孩子找不到方向

對孩子大吼大叫還是喋喋不休都是父母情緒失控的一種體現。

試想兩個畫面:孩子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自己的衣服、玩具亂丟,課外書不放在書櫃裡,要麼堆在地上要麼扔在床上,你讓他收拾,他左耳進右耳出,就是不願意行動。

一回家先躺在沙發上打開電視看動畫片,書包扔在地上,作業更拋到九霄雲外,你叮囑時間到了,趕緊寫作業,要不然又要寫到很晚,強調了很多遍要寫作業了,還是不寫。

✘ 錯誤方法:

這時候家長耐心強調了很多遍,孩子不願意行動,家長的情緒已經到了臨界點,很容易爆發出來,對著孩子大吼大叫:為什麼我說那麼多遍你就是不聽!你是不是故意的!暴風雨似的怒氣向孩子傾倒出來,氣急敗壞時還會扔了孩子的玩具。

而對於孩子不寫作業,家長多數會在孩子耳朵邊提醒,孩子不願意動就一直說個不停,從提醒逐漸變成喋喋不休:為什麼不就是不願意寫作業呢?到底要媽媽怎樣做你才能自覺一點呢?你看看別人家的xxx,為什麼你不行......再這樣下去,我真的懶得管你了。

教育孩子最忌諱的三件事,很多父母卻不小心做了…

✎ 導致的後果:

嗓門越高說明越沒有底氣,有理不在聲高,大吼大叫有時候對孩子起不到震懾作用,還會尊嚴掃地,讓孩子輕視,因為這代表你對他沒辦法了。

而喋喋不休的話到最後都會走偏方向,從說教變成了抱怨,沒有人想承受別人的怨氣,孩子也一樣,而千篇一律、沒有新鮮感的話時間長了也就成了孩子的耳邊風,聽了就過去了,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

✔ 正確做法:

教育首先是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威嚴,如果威嚴有一天不復存在,那教育也就走到了終點,大吼大叫、喋喋不休是威嚴的最大天敵,有威嚴的教育是用最簡短平和的話起到最大的作用,家長首先要客服這兩點,即使是在生氣邊緣,也要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樹立威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你有底線不能觸碰,也不要向孩子倒苦水,心情氣和的指出孩子的錯誤,有時候溫柔的力量更能震撼人心。

教育孩子最忌諱的三件事,很多父母卻不小心做了…


諷刺挖苦

打壓式教育是孩子心靈頭號殺手

很多大人認準一句話“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孩子不能輕易表露驕傲的情緒,好像一直謙虛才是應該做的,這無疑是在壓抑孩子的天性。

還有一種孩子喜歡把大部分時間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看課外書、組織玩具模型、打球、看動畫片,喜歡無邊無際的幻想,甚至耽誤了學習的時間。

✘ 錯誤方法:

孩子成績考的不錯,家長點點頭表示還不錯,下一句立刻接著說:你可千萬別驕傲啊,你還是不夠踏實,一次考好不等於永遠。對於孩子的成績總是習慣性打壓,好像壓孩子一頭才能讓孩子看清楚自己的不足。考不好就會用“你怎麼這麼笨呢!什麼都做不好!”

如果孩子的興趣沒有耽誤學習,那普通家長都會持支持或者不管的狀態,但一旦影響到學習,家長最先做的就是出言阻止;

比如:你看看你整天不好好學習就知道不務正業!打壓孩子的愛好,剝奪孩子幻想的權利,一句“就憑你,不好好學習,什麼都別想!”

教育孩子最忌諱的三件事,很多父母卻不小心做了…

✎ 導致的後果:

諷刺挖苦的可能不是家長的本意,本意是讓孩子的得到教訓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可是一句無心的話就能給孩子留下一生的陰影,讓孩子變得不自信:連爸爸媽媽都嫌棄我,我什麼都做不好,什麼都不行。

這種烙印印在孩子的內心,孩子怎麼可能健康成長?

✔ 正確做法:

當孩子考的好的時候,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為什麼不能讓孩子感到驕傲,驕傲的情緒會讓孩子更加充滿自信;當孩子考的不好的時候,也一定不能出言諷刺,鼓勵孩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只有相信自己的時候才更有信息打敗學習上的難題。

面對孩子的興趣愛好,不出阻止,當影響到學習的時候,告訴孩子,學習是實現一切夢想的基石,只有學習才能帶你見到更廣闊的天地。


小編髮布了很多李玫瑾老師家庭教育的講座!關注我,點開【視頻】一欄即可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