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想拍鳥,最低的設備要求是什麼|?

無敵馬克兔


大家好,我是一名多年的攝影愛好者,一腔熱血的在這行也混了有些年,瞎玩,對於拍鳥這塊吧,也接觸過許多大咖,跟他們也學了不少東西,所以簡單的給大家總結一下我的心得,不足之處還望多多指教。

拍鳥,圈內人都叫“打鳥”,一開始也很奇怪,慢慢也就習慣了,對於打鳥這塊不僅僅需要一些攝影技巧和鳥類知識,同時也需要機器設備上的支持。對於機器設備的選著主要根據飛行中的鳥速度非常高,所以對相機的要求極速對焦,高速快門,高速連拍等,所以我想通過相機本身和鏡頭兩個方面說一說。

對於相機,最好是全畫幅旗艦機,這樣對焦速度,連拍速度,高感性能,都是最好的,非常適合拍鳥。當然旗艦機價格也會比較高,但如果要減少投入,只要是全畫幅機就很不錯,如尼康D750,D810,D850,佳能5D3,5D4等都不錯。

對鏡頭的選擇,主要考慮焦距,光圈,極速合焦等,當然是焦距越大越利於遠距離打鳥,是打鳥的先決條件,而大大光圈,對於高感光和突出主體有最大的優勢。對於鏡頭最好選擇定焦鏡頭,定焦的光圈相對較大,畫質銳度也很好。對於焦距的選擇一般不低於300mm。

下邊給大家推薦幾種打鳥高手的優秀組合方案,可供選擇,

高投入型:旗艦全副相機+長焦大光圈定焦鏡頭,,當然這是打鳥最好的機器設備了,缺點是投入高,靈活性不好。

輕便型:旗艦半畫幅相機+300mm長焦全畫幅鏡頭,如尼康D500+AF-S NIKKI 300mm f/4E PF ED VR 定焦鏡頭(重量755g),這樣的組合對對打鳥設備來說很輕便靈活,畫質雖然有所退讓,但能滿足絕大多數的需求。

經濟型:中端半畫幅相機+300mm的長焦鏡頭,如尼康D7200+AF-S NIKKI 300mm f/4E PF ED VR 鏡頭(重量680g),這個組合現在的總價在一萬已下,輕便,經濟實惠,圖片也還有不錯的畫質。

總之,在打鳥設備的選擇和配置上,就是一個性能,價格,輕便很難平衡的難題,具體情況根據自己的條件和需求,酌情選擇。


安安LiAnan


我們只要是攝影入門的都會知道,拍鳥最起碼得有支長焦鏡頭。沒拍之前,也以為僅此而已,有支長焦鏡頭就夠了,其實不是長焦鏡頭那麼簡單。

長焦,焦距到底多長好?這是難題之一。

200mm焦距應該說是起點,這個焦距已經能應付部分場合拍攝,但遠遠不夠,很多場合600mm的焦距都嫌不夠!小編以前有支70-200mm鏡頭,偶爾也打一下鳥,嫌焦距小不怎麼拍,於是在網上看了一支所謂“平民拍鳥大炮——騰龍150-600mm鏡頭”,於是淘了一支,試拍就開始抓狂,近2kg的重量,加上相機,端起來手都發抖,基本上只能上架拍攝,上架主要不是為了穩定,而是為了負重。因為拍鳥快門速度都較高,穩定不是主要的。揹著這樣的器材出門,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要是出去旅遊,可以說是完全不行的。

拍攝過程還發現一系列問題。

1、鏡頭的光圈問題

因為拍鳥、尤其是拍飛鳥,快門速度必須高,這樣如果光圈不足夠大,那麼ISO就也必須高,如果拍攝場合光線不好,ISO高得非常影響畫質了。光圈大、品質好的長焦鏡頭價格一般都在幾萬甚至上10萬,不是一般消費得起或者捨得投入的,而且重量更加驚人,達到3~4kg。

2、鏡頭的合焦速度問題

拍鳥、尤其是拍飛行中的鳥,不但要求相機的對焦點多,對焦速度快,還要求鏡頭合焦快。上面所說的騰龍150-600mm(一代)鏡頭雖然相對靜態的時候合焦還是比較快的,但拍飛行中的鳥這種動態合焦速度就很不理想,鳥飛遠了還沒合上焦。

對拍鳥來說,不但要求相機對焦快、連拍速度高,還要求鏡頭光圈大、合焦速度快。滿足了這些條件還是能做到的,只是投入很大。但有個問題始終很棘手,那就是重量問題,滿足上述條件的相機加鏡頭重量也驚人,基本上難以手持拍攝,一旦上架,靈活性就差了很多,這對拍鳥是很忌諱的。

我一個朋友採用恆定2.8光圈200mm焦距鏡頭+2.0倍增距鏡,雖然焦距到達了400mm,大部分場合夠了,重量也減輕了,拍攝靈活性也好,但另一個問題又來了:增距鏡讓光圈減小一倍變成了5.6,而且畫質也降低了。

所以,對於拍鳥我感覺如果要輕便而高畫質,簡直是一個不可實現的夢想,即使捨得投入也實現不了。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拋磚引玉,讓高手們給出一些好的建議。


大自然的趣味


拍鳥是屬於有錢又有閒的這一類影友,才會選擇拍鳥這一較為燒錢的攝影領域。一般來說,拍鳥對於攝影器材的要求很高,不僅需要相機有不錯的對焦能力和連拍速度於鏡頭的焦距和畫質需求一個都不能少。大多數鳥類都非常瘦小,所以你需要近,方便應對不同拍攝場景。長焦鏡頭不僅令你可以從遠處拍攝,也可以令背景更加虛化。

考慮到鏡頭的綜合實力,我推薦適馬的150-600mm f5-6.3DG OS HSM S版本。這支鏡頭專為對畫質有極高要求的攝影發燒友打造,展現了較高水準的光學性能和高端配置。採使用的鏡頭鎖功能,經過拔水鍍膜處理的鏡片,可使用全新設計的增倍鏡,搭載加速度感應器的全新光學防抖系統,隨時隨地可在兩種全時手動對焦模式之間進行切換的手動優先模式開關,自動對焦的最優化,長達600mm的長焦端,最大限度修正倍率色差,登峰造極的製造工藝。在嚴酷拍攝環境下也可放心使用,展現了最高水準的光學性能和高端配置。彙集了適馬所有鏡頭科技,打造出這款配得上Sports系列美譽的高性能長焦鏡頭。


阿鋒老農民


拍鳥類的小技巧  

1. 在直射的陽光下拍攝:應該在直射的陽光下拍攝的原因有兩個:首先可以用更高的快門速度,其次太陽可以為鳥類提供均勻的光線。更快的快門有助於捕捉鳥的瞬間,而均勻的光線則讓你避免出現濃重陰影隱藏羽毛的細節。  

2. 耐心等待鳥類飛過來:如果離得太近,鳥類就會迅速飛走。所以不要主動去靠近,而應該等鳥類飛過來。如果有足夠的耐心,會經常有機會遇到就落在自己附近——只要鳥類認為沒有威脅。  3. 利用汽車做掩護:利用掩護來接近鳥類是一個不錯的方法,而汽車正是最佳的掩護之一。當開車走上一條小路或進入景區時,把相機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一旦看到有拍攝機會,只需搖下窗戶就能拍攝。一般鳥類都不害怕在汽車周圍飛。  4. 使用連拍:要捕捉鳥類飛翔的瞬間,需要使用連拍模式來確保“抓”到一張不錯的照片。出門前確認相機已經設為連拍模式,並且存儲卡有足夠的容量。  

5. 對眼睛對焦:觀眾看照片時會首先看到鳥類的眼睛,所以一定要確保焦點在眼睛上,並且銳利成像。要做到這一點,不要使用自動選擇對焦點,並且最好多利用中央對焦點。  

6. 避免突然移動:動物對動作非常敏感,所以不要出現突然的移動,以免驚嚇到鳥類。即使是緩慢且平靜的移動也經常會驚擾到,所以,最好的選擇是保持不動,等鳥類飛過來。  

7. 使用正確的自動對焦範圍:很多長焦鏡頭都可以切換自動對焦的距離範圍,以減少浪費不必要的對焦時間。在拍鳥時,一般會選擇較遠距離的範圍,這樣有助於進一步減少對焦時間,避免錯過最佳拍攝時機。  

8. 時刻做好拍攝準備:有時最佳的拍攝機會就出現在不經意間,所以一定要時刻做好拍攝準備。當來到野外,要保證長焦鏡頭裝在機身上,而且所有設置都無誤(比如光圈、ISO感光度等等)。這樣,即使突然有鳥落在面前,也能立即開始拍攝。  

注意事項  

(一) 必用長焦鏡  

雀鳥很多時也會在天上飛,在水面擸食,或是在樹上休息,要拍出大和清晰的相片,長焦鏡如 300mm、400mm,甚至是 800mm 也有其需要,各位同學可以先入手一些平價的 300mm 長焦 zoom 鏡(質素高的長焦鏡價格一般較高,但成像優秀)來練習,加上 x1.4 或 x2 的增距鏡 (Teleconvertor) 便有接近 600mm 的長焦了,但留意加上增距鏡後最大光圈也會相應減小。  初學者可以入手便宜的長焦鏡配合增距鏡作攝鳥之用。  

(二) 光圈不要開到最大  

大光圈雖然可以拍出淺景深令背景變模糊,但在長焦下已經很容易令景深變淺(參考拍出淺景深的教學),而且雀鳥會移動,景深過淺很容易令主體變模糊,因此在拍攝飛鳥時不妨使用 f/5.6 - 8 的光圈,令景深保持在合理範圍而又能突出主體。  (三) 快門要快  

根據要拍攝的雀鳥動作來決定要保持的快門速度,一般會用上比較快的快門速度,對於飛行中的雀鳥,1/800s或以上可以清晰捕捉到牠們的動作,而比較平靜,在休息的雀鳥最好也能保持最低 1/250s 的快門速度(如果你是用長焦,記得符合「安全快門」以免手震)。  (四) 不要害怕使用高ISO  在第二和第三點我們知道光圈不要太大,快門又要快,那麼要讓雀鳥有正確曝光我們便要提升 ISO 了!在大白天使用高ISO不會對相片質素有著重大影響,而且現在相機內置或後製軟件的除雜訊功能也很成熟,因此不要害怕使用高 ISO 啊!按當時的環境光線來調節適當的ISO 值,ISO800、1600等便足夠讓你使用高速快門了!  

實用方法  

一、自然光方法  

直射陽光和微距鏡頭可以創作出這隻紅雀正在午餐的照片。  自由攝影師邁耶在他選好的拍攝點耐心等待,利用午後的陽光拍照,經過幾次努力,他拍出一張滿意的照片。他說最困難的是一直保持不動,等待鳥進入聚焦範圍。因為鳥對人已經習慣,邁耶可以接近到三英尺之內。你可以在院子裡建一個簡單的隱蔽處,或者利用房子或樹叢使你和設備藏好,你也可以這麼近拍攝鳥。不妨用恰當的食物吸引你需要拍攝的鳥。尼康EL照相機,105mm/f4微距尼柯爾鏡頭,1/125秒,f/8光圈,柯達克羅姆64,手動TTL測光。  

二、簡單的手持閃光系統  

用手持閃光燈照明等待餵食的一群飢餓鳥群張開的大嘴,以母親的眼光看待這些剛孵出六天的家養鷦鷯。威廉·格里芬沒有求助精巧的隱蔽物,他下到地下室離開梯凳。格里芬拍攝成年留鳥巢穴已經有幾年歷史,這次他決定從要孵出鳥的鳥蛋開始做一系列攝影。他等待到兩隻成鳥去覓食,便爬上梯子,很快的揭開鳥巢,用照相機朝下對準巢口,用維維塔180電子閃光燈(開到一半功率),手拿著放在鏡頭前側方,不使鳥巢的四周遮住光線,迅速地拍幾張後再蓋好鳥巢。格里芬的近攝系統是由照相機、皮腔、鏡頭與小閃光燈組成。如果閃光燈始終拿在靠近鏡頭的一個位置,可在從5X到2X廣泛的放大倍率範圍內保持曝光相同。用橡皮洗眼杯遮擋雜散光以幫助聚焦。皮腔上裝135mmf/4鏡頭,1/45秒,光圈f/22,柯達克羅姆64,靠經驗曝光。  

三、自然光加暖調濾色鏡  

自然光加暖調濾色鏡可以增加黎明時蒼騖剪影的彩色。桑亞·布拉蒂以她的有關鳥類知識,同堅忍不拔的毅力相合,完成這幅具有東方全影調特色的優雅作品。“鳥類在一天的清晨是最活潑的,”她說,“但是,不幸的是各種干擾也最明顯。我花費很多時間細心觀察這種蒼鷺捕魚,看起來它宛如表演舞蹈一樣。”  為了取得清晰,布拉蒂使用了三腳架,這可以使她把光圈調到f/8。尼康F-2相機,維維塔70~210mmf/3.5變焦鏡頭,1/30秒。暖調濾色鏡,柯達克羅姆25,用韋斯頓曝光表測得水面反射光讀數。為取得較豐富色彩,把25度片子當32度用。




徐來情緣匯


最低配的設備拍鳥

機身

是臺相機就行,建議選擇全畫幅的機身,因為打鳥需要較高的快門速度,全畫幅高感表現好。

二手入門級全畫幅最便宜的也就近3000。備用電池、儲存卡、濾鏡等算進去吧。

機身花費3000

鏡頭

鏡頭就有點難心了,400mm+的定焦動輒三五萬,十萬的。既然題主要最低配的話,副廠適馬的性價比不錯(當然定焦依價格然很俏),適馬150-600,10000左右。再就是尼康200-500,8000左右,這兩款你可以網上搜一下攝友的評價。還能低嗎?能低一半!只是不敢推薦出來了。

鏡頭花費10000

一萬三的總價打鳥再找不出往哪兒低了,還高的話就找個懂行的朋友淘淘二手。

題主為啥要最低配?

也不全拍鳥吧。拍鳥的鏡頭其他地方可是一無是處哦,拍張全家福怕是院子不夠大哦。真的打算拍鳥了?


圈養野豬


我也是拍過幾年的鳥了。說說我的看法:

拍鳥,拍好了,除了設備,還需要有靈感和耐性,還要有鳥緣。

我周圍的幾個朋友,拍鳥的最低設備,也就是連拍速度沒秒七八張的單反,鏡頭也是通用的變焦鏡頭,但是有時間,有耐心,經常蹲守在一個地方,靜等鳥兒自由活動,拍了很多鳥兒覓食、打鬥、嬉戲的好片子和好視頻。

也有鳥友,設備一流,至少都是目前拍鳥單反中的頂級設備,拍的也行,也有沒見到好片子的。

所以,我覺得拍鳥,需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以及自己的愛好程度 ,選擇購買拍照設備,先期可以投入兩萬左右,後期增加裝備。


行攝哥


拍鳥屬於一類需要技術又費錢的愛好,之所以說它費錢是因為它對拍鳥設備的要求很高,因為鳥的身形很小,要把它身上的羽毛栩栩如生的展現出來就要用長焦的鏡頭,而且拍攝動態的鳥時更是對相機的連拍速度有著很大的要求。所以我比較推薦佳能EOS 90D+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對於新手來說菜單簡單易懂容易上手,光圈5.6 快門1/2000 光感度320,在配置上完全滿足拍鳥的需求。還是看個人的條件,甚至手機拍的也不錯喲,這個鴿子就是我手機拍的[捂臉]








90後的阿龍vlog


拍鳥兩個條件,一是速度要快,二是足夠遠。理想的配置價格高,配備下來近二十萬,但也不能說其他設備不能拍,有些大場景也不是高端相機和鏡頭拍攝的,中端機型和200以上的鏡頭都可以拍,只要距離足夠近,拍呆板也無所謂速度,設備很重要,但功夫下到了,好的片子也會有。





信仰的名義


要求長焦鏡頭、如果想拍飛鳥,還要求相機具備高速快門、快速對焦、高速連拍等功能,視情況還應配上三角架。


娛樂鼎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