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法國瑪麗王后最後的驕傲,斷頭臺上向劊子手道歉

法國作家大仲馬曾寫有《巴爾薩摩男爵》、《王后的項鍊》以及《紅屋騎士》三部作品,被稱為“法國革命三部曲”。在這三本書中,詳細的描寫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人生的三個階段。

瑪麗王后全名瑪麗·安託瓦內特,是一位來自奧地利的公主。1766年,為了政治上的需要,法國王室正式向11歲的瑪麗求婚。但直到1770年,瑪麗14歲時才得以踏上法國國土,出嫁為法國王儲路易·奧古斯特·德·波旁(日後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

法國瑪麗王后最後的驕傲,斷頭臺上向劊子手道歉

1774年路易十五駕崩,路易十六即位,瑪麗因此成了法國王后。但這位新王后並不怎麼稱職,政治上毫無建樹,反而熱衷於舞會、時裝這些和政治毫無關係的奢侈事情,因而開銷甚大以至於有了“赤字夫人”這一稱號。

可是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瑪麗王后反倒突然變得比丈夫路易十六還有主見。她不僅支持國王拒絕廢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權的請求,而且還試圖藉助奧地利軍隊壓制法國內部的資產階級革命。此時的瑪麗王后,拿出了她作為一個王后所有的驕傲。

法國瑪麗王后最後的驕傲,斷頭臺上向劊子手道歉

不過即便瑪麗王后當時的行為受到千夫所指,但卻還是有一些人站在了她這邊,最著名的就是法國大作家雨果。但瑪麗王后的驕傲在當時無疑是一種頑固,所帶來的後果也是極壞的。法國大革命爆發後,路易十六夫婦曾試圖逃脫到外國,但每一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

瑪麗王后曾暗中尋求法國舊貴族的幫助,但卻都被果斷的拒絕了。那些法國曾經的貴族們,不僅不出手幫助瑪麗夫婦,甚至還落井下石,試圖用路易十六的頭來換取贖金,其中甚至包括國王的弟弟。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最後走投無路的瑪麗只好藉助奧地利之手鎮壓國內革命。

法國瑪麗王后最後的驕傲,斷頭臺上向劊子手道歉

瑪麗王后以洩露軍事秘密為代價,爭取奧地利的援手。但瑪麗的賣國行為卻適得其反,最終激起了巴黎人民的起義。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徹底推翻了君主制。隨後路易十六和瑪麗被囚禁了起來,經過一番審判,最終被推向了斷頭臺。

而就在瑪麗被送上斷頭臺執行死刑時,這位時尚、高傲的王后,卻一不小心踩了劊子手一腳。這時瑪麗王后說了一句話:“對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你瞧,瑪麗王后到死依然保持著她貴族的驕傲。

法國瑪麗王后最後的驕傲,斷頭臺上向劊子手道歉

不過曾有人質疑這件事兒,認為是虛傳。理由是,當時被砍頭的人都是被綁著並且嘴巴堵著的。但畫家大衛的一幅鉛筆速寫證明,這種推測是不正確的。因為當時瑪麗王后只是被綁著,並沒有被堵上嘴巴。

而且當時劊子手桑松的任務之一,就是蒐集那些大人物臨死前的臺詞,這句話連同羅蘭夫人那句“自由,以汝之名造惡無數”都是當時有名的臨死遺言。

瑪麗王后被推上斷頭臺時38歲,她死後被扔到萬人坑埋葬。直到22年後,普羅旺斯伯爵復辟成為路易十八,才將她的白骨重新挖出並妥善安葬。

法國瑪麗王后最後的驕傲,斷頭臺上向劊子手道歉

瑪麗,作為一個女性,她曾經時尚、美麗且高貴過,只是碰上了社會制度變革的時代,最終不可避免的被推向了斷頭臺。也許她曾經極度的奢侈消費過,但這並不能作為法蘭西帝國滅亡的主因。

因為法國曾和奧地利多次戰爭,雖然路易十五時打敗了奧地利,但由於外交的失敗導致了法國人民對奧地利的憎惡。和中國的楊貴妃一樣,這位來自奧地利的王后最後成了階級鬥爭的替罪羊,成了政治的犧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