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覺得《都挺好》中蘇母心中有明玉嗎?

九月晴天


我認為蘇母心目中還是愛明玉的,儘管她對明玉是極盡的刻薄,她一直強調的是:你是女孩,家裡只負責你到十八歲,你早晚是要嫁人的。蘇母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們,只是自己的男人窩囊,並且沒有是非觀念,家裡條件有限。

蘇母是個特別愛面子的人,在有限的條件下,她想讓自己的兒子們更有出息,所以她寧願賣房也要讓自己的大兒子蘇明哲出國留學,她為了給二兒子蘇明成買婚房又不惜賣掉另外一間房。蘇母也是疼愛自己的女兒明玉的,只是她更疼愛自己的兒子,從後面蘇明玉的舅舅找到家裡鬧的現實情況來看,蘇母的父母也是相當重男輕女的,蘇母嫁人還必須答應不但要養自己的弟弟甚至連弟弟家孩子將來的上學所有費用也都是蘇母出。
從後來蘇明玉整理的賬目來看,舅舅一家的房子也都是蘇母所買。舅舅一家沒有工作,卻能住到大房子裡去,看到蘇母的賬目,全家人才知道家裡的錢和蘇明哲後來每年寄的5000美金都到哪裡去了。

我們家也是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我的姥姥有四個女人一個兒子,當然兒子最小。我的姥姥經常說,兒子打她,她也是最喜歡兒子。母親和姨媽們買的任何東西,姥姥都捨不得用都留給舅舅用。舅舅當初娶媳婦蓋的房子也都是母親和姨媽們湊錢蓋的,當時是八十年代中期,每家都很窮,但是姥姥的態度就是大家都餓死也要給舅舅湊錢蓋房。我小時候最初印象也是最深的就是父親拐著腿在我家院子裡打坯。可能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知道什麼是土坯,八十年代蓋房子買不起那麼多的磚就只能自己打土坯,房子的外邊用磚,裡面用土坯。那是我最初的記憶,後來我經常問父親,他那時候一直在不停的打土坯做什麼?父親告訴我,那時候需要給舅舅蓋房,他就自己拉土打土坯。

後來在拉土的時候自己受傷了,那時候太窮了,我和弟弟還都特別小,他根本沒有錢治療腿傷,就一直拐著腿給舅舅打土坯,我們那時候都是站在牆根看著父親。母親每天不停的忙地裡的事情,父親是一邊照顧我和弟弟一邊給舅舅打土坯的。那時候我也就四五歲吧,弟弟剛剛兩三歲,現在我跟弟弟談起父親打土坯的事情,弟弟說他沒有一點印象,也許是他那時候太小了。無論母親和姨媽們怎麼給舅舅幫忙,舅舅和舅媽始終沒有一點感激之情。有一次,姨媽被氣急了,質問姥姥為什麼那麼偏愛舅舅,姥姥的回答就是:你們姐妹四個人都死了我都不在乎,只有兒子才是我的心頭肉。從小生活在重男輕女的家庭,我感覺並不是母親不愛我,而是從小自己骨子裡就會感覺自己不如弟弟重要。我的表姐妹們也都是有同樣的感覺,其實現在的母親們根本沒有那麼極端的偏愛了,只是自己從小的陰影所在。


寶媽說事談養兒育兒


有。蘇明玉出手把老宅買了下來,什麼都不為,就是因為蘇明玉在床底下發現了蘇母給她寫的一封信。就是因為這封信,蘇明玉在蘇大強想要賣老宅的時候,出手把老宅買了下來。

假如不是因為愧疚,蘇母就不會給明玉寫那封信。明玉多年後再回到老宅子裡,想起來不光是那些不好的記憶,還有自己在門下哭了,蘇母一下子把她抱在懷裡的記憶。





蘇母雖然從小到大就是偏愛兒子,但是她心裡還是有明玉這個女兒的。假如說是真的不疼女兒,就不會讓她上學了,只不過是為了省錢,讓她上了免費的師範。


上大學後,明玉就很少回家了,但是蘇母每個月還是會讓蘇大強給她錢。但是按照蘇大強自私的性格,又怎麼會不知道他是不是從中間拿了錢,或者故意讓蘇明玉氣蘇母呢?

明玉在超市打工,蘇母親自把她拉回去;明成結婚要明玉回家,我覺得這些可能真是為了面子。蘇母是個非常要面子的人,為了讓蘇明哲出國、給蘇明成找工作,那真是砸鍋賣鐵都得供著。完了還得說是孩子自己有本事。



她心裡有明玉,但是明玉這個女兒的出生的確不光彩。所以她看到明玉就會想起來年輕時的窩囊事。因此對她不好,打掃衛生、洗鍋刷碗、吃食上面也很一般,反正雖然說是個女兒,但是跟舊社會的窮人家的女兒也沒啥區別。


可是虎毒還不食子呢,蘇母賣了明玉的房子,就把明玉的床安在她們屋,還給明玉曬了被子鋪了床,假如她心裡真沒這個閨女,可能就真的撒手不管了。蘇母是典型的刀子嘴 豆腐心,她心裡是有明玉的。


入行娛樂


雖說這部劇揭示了原生家庭之罪,但終究母女一場,從很多的小細節裡是可以看得出,蘇母心裡是有給明玉留著位置的。

託關係給明玉找師範學校讀書

劇情中有一幕是明玉一個人去她母親的墳前放了一束花,那墓碑上赫然寫著蘇母出生於50年代的,也就是說,放到現在,大概是60歲左右的人。這個年紀的人,對於子女的就業問題,會覺得什麼最重要?當然是穩定!她希望子女都是穩定平安的,就像她自己做了一輩子的護士一樣,她也希望她的女兒就在身邊平平安安的找份安穩的工作,嫁個合適的人,就這麼平淡的過日子。所以,從表面上看,她雖然是賣了明玉的房間,也阻止明玉去外地讀書,遠走他鄉,這當然有偏心,不待見她的成分。可若是她心裡完全沒有明玉,她為什麼還要去託關係,給她找免費的師範學校?學費免費沒錯,可生活費不是啊,就算讀了師範,她一樣是養著明玉的啊。

如果她心裡沒有明玉,她為什麼還給明玉這樣的選擇,而不是直接讓她去醫院面試打工?畢竟,當時明玉不肯妥協的時候,蘇母也是提出了這第二個選擇的。一個是高中畢業就去打工賺錢,為家裡出一份力,一個是繼續讀書,雖然是免費師範,但還是要供養著,若她心裡真的這麼狠,她不會先把讀師範這個選擇亮出來,以她的強勢個性,應該直接讓她去打工才對啊。蘇母嘴硬心軟,強勢慣了

蘇母重男輕女,偏疼兩兒子是不假,但這並不代表她心裡就沒有明玉了,畢竟是自己十月懷胎生的女兒,就算再不重視,也是她的骨血。她這個人強勢慣了,想要明玉聽從她的安排,明玉因此跟她鬧,她拉不下臉,跟明玉說只負責養她到18歲,但是,明玉讀大學以後,怎麼也不止18歲了吧?明玉這麼倔強不回家,但蘇母也還是正常給她生活費啊,只不過是透過她父親的手給她而已,如果真的是養到18歲就不管了,她大可以讓明玉自己自力更生啊,可她沒有,是直到後來因為明成訂婚,蘇母買房這件事,兩人徹底撕破臉,明玉不再願意要家裡的錢罷了。

她強勢慣了,是不可能拉下臉跟女兒道歉的,明玉也硬氣,她爸又不會協調兩人的關係,就只能任由這母女關係惡化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個細節沒有。蘇家人一直都有明玉的聯繫方式,想必也知道明玉混得不錯,可她母親卻從來沒有對她做任何要求,要說這是貫徹當年說不用她養的話,不如說是她母親對明玉的虧欠,是她母親為了不讓明玉再重蹈復撤,走她以前為了家裡的男丁委屈求全跟蘇大強生兒育女的路,只要明玉自己過的好,相安無事就行,這是蘇母所希望的。蘇母重男輕女偏疼兒子不錯,但她也儘量為明玉付出了

作為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會偏心兒子一點也不奇怪,雖然她重男輕女,但在生活中,她也是儘量為明玉付出了,劇中有幾個小細節很有意思。第一個當然是那張飯桌上的場景了。他們吃飯的時候,蘇母給明哲和明成分別夾了一隻雞腿,很多人都看到這一點,吐槽蘇母的偏心很徹底,明明三個孩子,卻只給兒子夾了雞腿。但是大家注意到沒有,碟子裡的雞腿是5只,也就是說,人人有份的意思了。可若是她心裡沒有明玉,那她做三隻雞腿,四隻雞腿也沒啥差別,為什麼她買菜的時候,會下意識的買5只雞腿,這就是意識深處的東西了,從這點看,她心裡有明玉,只是因為是女兒,因為重男輕女,因為明玉桀驁不馴,在她心裡就不討喜了。


第二個細節是明玉的房間被賣了以後,明玉跟蘇母吵了一架,蘇母告訴她給她留床位,跟自己擠一張床。那時候,她一大早的就洗好曬好被褥,就是給明玉準備的,當晚深夜的時候,蘇大強讓明玉回房睡的時候,蘇母很明顯也是在等著她的樣子。只不過明玉太犟,愣是在桌子上趴了一夜。若蘇母心裡沒她,何必等她,若蘇母心裡沒她,為何還關心她的被子曬沒曬?第三點,明玉一個人倔強的在外不回家,不花家裡一分錢,蘇母其實心裡是很著急的,但奈何兩母子性格太像了,互不相讓,最後就變成了明玉不回家,蘇母拉不下臉求她回家,兩人代溝越來越大。後來明玉一個人在超市上班,蘇母過去拉她回家,說丟不起這人。
可事實是,明玉跟家裡翻臉這件事,臉早就丟了,她那麼久不回家,家裡的親戚朋友估計都一清二楚了,這時候再說丟人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只能說是蘇母心軟了,想要帶明玉回家,一旦明玉這次回家,那她們之間之前的那些事情,也許就都能比較容易解決了,兩母子的關係大概也是能破冰了。

所以,從很多細節看,蘇母也許真的心裡有明玉,只不過太多現實讓她們母子一輩子也不可能和解了。


兮言小姐


有,不過女兒不如兒子重要。

根據小說原著中的描寫,蘇母自己就是犧牲者的存在。蘇母還有一個弟弟,年輕的時候蘇母,能幹又漂亮,工作也不錯。本來是看不上蘇大強的,但是因為蘇大強是城市戶口,和蘇大強結婚能夠解決家裡的戶口問題。於是蘇母選擇了蘇大強。

婚後兩個人的生活並不幸福,好強能幹的蘇母完全看不上蘇大強這個窩囊廢。在陸續生了兩個兒子之後,蘇母本來決定同蘇大強厲害。誰知道政策忽然變了,一旦離婚,蘇母就不能把自己的弟弟戶口遷到城裡。

為此蘇母的媽媽親自去勸說蘇母,一番勸說之後。之前為了離婚鬧的雞飛狗跳的蘇家,因為復婚又鬧的雞飛狗跳。好不容易有勇氣反抗的蘇大強,堅決不復婚,結果最後被各種鎮壓。

縱觀蘇母自己的一生,她作為一個女孩本來就在自己的家庭中不被認可,一直是作為弟弟的幫扶而存在,她的一生都是在踐行這個觀點。扶弟魔從小到大,她自己過的怎麼樣似乎不重要,她為自己弟弟做過什麼才重要。

所以,輪到蘇明玉的時候,她就用當年自己被要求的那一套觀點去要求蘇明玉。蘇明玉自然是不認可的,這也是他們衝突的最大原因。

蘇母的悲劇在於,想要把自己曾經被迫接受的一整套不平等對待複製到女兒身上。


白水90944696



《都挺好》的編劇把蘇母強行洗白,可蘇母心中真有女兒嗎? 女人從懷胎到生下孩子,得經歷十個月,你要說蘇母心中全然沒有女兒,這是說不過去的。

但是蘇母又的確怨恨女兒,如果不是因為當時懷上了明玉,身體不好又沒辦法打胎,蘇母已經跟她老同學,那個老相好去了上海了。


如果把蘇母對三個孩子的愛,比作一杯茶的濃度,那麼對二兒子是那杯最濃的茶,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蘇明成對蘇母的各種討好,花言巧語,甜言蜜語彌補了蘇大強在這方面給予妻子的情感缺失。


而蘇母一生堅強好勝,愛面子,大兒子這杯就是濃度中等偏上的茶,由於是男子,又肩負著光宗耀祖的重任。

可是蘇明玉呢,來的還不是時候,害得蘇母放棄了大好前程,她是那杯衝到最後,最沒有茶味的茶,只比白開水有點味道而已,根本已經不能叫做茶。


有人說蘇母心中還是有明玉的,不是讓她讀了免費師範嗎?不是給她搬床鋪搬到自己房間時,親自給鋪了床鋪嗎?

說這話真搞笑,母親如果真的愛你啊,鋪個床鋪算什麼?前提是賣了她的房間讓她得搬床。

而讓她放棄清華而上免費師範,不就是深深掠奪了她的資源嗎?為的是把這些寶貴的資源花在她最寵愛的二兒子和最有出息的大兒子身上。


其實蘇母對蘇明玉的感情,一直在天人交戰,比方說那是她親生女兒,她自然而然是得疼,但是站在她一個沒有愛情,對婚姻極度失望,又被孃家母親和弟弟一直壓榨的角度來說。

蘇明玉的確是被蘇母一直怨恨著。 就從吃早餐,兩個哥哥都是雞蛋加火腿,明玉從來只吃泡飯來說,你作為母親,難道沒有辦法從兩份雞蛋加兩份火腿之中,勻出一點,給你可憐的小女兒嗎?

卻要她忍受著冷漠、歧視,眼睜睜的看著兩個哥哥吃香喝辣,而自己只能吃低他們一等的飯食? 這叫心中有女兒嗎?肯定不是呀。


只要兩個哥哥吃少一點,哪怕只是一點點,明玉多少能嚐到一點雞蛋和火腿的味道吧。

還有讀書,家裡明明沒有錢,為了兩個兒子砸鍋賣鐵都行,明明蘇明玉很有可能考上清華,死活要生生扼殺,這也叫心中有女兒嗎?

其實這是很矛盾的心理,本來是血濃於水,但是一看到女兒就想起自己斷掉的前程,去不了的上海,沒辦法抓住的老相好。


那一段蘇母去超市想拉明玉回家也是以丟臉為由。老說她是丟不起這個人,可是你細想一下,明玉曾經被她二哥打,結果她媽還怨她,被她二哥打,也不能去撓破她二哥的臉。

那一次明玉才十幾歲,離家出走三天。那個時候的處境,比成年了,去超市打工還危險百倍,一家人沒有一個人去找她的。

她媽要是真的擔心,又是在家裡最有話語權的人,蘇母如果一聲令下,所有人都出動去找明玉,也不至於讓她在湖邊餓了三天,差點餓死。


蘇母心中對明玉,那是天性,畢竟母女連心過10個月,但蘇母討厭,怨恨明玉,也是真心的。

因為她沒有去從她自己身上伏地魔(扶弟魔)找原因,而是一直怨恨命運。並把這種求而不得、無力改變的怨氣,撒在了蘇明玉和蘇大強身上。


梁良公子影評


剛開始看《都挺好》的時候,對於蘇明玉到機場接大哥,對母親死亡的冷漠很是詫異,當時還以為她只是假裝堅強理智,隨著劇情的深入才知道她並不是假裝堅強,而是不得不堅強,她的一切行為表現,都是蘇母對她曾經傷害的過往。

身為家裡最小的孩子,本應該是得到疼愛最多的,可是二哥天天欺負她,大哥也只是勸架,父親每次都是裝作看不見,母親更是偏袒二哥,從小就沒被家裡人寵過,哥哥早餐可以有牛奶豆漿,她只能吃泡飯;哥哥都是穿新的,她只能撿舊的;哥哥上學家裡能賣房湊錢,而她想要補習資料都不給買;哥哥們的衣服都是明玉洗,哪怕高考在即,也不能丟了“本職”;二哥想要旅遊,母親毫不猶豫的贊助兩千,她想要1000元讀高考補習班,母親直接回絕,這一切的一切,讓她絲毫感覺不到家的溫暖,她一隻認為自己是多餘的。

後來看到父親為了買新房把老宅子賣了,蘇明玉找人出手把老宅買了下來,是因為蘇明玉在床底下發現了蘇母給她寫的一封信。就是因為這封信,蘇明玉在蘇大強想要賣老宅的時候,才會把這個沒有美好童年的房子買了下來,蘇母如果對明玉沒有愧疚,就不會給明玉寫那封信。明玉多年後再回到老宅子裡,想起來不光是那些不好的記憶,還有自己在門下哭了,蘇母把她抱在懷裡的美好回憶,她的內心是非常渴望得到母親的疼愛。

其實,母親對她的疼愛電視當中都有表現出來

,只是刀子嘴豆腐心,蘇明玉雖然18歲就離開了家,但是她在家的18年,完全是繼承了母親的性格,母親對她的態度也就是之後她對母親的態度,都是以自己認為的好的方式來對待對方,一直都在隱藏和壓抑自己的情感,最終因愛生恨但是也和蘇母一樣不是那麼的決絕,還是以自己的方式處理。

家人之間的情感,是無聲的,也是沉默的。有時候愛一個人有的人會去表達,去展示,但有一部分人雖然心裡很愛,嘴裡說不出來,表達疼愛的方式也是很生冷,家永遠是最溫馨的港灣,父母永遠都是孩子的依靠。






小黑娃vlog


我看很多網友老是把電視劇和原著小說混為一談,電視劇雖然改編自小說,但是諸多情節和人物性格都有改動,所以我們還是各論各的吧。在此,我就按照電視劇的劇情來說說蘇母心裡有沒有明玉吧。我覺得蘇母心裡是有蘇明玉的。大家還記得蘇母去蘇明玉工作的超市去找蘇明玉那段吧,當蘇明玉一把把蘇母推到貨架上時,我從蘇母的眼中看到了愧疚和傷感。

或許正是這一推讓蘇母意識到女兒蘇明玉對自己以及整個蘇家的怨念。誠然,蘇母確實重男輕女,但是她輕視蘇明玉也和那段不堪的經歷有關。蘇明玉並不是她自願懷的孩子,蘇母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才懷的蘇明玉,這些後面的劇情會有交代,可以說蘇明玉從被懷上開始就一直被蘇母當成了“工具”。

或許也正是蘇母被蘇明玉推到一旁時,蘇母從蘇明玉那堅定決絕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這些年來在女兒身上埋下的惡果,蘇母也開始意識到自己虧欠蘇明玉太多太多。於是蘇母便偷偷地給蘇明玉寫了封信,但她並沒有寄出這封信,蘇母把這封信藏在了床底下,或許蘇母並沒想讓蘇明玉看到這封信,她也更沒想到自己會“英年早逝”。

而蘇明玉恰恰看到了這封信,也正是因為蘇明玉看到了這封信她才買下了整個老宅,包括當初蘇母賣掉的那兩間,在蘇明玉心裡,她也渴望一家人能夠回到老宅重塑親情。

所以,蘇母心裡當然是有蘇明玉的。即便是在被蘇明玉推薦一把之前,蘇母心裡也是有蘇明玉的,要不然她也不會拖關係給蘇明玉找師範學校,更不會每個月給蘇明玉生活費。只能說在兒子和女兒之間,蘇母更加在乎兒子。倘若蘇母只有一個女兒蘇明玉,並且這個女兒是她自願懷上的,我想她一定也會像多數母親那樣疼愛自己的女兒。


草根說電影


我覺得不管有沒有那封信,不管有沒有明玉的回憶,也不管是不是為了迎合觀眾的趣味對蘇母的強行洗白白,答案都是肯定的。

當然蘇母重男輕女的政策也是執行的很認真了,即使桌上還有雞腿,蘇母給兩兒子夾完都不會想著給女兒夾一個,砸鍋賣鐵供大兒子讀書,通過自己省吃儉用,壓榨女兒的生存空間來滿足二兒子的各種需求,歸根結底都是重男輕女的思想在作祟,蘇母潛意識裡認為女兒怎麼能跟哥哥比,女兒是要嫁人的,家裡的財產跟女兒是沒有關係的,這個其實是符合社會的主流思想的,包括蘇母自己也是這種思想下的受害者,她甚至壓榨夫家的利益去滿足她孃家弟弟的要求,簡直就是嫁了人以後的樊勝美,標準扶弟魔,她用這樣的三觀始終貫徹自己,那麼她對待明玉的方式就變得合乎她的情理,在她看來不短她吃不短她喝還供她上大學,這怎麼能說她主觀上沒把女兒放心上呢,即便明玉的到來讓她失去尋找新生活的機會,並且讓自己和蘇父被降職處分,家裡生活水平也跟著下降,但她依然有養明玉到十八歲的覺悟,所以不是不放心上,而是她覺得這樣做無論從道義上還是情感上來說都是夠夠的了。

然後蘇母的性子多少也跟明玉一樣,刀子嘴豆腐心,總的來說,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哪能不放心上啊,多少的問題”





一毛觀影


電視劇《都挺好》目前正在熱播當中,故事圍繞蘇家的日常生活展開。父親蘇大強一輩子沒當過家,最大的強項就是“走 為上策”;長子蘇明哲看似明白事理,實則是把愚孝奉為真理;次子蘇明成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媽寶男”;女兒蘇 明玉習慣用玉的冰冷,來掩蓋內心的創傷與情感。一家人性格各異、立場不同,發生了許多生動的故事。

作為家中唯一且最小的女兒,蘇明玉應該是被父母當做當做掌上明珠來對待的,可她沒有,並且還是家裡最不受待見的。 因為蘇母重男輕女的心態太嚴重,甚至嚴重得讓小編這個旁觀者看著,都有些忍不了!

她的母親偏愛兩個哥哥,吃飯的時候給兩個哥哥分雞腿,卻偏偏不給蘇明玉;家裡經濟困難,為了供大哥去美國讀斯坦福 ,將蘇明玉的房間清理出來租給別人。

而二哥蘇明成不學無術,為人潑皮,為了跟同學出去旅遊,跟母親要2000塊,母親欣然接受。而明玉為了報學校的尖子生 輔導班要1000塊,母親都拒絕,並且還說要蘇明玉去個免學費的師範大學上學,拒絕讓她上清華,還說:“一個女孩子, 上那麼好的學幹什麼?”這一句話戳中了觀眾的痛點,這是“重男輕女”最標準的一句臺詞,男孩上學有用,女孩子上學 就沒用了嗎?“重男輕女”的思想簡直是太可怕了,輕而易舉的就能毀掉一個女孩的夢想,改變一個女孩的一生。

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現象,只希望這些被家庭“邊緣化”的孩子們,長大後能夠找到自己的幸福,即便不能,也要像蘇 明玉一樣,為了自己努力去活。

回到話題上來,蘇母心中是否有明玉?

答案是有的,在劇中,蘇母雖然很疼愛兩個兒子,虎毒不食子,在心裡怎麼都有自己的女兒,只是分量微不足道罷了。蘇 母出生同樣是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裡,明玉的姥姥從小對蘇母灌輸者男尊女卑的思想,蘇母放棄了自己可以追求的幸福,變 成了為孃家,為弟弟謀福利的工具。以至於蘇母在生完明玉之後,從心底裡打起就認為明玉就是一個工具,想起自己的悲劇的人生,也讓她將年輕時承受的不堪變相發洩給明玉。蘇母的悲劇造成了明玉的悲劇,她受“重男輕女”的摧殘與洗腦,加上家庭的貧困,讓她把家庭資源都投在了兒子身上。

總的來說,蘇母心中還是有明玉的,只是沒有表露出來而已。蘇母臨時前還給明玉留下了一封信,也許是對女兒的慚愧,大家還記得蘇母去蘇明玉工作的超市去找蘇明玉那段吧,當蘇明玉一把把蘇母推到貨架上時,我從蘇母的眼中看到了愧疚和傷感。要不然她也不會拖關係給蘇明玉找師範學校,更不會每個月給蘇明玉生活費。

兩個人結婚,組成一個家庭,誰都不要逃避責任。你們既然結婚,就有責任和義務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溫馨快樂的家。

願我們每個結婚的男女都能有這樣的覺悟。絕不重男輕女,一碗水端平,給孩子一個平等溫馨的家庭環境。



一塵侃球


因為我是姑姑帶大的,和媽媽的感情不是那麼深,媽媽從來沒有和我有過親密接觸,包括牽手,或者擁抱,小時候有幾次看媽媽高興就想牽她的手,但總是被甩開,甚至有一次我想攬一下她的胳膊也同樣被甩開,她轉身就攬著小我四歲的弟弟的肩膀,當時的心情真是低落到了極點,想死的心都有了。很羨慕那些被媽媽牽著手走在一起的孩子,更羨慕那行能依偎在媽媽懷裡的孩子,以至於現在媽媽年齡大了,偶爾不經意牽一下手我心理上會非常排斥,可能是不習慣了吧。現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是一個兒子一個女兒,當他們需要關愛需要擁抱時我總是對他們極盡溫柔,我要把我缺失的愛給我的孩子們,讓他們知道媽媽是有多愛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