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國產車真的很不好嗎?

枕淚睡含淚眠


大家好,我是樂見花,很高興可以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汽車。

我們的國產自主品牌通過這些年的發展,已經成功的佔據了50%的市場份額。可以說如今的市場銷量和合資品牌是平分秋色的。但我們的國產自主品牌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偏科問題。我們的國產自主品牌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市場份額依賴的幾乎都是SUV車型!國內汽車市場除了SUV的其他車型仍然是合資品牌的天下,我們國產自主品牌的轎車仍沒有足夠的實力與合資品牌的車型相競爭!即便是我們暢銷的SUV車型也只是以高性價比與合資品牌來競爭!


不過,雖然我們的自主品牌車型總體的產品實力與合資品牌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相比之前,已經可以說是取得了非常長足的進步了!無論是整體的用料做工,還是動力性能,底盤行駛品質都是如此!整體的品質相比十年前早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相比合資品牌的車型,我們自主品牌的車型最根本的差距其實是在於耐用性,燃油經濟性!其實耐用性都還好,與合資品牌的差距已經比較小!只是小毛病可能會比較多一些,但這些質量瑕疵並不會影響汽車整體的耐用性!而燃油經濟性表現卻是我們自主品牌比較尷尬的一點,與合資品牌同類車型相比,差距仍比較明顯!這一方面是本身動力性能的不足,而另一方面也是整體調校上不夠成熟的表現!


發動機的技術不夠成熟,與變速箱的調校不夠合理是導致燃油經濟性不佳的重要因素!另外,由於我們對於整體的安全車身的結構仍沒有成熟的方案!不能在保證車身安全性的前提下使得車身整體的重量降低!而超重的車身必然會導致高油耗!這才是很多我們自主品牌車型燃油經濟性不佳的最主要的原因!當我們能在有效降低車身重量的同時還能保證車輛的安全性的時候,我們國產自主品牌的品質就真的可以和合資品牌一較高低了!當然,這是一個艱辛而漫長的過程,並不能一蹴而就!另外,導致車身超重的原因不單單只是為了安全!還有可能是因為隔音,NVH等等!如今的合資品牌車型可以通過很多的手段來達到車身減重,提升NVH,但我們的國產自主卻仍然停留在比較低級的階段!所以這些原因綜合起來就導致國產車型居高不下的油耗水平!不過,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很多的自主品牌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相信以後我們自主品牌的車型也將在燃油經濟性方面追上合資品牌的車型!


好了,今天的話題我們就先聊到這裡,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有其他更好的車型推薦也歡迎您留言給我,謝謝大家!


樂見花


國產車真的不好?合資車太好?

有這兩種疑問只能說明對汽車行業一無所知,而且非常不嚴謹;每個車系都有多個品牌幾十上百款車,哪個車系也做不到絕對優秀。

國產車與合資車的對比從未停止過,初期的國產車的大部分可以用“不好”的標準來評價,缺乏核心技術三大件依靠採購大部分車企實際都是組裝廠,只能依靠堆配置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然而品控環節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而國產車的發展初期又重合了機動車保有量激增的時期,大部分低品質國產車進入千家萬戶實際存在質量差的問題也就會廣而傳播了。然而中後期國產車有一個非常快的成長期,在這一階段不論技術還是品質把關都有了飛速的提升,發展到今天的國產車已經有相當實力,細分之後與合資的對比大致有幾下幾檔:

  • 10萬以下的轎車國產、合資平分秋色;10萬以上的轎車以合資車為主,國產車只有極少數車型談到的品質,在SUV熱的時期國產轎車缺少積累發展緩慢。

  • 20萬以下的SUV國產車基本有統治地位,且持續熱銷並不是因為純粹的配置高,發動機和變速箱技術一線品牌是超越同級合資的。

  • 20萬以上的SUV國產車只有以定位全地形的硬派車型,以及PHEV/REEV混合動力車型,這兩類車可以說仍是超越同價位合資進口車;不過普通的承載式燃油動力SUV確實輸了,發動機技術有代差、其次底盤設計懸架調教水平也要遜色一些。

目前國產車仍舊是以消費級為主力市場,同級對比的話很尷尬的事實是這些消費級合資汽車普及非常差,不論是使用低端的三缸機還是乾式雙離合變速箱,即使是品質把關也都非常糟糕;同價位百車故障率前十名至少80%都是合資,這種車並不是問題描述中的“太好”而是“太差”。

能談到品質的合資汽車都不便宜,不過可以說低於15萬的大部分合資汽車都是在考驗消費市場的水平;所以答案是不論國產還是合資都不能否認其存在的優秀車型和問題車型,只是以國產車的整體定位來看同級合資是很不理想的;合資進口車的好是靠錢堆出來的,想要選擇【好的】且明顯超越國產車的合資車得有充足的預算。



天和Auto


合資車三低,油耗低,5年內損壞率低,維護成本低。國產車三高,油耗高,3年內損壞率高,維護成本高。維護成本的高迪取決於這個品牌的車子已經售出的數量。比如大眾,豐田等熱門車,因為這類車已經賣出去很多,所以一些電子製造廠家就會大批量生產電子配件流入修理廠這個龐大的市場裡,產品多了進價當然便宜。油耗這一塊,成熟的國產系車配上穩定的三大件,對比合資車的油耗,百公里也就多1-3個油這樣(SUV除外),每天開車上下班的人,建議買大眾或者日系車。如果用車較少,完全家用的,油耗暫時可以忽略不計。那麼我們剩下的就對比一下車的損壞率,正常按時保養的車,5年內或者50萬公里內,國產車的損壞率要比合資車稍微高一點,例如雨刮器,啟動馬達,噴油嘴,節氣門等等,但是隻要不是發動機和變速箱損壞,這些零部件的更換其實花不了太多的錢。概率是排除車禍情況下,合資車8年維修費用大概3千塊左右,國產車可能在5千到1萬這樣。當然在合資車5年合資車開幾十萬公里跑去大修的也有很多,及時的保養完全可以降低零部件損壞的幾率。所以說細心的人開國產車不一定比粗心的人開合資車更燒錢。以上幾點都排除的話,那麼剩餘的外觀,內飾,配置,電子系統,同等價位的國產車完全碾壓合資車,如果換作是我,合資車我選擇的方向第一是德系,第二是日系(拋開民族仇恨),第三是國產精品系(吉利,長安,奇瑞,哈佛系)。


淮安市段子處處長


說國產車不好的有兩和人,一種是跪久了站不起來的人,還有一種裡駕齡也就十多年對國產汽車的原來和現在不太瞭解,大多知識都是道聽途說而再對現在的新手宣傳。其實這也可以理解,作為一名平頭百姓掙點錢不容易,誰也想用少的錢去買好的商品。但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地迷信外國的就好,現在國內銷售的汽車90%是國內生產的,大家想一下為啥國外品牌要在國內生產?為了成本降低,降低成本的手段不外乎用我們的工人、鋼材、油漆等。國產車在剛建國,外部對我們封鎖的情況下確實不如人,但那時我們主要是解決有無的問題。現在全球開放到處可以買到新材料到處可以高薪引進人材,一個能生產飛機衛星、能登上月球的國家在高價引進“外國汽車人才”後,生產出的汽車能比國外品牌差多少?所以目前討論什麼國產車、合資車毫無必要,老百姓根據自己的條件買適合自己的車才是王道。當年的“東方紅”能用三十年,我就不信現在的高檔進口車沒有一萬公里出現故障的。以平常心對平常事,別總覺的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


168艦長


其實對於從業了汽車行業接近10年時間的汽車工作人員來說,真得給大家普及一下,我們這幾年的國產轎車的質量真的是突飛猛進,大家不要還帶著幾年前的有色眼鏡來看我們現在的國產轎車

可以說我們現在的中國產的轎車來說在全世界都是比較出名的,無論是從價格還是從質量上都已經能夠走向世界了,大家覺得比較差的比亞迪轎車在國際上還是混得風生水起的,比亞迪電動也是混得有頭有臉的

所以在此給大家普及一下,我們現在的國產轎車真的是非常不錯


而我當時就是花了6萬塊錢左右購買了一輛中國產的吉利遠景轎車,低配手動擋15年款,大概使用了三年多時間,行駛了4萬多公里

這輛車在這麼久以來只壞過一個輪速傳感器,我自己在網上購買了傳感器40塊錢左右,自己將它更換了,然後就一直沒有出過任何的問題和故障

對於我自己來說,我非常滿意這輛幾萬元的中國轎車
而我們比亞迪的新能源電動車,如果大家有了解就知道比亞迪的新能源其實一直在努力,研發到現在已經逐漸成熟了


對於國產轎車來說,我覺得只要我們努力研發,仔細的鑽研汽車上的技術,其實我們中國也是能夠製造出世界一流的汽車品牌的。

大家一定要給予我們國產品牌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汽車風雲榜


說起國產車,相信和以往的國產車對比,已經是天壤之別了,無論車輛是在配置上面來說也好或者是說車輛在外觀上面,基本上都可以說是跟的上時代的腳步和潮流了,為什麼還會有人說國產車不好呢?難道真的國產車就很不好嗎?

一般公認的國產車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國人存在的偏見。根據這幾年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收購悍馬,上汽收購羅孚,打造自主品牌榮威等,吉利入股奔馳,比亞迪賣出國外等,都說明我國的汽車工業在不停發展。

其實國產車沒什麼不好,不帶偏見的去看待國產車,你會發現目前國內的國產車的技術和研發能力比很多國外車強,因為車企的研發還是本土靠譜些。路上跑的兩三萬元的麵包車,幾萬塊廉價的小轎車,甚至一些偏遠地區用到的出租車都是國產車,在國內大家認為合資車或者是進口車好,對於合資車來說,在國產汽車沒有崛起的時候,主打以低廉的價格從而有了一批忠實的粉絲。

綜合的去對比就會發現,合資車也有很多的問題,如本田的機油門,大眾速騰斷軸事件,在回過頭看國產車型,基本上很少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站在價格上面來說,國產車真想便宜,現在的國產車小毛病已經不多了。並且性價比高。

CMC車友會,悅之心、悅之行,交友、自駕、攝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國汽車俱樂部旗下組織!歡迎加入CMC車友會大家庭!


CMC車主俱樂部


國產車中有不行的也有行的,好與不好得問題不能一竿子打死。

本人曾深入接觸過吉利汽車工程師,其中瞭解一些造車事情。吉利這幾年在汽車的設計、研發、機器手臂更新、耐久實驗等多項環節投入大量資金來應對人們對車輛的不斷要求。那這裡就要注意了這些環節的資金哪裡來?其實簡單說有兩條路,1:銀行貸款 斥資修建 2:原有車輛售賣利潤。有了錢就會去找最好的設計師來設計,就會修建更大的測試場來測試車輛,人們買到的車質量和技術就會越來越好,車賣的多了廠商自然就有錢做下一步更新,總的來看這是個良性循環。

那有些沒那麼大資金流得國產企業,不想有那麼多自己研發、製造環節,好多配件直接購買 所以匹配度並不是很高 車輛磨合度不強 導致整車質量不可靠,車主天天罵娘。以至於此品牌的口碑度一直走下坡路。

所以說國產品牌有的還是不錯的,比如吉利、BYD。有的確實不行這裡就不舉例了。最後一句話要說的就是,任何車輛都或多或少得有些問題,豪華品牌也不例外。比如這幾天鬧得厲害的奔馳減配門事件等等,購車除了要買之前深入瞭解,其次就真的看運氣了。


蔥頭汽貿


談不上不好,只能說和汽車生產的主流國家有些差距。畢竟別人發展了幾十年,而我們起步比較晚。在整個汽車工藝和三大件上有一定的差距。但這幾年,我們的汽車工業也在大步的往前走,縮短了很多距離,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錯的車企和車行。國人的消費也從對國產中的傲慢和偏見中走出,那些崇洋媚外的程度也在迴歸,漸漸的理智。這點從某些國產品牌的銷量就能看出。但說實話,畢竟汽車製造是個複雜的工業,涉及的方面太多。所以有很多噴子利用這些進行所謂的炒作。譁眾取寵,佯裝專家,甚至出現互相詆譭,打壓國產。對這些人,我只想說,給國產點寬容吧!如果沒有民族品牌的崛起,你現在還要花著更高的價格去買汽車。一個棒子車,我們都給了15年在國內的發展,而且是首都。棒子天天叫囂著中國是他的,世界是他的!棒子跟老美安裝薩德威脅我們!而我們很多中國人,卻表現得異常寬鬆!很奇葩!


狗毛叔


合資品牌幾十年甚至百年曆史的都良莠不齊 更何況才二十多年國產品牌呢 再者說 國產品牌也不下十幾個了吧 挑挑摘摘也能找出幾個質量過得去的 別太苛刻 也別雙標 美國那麼牛 通用的毛病不也各種各樣嗎 德國那麼被推崇 燒機油漏機油 軲轆斷軸不也被詬病嗎 法國哥幾個各種國際大賽拿獎到手軟 不也設計反人類嗎 路虎捷豹在高端 不也被幾經轉手開個10萬公里都是最好的陪伴 過了都是奢求嗎 日系幾強不也開始玩渦輪換6 8速變速箱 鬆散的底盤鎖不住檔的變速箱以及被吐槽的cvt廉價的做工用料不也是他們的專利嗎 所以說 啥車都有毛病 國產 缺的不是質量 是性能是品牌的底蘊 是認真的服務 是積極負責的售後! 十年沒大修的奇瑞長城比亞迪也滿大街 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死忠粉 外形漂亮配置高的吉利長安也有一批顏值控的擁勱!當然了 三天兩頭進大修廠的各個品牌也都有 只是說了個概率 就想我一朋友12款雙離合1.6福克斯—————被吐槽毛病最多的那一款 可人家到現在7年了 也只是正常保養而已 所以買車看命 看你想要啥 性能 舒適 養護 維修 動力 配置 價格區間 然後綜合對比下就行了 老百姓買車就是一代步工具 不會給你增加什麼面子


婞運多鍢


俗話說,有多少錢辦多大事,國產車性價比在那裡擺著,幾萬塊錢能買的車,遮風擋雨,還求什麼?

國產車大多數發動機都來自同一主機廠,例如航天三菱等等,技術談不上研發,所以老舊,老舊的優點是容易修理,沒有技術難度,相對來說毛病也不會太多,缺點就是動力不足,油耗高。

當然現在也有了不少新研發的發動機,但是國產主機廠新研發的發動機有個弊病就是沒有自己能夠生產的變速箱進行合理匹配。這一點遠遠不如國際大廠。比如豐田配愛信 現代配派沃泰。發變的合理匹配是非常重要的,這也就是國產車開起來總覺得哪裡彆扭的原因。

國產車還是推薦的,畢竟有了國產車這條鯰魚帶來了合資車與進口車的降價,而且國產車配置高,錢不足的話,還是挺划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