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農村老人可以節約到什麼程度?

八分半的小五姐姐


前些年有個公益廣告“勤儉節約,中國風尚”在各大電視臺輪播。每次看到那個廣告,我就會想起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是一個典型的中國農村老人:沒有文化,一生務農,勤儉節約。

奶奶出生於1937年全民族抗戰那一年,雖然戰火沒有燒到關中,但是奶奶的童年可以用悲慘來形容:七歲喪父喪母,寄居在舅舅家中,沒有受教育。

我父親經常給我講他小時候,爺爺奶奶的故事:那一年他考上了大學,成為家裡的希望。

爺爺奶奶把賣梨所得的5塊錢給了父親,奶奶年輕的時候就腿腳不好,那天臨天黑,奶奶送父親去上學,送到村口,父親回頭,看見了奶奶一直站在村口,就一邊哭著,一邊往前走。那五塊錢,父親沒有花,寒假的時候,又給了奶奶。


聽父親說,那個年代,最開心的事情,就是過年,家裡能割半斤肉。而現在,吃過的肉類,已經沒有那種味道了。

我小的時候在爺爺奶奶家裡住,爺爺對我很嚴,不准我浪費糧食。我只要剩一口飯菜,就對我嚴厲批評,直到現在,我還是吃飯一粒米都不剩。

我那時候很討厭爺爺奶奶,覺得他們管教太嚴,但是後來懂事了才明白,家裡人給爺爺奶奶的好吃的,爺爺奶奶都一股腦的給孫輩們吃。爺爺去世後,奶奶一個人住。

前些年家裡生活條件好了起來,爸媽每週都回去看奶奶,為了讓老人住的舒服,爸爸還在老家蓋了一個小院子,給奶奶養老。我一到寒暑假也經常回去,看見一屋子的食品,有的都快到保質期了,有的已經完全過保質期了。過期久了的食品,我都扔掉,奶奶氣的直罵我混蛋。

奶奶是在16年在睡夢中走的,沒有受半點痛苦,爸媽痛不欲生,覺得沒有盡孝,我還清楚的記得,院子的一個角落裡是一些乾柴,那是奶奶出去遛彎的時候撿的。用來燒炕。

爸媽給奶奶買的那些衣服,有的標籤都沒有剪掉,櫃子裡鎖著一個鐵盒子,裡面放著零零散散的紙幣……

我覺得,很多農村老人的節儉,都是從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走過來的,在他們眼裡,能省就是福。我希望每個看到這則問答的朋友,勤儉節約,幸福生活。


思想明燭


我爸媽就是特別的節省,什麼都不捨吃,不捨的穿,那時候跟他們生活,就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什麼都有,我傢什麼都沒有,本身出來打工條件也好了很多,可爸媽還是改不了以前的生活態度,還是生活過得緊巴巴的,後來我結婚了,每次我過去看我爸媽,都會買一些東西給她們,他們老是說我亂花錢,買的東西他們不會吃,吃不來,我知道他們想給我省錢,不是不會吃,是習慣了,但是我還是給他們買,說我也要買,他們年輕沒享受任何東西,老了還是這樣,真的於心不忍


吱吱喬任粱


農村老人節約到啥程度?只有你想不到啊,農村的養老問題將是中國社會未來須面對的課題,他們在土地上勞作一輩子,如同老黃牛一樣。風燭晚年,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節儉到“苛刻”的地步了。

一,用電,有的獨居老人,為了省電,屋子裡只有一盞15瓦得白熾燈,不到萬不得已不開燈,晚上只有早睡覺,沒事就摸黑乾坐在屋裡耗時間。

二,吃飯。現在農村老人的養老金幾十塊,夠老人吃饅頭的,老人的菜基本產自自家小菜園,冬季基本是鹹菜,蝦醬為主。很多老人基本不會買菜的。

三,衣服。衣服穿的舊衣服,成年累月不會添一件衣服的,自己常說的一句話“快死的人了,還穿啥衣服”,老粗布做的衣服四季通用的。

四,居住。老人的房子最讓人心疼,有的房子可以說是家徒四壁,屋子幾十年前的土胚房,裡面白天都黑乎乎的,下雨天,下雪天可以想象住在裡面的情況。

五,零花錢。有的老人的錢最主要的是自己的養老金,一年到頭幾百塊錢,平時基本不花錢。

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較的節儉,孩子孝順的老人晚年生活還可以比較幸福,孩子不孝順的老人可能會悲慘,小時好多老人無法忍受孩子的冷漠,就自己想法設法自殺,唉!回想那時,人們之間的冷漠,甚至超越親情。

現在,老人有了保障金,還在不斷得上調,經濟條件的改善,孩子不孝順老人的事已經基本沒不見了。為老人或家庭困難戶建的安居房,保障老人具有其所,每個獨居老人配備一個應急電話,每個村都為獨居老人配備一名照顧員,老人的生病等事能及時反應到鎮一級的機構。

希望我們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幸福,希望國家加大對農村老人的持續投入,他們在田地裡勞作一輩子,沒有任何話語權,在給城鎮職工退休金漲的時候是否也為農村老人的養老金提高點,他們太不容易了!


小學教育堅守者


他(她)們節約到什麼程度?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他們節約到令人難以想象的程度。因為他們是從六零年過來的,知道沒糧吃要餓死人的,掉到地上的煎餅疙渣,(薄又小,很難撿起來)用指頭沾一下唾沫,翻過來吹一下,然後填到嘴裡,一面說到,糧食不能糟蹋,要遭雷劈的。家裡電器就一個十五的燈泡,一般不會用,黑天前就睡覺了,衣服大多是別人送的年輕人不穿的,自己是捨不得買衣服的。吃的飯就可想而知了!這群人年輕時為社會主義建設流盡了汗水,老了就剩下一堆老骨頭。希望政府加大城鄉老人生活救助,讓這些年輕時為社會主義做過重大貢獻的這群老人活的有尊嚴,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手機用戶61285011598


農村老人可以節約到什麼程度?


農村老人節約到什麼程度真的不好回答,但是農村老人很多都是一輩子勤儉節約的。農村老人年輕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是從艱苦生活中度過,掙一分錢都不容易,都習慣了節儉的生活,知道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知道從苦日子過來的,知道沒錢的難處,所以節約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

農村老人節約程度

  1. 農村老人年紀大了,只要屋前屋後有地,都會自己種一些蔬菜,養些雞鴨,都不捨得掏錢去買蔬菜。子女在外地打工,都是用柴火做飯燒菜。晚上天還沒有黑就吃晚飯,洗完澡,很早就就寢了。也就是為了節約用電。
  2. 農村老人節儉習慣了,都捨不得給自己買衣服,就算買也是挑選便宜的,很多衣服都穿了很多年,破了縫下,爛了修修補補。
農村老人養成勤儉節約的原因
  1. 老一輩的農民受過苦,經歷過了忍飢挨餓的年代,知道居安思危。而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知道飢餓味道,沒有受過苦難。

  2. 老一輩的農民都有著長遠打算,掙錢不僅為了全家吃穿,還要為了子女上學,結婚、房子、汽車操心,還要自己賺養老的錢。現在的年輕人就沒有考慮這麼多了,只是顧及眼前的生活。


  3. 老一輩的農民消費觀念也不一樣,以前是有多少錢辦多大事,掙兩個,花一個,存一個。現在是提前消費觀念,掙一個花兩個,先花後掙。

  4. 社會環境不一樣,過去掙錢門路少,掙的錢也少。現在掙錢門路廣,只要你肯幹,天天有錢賺,不用為溫飽而擔心。


農人伯伯


人老了,兒女成家成人,還有孫子要帶,孫子大學畢業有工作。擔子放下了。也該樂一樂,跳舞唱歌。種花養雞,找個老伴,該吃,也節約點餞看病什麼的吧?


長城青峰火


雖然是一個90後,但是我完美繼承了爸爸媽媽勤儉節約的傳統。

除了吃飯,必要的衣服鞋子,不會亂花錢,但是在媽媽看來,我還是亂花錢。其實相比於同齡人,人家包包很多,鞋子很多,化妝品一桌子擺滿,我其實衣服一小箱,水乳,其他的什麼都沒有。

後來發現和同齡人之間的差距。有人會覺得你很窮,很沒品。有時候買一點東西去裝飾生活,讓生活多了很多儀式感,也多了很多樂趣。

人活一世,除了擔起該有的責任,自己也要過的開心點,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所以在活著的時候,過的舒心,過的快樂,並給後代創造好點的起點很重要。


裙子小高


都是窮苦日子過來的,深知今天的好日子來之不易。


WEIHUA5168


怎麼多希其古怪問答?離開農民你要下崗嗎?


李筆根


75元一個月再節約也是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