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年三十晚上要在家祭祖嗎?

相聚是緣分72643861


我的家庭是個大家族,也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家族,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先人,春節當然也不例外。父母都是當初支邊來疆的,在這片土地上,把我們幾個孩子撫育成人。在父母在世的時候,每逢大年三十,父母都會按照家鄉的習俗進行祭祀先祖。因為父親不是長子,又遠離家鄉,他沒有家譜,他就按照譜書的記載把自己各代直系祖先的“名諱”寫在一張長紙條上張掛在正廳的西牆上,在供桌放上香爐,點上香。同時,母親會把麵食和水果之類的供品擺在供桌上,然後全家大小依次磕頭行禮。所擺的供品的麵食是母親專門為除夕祭祖蒸的白麵饅頭,每個上面點一個紅色的圓點,每兩個平面相合摞在一起為一組,一般是三至五級,各盛放在白色瓷盤當中。這些供品一直襬到正月初五,而且從初一到初五每天早晚兩次在祖先神位(譜單)前上香,直到初五晚上,才經行禮後把“老祖宗”送走,即將譜單或牌位收歸原處。

小時候,對祭祀先祖的事不是很理解,只覺得好玩。但是,在父母的長年堅持下,慢慢有了一種神聖感,感到這件事必須是要在大年三十就開始做的。後來,隨著閱歷的增加,我對祭祀先祖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除夕祭祖,是中國流傳至今的傳統風俗之一。這種古老的儀式源於“百善孝為先”和“慎終追遠”的傳統觀念,在辭舊迎新之際表達後人對祖宗先輩的孝敬之意和懷念之情,同時通過這種儀式讓人們深信祖先神靈可以保佑他的子孫後代,使子孫後代興旺發達。

再後來,父母相繼離開了我們,大哥和大嫂就負責組織每年大年三十祭拜先人的儀式,而且會把我父母其生前穿過的衣服疊好擺在床上,然後帶著我們面對著父母的相片跪下磕頭,大家嘴裡還要說“爸爸、媽媽回家來過年吧”。每當說出這句話,我都會淚流滿面,彷彿父母又笑嘻嘻回到我們的身邊。


東白啟明


一般祭祖要在除夕的白天,早飯或晚飯前,空腹祭祖以示對先祖的崇敬。祖宗的畫像,牌位要掛在西牆,擺在供桌上,整雞,整魚,紅肉三碗表示神三鬼四,邊上放一碗米飯,一盤饅頭,供祭上面要點紅點或壓紅紙,以示陰陽有別。接著,前面依次敬上三杯酒,敬天,敬地,敬祖。再點兩根蠟燭,意為引路,中間三柱香。之後,三親男女都要跪拜,三叩五拜,由家中長子唱號,記住蠟燭一直亮著到初三,香可以在睡覺前引上一柱,以示陪伴。我家一直是這麼做的,理是我奶奶教的。




當年春水


中華民俗是應該。

不僅僅春節,春節是家人最團圓的一天,記得小時候過春節擺上爺爺的照片和貢品,點根香,後輩人向祖先磕頭。

後來慢慢的不弄這些了,和整體社會變化有關。其實,人要知道往哪裡去,必先清楚從哪裡來,這是因果邏輯,現在人盲從浮躁,便是失去了對先人緬懷的結果,中華先人勤儉節約、修身齊家,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

人逢節日,慎終追遠,以明其志,以正其心,也是不可缺少一個環節。


風清露陽


祭祖是肯定要的

我先以一個歷史愛好者,從歷史上來談下祭祖。

老有人說,中國沒產生過宗教。

但在世界各大宗教產生時的幾千年之前,中國已有家廟,祖宗祭祀了。

據甲骨文記載:

中國夏商時己形成一套完整而系統化的祖先祭祀儀式。

而,紮根於每個家庭的祖宗崇拜文化,其實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祭祖其實就是:

定期舉行祭禮,不斷追思先人。

《論語》曾子日:“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就是說,記住前人的心血和愛意,人會產生回報心理,此孝心經過不斷地培養,成長,擴展,最後形成一個人良好道德品質。

所以

從傳承上

從現實上

祭祖很重要。

但,不一定要回老家祭祖。

我家風俗,大年三十要祭祖。

雲南不想回去。

主要親戚太多,我輩份極高,小輩太多了,比我大幾十歲的都是我小輩,我要一一給紅包,傷不起啊!

從小,我得到的紅包就少。悲催!

老輩子不好當,加上收入少,身體又不好,本就月光族,回老家真不敢!

但,祭祖還是要的。

把照片,牌位擺好,燒紙錢,上香,貢食物,叩頭,一樣不少,每年如此,由我媽主導!

祭祖有心意,有形式,就行了!


蓉兒是妹紙


很多地方都是除夕的下午上墳祭祖,而不是晚上。

祭祀祖先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而且,這個傳統不需要過多的改變。

中國人二千年前就已經把祭祀神靈脩改為祭祀祖先,而且,除了自己的祖先,還有共同的祖先,比如那些道德模範和民族英雄,都是大家祭祀的對象。

祭祀的儀式感很重要,過去燒紙錢,如今獻鮮花,只要儀式感到位,其實都可以。


終南高揚


絕大部分分家庭會在大年三十晚上祭祖。

其實,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不僅是在大年三十會祭祖,平時的逢年過節,或者是其他喜慶日子,或者是遇到什麼重大事件。如嫁姑娘、娶媳婦等,人們都會做上一桌好菜,擺上好酒,燃上幾柱香,把自己喜悅的心情與祖輩分享;抑或是遇到什麼挫折,祈求祖宗保佑、解困。陸游的《示兒》“死後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春節是中國人的重大傳統節日,大年三十標誌春節正式開始,祭祖也就是中國人過春節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禮節。


三毛家的


過年臘月三十,一共是五個活動,一,貼對聯叫趕鬼神,二,把豬頭煮熟之後把豬尾巴放在豬嘴巴含到供在自家堂屋中間敬香合老爺。三,吃團圓飯之開始先請家裡去逝的老人回來先吃團圓飯。四,把團年飯吃完後晚上守歲。五,12點鐘一到放炮除行。


中國民間智庫譚永念


三十晚上祭祖,簡單。風俗不一樣吧,年青的人基本都不參加祭祖了,在我們老家,都是家裡老人忙前忙後做祭祖的事。客廳準備些供品,燒香,點燈。再就是在院子裡按四方位燒紙,財神,士地,灶王爺上香,奠茶,酒。


50000501025


必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