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我想買房是因為我不想和婆婆住,小孩我自己帶,我自私嗎?

璽愛四葉草


我覺得如果婆婆身體好,生活可以自理的情況下,自己想買房子不想和婆婆一起住,應該是很多人都想要的生活方式,不算自私。

我孃家距離婆家好幾百分裡,所以兩邊的風俗相差極大,要不要和公婆一起住也是差別的一個方面。

結婚前,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和公婆一起住這個事情。

我孃家這邊的風俗是兒子在相親時就會給兒子及對象說清楚,公婆給兒子的房子在哪裡,有多少,其它財產是什麼,也就是說,媳婦在進門之前已經知道,結婚後他們兩的小家庭擁有些什麼。

婚後一般會跟公婆住幾個月或者最多一年,就自然分家,分家之後,日子就是自己的。

公公婆婆平時既不會跟兒子媳婦一塊吃飯,也不會共享經濟收入或者日常支出,老人生病之類需要幫助的情況除外。

但凡自己能動,能做飯,都不喜歡跟兒子媳婦一塊住。

結婚後,我卻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

因為老公這邊的風俗和我孃家的風俗是完全相反的,這邊的風俗是兒子成婚後必須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如果是兩個兒子,會在兩個兒子之間挑一個一起住。

結婚以後,我冷眼旁觀了這兩種與公婆相處的方式,到底有什麼優劣。

還是先說孃家這邊:

不住在一起,不在一個鍋裡吃飯,相互間摩擦較少,就算有,眼不見心為煩,大不了少見幾面。年青人心理上沒有依賴,全主動承擔生活的壓力,撫育自己的兒女,更自立。這是不在一起住的優勢,劣勢就是老人幫忙帶孩子的時間有限,大部分時候孩子要自己帶。

再說老公這邊:

公婆同住一個屋簷下,唇齒相依間難免上下牙齒磕碰,老少兩代都活得比較小心翼翼,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觸到哪個人的逆鱗,引起全家的不快。

好處是下班回來有飯吃,孩子一直有人照看,但是隔代撫養難免溺愛,處在夾板縫裡的孩子異常難管。

說了這麼說,是想表達,以我結婚十多年和公婆同住十多年,絕大部分時候和諧偶爾不快的經驗來看。在婆婆身體情況良好,不需要陪伴的情況下,我認為分開住是最好的。

幾代人在一塊,代溝在所難免,每個人都會從自身出發想問題,誰也不可能改變誰。與其憑添不快,不如趁老人身體好,自己也能帶孩子的時候分開住。

給老人和自己的家庭些許自由,大家都能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自由自在的生活著,等若干年後,老人真的需要照顧了,再接到一塊。

相信老祖宗說的,“遠了香,近了臭”,親人之間也是要距離才能產生美。

分開住的好處還有很多,孩子在心理上沒有依靠會比較獨立,好管束,老公也會長大,脫離開母親的呵護,他才會真正成長成一個顧家的老公,不再僅僅只是拿錢養活媳婦孩子,還會幫忙分擔家務什麼。

最後,請相信,想和婆婆分開住,絕對不是自私。

反而是最大的無私,對婆婆、對自己和老公、對孩子都有好處,一舉多得。或許眼前婆婆心裡會覺得不太舒服,但假以時日,她也會明白這樣的狀態比在一起更好。

切記,即使分開,也要經常回家探望婆婆,分開的是住所,而不是感情。


茶心淺酌


自己買的房子自己做主,先和老公說一下原因。如果實在合不來,分開住是最好的。我家沒分開,從結婚開始,公公婆婆就從老大家搬到我們院了,一直生活到現在有13年了,我婆婆沒心眼和我差不多,我公公當家是。雖然我婆婆沒心眼,但有的時候說話方式也會讓人生氣,我會直接反駁過去,但是不記仇,說過就忘的那一種。我們結婚的時候,公公婆婆帶著老大家的兩個孩子(6歲)跟我們一起住的,我剛結婚的時候也是有點不習慣,有一段磨合期。我婆家人都不錯,孩子幫忙帶。我是覺得他們是我老公的親生父母,從來只會讓我們過好,不會讓我們過差的。那時候老大鬧分家說不讓老的給我們帶孩子,公公婆婆說老大的孩子都給帶大了(初中了),也得幫我們帶。我不清楚你們是怎麼樣的情影,所以關鍵看你們兩口子的事情


心堯愛你


你好,這個問題是需要從不同方面來分析的。先和你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事情。

我老家江蘇的,老公上海的,老公家有房子,寶寶2週歲。如果以我的情況來說,買房不自私,不想和婆婆住也不自私,但是自己帶孩子就自私了。我們買了一套房子貸款23年每月3700元房貸,如果我們自己住我帶孩子的話,那我老公每月的工資至少15000元才夠。那我個人覺得這個行為就是自私的,我不認為帶孩子比上班輕鬆或者是累,這個是另外的話題了。就我的實際情況,上海的生活工作壓力是很大的,房子是我和老公的婚後共同財產,一起還貸款是應該的。而且我也不認為將所有的壓力集中在老公一個人身上日子就會過得幸福。所以我選擇了上班的時候住婆婆家,休息的時候去自己的房子裡面過自己的小日子。(當然這是我自己的情況,僅供參考)

1、婚後買房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

結婚了,買房就是夫妻兩個人的事情了,如果還要動用老人的錢那就是不只是夫妻兩個人的事情了。現在有很多人將買房看得很簡單,覺得買房是男人的事情,我認為婚前買房如果是男方全款和女方沒有關係;婚前首付是男方的,婚後一起還貸的,也就只有共同還貸的部分和自己有關係;要是男方父母全額在婚後買房,就算房產證上有女方名字,出資方只要出具出資證明,房子還是和女方沒有任何關係的。所以買房子可以的,你一定要搞清楚買房子的意義是什麼。為了不和婆婆住,要是你老公同意你新房子婆婆還是可以住的。為了給自己一個保障要麼你出首付佔份額,要麼一起還貸款。

2、作為女人,註定是事業和孩子共同負擔的

女人不能為了孩子放棄事業,你有沒有考慮過,為什麼婆婆和你關係不好?你不說其實大家也能猜個七七八八,就為了那麼點事。婆媳之間就是萬變不離其宗的矛盾,你要是不願意和婆婆多見面的,就上班去。上班了首先你有了一定的經濟來源,不再是靠她兒子的,她說不著你。其次,有更多名正言順的時間充實自己,要想不受欺負就要學會自強。但是這個時候一定記得,工作是為了把更好的東西給到孩子。工作再苦再累一定要在自己休息的時候帶孩子,有人會以工作累而忽略了孩子的問題。這樣是不對的,作為母親孩子也是一個事業,再苦再累一定要將精力分一部分給孩子。


劍舞之風


你的想法不自私,但是買房要看具體情況。不管是全款還是貸款,都要考慮上班的交通情況,孩子以後上學是不是學區房,總之買房還是慎重。至於看孩子,當然孩子跟自己是最好的,但是儘量別放棄自己的工作。我跟婆婆家很近,一個單元不同樓層。上班我送孩子,婆婆接。但是輔導孩子都是我自己親力親為,每天都是婆婆接回來,我下班吃完飯帶孩子回自己家寫作業。週六日儘量自己看,寫作業,帶孩子外出都是自己,讓老人也有自己的空間和休息時間,也能增進和孩子的感情。


文七月


談不上自私吧,現在有條件的都會買房租房單過,我家也是分開住的,不想住一起,是因為生活習慣,作息時間,飲食習慣都不一樣,住在一起只能互相將就,時間一長矛盾重重,還不如分開過,互不打擾呢,

至於孩子,我兩個孩子都是自己帶大的,婆婆沒有幫過一天忙,不是腰疼就是腿疼的,我也不指望她。

我們分開生活,一年見幾次面,我覺得挺好的,最起碼沒有什麼面對面的衝突,畢竟年輕人還是需要自己的空間的


誰的六塊五


不算自私吧!

現在年輕人太多不喜歡和公婆住的了,兩代人生活習慣,思想觀念,育兒想法都不會太一樣,遇到開明豁達的公婆還好,要是不是的,那真的關係很難處。

我就是結婚後和老公在自己房子住,婆婆說也不愛和我們住,但是我想她就是那麼說吧。

後來有了孩子,我出去工作,沒辦法,婆婆就幫我照顧孩子,還有就是她也不放心我照顧孩子,孩子就接到她家裡,我和老公每天下班去吃飯看孩子然後回家,後來婆婆說孩子大一點認人了,父母不在身邊不好,影響感情,讓我倆搬到她家去住,這就第一次住到一起了。

問題接踵而來,首先飯菜婆婆愛吃的飯菜少鹽少油少醬油,米飯像粥,粥像米飯,就是所有菜都刷白的,牛肉餡包子都看不出來是肉,看著就像白菜餡的。米飯都是黏黏的,而粥呢都是乾乾的,和老公談戀愛的時候吧我可以忍受,大不了少吃出去再吃,住到一起是真的受不了,倒是有利於減肥,但是很感激有人幫我照看孩子還給做飯,不管好吃難吃至少還是幸福的。

後來就是我和老公的生活方式,我們倆各有幾雙鞋,幾乎都記得,倒是不說我,老公一買雙新鞋,就開始了說都多少雙鞋了,還買,以後孩子用錢的地方多著呢,也不會過日子。誒呦那時候,我就感覺誒,搬回去吧。

可是沒辦法,我得工作,孩子還得人家照看,那就忍著吧,我還好,適應環境的時間不長,後來慢慢接受了,吃飯也能吃了,就是帶飯到單位的時候,同事都挺詫異,問我怎麼下得去口,然後嘮叨我也接受了,我也跟婆婆聊幾回,她也改了不少。

後來太長了,反正經過我不懈努力,我於前年換了大房子,孩子也大一些了,我們就搬出去了,然後吧半年我又搬回來了,老公工作長期外調,我自己整不過來孩子,就又回來了,現在習慣了挺好,所有的所有都是浮雲了。

所以吧,媳婦和婆婆不是不能住,要是相處的好還挺幸福,幫忙照看孩子,還給做飯,不是我不做,是我做的都不吃,口味太不同。但是要是能分開還是分開吧,對孩子以後教育有好處,老人會溺愛,而且對兩人感情有好處,在老人身邊,我感覺沒有浪漫可言了都,結婚頭幾年情人節老公還給買束花,但是每次都插在婆婆屋了,我倆說出去吃點飯,婆婆也不讓,說外面不乾淨,反正吧,也好也不好!


晨風微瀾


2分鐘前

我如果買了房,我從心裡也不想跟婆婆他們一起住。因為我孩子生下來我一個人帶,到孩子現在六歲。生活方式不同,想法也不同。再說我做月子時婆婆也盡心盡力伺候我又要上班,公公每天換著煲湯給我喝,我公公殘疾人,除了兩條腿不能走路,其他也自理。但是我公公不跟我和我老公我們住一起,我們跟爺爺奶奶在鄉下住,我公公在鎮上的,真的那天買了房自己也不捨得讓他們拒之門外的。畢竟是我老公父母的,也是我公公婆婆的


遠嫁的小許


你這種想法才是正確的三觀


用戶6718776605754張


有能力呢這個決定明智又是正當的需求,兩代人住一起總是有些不方便的。距離產生美也適合兩代人或三代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