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阿里,華為和京東,這些企業背後的起伏往事,你知道多少?

我們只看到了那些成功者站在舞臺上被光環圍繞,但卻很少去了解他們成功背後的心酸歷程,阿里曾遭遇過互聯網寒冬,任正非曾為開發新產品而做出最後一搏,劉強東曾在創業初期負債20萬。好在最後他們都扛了過去,實現了涅槃重生。


2002年,從浙江大學畢業後的孫利軍一心想加入阿里巴巴,但是當時阿里巴巴有一個對他不利的政策:不招收應屆畢業生。一般人瞭解到這樣的政策壁壘後都放棄了,但孫利軍並不死心,他找到阿里的HR軟磨硬打,最後,通過馬雲特批,孫利軍加入阿里巴巴。當時阿里給他的工作,是到金華做基層業務員,就是將阿里巴巴的互聯網業務銷售給金華、義烏等當時互聯網化程度不高的地區。在一般人看來,這些地方相對偏遠,對互聯網的接納程度也很有限,去當地做業務員的前景非常渺茫。

阿里,華為和京東,這些企業背後的起伏往事,你知道多少?

孫利軍卻把全副身心都撲到開發市場上,因為要在火車到站前和客戶確定好見面的細節,為了避免客戶知道自己打電話時的環境,孫利軍每次都揀一塊相對安靜的地方打電話,但還是免不了要扯著嗓子對對方說:”您好,我是阿里巴巴公司的孫利軍!”一來二去,這個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全身心撲在事業上的小夥子讓列車員好生感佩,主動將自己的列車員專用房間讓出來給孫利軍...入職第一年,孫利軍的銷售業績就位居全公司第六,成為阿里巴巴的“新人王”。


2002年到2008年期間,互聯網泡沫後遺症不斷,也是阿里巴巴歷史上最艱難的幾年。馬雲當時說過:不管多苦多累,哪怕是半跪在地下,也得跪在那兒。跪著過冬,不要躺下,不要倒——如果所有的網站公司都要死的話,我們希望我們是最後一個死!”而正是有孫利軍這樣一大批“半跪著”奔走在義烏、東陽等偏遠縣市的“阿里鐵軍”,在一次毫無希望的地推中一點點積攢著力量往前走,阿里巴巴才捱過了當時的互聯網寒冬,迎來電商時代的大噴發。如今,花名“孫大聖”的孫利軍已經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2015年,孫利軍成為阿里巴巴34名合夥人中的一員。


1993年,整個華為內部被一種宿命式的失敗包圍了:實驗了無數次,華為自主研發的交換機還是看不到任何希望。1987年創業的華為可謂出師不利:創業沒幾年,趕上了1989年的經濟大兜底,而當時華為剛剛確立了不做代理香港交換機,轉向通過成本投入更大的自主研發積累專利。但任正非還想最後再試一次,他在那次內部動員會上說:這次研發如果失敗了,我只有從樓上跳下去……

阿里,華為和京東,這些企業背後的起伏往事,你知道多少?

於是,作為華為的“最後一搏”,C&C08機出來了。C&C08機出來的同時,一個本來不屬於華為的訂單落到華為身上:當時,義烏郵電局找了一家企業給當地一個鎮配備程控交換設備,但這家企業的產品在另一個城市出事了,訂單臨時給到了華為。當時國內郵電局一般用的都是外國的成熟設備,華為只是國內200多家生產電話交換機的企業之一,所以這次機會對華為來之不易。


華為上下對這樣合作非常重視:一方面,為兩名在華為培訓的義烏郵電局員工設備了二十多名工程師負責解講;另一方面,光是負責在義烏調試設備的華為工程師就有40多人,有些工程師是少年科技大畢業後入職華為的,他們收入很高。讓義烏郵電局感動的是,這些年輕的工程師工作起來好像完全不知道累,幾十號人擠在電信局旁邊臨時租住的農民房裡,白天忙碌地處理各種情況,凌晨3點左右還在趁著鎮裡沒人打電話的黃金時間搶時間更新系統,一干就是四個多月。1993年10月,華為C&C08在義烏交付完成,正式向通信市場邁出最堅實的一步。


1992年,貧苦人家出身的劉強東考入名校中國人民大學,當時大學生畢業還包分配,劉強東也成為當地很多人眼中的天之驕子。劉強東很早就展現出經商才能,大四時他盤下人大旁邊的一家飯店做生意,但是最終,飯店內部人員捲走了公司資金,劉強東最後負債20萬。畢業後,劉強東在一家外企做了兩年多時間,才把這20萬外債還清了。

阿里,華為和京東,這些企業背後的起伏往事,你知道多少?

1998年,劉強東再次創業:在中關村銷售電腦配件,當時的他賣過光碟、送過外賣,由於涉世不深,在創業的前三年,所有錢都被人騙光了。好不容易在2003年將京東多媒體全國連鎖店發展到12家,讓全國人民避之唯恐不及的“非典”卻不約而至,在事業的第一個高峰期,劉強東不得不關店止損。在實體店遭受重創時,和馬雲一樣,劉強東也想到了通過電商重新挖掘市場潛力。2004年,京東正式上線。


當時,整個公司只有包括劉強東在內的3個人,等於一切歸零後從頭開始;2007年,劉強東力排眾議,“一意孤行”地成立京東物流,如今,京東物流已成為京東和其他平臺競爭時最有力的武器。隨後,獲得資方支持的京東主動對當時的行業老大當當、蘇寧發起競爭,京東的品質和服務逐漸得到很多人認可,京東很快發展為僅次於阿里巴巴的國內第二大電商平臺。

“欲帶皇冠,必承其重”。一個人,一個企業沒有經歷那麼多風風雨雨,又怎麼可能會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