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改革開放到了一個新的重要關頭”這個重要論斷,有何深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到了一個新的重要關頭。”這個判斷簡潔明瞭地說明:當今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形勢是什麼,到了什麼地步,面臨著什麼樣的狀況。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

該怎麼理解“新的重要關頭”?

有些人的想法是,改革開放都已經進入正軌了,看它慢慢前行就夠了,不會因為我們作出一個判斷就會加快步伐,就會取得實質性進展,能改的一定會改,改不了的還是改不了。

“新的重要關頭”之所以是“新的”,是因為以前改革已經有重要關頭了。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為改革開放的開端,是一個。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為改革開放進一步掃清障礙,也是一個。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改革的“全面”“深化”之方向,就是新的重要關頭。

重要關頭是對改革事業成敗起決定作用的關鍵時刻、重要時機。在重要關頭,最好的結局是,我們把握時機,抓住關鍵,順利走過去,走到更為寬廣的大道上一路前行。但不好的結局並不是不會出現,它可能帶來兩種局面:一個是不進則退,沒過得去,結果走回頭路;另一個是向前走錯了方向,犯了顛覆性錯誤。

重要關頭,往往就是重大轉折點。由不順走向順利是轉折,由順利轉向不順也是轉折;由失敗走向成功是轉折,由成功走向失敗也是轉折。走向成功還是走向失敗,關鍵在於處在那個時間節點的人是否把握住了時機,是否作出了重大抉擇、英明決斷,是否有勇氣和智慧戰勝困難,認準方向,奮力前行。

前兩個重要關頭,我們抓住了節點,抓住了時機,走對了,改革事業順利前進,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成功演繹了窮國逆襲、大國復興的驚心動魄的故事。現在這個重要關頭,是否能一如以前,是否能抓住時機、續寫輝煌,自然就變得非常重要。

在重要關頭走對路,就要對重要關頭本身有清醒的認識。但凡對中國改革有所觀察和思考的人,都會認同,中國已經進入改革的深水區和攻堅期,好過的河都過了,現在要過的河都是難過的河;好走的路走得差不多了,現在要走的都是不好走的路;好吃的肉都吃完了,現在需要解決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從整體邏輯上看,處在重要關頭的中國改革,已經從解決相對單一問題的改革走向解決複雜性、綜合性問題的改革,從聚焦於生產力的改革到綜合考量生產關係、社會關係的改革,從更注重經濟體制的改革走向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等方面的改革。

在重要關頭走對路,要回應不同的聲音

重要關頭必然是多元思想觀念迸發的階段。在重要關頭走對路,還要回應不同的聲音。要看到,對改革本身有異議,對改革的現狀不滿意,對改革的未來不抱樂觀態度的錯誤聲音和觀念不時出現:

有的人不理解改革為什麼要永遠在路上,總認為改革是否該停一停了,不折騰、過自己的小日子不好嗎?不要再改了,老是改革搞得社會不穩定,變化太快跟不上時代。

有的人將批判的矛頭對準改革,認為正是改革帶來了中國的困境,帶來了中國的道德、誠信、價值危機,帶來了腐敗猖獗、兩極分化、社會不公、生態危機,因此有必要反思改革,重估改革。

有的人眼光向“西”,鼓吹西方價值觀念多麼優越,強調進一步市場化、私有化、自由化,要消解公有制,反對政府幹預,弱化國有企業,放開金融市場,以為把這些觀念應用到中國,就能夠立馬重塑整個社會。

有的人認為改革走錯了路,走向了資本主義,甚至走向了權貴資本主義,中國改革實際上就是新自由主義主導下的資本主義化的改革,因此批判市場化改革方向,重提階級鬥爭話語的聲音又冒了出來。

有的人認為改革註定達不到改革者想要的結果,最多隻能延緩一下矛盾和衝突,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已經註定難以實現,終究不會給民主和法治創造環境,民主法治進程並不是推進了,反而是往回走了。

也有觀念認為,改革本來就是口號,而且改革註定就是瞎折騰,改革就是要從左往右走,深化改革就是要從右往左走,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從左往右走,改革過來改革過去,就是這樣來來回回地走一走。

無論從客觀進程上看還是從思想觀念上看,中國改革都進入一個新的重要關頭。在這個新的重要關頭,我們要增強改革的共識,有必要直面這些關於改革的不同聲音、錯誤觀念。回應思想觀念問題,必須立足中國改革開放實踐進行深度思考,要追根溯源,講清錯誤觀點根在哪裡,源在哪裡。

《中國改革大邏輯》這本書將對改革開放的相關實踐問題和理論問題進行深層次的追問,沿著中國改革曾經做的、已經取得的經驗、現在存在的問題、應該繼續努力的方向這樣的思路進行,最終建構一個理解中國改革的理論框架,講清楚中國改革的大邏輯,以助推新一輪的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國改革新的重要關頭,希望這本書能夠貢獻些微力量,儘管只是理論的力量。

(作者陳培永,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北京日報理論週刊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