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這個福建石獅人白手起家,創造了中國玻璃工業奇蹟!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誕生了許多白手起家、富甲一方的商業傳奇。信義玻璃創始人李賢義正是踏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來到龍崗,不僅創造了中國玻璃工業的奇蹟,也成功打造了深受世界認可的中國名牌。

今天,帶大家走進“玻璃王國”信義背後的傳奇故事。

第一章:立足龍崗,打造玻璃王國

1952年,李賢義出生在福建石獅永寧鎮子英村,受生活所迫,李賢義15歲就輟學,決心走創業之路。上世紀70年代末期,他從跑運輸幹起,經營過泉州子英貨運車隊,後來又隻身前往香港,經營一家汽修汽配店。

改革開放的消息傳來,中國內地尤其是毗領香港的深圳一夕之間成為創業熱土,許多香港企業家來深投資,這時候的李賢義也決定跨過羅湖橋在深圳興辦實業。

1985年,通過朋友介紹,李賢義初次來到龍崗橫崗,開始考察選址,籌建信義玻璃。當時他決定生產汽車玻璃的原因僅僅是希望能自己生產汽車玻璃,一改過去必須從日本、臺灣等地進口的境況。

“上世紀80年代的橫崗隨處可見荒山空地,沒什麼像樣的道路,更沒有商業配套。當時我們吃飯都找不到一個像樣的地方。但六約這個地方優越的地理位置卻吸引著我。

於是,信義玻璃最終選址六約牛始埔村,並於1989年建成投產。初落成的信義廠,辦公和吃住都在高溫酷熱的廠房裡,條件艱苦可想而知。

“對於我來說,從汽修汽配到生產汽車玻璃,完全是進入新的領域,這一路走來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李賢義說,值得慶幸的是,在蹣跚前行的時候,他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因為深圳迎來“孔雀東南飛”的引智大潮,一批有抱負、富才華的四海人才來到信義玻璃。

經過短短7年的發展,到1995年,信義玻璃遷至橫崗228工業區,建起了三棟廠房、一棟寫字樓,現代化企業初具規模。

企業和園區的發展都得到了橫崗政府、當地居民的大力支持。橫崗社區主動為228工業區的企業轉型提供發展空間,著力打造龍崗區創新產業園,建設了一批廠房、宿舍,為228工業區提供充足的研發、創新發展配套用房,使如今的工業區漸成規模。

經過二十餘載砥礪前行,信義玻璃在擴大深圳基地之餘,還在廣東東莞、虎門、江門,安徽蕪湖以及天津等地建起了新基地。

儘管企業發展迅猛,李賢義認為公司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他說:“如果你放眼海外,就會發現,世界各地的汽車玻璃業務都在蓬勃發展。”

因此,李賢義開始瞄準“一帶一路”在馬來西亞設廠。與此同時,信義玻璃生產的產品也從單一的汽車玻璃延伸到建築、浮法、光伏等領域,成功開闢全球市場,並於2005年在香港主板上市。

經過持續的努力,1989年,他的企業佔有全球維修用擋風玻璃和側窗玻璃市場12%的份額,打造出一個名副其實的“玻璃王國”,旗下玻璃工業規模全球排名第三。李賢義,被稱為“玻璃大王”。

這個福建石獅人白手起家,創造了中國玻璃工業奇蹟!

第二章:喜迎變化,搭乘建區東風

1993年建區到2011年大運會是龍崗變化最大的時期,可以說是從一個農村到一個城市的變化,而這一時期,也是信義玻璃成長髮展的關鍵時期。

“企業的發展固然要靠自身悉心經營,但也離不開城區的快速發展。”李賢義說,“我們玻璃行業對運輸條件的要求比較高,但信義玻璃剛剛建廠的時候,工廠附近都是土路,運輸損耗和滯留的成本不容小覷。”

喜人的變化發生在建區以後。1993年,龍崗建區,橫崗作為龍崗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通有了很大改善。李賢義直觀感受到土路越來越少,水泥路、瀝青路越來越多。

2001年,水官高速的建成通車更是給信義帶來了極大的利好。那條深圳市西南至東北方向的主幹道從信義玻璃北側穿城而過,橫崗段出口距離信義廠不過百米。同年,他改建瞭如今的信義路,將其從一條窄小的水泥路建成如今的市政道路,並移交給政府。這不僅便利了企業,也造福了更多市民。

作為另一個鉅變時期,深圳大運會是龍崗建區以來城區環境發展的最強音。大運會前夕,龍崗深惠路改擴建、水官高速擴建、地鐵3號線等項目先後完成,形成了現代化交通運輸網絡。

如今,龍崗有“二橫五縱”的高快速路網和“六橫八縱”的幹線主幹道路網,而信義作為轄區企業,正處在交通便利的深圳東部工業重地。

1993年前後,除了交通,龍崗的城區面貌也發生了巨大改變:平房、瓦房越來越少,工廠、高樓拔地而起。李賢義正是看準了這樣的發展契機,1992年,信義集團涉足房地產業,在橫崗、布吉、坂田等地先後承建項目,如今已成立了深圳市信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多家房地產公司。

“我們承接的項目大部分屬於舊改,項目難度大、見效慢,但意義重大。好的項目不僅能滿足市民的用房需求,還能提升城區形象。”李賢義說。目前,信義建有信義御城、信義嘉御山、信義湛寶廣場等地標性建築項目,推動龍崗加快城市化步伐。

第三章:慈善人生,傳遞愛與希望

成功創辦自己的玻璃王國,李賢義又在公益慈善事業上開始了新的征程。多年來,他發起和建立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公益慈善基金會和組織,如見義勇為基金會、深圳市社會治安基金會等,其中關注教育事業的慈善基金開展得最早。

李賢義說:“我年輕時由於生活所迫,沒有機會接受正規的高等教育,因此我很希望能幫助其他人完成學業,也希望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風氣。”

早在1993年,李賢義就主動向龍崗區橫崗鎮政府提出成立教育基金會的想法。當時,李賢義捐資800萬元,建起了面積達1.5萬平方米的工業廠房和宿舍,房租收入自動匯入基金會,專項用於獎教獎學。

多年來,“深圳橫崗李賢義教育基金會”持續運作,累計獎勵師生達23500多人次,獎教獎學金額達2630多萬元,資助貧困學生1538人。

隨著企業的壯大,李賢義又捐資成立了“龍崗區李賢義教育基金會”、“見義勇為基金會”、“志願夢想公益金”等機構。

此外,李賢義還參與公益市政項目。例如,龍崗區布吉街道是深圳市人口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但文體設施一度嚴重不足,在2008年之前甚至連一個像樣的市政公園都沒有。於是他個人捐資1800萬元,在布龍路與東西幹道交會處興建了石芽嶺公園。這是一個集城市郊野自然森林和市政體育場館相結合的體育休閒公園,也是龍崗區布吉街道第一個公益性市政公園。

自從2008年底建成開放以來,這個總佔地78萬平方米的場地,已成為布吉居民運動休閒的主要場所之一,也成為繁忙城區中的一片生態綠地。2009年,李賢義又在布吉街道捐建了荔山公園,給當地居民提供了另一個休閒遊玩的好去處。種種善舉惠及社會,也拉近了企業與社會、企業與市民的距離。

這個福建石獅人白手起家,創造了中國玻璃工業奇蹟!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的支撐,企業和企業家們應當回饋社會。”李賢義說。

2013年底,由李賢義帶頭捐贈200萬元,並倡議成立布吉街道志願夢想公益金,以改善社區志願服務設施、關愛睏難志願者及為志願服務活動提供資金支持。他還號召布吉的企業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社會志願事業作出積極貢獻,當時募集公益金340萬元。近年來,布吉志願夢想公益金幫扶了許多困難家庭及個人,為義工們製作了“紅馬甲”、對社區志願者之家、志願者服務中心、布吉志願者藝術團等提供支持……

“基金的每一分錢都花在了志願服務上,也讓志願活動開展得更加有聲有色。”李賢義說,“如今在龍崗,我經常聽到年輕人說:我得到過李賢義教育基金會的資助!志願夢想公益金給了我們很多支持……這是我感到最幸福的時刻。”

第四章:反傾銷案,信義一戰成名

作為“隱型品牌”的生產商,他很低調,信奉“信譽至上、善待天下”的理念。然而,作為我國加入WTO後第一宗反傾銷案的勝訴方,他還是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

2001年2月28日,美國有關方面以中國企業傾銷為由,決定從2002年4月起對中國出口汽車擋風玻璃加徵3%-124%的關稅。包括信義公司在內的14家中國汽車玻璃生產企業牽涉其中。“不應訴,等於主動放棄!”李賢義決定抗爭到底。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當年12月18日,正當他忙於應訴美方反傾銷調查的時候,又接到加拿大反傾銷的立案調查通知。在國家有關部門的組織指導下,他再次決定積極應訴,聘請外籍知名律師代理案件。

隨後,美國商務部官員一行10多人到公司現場核查工作,核查結果與當時上報材料基本吻合。美方對其公司的管理運作高度評價,認為其產品質量、賬目制度等符合國際標準。

這個福建石獅人白手起家,創造了中國玻璃工業奇蹟!

由於誠信經營且主動應訴,經過8個多月的奮戰,他先後在美國、加拿大的反傾銷調查中大獲全勝,既打贏了中國汽車玻璃反傾銷案的官司,又贏得在中國同行業的最低稅率,顯示其驕人實力,為中國企業的反傾銷爭取了信心和榮譽。

這一場曠日持久的訴訟戰不僅維護了企業的利益,更為中國企業對抗反傾銷增添了信心和榮譽。同時,也給李賢義上了重要一課:企業規範、紮實的基礎管理至關重要,只要有一個數據解釋不清楚或者前後矛盾,對方就會立刻將你之前提供的數據全部否決,“守信重義”的經營理念永遠不會過時。

有趣的是,經過與美國的反傾銷官司,信義的生意反而蒸蒸日上。更多企業認識到“信義”等中國品牌,並發現“Made in China”的玻璃能經得起審查與考驗。信義的堅持最終為自己贏回了難得的市場空間,也捍衛了中國品牌的榮譽。

李賢義感慨地說:“企業規範、紮實的基礎管理至關重要,只要有一個數據解釋不清楚,或者前後矛盾,對方就會立刻將你前面提供的數據一起否定掉。我們建立了一個'反傾銷小組',準備的資料和輔助資料有上百公斤,A4紙的答卷足足摞了半米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