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仿古冰嬉表演,清朝四大国俗之一|如果能真正地恢复就太好了

遊北海公园偶遇仿清朝冰嬉表演。在通往琼华岛的永安桥下,一群俊男靓女脚踩冰鞋、身穿清朝服饰、手执八旗旗帜,在冰场上或列队穿梭,或翻腾炫技,引得游客们纷纷驻足围观。

冰上的游乐、体育活动在古代称为"冰嬉",清代时更是发展成为大型的国家盛典,在每年的正月都会举行。而小型的冰嬉活动作为皇室娱乐,春节前后也会经常举行

看着那在八旗旗帜引领下变换的队形,仿佛撩起了历史的帷幔,把我带到到乾隆年间正月的太液池。

仿古冰嬉表演,清朝四大国俗之一|如果能真正地恢复就太好了

北海公园仿冰嬉表演

冬季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将举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其中的比赛项目大多诞生于欧洲,但冰雪运动并不是西方的专利。中国古代,高纬度地区的先民们生活在寒区,在生产、生活中需要扩展人类的活动空间,滑冰、滑雪的方法应运而生,并不断地进步迭代。

《新唐书》中记载了突厥曰都播、弥列、哥饿支三个部落滑雪的情况:

"桦皮覆室,多善马,俗乘木马驰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辄百步,势迅激。"

突厥的记载出现于南北朝时。文字中描述的滑冰、滑雪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见,在此之前已发展了很长时间。《北史》中也有"骑木而行"的记录,由此可知很早以前,滑冰、滑雪就已在我国应运而生了。

元代以木板系于足下滑行,叫做"察纳"。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记载:

"鞑靼人的领袖宽彻,与忽必烈大汗有血缘关系,他们部族保持着祖先的习俗,制作交通工具,没有车轮,底部平直,而前端翘起呈半弧型,以狗来拉动,可以载人也可以载货。 "

马可·波罗的描述让我们脑中立即浮现出雪橇的形象。狗拉雪橇这种印象中爱斯基摩人的运输方式,原来不仅出现在北极圈内,元朝人也早就在使用。

仿古冰嬉表演,清朝四大国俗之一|如果能真正地恢复就太好了

历史悠久的雪上运输工具

到了明代,冰雪的活动除了用于生产、生活,又有了嬉戏、娱乐的功能。"冰床作戏"成了皇室与民间都喜欢的运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冬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谓之凌床。"这里所说的凌床就是冰床。

明代宦官刘若愚《酌中志》中说得更详细:

"至冬冰冻,可拖床,以木板加交床或藁荐,一人前引绳,可拉二、三人,行冰如飞,积雪残云,点缀如画。"

可知,在明朝的北方地区,冰上游戏不断地发展,并逐渐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当时的北京城,每到河湖封冻,就有人在冰面上摆上冰床,借拉人娱乐来赚钱谋生

富人也创造出"冰床围酌"的游戏。正德年间,有钱的文人们风行集合十余个冰床,架着围炉、酒具,围在一边喝酒,一起赏雪、赏月。其情其景,现代人着实难得一见。明末散文家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

雪后,集十余床,垆分尊合,月在雪,雪在冰。"正是对此的描写。

后金兴起,其主体的建州女真,发祥于黑龙江的三姓地区,地处今松花江、汤旺河、倭肯河与牡丹江汇流地域。他们沿牡丹江南下,迁栖于今之牡丹江、宁安一带,后再迁居于长白山下的浑江流域。这都是山林河流密集、冬季冰天雪地、一年之中冰期长达五个月的地区。

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与冰雪的不解之缘,狩猎的生存需要,更是锻炼了当地人们滑冰和滑雪这样的快速行动能力。

清朝冰嬉活动的雏形

满族作为在东北地区成长起来的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吸收和改进了恰尔奇克(滑雪板)、乌拉滑子(冰鞋)、法喇(爬犁)和珲楚(冰车)等冰天雪地下的行动工具。既方便了生产生活,也为冰嬉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在后金扩张的战争中,"乌拉滑子"被多次使用。《清语择抄》中:某年冬天,努尔哈赤被巴尔虎特部围困在墨尔根城,城几不保。急救的命令传往七百里外的费古烈部。巴尔虎特部自恃周围没有努尔哈赤的援军,未加防范,但救援的军队却如神兵天降。

"时有费古烈者,所部具皆着乌拉滑子,善冰行,以炮驾爬犁,沿脑温江之冰层驰往救,一日行七百里。时城垂陷,满兵至,巴尔虎特尚弗知,及炮发,群疑兵自天降,围始解。"

这个速度是古人难以想象的。《水浒传》中神行太保戴宗,"把两个甲马拴在两只腿上,作起神行法来,一日能行五百里,把四个甲马拴在腿上,便一日能行八百里。"戴宗是利用道术做法才能如此,费古烈部人人都变成了戴宗,这是我国史上第一次将滑冰技术成规模地运用于战争。

冰雪运动有这样多的好处,后金的首领们怎么能不重视。

仿古冰嬉表演,清朝四大国俗之一|如果能真正地恢复就太好了

狗拉爬犁

据《满洲老档秘录.冰戏》记载,天命八年的正月初二,后金在太子河冰面举行了一次春节娱乐庆典。努尔哈赤及其嫔妃、贝勒及其福晋、八旗、蒙古贝勒及其福晋,文武高员及其夫人济济一堂。活动内容包括:

第一、男性运动会,由各贝勒带着亲侍人员相互间对抗。比赛的项目是冰上蹴鞠,用皮革缝制,内部充以棉、毛的球状物,可扔可踢,在冰上抢夺。

第二、女性运动会,冰上赛跑比赛。比赛分三组进行,汉官妻子、蒙古小台吉、各贝勒之福晋及满族台吉夫人,参与者根据成绩各有奖励。各种服装、身份的女性在冰上竞速,熙熙攘壤,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第三项、冰面筵席,酒宴相庆。

这次大型的宫廷活动,成了清朝冰嬉活动的发端。

清朝冰嬉的发展及鼎盛

满族入关,清朝建立,百废待兴。

一些满人的习俗也被带入关内,延续下来。冰上蹴鞠就是如此。康熙年间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记载:

"又于冰上作掷毛之戏。每队数十人,各有统领,分伍而立,以革作球,掷于空中,俟其将堕,群起而争之,以得者为胜。或此队之人将得,则彼队之人躐之令远。欢腾驰逐,以便捷勇敢为能,,本朝用以习武。所着之履,皆有铁齿,行冰上不滑也。"

根据以上的描述,这个运动像是冰上举行的橄榄球赛,还保留着满人关外祖先的风格。

到了乾隆时期,天下太平,国力强盛,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大为增长。乾隆帝十分喜爱、重视冰嬉,认为"冰嬉为国制所重",正式规定为每年举行的冰嬉盛典。冰嬉运动在清朝国力最强盛时也达到了高峰。

仿古冰嬉表演,清朝四大国俗之一|如果能真正地恢复就太好了

乾隆年间冰嬉活动定为国俗

清代皇家冰嬉大典从最初的竞速滑冰、冰上蹴鞠,迅速发展,项目不断增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乾隆时冰上项目包括:

一、 抢等

抢等类似现在的速度滑冰,先到达终点者为胜。"冰上滑擦者,所着之履皆有铁齿,流行冰上,如星驰电掣,争先夺标取胜"。

抢等的终点线设在皇上所乘的冰床前,最后的冲刺决胜就在皇帝眼前,乾隆帝很喜欢这项运动。

二、 抢球

这是由红、黄两队团体对抗的球类项目,不许脚踢,用手抢夺投掷。

"树旗门,整编伍,士皆缇衣齿履,鹄立以俟。驾前分棚掷鞠,健步争先韦注手承。"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作过两首《冰上打球诗》,应该说的就是这项运动:其一、"青靴窄窄虎牙缠,豹脊双分两队园,整洁一齐偷着眼,彩团飞下白云间。"其二、"万顷龙池一镜平,旗门回出寂无声,争先坐获如风掠,殿后飞迎似燕轻。"

这里有冰鞋,有旗门,已经有现代球类对抗的雏形。

三、 转龙射球

转龙射球是将射箭融入冰嬉,是具有军事体育性质的竞技。八旗各出一队,共八队。《养吉斋丛录》中对转龙射球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走队时,按八旗之色,以一人执小旗前导,二人执弓矢随后,凡执旗者一二百人,执弓者倍之,盘旋曲折行冰上。远望之,蜿蜒如龙。将近御座处,设旌门,上悬一球,曰天球,下悬一球,曰地球。转龙之队疾趋至,一射天球,一射地球。中者赏。复折而出,由原路盘曲而归其队。其最后执旗者一幼童,若以为龙尾也。"

这有点类此现代的冬季两项,很锻炼实战的能力。

仿古冰嬉表演,清朝四大国俗之一|如果能真正地恢复就太好了

转龙射球的八旗兵

四、 摆山子

摆山子可以比作加强版的分列式。近百名将士在一人的指挥下,整齐划一地在队列变幻中完成燕子戏水、凤凰展翅、白虎摆尾等高难度动作,平时需刻苦训练,才能在大典的贵宾面前完美的展现。

五、 花样滑冰

还记得《甄嬛传》中安陵容的冰嬉舞么?这是一个展示美与技艺的舞台。乾隆时期,产生了许多身怀绝技的花滑表演者,如:擅长"倒溜"的海英、号称"板凳腿"的尚星阶等。

当时叫的出名的滑冰动作就有燕子点水、洞宾背剑、青龙回头、大蝎子、金鸡独立、哪吒探海、鹞子翻身、仙猴献桃、童子拜观音、双飞舞跑等。此外,还有手持器械的冰上杂技的表演,如翻杠子、爬竿、飞叉、耍刀、使棒、弄幅等。

六、 打滑挞

"禁中冬月,打滑挞。先汲水浇成冰山,高三四丈,莹滑无比。使勇健者着带毛猪皮履,其滑更甚,从顶上一直挺立而下。以到地不仆者为胜。"

现在的高山速降是滑雪,打滑挞是速降滑冰,其风险可想而知,需要极高的勇气和高超的技艺。

冰嬉大典的作用

康熙朝后,国内日渐太平,生产发展,人口增加。乾隆朝每年举行大型的冰嬉活动,是以强大国力为支撑的,乾隆将冰嬉大典定为国俗。与满语、骑射、摔跤一起并称清朝四大国俗。清朝皇帝重视冰嬉,有着多方面的考虑:

仿古冰嬉表演,清朝四大国俗之一|如果能真正地恢复就太好了

滑冰与射箭相结合

一、国家安全的需要

和平日久,军队的战斗力就会下降,但军事上要求常备不懈,一旦发生战事,派的出能打仗的八旗军队。通过举办冰嬉大典的训练,八旗子弟在组织架构、身体能力、战术水平多方面都得到提高

多个项目各具特色,或增强将士身体素质;或训练配合、协调能力;又或锻炼灵活性、耐力,还能提高射箭等军事技能。

二、展现国力、维护和平

冰嬉大典项目众多,令人目不暇接。八旗子弟为在皇帝面前展示出最佳状态,需要准备数月,磨炼、提高了素质。

能够受到邀请观礼大典,是非常荣耀的事情。受邀的臣子与外藩使节,心存感激,气势磅礴的场面也让心怀不轨者受到震慑。《清实录》中有许多外藩使臣一同观礼的记载,皇家冰嬉大典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西藏地方政府首领噶伦在乾隆五十七年观看冰嬉大典,在藏文《多仁班智达传》中记载:

"头戴漂亮顶子和花翎的一百来人的队伍滑到皇帝跟前叩头,排好队伍。在前面看到的地方摆着一座花绫缠绕的桥形大架,犹似门楼,中央悬着一串人头大小的彩绫花朵。队伍的人都穿着鞋底像安上火镰铁齿耙一样的靴子,腰佩刀矛箭和箭囊等。他们时而似天空闪电,时而如水中游鱼,在冰面上疾驰,同时张弓拉弦,依次向那串悬着的彩绫花朵射去。除两三人外,其他人都射中花靶。箭中花靶时,花靶就自行发出种种鞭炮响声。"

噶伦在书中赞美了皇家冰嬉大典,表达了对皇帝的崇敬。表演者滑射技艺令外藩使节们惊讶,将士们的射箭水平,雄壮军姿,展示了国力,宣扬了国威

三、 娱乐与文化活动

冰嬉运动深受皇帝的喜爱,对后宫的女子们也极具吸引力。同时,这也是皇帝向天下展示孝道的场所。乾隆、嘉庆等都会侍奉皇太后前来散心。

冰嬉运动的兴盛带来大批冰嬉题材诗词、绘画的产生。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帝王将相都留下了许多传诸于世的作品。

一系列以冰嬉为题材的画作,成为我们一窥那个时代的宝贵资料。金昆、程志道、福隆安等人合作的《冰嬉图》,将乾隆冰嬉大典的规模、花样、技巧最直观的反映了出来,描绘得惟妙惟肖,也使我们能够完整地复原转龙射球等当时的场景。


仿古冰嬉表演,清朝四大国俗之一|如果能真正地恢复就太好了

冰嬉图局部

冰嬉大典相关的诗赋更多,如:"床碾出阅冰嬉,走队囊弓五色旗。黄幄居中奉慈辇,严帱貂座日舒迟。"

嘉庆帝的《御制观冰嬉诗》:"万顷液池玉鉴凭,八旗劲旅竟超腾。雷轰三叠齐呈技,电掣千夫各奏能。飞矢射时全命中,彩球抛处又分堋。嘉平行赏羽林遍,习武昆明例事仍"。

皇家的冰嬉活动,也带动了民间冰嬉大发展。滑冰成了大众喜爱的运动,《北京竹枝词》中,有一首描写初学滑冰摔倒的诗:"冰合琉璃明似镜,万人围看跑冰来。往来冰上走如风,鞋底钢条制造工,跌倒人前成一笑,头南脚北手西东。"反映了人们滑冰的热情。

冰嬉的衰落

嘉庆时期,国力开始走下坡路,冰嬉大典仍按期举行。但到了道光时期,已经难以为继,鸦片战争以后更是盛况不再。规模缩小、时间缩短、赏赐减半,正所谓国家兴则体育兴,国家衰则体育衰

大清朝没能跟上世界变化的步伐,内忧外患不断,皇家冰嬉大典也失去了背后经济基础的支撑,变为强弩之末。

光绪帝时,试图仿照乾隆皇帝侍奉太后观看冰嬉的前例,办一次重振旗鼓的冰嬉大典。宗人府、八旗费尽气力,整个大典也只持续了约两个时辰。深陷泥沼的国家,已经没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举办皇家冰嬉大典。自此之后,冰嬉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仿古冰嬉表演,清朝四大国俗之一|如果能真正地恢复就太好了

继承传统

冰嬉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清代在先人的基础上将其发扬光大,是文化、体育上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冰嬉承载的文化,应该加以继承,现如今北方各地的仿古冰嬉只模仿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冰嬉不应仅仅局限于旅游、观光,更可以作为全民健身及素质教育加以推广。

北京奥运正在向我们走来,冰嬉可以变成学校的体育项目,也可以是家庭娱乐的选项,它可以培养人们对冰雪运动的兴趣,更可以作为文化的载体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