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小時候對於過年最美好的記憶是什麼?

鐵血戰史1927


年代真的很久遠了,提問者在難為我,喚起我小時的記憶?

說真的,小時候的事情基本都忘記了,過年最深刻的記憶就是初一必有新衣服穿,那才是最美好的記憶,不管家裡再窮,父母在年前必定給我們兄弟姐妹準備好新衣服,新年初一都煥然一新,那才是一年最幸福的時刻。其餘就是初一跟著大人每家每戶去拜年,我們看著大人們雙手合十,說著恭喜恭喜,恭喜發財,萬事如意等祝福語,主人家就會遞煙倒茶給大人,會給每個孩子混合著三五樣的一袋零食,有的還有自制的餈粑,這就是我所能回憶起的小時最美好的年味,親愛的你們呢?

因參與《過年那些事》有獎問答,請看客幫忙點贊,謝謝




廣宏投資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提燈籠、放鞭炮。小的時候,最盼望過年了。那時候家裡很窮,只有到了過年,才可以放鞭炮、可以吃上肉、可以穿上,媽媽自己手工縫製的新衣服。

鞭炮是男孩子的最愛了。把自己攢的零花錢,買一掛100響的小鞭。回到家放到炕上烘的,因為一潮溼就不響了。那時放炮是把小鞭炮拆開,一個一個的放。手裡拿著點燃的粗香,點著炮捻子往天上一扔,孩子們都看誰扔的高。那時候一群孩子在一起,那種快樂是現在的孩子永遠體會不到的。

過年糖塊、水果必不可少。三十那天,媽媽總是先把水果擺在財神爺下面,嘴裡不知道叨叨些什麼。然後就把花生、糖塊啊、果光蘋果都擺在盤子裡放在桌子上。鄰居都會來串門,不管到誰家,都會拿出平時看不到的水果、糖塊來招呼鄰居。我最喜歡的是高梁飴糖,吃到嘴裡軟軟的、甜甜的。高梁飴糖在那個年代,算是很珍貴的糖了,所以媽媽都買的很少。桔子瓣糖是每家必不可少的,因為當年是最便宜的了,媽媽總會搭配著放到盤子裡。

當然三十晚上的重頭戲,還是壓歲錢了。等到快到12點時,爸爸會坐在八仙桌正位上。把我們姊妹四個喊到一起,每個人給2角錢,我們也會給爸爸嗑頭。那時的2角錢,能買好多東西呢,但是我們都不捨得花。

生活越來越好了,但是小時過年的那種樂趣,回想起來帶著幾分悵然。懷念青春、懷念那個曾經屬於我們那個時代純樸的年味。






三哥小久酒


對於我這個80後的人,對於小時候過年充滿了期許,那時候天天盼著過年,只有過年能吃到好吃的,只有過年才能有新衣服穿,只有過年才會痛快的玩沒人管,只有過年拿著小羊鞭到處的跑,開心的不得了!

那時候春節放鞭炮,都是買一包,拿回家去拆開,每次出去玩去抓一把,一個一個人的放,都不是成掛的一起放,然後去人家門口撿漏放完的炮竹,能撿到很多還能放的炮竹,開心的很。

過幾年有了新品,有擦炮,摔炮等,擦炮和火柴一樣,在火柴皮上擦一下就跑冒煙扔出去,響了,還比誰不用火柴皮在牆上能擦響,一個小小的炮竹能夠完成很多花樣;摔炮更是了,裝在口袋裡,看誰不順眼,在他面前仍一個,嚇嚇他,我記得有一次把摔炮放在褲子後面口袋了,一坐下,摔炮在口袋裡就響了,把屁股給炸了!還被別的小朋友笑了很長時間,都成了我們現在聚會的笑柄呢。

兒時的回憶是快樂的,是無憂無慮的,是開心的,還有一種鞭炮齊鳴的,那時候三十要放將近5個小時的炮竹,如今只是零星幾聲,支持環保了,兒時的天很藍,現在也要還天空藍色!



朱大胡


我小時候過年,最美好的記憶就是為了得糖塊,挨門挨戶去拜年。

我小時候的糖,是甜菜熬成的棕色軟糖。外包裝就是一層紙,放在兜裡一熱,紙就粘在了糖上,很不好弄,有時連粘著的紙一塊放嘴裡,糖水嚥了,碎紙吐出來。

那時,家裡也就準備幾斤糖,專門給前來拜年的孩子們。我們兄妹,只有三十晚上一人分兩塊糖,甜了嘴,甜不了心。

所以,大年初一早上,甭管天多冷,沒一個賴被窩兒的,都早早起來,穿好新衣,以最快的速度吃些餃子,然後就開始拜年。

臨出門時,母親一再叮囑,只給沒出五服的本家長輩拜年,但我們為了多得幾塊糖,總是將母親的叮囑拋到腦後。

但也是先拜本家,再拜外姓。本家一般給的糖多,最少兩塊。外姓給兩塊糖的少,一般都是一塊。但是,走得人家多了,糖就多啊。

有的人家,我們呼啦啦進去七八個小夥伴,連“過年好”都不說,就是擠在炕沿邊等著領糖,因為不知是叫大媽還是叫大嬸。

母親為了不使變軟的糖弄髒我們的新衣,一般是給我們個小布袋,並囑咐說,先用手接著糖,等出院門後再放布袋裡。

但有一次,只有四、五歲的小弟竟然當著人家的面就撐開布袋,讓人家往布袋裡放糖。把我這個姐姐氣壞了,到了院門外直訓他,嫌他給自己丟人了。

等我們將大半個村的人家都拜完了,小布袋裡的糖可多了,於是,我們就在當街比誰的糖多,多的,自然開心;少的,便下定決心,再拜幾家,即使根本不認識人家。

而今,童年已經走遠,但回味起來,臉上依然帶笑。


暖玉


關於小時候,其實沒有太多的美好記憶。

母親去世得早,在我一年級跟讀的時候就去世了。父親常年在外謀生,我讀一年級就跟著奶奶,那時候還很小。三年級的時候,奶奶也去世了。之後就跟著堂姐、堂哥、二伯、小姑、三姑等等生活,也算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吧。

一直到初二,才被父親從農村接到城市讀書。我從農村到城市讀書之前,絕大多數人都應該沒有經歷過我所經歷的那種艱苦。

那時候我們五年級就開始住校,小小的一個人,每週日下午,提個飼料袋或者蛇皮袋,走幾公里去上學。學校管飯,但是不管菜,每個學期要我們交柴火和大米。菜的話,我們自己從家裡面煮,用罐頭瓶帶去學校吃。週日帶一罐,吃到週三,週三下午回去再煮一罐,吃到週五放假,又走幾公里回去,現在想想真的心酸。



學校沒有水洗澡,也沒有廁所,要摸黑去到外面很遠的地方,才有一個常年沒人打掃的廁所,所以,晚上三急基本靠忍。宿舍只分男女,不分個人,不管多少,都睡在一張大木床上面,只是分上下鋪,一個人長瘡,基本無一倖免。

到了初中,吃飯基本上是比誰的拳頭大,誰的拳頭硬,誰就能吃飽,吃好。沒搶到菜的同學,還要乖乖去洗盆子。如果拳頭硬的沒搶到,那一定是裝菜的盆子被他踢飛上天了。

宿舍沒有衛生間,也沒有水,一套衣服,一雙鞋子,不管是夏天還是冬天,都是要穿一個星期的。如果是夏天,那個味道大家都懂,實在忍不住,哄一下保安,去外面河裡洗個澡,也能爽一把。



你們一定覺得不可思議,太假了,怎麼可能?又吹牛逼?然而這是事實。你們沒經歷過,不相信,我不怪你們。

關於過年的話,確實沒有什麼美好的記憶。大年三十下午,提塊肉,拿壺酒,翻山越嶺去墳地拜祖宗。沒有紅包和壓歲錢,更不會有五彩繽紛的煙花,大概就是多吃點肉,那是九幾年,確實很少可以吃到肉。不像如今過得這般講究,年味,只剩下掏錢拿紅包這個儀式感還存在。

如果硬要尬聊,選擇一個美好的回憶。除了吃肉,大概就是第二天撿那些跨年沒響的啞炮來玩了。另外就是,拜年還有糖果吃。



往事不堪回首。誰說童年一定要美好?苦難也是一種磨練。只有苦難的童年,才有粗壯的青年,才有茂盛的中年,才有從容的晚年,你同意嗎?


廖小白vlog


小時候過年最難忘的事情,看到這個話題真是讓人非常感動。對一個60後的人來說,那已是四十幾年前的事情了。但是想起小時候的事情了那一幕幕彷彿就在眼前。那時候人們的我的生活並不富裕,但是精神生活卻非常富足。過年最難忘的事情太多了。這裡能和大家分享幾件。

第一、穿新衣。由於當時物質生活呢比較匱乏。孩子們很少穿新衣服上學。只有在過年的時候呢,家裡把一年積攢積蓄呢,給孩子們做一件新的外套或是新的棉襖棉褲。過年時穿起來心裡總是美滋滋的。那時的母親心靈手巧,各種外套呢,都會做。

第二、聽相聲、聽歌曲。那時還沒有電視。家裡呢,只有一個電子管的收音機。每當過年的時候呢,收音機裡重複播放著幾段相聲和幾首歌曲。相聲讓人聽了捧腹大笑。不像現在啊,有電腦啊,手機呀。但是呢,更懷念那個時候的收音機。

第三、吃好吃的。只有過年的時候呢,父母有時間。然後這個時候呢,父親都是親自下廚。做掛漿地瓜、酥白肉、炸麻花、炸黃豆,給我們吃,這時我們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第四、放鞭炮。每當過年的時候呢,能夠開心的放鞭炮。那家裡呢不富裕。只能買幾掛小的鞭炮。我們都捨不得放。把它們一個個拆開來放。

第五、做燈籠。那時過年要做各種彩燈啊,冰燈啊。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著各種燈籠。我們小孩呢就用玻璃瓶了,中間放個蠟燭做成手拎的燈籠挨家挨戶的、無拘無束的跑著玩。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現在的孩子們過年可能沒有什麼留戀的、值得紀念了。想想我們兒時過年的場景,那一幕幕仍然縈繞在眼前。再過幾十年仍然不會忘卻。





林530280


很高興回答您所提出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小孩子的童年和我們已經有了很大的差異,雖然我們那時候窮,但是沒有那麼多作為小孩子該有的壓力,記憶中就是開心玩耍。

對於過年的年味兒,我是90年的,不知道還能不能算90後,我們拉了個改革開放的序幕,見證了時代的發展,我們能有這樣的好時代,真的為自己感到慶幸,我們沒有像上一輩那樣吃過苦,但我們也感受過窮日子,我們感謝黨的領導與時代的進步。

但是日子越過越好,我們必然會丟失一些東西,記得小時候年味兒是特別重的。

每逢快過年的時候,早早就期盼著過年的到來,爸爸媽媽早就幫我們買好鞭炮,準備與小夥伴pk一下,誰的放的最高,誰的放的最遠,誰的最漂亮。現在鞭炮已經漸漸的被禁止了,有好處也有壞處,今年過年真的冷清了許多。沒有鞭炮聲真的少了好多過年的感覺。

爸爸媽媽也早就提前為我們買好新衣服,沒到大年初一是肯定不會去穿這件最喜歡的新衣服的,等到大年初一的時候,下床之前穿上美麗的新衣服,給大家拜年,等著長輩跨好看呢。而且在小孩子的心中,只有過了年三十穿上的新衣服才算是新衣服,不然就是去年的舊衣服。現在條件好了,件件衣服都新都好看,也就不會講究那麼多了。

關於過年,最讓人懷念的就是吃年夜飯了吧,以前條件不好,豐盛的年夜飯真的讓人期待。長輩早早的提前準備好一些硬菜,怕年三十的時候不好買。一年當中屬年夜飯是最好的了。現在條件好了,對於好吃的飯菜其實期待不多,但是我們還是很珍惜年夜飯還留下來的這種年味。現在過年走親戚也少了,很多親戚都是飯店選一天聚聚,省的麻煩,很多人在過年選擇了旅行,對於過年的吃吃喝喝都覺得可能是件麻煩事兒。

小時候的年真的很讓人懷念。但是時代的進步也真的讓我們感受到這個時代的美好。希望我們這代人還能把年味傳承下去。

這是我對小時候年味的回憶,謝謝大家,我是杭漂碼農大囧哥。





杭漂碼農大囧哥


作為一個80後,小時候過年那是相當隆重的節日,特別是在農村年味十足。

1、放鞭炮,小時候的鞭炮多為當地手藝人自己製作,五顏六色,大小相間編制。響起來威力比較大,但由於製作工藝問題,有好多炮都響不了,作為小孩子的我過年最喜歡乾的一件事就是拾鞭炮。大年三十晚上挨家挨戶去看放炮,然後一群小孩子搶著撿沒有響的鞭炮,還相互比較誰撿的多。

2、吃年夜飯。小時候生活條件大部分家庭都不是很好,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一頓美味佳餚。所以小孩子們很是期待過年哦。

3、上墳祭祖。我們這裡當地風俗習慣過年三十上墳燒紙錢,點燈,放鞭炮請祖先回家過年,然後到正月十五晚上算是年過完了,再從家裡送走。小男孩們都會跟隨長輩一塊去上墳,也是一種樂趣。

4、初一早上吃餃子。初一早上吃餃子是我們這的一種習慣,寓意更歲交子之意。大家不約而同的都包韭菜大肉餡餃子,寓意久財之意——久(韭菜):即時間長、久遠,謂之久財。是祈福長久的物質財富;更是對天長地久的祈福,但願人長久--健康、和睦、快樂、幸福。

5、拜年。小時候最喜歡拜年,可以收到好多的壓歲錢。其實在我們小時候壓歲錢很少的,有給一塊的,兩塊的,五塊的,十塊的,雖然數目不多,但在當時對小孩子來說也是不菲的一筆收入哦。

6、打燈籠。打燈籠一般在正月十五晚上,小時候基本都是紙糊的紅燈籠,裡面點上一根蠟燭,一群小孩子們打著燈籠挨家挨戶串門,互相打鬧,是不是燈籠就被燒掉了,充滿了歡聲笑語!


電力小哥談生活


我來自紅色沂蒙山革命老區,88年的,童年的美好記憶永遠摩擦不掉!如今早已為父,上有老,下有小,80後的重任自然而來!一起加油,一起努力。

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美食吧!

沂蒙山出五穀雜糧煎餅,大家應該都吃過,小時候美味:煎餅卷大蔥,煎餅卷白糖,煎餅卷大油 撒上點鹽,煎餅卷肉凍子,,,炸過鹹魚的鍋 用煎餅擦鍋底,味道棒棒的。。。油炸五顏六色的蝦片。。

交通工具

騎過洋車子,嘉陵50,金城100,K90,木蘭,長江750侉子,坐過212吉普,儀徵,夏利。大發,金盃,五十鈴,普桑,解放

玩具

玩泥巴,玉米桔當槍,摻溜溜蛋。打沙包,跳皮筋,,

。。。。太多太多。。。





生活由不得己


小時候過美好的記憶很多很多,那時候雖然窮但是年卻過得非常非常開心

一、買新衣服,那時條件不好一年到頭買不了什麼衣服。我就一直盼啊盼啊就等著過年爸爸媽媽給買新衣服,還可以和大人一起上街去挑選可愛的頭繩,別提心裡有多樂呵了。

二、發壓歲錢,說起來就很好玩了,那時候平時看到條件好一點人家的孩子都能每天有一毛錢的零花錢,都有泡泡糖(口香糖)吃,真的特別羨慕。所以就盼著大年三十那一夜爸爸媽媽能給壓歲錢,那就可以買很多泡泡糖了,雖然最後也只給五毛錢但是真的很高興,還到處亂跑去炫耀,現在想想那時候真的又搞笑又可愛。

三、可以和大的一起孩子出去玩,我們苗族一直有一個習俗過年那幾天那些少男少女都會聚集到一個地方我玩,可以對對苗歌可以彈彈電子琴,有心儀的還可以表白。那時候我們還小就去湊熱鬧就想跟著大姐姐大哥哥去可以給他們要零食要糖吃,那時候真的很開心很熱鬧。

四、那肯定是又可以去外婆家了,因為外婆外公最疼我們,平時出去耕地都會挖回好多螃蟹烤的黃黃的脆脆的不給舅舅吃就留給我和妹妹,有什麼好玩的也是給我們,每一次去他們家衣服的兜兜都會裝滿好吃。平時媽媽都很忙,想外婆外公自己又不認識路,剛好每次和大姐姐出去玩都要經過外婆家,所以我和妹妹每次去都會賴在外婆家不走了。

小時候的回憶真的很美好很美好,過年的無憂無慮,童年的天真無邪回味起來笑容會漏出嘴邊,而現在一切都變了,過年只有待在家或者去公園逛逛,但是我相信不管世界怎樣變化我們和親人的那一份感情和依戀是不會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