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最近在讀什麼書?得到什麼領悟?

鹿之泉


最近在看《道德經》,思考了很多的問題:

1、看待同樣的問題每個人的角度、高度、思想不同,看待問題的結果也都不一樣;

2、做任何事都要遵守規律,不但要遵守,還要發現規律、掌握規律、運用規律;

3、做人要懂得低調,低調做人會讓自己越來越成熟;

4、競爭壓力很大時,不要太在意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努力做好自己,把自己該做的做到位就行了,要善於培養比自己優秀的年輕人,因為他們會比我們做的更好;

5、對任何事情都要保持平靜的心態,可能我們身邊有些人比我們過的好,可以追求,但是凡事要有度,有些事情看起來很糟糕,但事情未必就一定糟糕到底,有些事情很好,但也未必會一直都好,平靜才是最好的;

6、當一個人站在金字塔頂端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急流勇退,這是一種智慧,急流勇退能夠保全自己;

7、最好的狀態就是要心無雜念,因為有了雜念,就會產生無數的慾望,心無雜念就是要減少慾望,慾望少了,心平靜了,身體就會很好,就可以很長壽,如果慾望過多,那麼,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

《道德經》我還沒讀完,以上只是我讀過後所感悟到的一些道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開著布加迪威航滅蟑螂


我最近看的是《與奮鬥著為本》,這本書是華為公司管理者培訓教材,華為自1988年至今,20多年來成為了全球通信設備產業的領先企業,確實是不容易。

《以奮鬥者為本》讓我充分感受到華為文化的積極向上和華為機制的催人奮進。這本書向我傳達了兩種正能量:一是“奮鬥成大業”,二是“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團隊打天下、管理定江山”。

學習這本書後,我更加堅信一個真理,無論是個人、組織還是國家、社會,沒有奮鬥和改革都不會有美好未來。記得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要有“改革之任,人人有責”的擔當,要有敢於創新、勇於變革,才能突破發展的瓶頸,才能把我們的事業繼續向前推進!

 一、華為以奮鬥者為本的基本要點

華為“以奮鬥者為本”的六大基本要點:第一,企業人力資源和幹部管理制度、政策讀是以奮鬥者來定位的,各項工作緊緊圍繞和聚集在奮鬥者群體上。第二,只有奮鬥者才是企業的真正財富,華為推崇的就是以奮鬥者為本的文化體系。第三,員工奮鬥的動力是為了他和家人過體面的生活,主觀上是為自己,客觀上是為國家、人民。第四,以奮鬥者為本一定要有制度保障,必須用“不讓雷鋒吃虧”的觀念夯實企業文化基石。第五,以奮鬥者為本在激勵上要向奮鬥者傾斜,提倡拉大差距,獎勵無上限。第六,幹部提拔要向奮鬥者傾斜,突出貢獻者可以破格晉升。

二、如何做好基層領頭“狼”

任正非說:“企業就是要發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銳的嗅覺;二是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三是群體奮鬥。企業要擴張,必須有這三個要素。”在基層管理中,管理者需要有敏銳嗅覺,認真學習上級公司文件,正確領會上級公司的政策精神,帶領基層團隊群體圍繞統一的目標不屈不撓、奮不顧身去執行。

華為企業文化的一個特徵是,只要有新增長點就不能追求完美,追求完美就不可能有增長點,一定要追求實事求是、可操作性、可運行性。作為基層管理者,我們在本部門中推行各種政策時,只要方向上與上級公司一致,就可以嘗試推行,在推行過程中再慢慢優化,最終取得基層管理水平的提升。切忌追求完美、瞻前顧後、停滯不前,永遠停留在設想之中。

  三、如何吹響“奮鬥者”集結號

  首先,我們要建立符合實際的基層員工的考核評價體系

  基層員工強調做實,強調做實的價值評價,使得做實的人有適合的待遇和地位。基層員工的考核要將勞動成果放在第一位,勞動技能放在第二位。基層員工加工資,主要看價值貢獻,不要把等級過於絕對化。基於價值貢獻,小步快跑,多勞多得。以絕對考核為基礎來調整工資。這樣就是這個評級簡單化,而且量化、公開化,基層員工就看到了希望。

  其次,我們要培養有“群體奮鬥”的精神基層員工

  華為市場部有個口號:“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作為基層員工能夠群體奮鬥的良好心理素質,別人過得好,我為他高興;別人乾的不好,我們幫幫他,這就是群體意識。要通過考核激勵將群體奮鬥的精神制度化的鞏固下來。比如,隨著減員增效的大勢,基層員工人數減少甚多,經常出現發貨高峰期時人員不足的現象。此時當班人員就要發揚“分工不分家”的群體奮鬥精神一起完成本班組任務。

四、企業要生存和發展我們應從以下幾點去工作:

1.遵循自然法則,社會法則,國家法規,建立經營管理制度,將管理職業化、流程化才能使技術、人才、資金髮揮最大潛能。

2.制定圍繞企業目標來分解和貫徹的績效考核標準,評價系統要合理,評價標準必須是客觀的,公正的。

3.資源會枯竭,唯有文化才生生不息,企業要以精神文明促進物質文明。企業的企業文化要圍繞具有商業的價值和利益的目標來實現,人力資源體系就是要做到,如何導向員工去奮鬥,促進千百個雷鋒不斷成長,不讓雷鋒吃虧。

4.工資分配應按“以崗定級,以級立薪,人崗匹配,易崗易薪”原則。發展機會的分配,向奮鬥者和成功團隊傾斜,要有客觀公平的晉升機制以勉造成奮鬥者失去奮鬥目標,每個員工通過努力工作,都能在工作中學習進步,都有可能獲得職務和任職資格的晉升;在職務上要有公平競爭的機制,推行能上能下的幹部機制,對有突出才幹和突出貢獻者實現破格晉升。要制定透明的獎勵方案,穩定獎金政策,形成自我激勵的和自我約束的可持續發展機制,這樣能吸引有能力的人才加入參與,達到提高企業的效益。

5.高管要有使命感,中層要有危機感,員工要有飢餓感,有飢餓感才有狼性,才有戰鬥力和創業的激情,才能發揮企業無窮的力量。

6.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只有不斷改革和創新才能保證企業不被時代所淘汰 。

任何人和企業要持續健康的發展離不開奮鬥和改革,要想取得成就就要堅持奮鬥永遠在路上。


淺憶夢微涼的小世界


最近看的是《論語》。

滿書都是感悟。

老夫子說話一點不跑風,佩服!


給大家隨便分享幾句: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爾。”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

翻譯:

“唐棣樹的花,翩翩地搖擺。難道我不思念你嗎?因為家住得太遙遠。”孔子道:“他是不去想念哩,真的想念,有什麼遙遠呢?”




初心意譯:

只要願意上路,目標就在不遠處。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翻譯:

孔子說:“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來. 那是我自己停下來的。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要前進,那是我自己要前進的。”




初心意譯:

老子想幹就幹,不想幹就不幹,誰都管不了我,只有我能管住我自己。


心靈扶助者〔成雲社〕~初心√


成雲社初心


最近在讀一套《魔鬼經濟學》。不過剛入手,連序言還沒看完呢。

這書序言裡專講故事和案例,也挺有意思。比如美國80年代犯罪率高企,當局及學界驚呼,犯罪率要是照此繼續飆升,美國必將完蛋。可是,到90年代,也不知出了什麼么蛾子,犯罪率突然下降,而且不是緩慢下降,幾乎是直線下降,連續降了30%以上。

當局和專家喜極而泣,紛紛著書立說,揭示其中原因。但是,本書作者一語驚人,他用翔實的數據,獨特的觀點證明,犯罪率下降是因為墮胎合法化!原來,70年代聯邦最高法判決一個墮胎案例勝訴,從此後美國人出現大量合法墮胎,短短十幾年墮胎達250萬之巨。而這些70年代的單身母親的墮胎,本來長到90年代,就可能在單親家庭長大,進入犯罪界了。由於墮胎,這些潛在犯罪分子永遠也沒有出現。此說一出,引起渲染大波,尤其是美國這個清教徒國家,大量保守派人士群起而攻之。作者陷入人人追打的局面。

這就是這部《魔鬼經濟學》正在研究的匪夷所思的經濟學現象。獨闢蹊徑,觀點另類,就是這部非常規經濟學要闡述的內容。

我剛剛看了個開頭,也許還有更令人震驚的爆料等著呢,拭目以待吧。


泳思歷山


最近我又讀了毛主席的”老三篇"。又有了許多新的領悟。”老三篇"作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精神建設的精髓在七十年代到了全國上下幾乎人人都能背誦下耒的地步,可見它們的影響有多廣泛,有多深刻!當然作為有近四十年黨令的我也不例外,對毛主席著作,對"老三篇"有著特殊的感情。每次重讀都令人耳目一新。其原因就是毛主席在這三篇短文中用極其淺顯易懂的語言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宗旨,理想和精神。宗旨是:”中國共產黨必須是為人民服務的,決不是為少數人的利益和私利而存在的。"還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古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如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舌;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前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摘自《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的理想是:"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低何人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摘自《紀念白求恩》)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就是"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一定會感功上帝一全中國的人民大眾"(摘自《愚公移山》)。”老三篇”將是永遠激勵全黨和全國人民齊心協力朝強國富民奮鬥的重要文獻。看看當今世界沒有一個政黨這麼旗幟鮮明同人民群眾這麼水乳交溶,獲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支持;沒有一個政黨能象中國共產黨這樣為保持自身強有力的戰鬥力花氣力下本錢給自身刮骨療傷;沒有一個政黨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帶領全國人民讓我國家立足於世界之巔。


孫舉海sunjuhai


《寵》。

這本書是清華大學教授寫的,其實它有一個很長的副標題,《信——任型君臣關係與西漢歷史的展開》,但是把副標題和主標題放在一起的話,我就有點發懵了,不知道它是什麼題目。

研究早期文化的其實都知道皇家內廷其實是非常瘋狂的。除了皇帝那些戀童之外,還有男寵。

不過我最大的收穫不是來自此書,而是來自於後記。

我看書最喜歡看的就是後記,後來是一個作者寫作時最富有心性的表達。

有的作者喜歡把書中不宜表達的放在書後來說,後記成了補充。

有的作者喜歡在後記中傳達感謝。把自己在寫作ftptk中所經歷的種種幫助以及申謝之情一一羅列。

有些作者明顯的表現了疲勞,在後記中完全是草草兩筆就結束,在我看來,可以不寫。

我最喜歡的後記是流水帳一樣的,拉拉雜雜地記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讓我感覺作者不僅是一個認真思考的人,還是一個食人間煙的人。

我平時寫東西就喜歡在後記裡交待我最關注的些細節,這就好像做研究時,時時總要起身看看窗臺下那些花花草草一樣。


蘭臺揮麈


最近在讀詩經。感悟就是,自己不認識的字好多啊。開句玩笑。其實的確有很多的感悟。

第一個就是以前刻板的印象裡一直覺得古代人肯定都是矜持到木訥的那種。讀了詩經之後才知道,那個時候的人民奔放的可愛呢。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把心裡的那點喜歡愛慕全都袒露出來,並且大方的承認自己求之不得,輾轉反側。

第二個是一直以為古代男人都主張三妻四妾,並且在絕對男權社會女人的地位卑微到一點說話的權力都沒有,可是讀了,和卻改變了我的想法

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雖速我訟,亦不女從!女子傲骨錚錚,穿越千年折服了我。

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那種任你百花齊放,我只看盡一枝春色的專情打動了我。

第三個是古代王權於百姓的壓迫,讓我這個現代人瞠目結舌。

無論是《碩鼠》《采蘩》還是《汝墳》,無不是當時底層人民的控訴。

無論你看什麼書,你的心裡總會與書裡有一些共鳴,總有一些文字從此印進你的腦海裡久久不去


碾轉成泥


我覺得我最近在看一本"天書"!不過不是人們想象中傳奇的古老"天書"。而是我每天要看的"天書"是我們來自頭條天天發自天空的書!所以我就命名為"天書"。一點也不遜色於傳奇中的"天書!真乃是百花齊放美不勝收。

頭條文章很多!可以說是千姿百態的文化知識!而頭條悟空問題及問答卻能分的很清!這個"天書"我很難讀懂!一,是不是文化領域應包括人文創造的所有領域?二,是不是在頭條中對轉發兩個字太過於熱衷?三,為什麼提同一個問題換人換時提問?

①我認為:所謂文化領域應是自然與人文結合的領地!這個領域應包絡社會萬象。如果從大的方面定,網絡即是文化領域,各行各業皆是文化分支的產物。因為社會中只有自然與人文兩大文化。

②關於頭條文章及悟空答文的轉發!我認為:一篇文章的生命力,是人們對它認可!人們贊成的文章可以點贊;有感慨的可以評論;想留下深究的可以收藏。如果把別人的一篇文章不作點贊也不作評論及收藏就只管轉發,一是沒有尊重別人,二是也沒有尊重自己!因為你轉發的目的沒有明確,別人會怎麼去對你欣賞?

我注意到一些很有實力作文章詩詞之類的作者,他們有隱居現象。我覺得他們就象農民種糧食!最終的糧價都讓中間商賺走了。其實頭條對好文章有推薦!自己轉載自己的原創合情合理。為什麼還會專門熱衷於轉發盛行?希望頭條平臺不要為增加流量而失落了好文。

③在頭條可全民發文提問!悟空提問.是也應控制同一個問題不同人的重複提問。優質提問可重複推薦,避免混亂不堪的現象,因為一個問題放在一起,一是便於閱讀,二是好讓人們去比較出優秀優質的答案。系統應是多領域多學科的典範。人們有了參考參照有價值的問題解答,好去自己辯證辯別其中道理!





古城漁樵


《活著》這本書真的一生推,常讀常新的一本。並且在不同的生命階段,有不同的感悟。

不得不說,每次讀《活著》我都感到心情沉重,所有的情緒都會在作者娓娓敘說的過程中悄悄醞釀起來,文字慢慢滲透進內心。

印象很深的是,我第一次讀的時候,總是讀到哽咽,讀到內心淤堵,那種只有闔上書本才會感到的隱隱不快。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看待事物的執念沒有那麼強烈了,對社會現象慢慢理解的多了,也就慢慢釋懷了,儘管讀起來依舊沉重。

你為什麼活著?

這是一個值得我們追問一生的哲學命題。

每個人都會慢慢找到答案。

附上圖二是我2018年將此書寄贈給書友時的手寫信。




星期八有話說


最近在讀《曾國藩傳》。

之前對曾國藩沒有了解過,只知道他出現在歷史課本上,搞過洋務運動,在新疆做過一番業績,其他的不知。

去年年底,寫一篇關於“慎獨”的文章,大家列舉的案例中有名人“曾國藩”。

才知道,原來他是境界如此高的人。

每天寫日記,反省自己,是慎獨的典範。

上週開始讀《曾國藩傳》,曾國藩小時候很笨,學習成績不好,考試考了好幾年一直考不上。

但他很踏實,靠自己笨拙的學習,一步步走到高官的位置,真的很了不起。

在曾國藩身上,看到了一點點自己的影子。

我也很笨,不屬於聰明的人,也是靠自己的聰明才考上了大學。

雖然混得很一般,但至少從未放棄希望,從未放棄努力。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