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歷史上和珅和劉羅鍋在一個級別嗎?

瑞康塑業


乾隆時期和珅和劉墉顯然不是一個級別上的,和珅的地位絕對要高於劉墉。

環顧乾隆朝這六十餘年,和珅的地位絕非是劉墉能比的。劉墉雖然要比和珅大了許多,當劉墉中進士初入仕途的時候,和珅還是一個年僅1歲的小娃娃。當然年輕不代表著地位低,當1776年和珅被任命為軍機大臣,並同時總管內務府三旗官兵事務,賞一品頂戴的時候,劉羅鍋還是一個正三品的江蘇學政。而當1783年劉墉在乾隆一朝走上鼎峰被任命為直隸總督的時候,和珅已是被賞賜雙眼花翎,及任文淵閣提舉閣事的乾隆最倚重的寵臣。

1787年的和珅更是成為劉墉的頂頭上司,此時的劉墉只是一部的侍郎,而和珅早已成為統領百官的文華殿大學士,同時更是兼官著戶部和吏部這兩部,而作為劉墉只是一個侍郎當然就是歸和珅管轄。可以說從和珅進入仕途的時候,劉墉的地位就從未超過和珅。再者和珅背後的家族也不是劉墉能比的,要知道和珅的姓氏可是滿族八大姓的鈕祜祿氏,他也是滿洲正紅旗的人,雖然和珅幼時家道已中落,但是再怎樣作為滿清八旗的子弟,其身份地位也遠遠不是連不是的劉墉這漢人能比的。

說到底劉墉在乾隆的眼裡就是一個奴才,而和珅在乾隆的眼裡雖說也是一個奴才,但是人家好歹也是乾隆最寵愛的奴才,而劉墉卻只是一個在乾隆眼裡能幹活的奴才罷了。你說乾隆少了劉墉可以,他能少的了和珅嗎?而且晚年的劉墉可謂是糊塗至極,曾多次受到乾隆皇帝的責備,先是因洩露了皇帝關於嵇璜、曹文埴的談話內容而被罷免了大學士的職位,後因主管上書房的時候管理不善,而被降為侍郎銜。而於此同時,和珅可謂是仕途一帆風順,先是被任命為文華殿大學士,併兼吏部和戶部,後更是被封為三等忠襄伯,並在不久後被賞黃帶、四開禊袍,官加三級。你說這樣的劉墉能跟和珅比嗎?

乾隆時期的劉墉無法與和珅比,但是在嘉慶年間劉墉地位顯然要超過和珅

當然乾隆時期的劉墉絕對是無法和和珅比的,畢竟誰都知道乾隆時期最最受寵信的可是和珅,且沒有之一,所以這個時期別說劉墉比不上他,甚至嘉慶帝在乾隆心中的地位都比不上和珅。而乾隆死了之後,可就不一樣了,雖說劉墉在嘉慶帝的眼裡也不咋地,曾經嘉慶帝在任命劉墉為體仁閣大學士的時候,嘉慶就說過你能升為大學士是因為朝廷沒人了,所以才升你的。但是劉墉好歹還是受到嘉慶帝的信任的,而和珅在嘉慶帝的眼裡可以說就是如仇人一般,嘉慶帝想殺了和珅都來不及,所以此時劉墉的地位肯定是要比和珅高的。而到最後和珅結黨營私和貪汙受賄一案也是劉墉負責主審的,我想此時的和珅絕對想不到,曾經自己根本就瞧不上的劉墉,會在最後讓自己跪在他的面前受審,這等屈辱不知道和珅該是如何面對的。

而且甚至到後期,劉墉在嘉慶七年,也就是在1802年嘉慶去往熱河的時候,劉墉更是被嘉慶賦予總管朝政一切大事的“監國大臣”,在這個時候朝中所有的事情,除了大事需有在熱和的嘉慶帝做主,其餘的全部都有劉墉做主,,此時的劉墉可為是真正的步入到了人生的鼎峰了。


澳古說歷史


我們先來看看兩個人的年紀,和珅生於公元1750年,劉墉生於公元1719年,另外乾隆生於公元1711年,也就是說和珅比劉墉小三十一歲,比乾隆小三十九歲,而電視劇總把他們的年紀弄成差不多的,這個是不符合歷史的。

那我們再來看看兩個人的家世,和珅是鈕祜祿氏,他的父親叫常保,是副都統,正二品,和珅襲了父親的三等輕車都尉,從三品,和珅的夫人的祖父是直隸總督馮英廉。

而劉墉呢,他的父親叫劉統勳,是乾隆期間的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死後被追授太傅,諡號文正,文正是清官文官最高的諡號,一共才八位,而大清皇帝就有十二個,曾國藩的諡號也是文正。

那我們來看看兩個人的官職,和珅是一等忠襄公,領班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文華殿大學士(內閣首輔),吏部尚書,戶部尚書。

和珅的親弟弟叫和琳,追封為一等公爵,並且配享太廟,要知道清代非愛新覺羅氏配享太廟的一共十三名,只是後來和琳因為和珅的事情被移出了太廟。

而劉墉是體仁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直隸總督,死後加太子太保,諡號文清,劉墉並不是軍機大臣,所以不能被稱之為宰相。

我們對和珅和劉墉的種種比較,就可以看出,劉墉在很多方面都與和珅無法相提並論,劉墉是不敢得罪和珅,而且在兩人的日常交往之中,劉墉對和珅有時候還有會有奉承之意。

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和珅的案件是由劉墉一手辦理的,和珅活了五十歲,死於嘉慶四年,而劉墉一直活到了嘉慶九年,終年八十五歲,就壽命和下場來說,劉墉到是勝過和珅的。


歷史簡單說


歷史上和珅與劉墉無法相提並論,就是說壓根不在一個等級上,只是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裡,根據許多民間故事,都夾雜在劉墉的身上,這部電視劇不是歷史,而是戲說!



和珅,曾擔任和兼任清王朝中央政府眾多關鍵要職,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華殿大學士,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真可謂文武雙全,文的武的官職全部在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極人臣,享受了無數的榮華富貴。身家財產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和珅死時年僅49歲。


劉墉,民間稱劉羅鍋,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 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最高不過是體仁閣大學士,一介文官,手無實權,以書法聞名於世,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其實不夠宰相這一級別。 嘉慶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時年八十五歲,追贈 太子太保,賜諡號文清。死後才被追贈太子太保,正一品官職,生前最高為從一品,沒有爵位。


所以說劉墉和和珅不在一個級別上,和珅可算是古今中外,做官做的最大的一位了。


但他的人性無法與劉墉相比,世人皆稱讚劉墉為官清廉,沒有一人說和珅為官正直的,因此劉墉得以流芳千古。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和珅和大人,只能落得千古罵名了。


課桌上的青春21


影視劇中的劉羅鍋,原型是乾嘉年間的劉墉,他不是狀元,也不駝背,是著名的文人,曾官拜內閣大學士。劉羅鍋與和珅,同為朝堂閣老,可兩人同路不同道,面和心不合,境遇也是天差地別。

兩人的出生與仕途

劉墉出生於“進士專業戶”,曾祖父劉必顯是順治朝的進士,祖父劉棨是康熙朝的進士,父親劉統勳是雍正朝的進士,自己靠著祖上的恩蔭,以舉人身份參加科舉,也考中進士。

在仕途起步階段,劉墉走的是中國最常規的科舉之路,而和珅就相對有點“另類”。和珅沒考上舉人,但考進鹹安宮學,相當於今天的清北大學。

畢業時的和珅,已經精通滿、漢、藏、蒙四種語言,這在當時難得的稀缺人才,也是日後平步青雲的一項重要技能。

和珅憑藉關係,走後門當上宮廷侍衛。在乾隆南巡途中,和珅受到皇帝賞識,從此人生就像開了外掛。短短几年,就從一個侍衛奔到內閣,入值軍機處。

相比和珅非常規的“坐火箭”,劉墉的常規仕途就如同“蝸牛速度”,從基層幹起,在地方摸爬滾打了幾十年,歷經宦海浮沉。

乾隆晚年時,和珅是朝堂炙手可熱的大臣,遍地都是黨羽,說話一呼百應,槓槓的“二皇帝”,甚至比“兒皇帝”嘉慶還有影響力。劉墉直到嘉慶二年,才被勉強授予體仁閣大學士,不管是受寵程度,還是官職,與和珅都不是一個級別。

兩人的才華與財富

和珅不管在歷史上還是民間、戲劇中,都是以“貪”而聞名,這是不容否認的實事,永遠也沒法翻案。

唯一有爭議的是,和珅到底貪了多少。幾億兩可能有點誇張,因為當時全國流通的白銀都沒那麼多,保守估計千把萬是有的。而劉墉是以清廉聞名於世,即使貪,最多也就佔公家一點小便宜,在財力上與和珅真沒法對比。

劉墉在書法史上是有地位的人,“濃墨宰相”可不是吹出來的,傳世墨寶可謂價值連城,隨便一副字畫都能驚動拍賣行。歷史評價劉墉:“墉工書,有名於時”,可見他在當時就已經是國學大師。

和珅詩、詞、歌、畫不差,可惜用錯了方向,用在迎合乾隆的興趣上面。在才學深度上,和珅只能算“附庸風雅”,與劉墉完全不在一個層面。

兩人的下場

和珅在位時,享盡榮華富貴,財富富可敵國,與劉墉形成鮮明對比。然而,諷刺的是,和珅下馬後,劉墉負責“和珅案”,但劉墉沒有落井下石。和珅本來該被“凌遲”,劉墉還為其求情,最後,和珅在家中一條白綾見了先帝。

劉墉直到晚年才走上輝煌,最後八十五歲才壽終正寢,去世後還被追贈太子太保。就下場而言,劉墉算是功德圓滿,和珅就如同被颱風吹上天的豬,後來颱風停了,豬從高空墜地。

和珅與劉墉,不能完全用是非黑白來定義。和珅只是那個時代官場上的一個縮影,和珅背後的“小和珅”多如牛毛,即使是劉墉,也做了一些隨波逐流的事情。

這是由當時的大環境所決定,滿清尤其是乾隆朝大興“文字喻”,這就如同抽掉了知識分子的脊樑,讓那些文人士大夫失去獨立人格與思想,要不如和珅一樣唯利是圖,要不如劉墉埋首故紙堆研究考據書畫。


秋媚讀史


《宰相劉羅鍋》中,和珅與劉羅鍋是死對頭,和珅是個大貪官,所以最後被賜死;劉羅鍋是個大清官,與和珅鬥智鬥勇,笑到最後,但真實的歷史上,兩人差別很大。

劉墉與和珅的年齡差別

劉墉出生在1720年,和珅出生在1750年,兩人年齡差是令人吃驚的30歲!也就是說,劉墉的年齡當和珅的老爹都綽綽有餘,所以《宰相劉羅鍋》中兩人的年齡差是不真實的。

劉墉與和珅的仕途差別

《宰相劉羅鍋》中,和珅善於溜鬚拍馬,更受乾隆皇帝信任,但劉羅鍋也是一代才子,地位似乎不在和珅之下,還經常怒對和珅,讓和珅出醜,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呢?

劉墉是漢人,出身名門望族,他的祖上三代都是進士,祖父劉棨曾任四川布政使,父親劉統勳更是官至大學士、軍機大臣,死後諡號文正,乃乾隆朝一代名臣。

但劉墉不是一個擅長考試的人,連個進士都考不中,一直到乾隆十六年(1751年)31歲時,才靠著父親劉統勳的關係,以恩蔭舉人的身份參加會試和殿試,考中二甲進士,開始步入仕途。這個時候,和珅剛剛出生,還不到一歲呢。

劉墉的仕途上進也很慢,他幾經浮沉,一直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63歲時,劉墉才升任直隸總督、吏部尚書,終於攀升到了從一品高官。

反觀和珅,他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22歲時參加工作,到皇宮裡當了一名侍衛。此後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一路飛速提拔,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年僅26歲的和珅就被乾隆任命為軍機大臣;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年僅30歲的和珅被提拔為為戶部尚書,兼任鑲藍旗滿洲都統,這兩個職務一文一武,都是從一品的高官。

也就是說,和珅用了8年時間、到30歲幹到從一品高官,而劉墉用了30多年時間、到60歲還只是正二品,全面落後於和珅。

劉墉與和珅的鬥爭

劉墉幹到從一品時,已經是乾隆晚年,而且很快又被乾隆降職處理,所以終乾隆一朝,劉墉並未掌握多少實權,而和珅卻在乾隆朝紅得發紫,所以兩人壓根就不在一個級別上。

面對炙手可熱的和珅,劉墉根本不敢正面交鋒,頗有自知之明的他選擇了明哲保身,甚至是“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間”。也就是說,劉墉刻意表現自己幽默滑稽的一面,目的是避免自己成為和珅的攻擊目標,保住自己的官位。

劉墉這種明哲保身的態度為他迎來了善始善終的結局。

乾隆死後,嘉慶一舉把和珅扳倒,而受命辦理和珅案的就是已經79歲的劉墉。或許正因為如此,一些野史小說把劉墉塑造成了和珅的一生宿敵,認為是劉墉扳倒了和珅。

縱觀劉墉與和珅的一生,兩人年齡差距巨大,雖同朝為官,但地位權勢差距明顯,且劉墉奉行明哲保身,根本沒有跟和珅正面交鋒,最後辦理和珅案不過“謹奉聖命”,貫徹嘉慶皇帝的意圖。清宮戲之歪曲歷史,誤人子弟,深矣!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單就當時權利地位而言,劉墉是鬥不過和珅的。和珅年幼時經歷坎坷(三歲喪母九歲喪父),但是他也足夠努力,年紀輕輕便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還通讀四書五經。其仕途一路順風順水,人生最高峰時當到了領班軍機大臣和首席內閣大學士,同時兼任三部(吏部、戶部、刑部)一院(理藩院)尚書,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等數十個要職,這些部門無一不是實權部門。其權勢熏天,直逼皇帝,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也使得嘉慶帝對其對其耿耿於懷,生怕和珅哪天腦子一抽想當皇帝了便把自己拉下馬,於是,他先下手為強,乾隆一死便馬上殺了和珅。要知道,和珅死時僅僅是49歲,正是一個男人玩弄權術最爐火純青的年齡。

而劉墉呢?一生仕途坎坷,幾次靠父親的蒙蔭才得以重新錄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逾65歲的劉墉才能和剛三十四歲的和珅分庭抗禮。而到了嘉慶元年以後,和珅勢力如日中天,劉墉等大臣只能暗中反對了,明面上已經不敢和他叫板了。

但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和珅貪得無厭,其當官完全是為了自己,不管百姓死活。這樣的官,爬的越高,跌得也越慘,他永遠的記在了中華名族的恥辱柱上,其“史上第一貪官”的罵名遺臭萬年。幸好,我們還有劉墉這樣的清正廉潔的好官,他們在黑暗中默默地前行,縱使前方烏雲蔽日,然而心中始終不忘初心,腳踏實地地為民做事--抓貪官,辦實事,為民請命……

所以,和珅和劉墉是無法比較的,一個是清官而地位較低,而另一個地位雖高卻是十足的利慾薰心之徒!


豆漿盒子


御姐讀清史,第0016期,關注我獲取更多清史故事。


和珅與劉墉兩個人的品級在一個層次,都是正一品高官大員,但地位和實權不同,和珅比劉墉風光的多,但劉墉笑到了最後。



跟大家想象不同,和珅是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天賦和奮鬥成功,劉墉卻是官二代,憑藉老爹的關係入仕發跡。

劉墉,外號劉羅鍋,實際上不是羅鍋,他老爹是大名鼎鼎的劉統勳。劉統勳是進士出身,仕途一帆風順,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軍機大臣等要職,正一品大員,相當於宰相,死後得到“文正”這個文人夢寐以求的完美諡號。

劉墉這個官二代,卻連一個舉人都考不過,還是靠著老爹的關係,以恩蔭舉人身份參加當年的科舉會試和殿試,竟然高中二甲第二名,僅次於三甲(狀元、榜眼、探花)和二甲第一名,令人大跌眼鏡,還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很讓人懷疑是不是又靠了老爹的面子,從此進入仕途成長的快車道。

劉墉曾曾歷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直隸總督、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成就比不上老爹劉統勳,缺乏實權,但也是正一品高官。

和珅就不詳細介紹了,大家都很熟悉,先不說乾隆如何寵信他,光是他那一連串官職頭銜就足夠碾壓劉墉劉羅鍋了,更別提那個紀曉嵐紀大煙袋,壓根就不是一個檔次的。


和珅雖是滿清旗人,但不到10歲便父母雙雙早逝,家道中落,完全靠自己努力奮鬥,一步一個腳印,加上自己的聰明勁,逐漸得到乾隆寵信,巔峰時的官職有數十個,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光正一品職務就好幾個,更何況他還是皇親國戚,他的兒子豐紳殷德娶了乾隆的公主女兒,君臣成了兒女親家。

可以說和珅作為一個非皇族宗室、也不是貴族的滿人,做官做到了極致,就算是皇室的親王們見了和珅也要敬他三分,畢竟和珅可是乾隆眼前最紅的紅人,紅到發紫。


劉墉比和珅年長31歲,但和珅的提拔速度比劉墉快的多,和珅幹軍機大臣時,劉墉還在幹巡撫,兩人在職業生涯前期並無多少交集,真正在朝廷共事的時間只有幾年。和珅炙手可熱時,一向以廉潔正直著稱的劉墉只能“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間”,也就是躲著和珅的鋒芒,完全不像電視劇裡那樣硬懟硬抗,因為劉墉根本沒有與和珅掰手腕的實力。

不過劉墉夠聰明,他虛與委蛇,明哲保身,所以他笑到了最後,等到了翻身的機會。

乾隆一死,嘉慶繼位,便發生“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故事,而被嘉慶指定負責辦理“和珅案”的正是80高齡的劉墉。劉墉抓住機會,查清了所有犯罪事實,最終使得嘉慶賜和珅自縊身亡,這個結局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所以就品級而言,和珅與劉墉在同一個級別上,都是正一品,但和珅的實權、地位、爵位、聲勢都遠勝劉墉,兩人算不上宿敵,也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只是和珅太過高調,最後作死,反而落在了劉墉手中。


御姐愛清史


歷史上和珅和劉羅鍋在一個級別嗎?(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題主一定是看過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的確,那部劇是難得的一部好劇,李保田扮演劉羅鍋、王剛扮演和珅、張國立扮演乾隆帝、鄧婕扮演劉羅鍋夫人,都是老戲骨,李保田、王剛、鄧婕都獲得了當年的金鷹獎。

但是,這部劇為了照顧觀眾的情緒和收視率,將歷史改編的面目全非。

劉墉是1719年出生,和珅是1750年出生,兩個人年齡相差31歲,而且劉墉也不是羅鍋,劉墉是科甲出身,古代選官曆來講究身、言、書、判,其中身就是體形,要五官端正儀表堂堂,這樣才有官威,嘉慶帝確實說過劉墉是“劉駝子”,但此時的劉墉已經是80歲的老頭了,駝背也很正常。

扯的有點遠了,我們回到問題上,看看兩個人的級別!

首先看一下和珅的官職:

一等忠襄公,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戶部三庫,還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兒子豐紳殷德娶了乾隆帝的女兒固倫和孝公主,和珅也算是皇親國戚了。

一等忠襄公是異姓功臣爵位最高的一個等級,再往上就要封王了,除了清初的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個特例,以後不是宗室是不能封王的,和珅的公爵已經是超品了,比一品大員地位還要尊崇。

和珅的最大官職是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屬於正一品。

按照現代的說法,和珅是總理兼組織部長、宣傳部長、軍委副主席,還與大老闆是親家。

我們再看看劉墉的官職:

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太保(和珅下臺後嘉慶賜予的),屬於正一品。

雖然劉墉也是正一品,但是沒有進入過軍機處,檔次一下子就拉下來了,我們知道,軍機處是雍正設立的,總攬軍、政大權,是最高的國家機關,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秘書處,軍機處雖然辦公地點不大,還是兼職,不發工資,但卻是所有大臣們的夢想之地,他的職能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中央軍委、外交部和情報局的綜合體,只對皇帝負責。

從此可見,雖然都是正一品,但是劉墉的官職根本無法與位高權重的和珅相提並論,《宰相劉羅鍋》中劉墉和和珅鬥法,只能是導演的一廂情願罷了,劉墉根本沒有資格去挑戰和珅的權威。

從血統來看,和珅是滿人,劉墉是漢人,起點就不一樣,雖然劉墉的父親劉統勳位高權重,但是滿人和漢人的差別還是非常大的。

而且,現實中的和珅可不是一個不學無術,只會玩弄權術的大貪官,年輕時的和珅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是八旗子弟中的出類拔萃者,而且還是一個大帥哥,英國外交官馬戛爾尼評價和珅“白皙而英俊,舉止瀟灑,談笑風生,真具有大國宰相風度。”

他雖是滿人,但卻沒有家庭背景,不像劉墉是“官二代”,完全是靠自己打拼出來的,還不到三十歲,和珅就幹到了一品大員,很是了不起的。

和珅還是一個理財高手,他不但給花錢如流水的乾隆想辦法搞錢,和珅自己還四處投資,經營當鋪75間,銀號300多間,還與東印度公司有生意往來,嘉慶帝抄和珅的家,其中很多錢財都是和珅投資賺來的。

但是和珅得勢以後大力培植黨羽,剷除異己,結黨營私,大肆斂財,給官員們樹立了很壞的榜樣,對國家的傷害也是比較大的。

劉墉是一個耿直的官員,很受嘉慶帝的器重,嘉慶到熱河期間,就命劉墉留京主持朝政,在嘉慶的支持下,劉墉在絆倒和珅方面是出了力的。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看到和珅和劉羅鍋這兩個名字,就想起小時候看的一部連續劇《宰相劉羅鍋》,兩人在劇裡鬥智鬥勇,儼然一對歡喜冤家。而歷史上真實的和珅和劉羅鍋的關係,並不像電視劇演的這樣。




劉羅鍋的本名叫劉墉,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出生于山東諸城,為大學士劉統勳長子。和珅,滿洲正紅旗人,姓鈕鈷祿氏,出生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這一年劉墉剛中進士。兩人年齡相差三十歲,等於相差了整整一輩,劉墉不管資歷威望都要比和珅高,而且由於年齡的差距,歷史上劉墉和和珅雖然同朝為官其實交集不多。

劉墉與和珅在不在一個級別,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他們的官場職務。



先說和珅,作為乾隆年間最得寵的滿洲勳貴,和珅在因貪腐出事前,可謂是恩寵無比,位極人臣。和珅當過的主要官職和榮譽頭銜有軍機大臣、《四庫全書》總撰修官、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理藩院尚書、戶部、吏部、兵部尚書、太子太保、國史館正總裁、協辦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爵封一等忠襄公,另外,和珅之子豐紳殷德迎娶了乾隆第十女和碩固倫公主,因此和珅還是標準的皇親國戚。

和珅官至正一品的體仁閣大學士,爵位是清朝最高級別的一等忠襄公(再往上就是郡王級爵位了)。



和珅是滿洲貴族出身,而劉墉的家族同樣是當時的名門望族,官宦世家。劉墉的曾祖父劉必顯是順治年間進士,官至戶部廣西司員外郎,祖父劉棨曾任四川布政使,父親劉統勳,官至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是乾隆朝的一代重臣。劉墉入仕後在官場上也幾多沉浮,歷任左都御史、直隸總督、吏部尚書、內閣學士等職,嘉慶二年(1797年)劉墉被授予體仁閣大學士。嘉慶九年(1805年),劉墉病逝於北京家中,享年八十五歲,贈太子太保。

從官職比較上看,和珅作為乾隆身邊的第一大紅人,官職一直是穩步上升,且當任的都是朝廷要職,其中六部尚書裡面和珅一人就擔任過戶部、吏部和兵部尚書,和珅所擔任的軍機大臣含金量極高,劉墉沒有在這一職務任過官。雖然兩人最後都身居正一品的體仁閣大學士,但是劉墉的體仁閣大學士是在和珅遭到抄家賜死之後,劉墉在和珅生前時候職務最高的官職應該就是直隸總督了(從一品)。



另外,和珅滿洲親貴的身份也要大大優於劉墉的漢人身份,在清朝滿漢有別其實尤其明顯,和珅在乾隆年間順風順水,位極人臣,而劉墉在乾隆時期卻經常犯錯,乾隆三十年(1765年)劉墉在冀寧道臺任上差點因下屬陽曲縣令段成功貪墨國庫銀兩,因失查之罪被判極刑,乾隆惜其才而得以免刑。在和珅炙手可熱的時候,劉墉被迫違心的“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間”。面對和珅專寵於乾隆,劉墉只好靜默自守,不得不曲意逢迎於和珅。




不論權勢或是與皇帝的親密關係程度,和珅都要要勝於劉墉,兩人確實不是一個級別的。唯一不同的是,和珅比劉墉小三十歲,卻把自己養成了一個鉅貪,結果落了個家產抄沒,被賜自盡。倒是劉墉,晚年惟好靜,以書法為樂,最後以八十五歲的高齡得到了善終。


大國布衣


和珅

(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姓鈕祜祿氏,字致齋滿洲正紅旗人。少年時,曾在鹹安宮官學就讀,受過良好的訓練。乾隆34年,他承襲父親世職,並以滿洲官學生的身份選入鑾儀衛,充當渾唐阿(皇帝轎前的執事人)。傳說有一次,乾隆帝出巡,因找不到黃蓋而大怒,大喊:“是誰之過?”隨行人員中只有和珅回答:“典守者不得辭其責。”就是因為這句話,使得乾隆認識了他,還高興地說:“若輩中安得此人。”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乾隆37年,和珅升任三等侍衛,總管儀仗。

乾隆40年(1775年),和珅被提拔為御前侍衛兼正藍旗滿洲副都統,從此開始了他的開掛人生。幾年之內,就升任軍機大臣、大學士,還先後兼任、擔任吏部尚書、戶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內務府總管大臣、九門提督、領侍衛內大臣、滿洲都統等要職,封一等忠襄公,位及人臣,手握大權近20年。不僅如此,他的兒子豐紳殷德娶乾隆的掌上明珠固倫和孝公主為妻,和珅的女兒嫁給了康熙帝的重孫,和珅的侄女嫁給了乾隆的孫子。顯然,和珅於皇室的聯姻也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對於和珅的專權,連當時來到中國的外國使臣也知道一二。如英使馬格爾尼回國後曾說:“中堂大人統率百僚,管理庶政,許多中國人稱之為二皇帝。”

劉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字崇如,大學士劉統勳長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劉墉被加封為太子少保,奉旨辦理文華殿大學士和珅植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查明和珅及其黨羽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貪汙自肥等罪行20條,奏報朝廷,嘉慶隨即處死和珅。嘉慶九年(180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劉墉於北京驢市衚衕家中逝世,享年八十五歲。

他倆,一個滿人,一個漢人,本身劉墉就處於下風了,而且和珅還和皇帝聯姻。所以來說他們倆不算同一級別。但是在嘉慶朝,扳倒和珅的過程中,他還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