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農村人講究“三月清明莫上前,二月清明莫落後”?

趙宋皇室後裔


接下來我回到的可能會讓一些人沒法接受,但實在找不到這句老話的理論依據,也希望大家再反駁的時候帶上實錘,有理有據的反駁,別上來就噴。

三月清明莫在後,二月清明莫在前的含義

首先,這句老話和農村流行的版本恰好反過來了,農村各地雖然版本不一樣,但都是體現出“三月清明莫在後,二月清明莫在前”的種植理念,這裡的二月和三月指的是農曆的二月和三月。

其意思就是農曆二月還很冷,容易倒春寒,種瓜點豆宜在清明後,而要是清明在農曆三月,則最佳的種植時間在清明前,所對應的老話"清明前後,種瓜種豆",這裡的前後也是根據前一句老話來定的,千萬別理解成”清明前種瓜,清明後種豆“,這樣就不對了。

老話雖然是老百姓千百年來的經驗總結,但卻找不出理論依據,有人想當然的認為農曆二月比農曆三月提前了一個月,自然會冷一些,這顯然不對,是對農曆和公曆認識模糊不清的結果。

三月清明莫在後,二月清明莫在前並沒有理論依據

農曆是根據月亮的陰晴圓缺定出來的,有朔望月的說法,朔望月有攝動的關係,其長度大約在29.27至29.83天之間變動,所以分為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大概354天,很明顯,比一回歸年少了10天多一點,就比如今年豬年,就只有354天,如果農曆沒有閏月,長期以往,農曆就會出現清明不在農曆二月或者三月了,可能任何一個月。

從這點可以看出,以月亮陰晴圓缺定義的農曆,和一年四季交替變化是對應不上的,也就是說,農曆和天氣變化沒有太大的關係,而真正和天氣變化有著實際聯繫的,在古代是24節氣,到現代不僅有24節氣,還有更為準確的氣象預報。

而單從日曆上看,以地球繞著太陽轉定義的公曆,更貼近一年365天的氣候變化,在公曆上,每年的清明節,都是4月5日的前後一天,範圍不會超過3天,所以,三月清明和二月清明實際上和當年的天氣沒有什麼聯繫。

老話的種植經驗,可能會導致選錯種植時間,帶來損失

地球繞著太陽轉,是有規律的,一個又一個迴歸年,兩者相對的位置,氣候變化,每年基本上一致,清明是固定的,和農曆沒有太大的關係,所以個人覺得,僅僅按農曆的"三月清明莫在後,二月清明莫在前"的種植理念,會選擇錯了種植時間,依我看,什麼時候種植,更應該關注天氣預報。

例如今年,清明在農曆的三月初一,按老話種瓜種豆應該在三月前,也就是說,這幾天就可以著手種植了,但從目前的天氣預報來看,很多地區很有可能迎來強對流天氣,例如近期陝西農業農村廳辦公室發佈了關於做好防降溫防霜凍防大風的緊急通知,新一輪降溫就在路上,倒春寒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按老話提前種植並不一定是對的。

總結:老話是經驗的總結,並不是說就完全沒有道理,只是確實沒有找到合適的理論依據,所以建議廣大的種植戶,類似的老話僅供參考,最正確的種植時間選擇,還是要結合當年的天氣預報為準。


農人解說


三月清明莫上前,二月清明莫落後。

此語正是三月清明榆不老,二月清明老了榆的翻版。

看了前兩友的評論,愚認為有失自然之象。稍微欠缺那麼一點點。

此語和三月清明榆不老含義相同,一點沒改。

如何解釋呢?

三月清明莫上前,這個俗語很模糊誘人,稍有不慎便會理解翻個。

因什莫上前呢?因為三月清明,看似到季節時令了,天必然熱了,棉衣可脫了換單裝了,也可以快速安早秋了。其實不然,因為三月清明榆不老在那證著哩。它說明季節到了而時令未到,必是打春日較靠後,寒冷向後推遲了半個節令以上,因為開春氣溫太低,導致了榆錢本該二月就老了,可是到了入進三月的清明裡,氣溫仍然在偏低,導致榆錢得不到正常的日溫飽和,致使榆錢秕而不老。人們不能享用。說明此段氣溫還在走低,不要急於種瓜種豆安早秋。即使進入穀雨,也不要慌張,要穩住天氣,待溫度正堂恢復自然,方可下地安田。此乃三月清明莫上前之意也。

那麼二月清明莫落後。它恰恰和前一句唱反調。是說你擺看二月還在中春,清明可進入了。這不符合時宜。其實不然,二月三月清明均合時宜,只是是否合時令而已。二月清明,是春早來。無論二月或三月清明,能不能節前節後種瓜種豆,關鍵是看春分。春分前七天以前只要沒有倒春寒,它就不影響二月清明安早秋了。若是春分恰遇返春雨,那麼二三月清明均不能安豆谷。

二月清明老了榆者,清明來的早,反而榆會老。這是指物象符合時令,春寒已過去,氣溫已正常,日光照射大地,能量上升,榆錢得已飽滿,也解了開春人間急難,不但有吃的,且氣象已穩定正常,符合四季之情,雖節早來但時令已適,不負自然之道。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過把清明,便來穀雨,氣候不會再有大的霜凍和強寒流侵襲,此時,農人們不要觀望,不要等,不要錯失時令,趕快種瓜種豆,可提前上市接早,也儘可放心的安早秋了。


福自福地來wjf


首先糾正一下這句俗語,不應該是“三月清明莫上前,二月清明莫落後”,而應該是“二月清明莫上前,三月清明莫落後”,這句俗語是關於農業生產中,早稻的插秧播種最佳時間的選擇,而總結出的一句經驗之談,放到現在一樣很有指導意義。

我對象家是長江最大支流漢江流域的,他們這裡種植水稻,一年兩熟的水稻產區,對於每年的早稻插秧種植格外注重,早稻插秧太早極可能遭受寒冷天氣影響,凍傷凍死而減產,早稻插秧過晚又往往會導致早稻收割延後,影響二次水稻的種植。所以很多當地的農民都知道“

三月清明莫上前,二月清明莫落後”的道理,只不過當地流傳更多的一句俗語是“二月清明你莫忙,三月清明早下秧。

我們都知道,清明節前後的氣候變化是很大的,忽冷忽熱,甚至還會出現倒春寒氣候,大大影農業生產。而清明節的陽曆時間比較固定,每年的4月5日前後就是清明節,但農曆日期卻受到曆法算法的影響,一般發生在二月底三月初前後。但由於清明節之前的冷空氣活動還是比較多的,正所謂“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因此為了規避惡劣氣候對早稻造成的危害風險,所以人們通常會在清明節之後插秧早稻。

但這裡有個情況,就是如果清明節發生在農曆二月份,雖然已經到了清明,可氣候還比較寒冷,溫度一般比較低,甚至還有可能面臨倒春寒的危害,正所謂“二月八,凍死鴨”。而且在我對象這裡二三月份的陰雨天比較多,這個時候下田插秧,一個是人體受不了,水稻田的水太冷了,一個是秧苗受不了,如果迎來倒春寒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在清明節在二月來臨的話,一般人們都不著急插秧,而是會將插秧時間延後10來天,等天氣暖和了再插秧,這樣更保險一些。

如果清明節發生在三月份,此時氣候已經很溫暖,氣溫也升高了,如果在清明節之後插秧早稻,未免會耽誤水稻的成熟時間,影響晚稻的插秧成熟收割,對於農民來說損失也不小呢。所以清明節發生在三月,一般建議提前幾天就插秧早稻,為晚稻的插秧爭取時間,進而達到增收糧食的目的。

因此,“二月清明莫上前,三月清明莫落後”這句俗語,主要就是告誡大家清明節發生在二月,此時天氣比較寒冷,嚴重的還會發生倒春寒,影響稻田生長,最好不要過早插秧。而清明節發生在三月份,此時天氣已經非常暖和,倒春寒發生的概率也不大,往往插秧早稻最好提前幾天,以達到為晚稻的種植創造時間。

當然了,這句俗語在其他地區,必然還有不同的解釋,其中含義也只有當地人最瞭解,如果有不用的解釋,歡迎留言討論。


李阿冰


但是,這個諺語其實是不準確的。常常是記憶之誤造成的錯覺。

因為,清明節氣其實是陽曆的東西,它是依太陽黃經度數來確定的,所以,這個節氣與季節的關係是相當確定的。不確定的是什麼呢?陽曆四月初實際上是早春時節,冷暖波動可以相當大,農村人常說的“倒春寒”指的就是近清明時分氣溫較大下降。至於倒春寒究竟在三月清明那年多還是二月清明那年多,老年間農村人哪裡有大數據可查,憑記憶罷了。而“二月應該比三月冷”又會加強這個判斷。實際上不管二月清明還是三月清明,陽曆都是4月5日,太陽視黃經15度,一樣的。

再者,二月清明還是三月清明,是全國統一的,誰敢說二月清明那一年全國都會倒春寒?

一句話:拿著曆本預報天氣,說他瞎說沒錯的。


ZBLiu


時間過得飛快,感覺剛過完春節還沒多久,一轉眼就又到了清明時節。清明節既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也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我們祭祀和掃墓的日子,也是對農作物種植很有指導意義的節氣。我們在上學時,就學過很多關於清明節的詩句,其實在農村關於清明節的俗語和講究也很多,比如“三月清明莫落後,二月清明莫上前”(題中所說的三月清明莫上前,二月清明莫落後,其實並沒有這個說法,可能是題主記錯俗語的順序了),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三月清明莫落後,二月清明莫上前”,一種含義是關於農業種植,另一種含義是關於祭祀和掃墓。

首先來說這句俗語關於農業種植的含義。清明節在每年公曆的4月4日或5日,要知道我國有兩種計算時間的歷法,分別為公曆和農曆,農民一般按照農曆來進行農事安排,所以這句俗語中的二月、三月分別指的是農曆的二月和三月。三月清明莫落後,二月清明莫上前的意思是如果清明節在農曆的三月,那麼種莊稼時就不要被落下,要早一點種植,如果清明節是在農曆的二月,那麼就不要著急插秧播種,因為在清明節時很容易出現倒春寒,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今年的清明節是農曆的三月初一,也就是三月清明莫落後,在清明節前就可以播種插秧。相信很多地區在昨天已經發布了寒潮預警,寒潮來襲時往往會伴隨著降雨,老話說的好,一場春雨一場暖,下雨後天氣會越來越暖和,所以在此次寒潮過後,天氣溫度會緩緩上升,到了清明節時天氣已經很暖和了,所以在清明節前就可以進行耕種插秧。相反如果清明節剛好在農曆的二月,雖然已經過完年有一段時間,但是氣溫還是很不穩定,隨時都會出現強降溫天氣,比如去年的清明節是農曆的二月二十,剛好在清明節時全國爆發大面積強降溫。因為農村中關於節氣的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根據多年的生活和勞作經驗總結出來的,對我們現在的農事安排也照樣有指導意義。

下面就來說一下這句俗語對祭祀和掃墓有什麼說法。如果清明節在農曆的三月,那麼在掃墓祭祀時就要早一點,千萬不能在清明節後掃墓祭祀,相反如果清明節在農曆的二月,便可以在清明節後掃墓祭祀,而不能早於清明節,當然不管是清明節在二月還是三月,在清明節當天都是可以去掃墓祭祀的。其實這個說法也和農事安排有關係,之所以說清明節在三月時要早一點掃墓祭祀,其實就是為了不耽誤在清明後的農事生產,清明節在二月時天氣還比較冷,晚一點掃墓不會對播種插秧有影響。

農村中流傳的大多數俗語都是老一輩的勞動人民總結出來的智慧和結晶,雖然現在農業技術很發達,並不像以前靠天吃飯,但是這些用經驗總結出來的俗語,卻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參考。你還知道哪些關於清明節的俗語,歡迎回復討論。


小馬話三農


首先糾正一下,“三月清明莫上前,二月清明莫落後”這句老俗話題主說反了,應該是“三月清明莫落後,二月清明莫上前”,這句老俗話,屆代表著中國的一種習俗,也是農事生產的一種指導經驗,下面我來具體的分享一下。


清明祭祖的一個習俗

這句話其實是古人關於清明節什麼時間祭祖一個總結。

在古代清明節祭祖不一定要在清明節當天,其實在前後幾天都是可以的。但是到底是前還是後也是有一個說法,大概情況是這樣的:

  • 如果清明節是在我們農曆的二月,那麼祭祖如果清明節當天無法去,在時間安排上就不應該提前了,可以在清明節以後去!
  • 如果清明節在我國農曆的三月,那麼如果清明節當天無法去祭祖,可以選擇在清明節前幾天祭祖!
這句老俗話從這方面講,是概括我國古代祭祖習俗的一條經驗!

農業生產的一個經驗

這句話中提到清明節,其實在我國古代,清明節是24節氣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很多農業生產都會在這個時間段開始。

在清明節時,氣溫明顯回升,萬物復甦,非常適合播種插秧管理等農事作業,但是清明節,按照我國農曆可能會處在二月份或者三月份。不同時間,溫度等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如果清明節在農曆二月份,那麼從事早稻插秧等工作時,就不應該提前應該在清明以後進行插秧。如果清明節在農曆三月份,那麼插秧最好就在清明前,這樣操作才有利於作物的生長。

從這方面講,這句話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一種農業生產經驗的總結。

除了這句話以外,還有許多關於清明節老俗語,如:

二月清明遲下種,三月清明早下泥。

二月清明不上前,三月清明不落後。

二月清明不要慌,三月清明早下秧。

這些老俗話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到現在還是很實用,向我們前輩致敬!

關注植保小貼士,獲取更多農業信息!

植保小貼士


清明時節雨紛紛,聽著窗外滴滴答答落雨聲,來回答這個有關清明節的問題,感覺蠻有氛圍的樣子。

三月清明莫上前,二月清明莫落後是指清明節更換衣服,跟寒食節有關聯。

一年中有三個祭拜祖先的日子,其中之一第就是清明節。


清明節既是農村祭拜祖先的日子,又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一節,俗話說的好,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過了清明節就可以種各種蔬菜了。

二月清明莫落後,三月清明莫上前,而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天或者兩天,在過去寒食節是衣服更替的日子,意思寒食節、清明節之後可以更換衣服了,就是把穿了一冬天的棉襖棉褲洗一洗收起來了,而現在我們只過清明節,把寒食節冷落了因此才有了三月清明莫上前,二月清明莫落後這句老話。

每年的春分後十五天為清明,因此有時候清明節趕在農曆二月裡,有時候是在農曆三月,那麼三月清明節時,有可能之前天氣格外溫暖,很多年輕人會急著把厚衣服早早脫了,清明前好幾天就脫掉了,哪怕是出去旅遊也不帶厚實衣服,等突然出現倒春寒,只有挨凍的份了,所以這個三月清明莫上前是指衣服別在清明之前就急著脫了。

昨晚悠然和兒子散步時,村後發現倆年輕人,女孩穿著九分褲,露著腳腕,身上披著男孩子的單薄外衣,男孩子只穿了短袖襯衫,悠然看了看自己身上的大厚棉襖,還有村裡很多穿著羽絨服散步的村民,突然就覺得老話怎麼那麼有道理啊,估計那對年輕人是被前幾天二十幾度的氣候給欺騙了吧?如今零下三四度的溫度,短袖真的很冷很冷,所以一定要遵照老話意思,三月清明莫上前,別急著更換衣服。



二月清明莫落後,意思差不多了,知道了三月,自然懂得了二月,二月過了清明節,天氣即使稍微寒冷一點,但基本上很快就會氣溫上升,只要過了清明節,也是寒食節,就可以把厚衣服收起來了,不需要忐忑不安的害怕還會冷。

還有一種說法是二月清明莫上前,三月清明莫落後,這個說法和題主說的剛好相反,是有關於農民種植方面的老話,莫落後意思是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嘛,別種晚了農作物,本來就已經到了農曆三月份了,農民們認為到了陽春三月,春天已經過去一大半了,而且天氣會以最快的速度轉暖,很快就會有夏天的感覺,種菜時最好選擇清明前幾天,不然會錯過最好的種植時機。

但如果是二月清明的話那就別在清明前種各種作物,二月清明時天氣很沒穩定下,提前種植可能會遇到倒春寒,對作物造成直接影響,還是莫上前了,等過了清明再種不遲。

話又說回來,俗語總結的是大部分的事情的經驗,小部分是不包括在其中的,因此遵循老話的同時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無論是衣服更替還是種植,自己根據天氣總結的經驗才是硬道理。


悠然見東山


這是一些風徐,各地都不相同,總的看大同小異,我們這裡清明在前,十月一在後。對於農事來說,這清明節可是跟著陽曆走的。每年的陽曆4月5號左右就是清明節。不管是農曆二月,三月,到了清明前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李如海


穀雨前後種瓜點豆,穀雨前種子棉,穀雨後點綠豆,


開著拖拉機尋找春天4


三月清明遲浸種,二月清明早種秧,說的都一個道理,其反映一個季節的問題,農民靠天吃飯,種田掌握季節非常重要,一般種子,都要趕在清明前後播種,如果三月清明,那麼可能是閏年閏月把清明這個節氣拉後了點,就要趕在清明前早一點播種,如果是二月清明,播種就要延遲一些,以防天氣氣溫反常,爛種之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