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無論哪個時代,年輕人總有發洩不完的精力,


上世紀英國藍領小夥的街頭趣味如何成就亞文化先鋒?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對主流文化的反叛意圖,或許是Cafe racer的最佳的精神解讀。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在1953年電影的《飛車黨》(The Wild One)對上世紀50年代的英國年輕人影響深遠,尤其是電影裡放蕩不羈的美國帥哥般身穿皮夾克騎著摩托車的畫面。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儘管Cafe racer在西方道路文化中相當盛行,但也並非所有人都知道Cafe racer這詞怎麼蹦出來的,就像你永遠不知道為什麼土豆兒的拉丁學名會叫馬鈴薯。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搖滾樂,咖啡與點唱機, Cafe Racer的誕生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討論Cafe Racer的誕生,就不能不提及激發這些早期騎手精神動力的搖滾樂,實際上,搖滾樂與英國的摩托車文化創建傳播密不可分,受到搖滾樂的影響,所以那些早期玩車的人也習慣性被人稱作是“Rockers”


Cafe Racer文化的起源地是在倫敦與沃特福德(一個位於倫敦西北處約27公里的城鎮)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在上世紀50年代與60年代,年輕的英國藍領喜歡花很多時間在咖啡廳閒逛,可他們的目的不單只是為了喝咖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這些咖啡廳是他們唯一可以聚在一起聽美國搖滾樂的地方,像是貓王,查克·貝瑞,吉恩·文森特他們的作品。


在Cafe Racer文化興起過程中最有歷史意義的咖啡館是沃特福德的Busy Bee咖啡館和倫敦的Ace咖啡館。這兩家咖啡館構建了英國亞文化潮流的雙子塔,是英國工人階級年輕小夥子和女士們的主要聚會場所。那時的年輕人喜歡在The Bee喝咖啡並且嬉鬧,直到他們因為太吵受到店員的白眼,這時他們再趕快去倫敦的AceCafé咖啡館做相同的事情。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關於CafeRracer一詞的由來還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次,兩個年輕男孩在咖啡廳旁騎著他們的皇家恩菲爾德競速,一名路過的卡車司機看到了,為了表達對他們在街頭競速這一行為的憤怒,指著他們罵道“你們不是真正的賽車手,你們也不是Barry Sheen(一名英國職業車手),你們只是咖啡廳車手(Cafe Racer)罷了 ”


雖然卡車司機的話有些不留情面,但是年輕人們喜聞樂見地接受了這個稱呼,並且將其視作平凡生活中的英雄主義符號。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對速度的渴望,Ton-Up Club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二戰結束以後的這段時間伴隨工業復興,英國年輕人的工作機會大大增多,這就造成年輕的工人階級有了更多閒錢,就業市場的繁榮,也催生了信貸業務的發展為他們提供更多資金,同時隨著上世紀50年代工業發展,市面上摩托車的價格大幅度下降,再也不像是過去有錢的資本家才買得起,於是它突然變成了工人階級小夥子們的象徵性交通工具,對未來滿懷希望的年輕人們騎著輕快的摩托車直奔城鎮。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為了獲得更快的速度和在來往咖啡廳之間競速,這些年輕人開始對他們的摩托車進行一系列賽車化改裝,比如改裝駝峰單座,分離式低手把,流線型風罩,升高腳踏,鋁製油箱,並且拋去一切車上多餘的東西用於減重,這也成為了後來Cafe Racer這種車型的標準印象,在這種追求更快的精神下誕生了Ton-Up Club。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Ton是英式俚語,指時速100英里,換算成我們常用的公里制則大概就是時速160公里,雖然今天你買一臺能跑200km/h的車都不難找,但在上世紀50年代的條件下確實挺難,因此能達成這個速度的勝出者都會獲得Ton-Up Boys的稱號,而且他們喜歡進行一種叫"Record Racing"的比賽,其實就是以老式點唱機一首歌播放週期作為比賽時間,在這個時間內出去賽一圈最快回來的人勝利。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Rockers Vs Mods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在Rockers騎著他們的Cafe Racer賽車在街頭狂飆的同時,另一個族群Mods也在興起,在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一些在生活方式上更顯得“小資”的年輕人開始改裝他們的Lambretta或者Vespa踏板車,在上面加裝數目繁多的車頭燈和反光鏡,以彰顯自己的個性。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與Rockers不同的是,他們並非追求速度的極致,而更多是一種精品的生活方式。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Mods通常身穿整潔時裝,他們更喜歡聽美國的藍調和流行音樂,通常活躍在舞廳,這兩個群體本河水不犯井水,但在英國媒體的煽動下某次群體暴力事件被指成兩個群體的衝突,於是這樑子結下了,後面他們間形成的互相鄙視便不用再過多解釋了,不過好在今天這樣的傳統並未延續,我們在各地的DGR騎行活動中看到騎不同風格車型的朋友們和睦相處。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從亞文化走向主流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隨著70年代的到來,以專業製造商開始成為代表,一些知名的摩托車製造商開始主動生產Cafe Racer車型,包括意大利公司Ducati,Moto Guzzi和Laverda,甚至還有一些日本公司,例如Yamaha和Kawasaki。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在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Cafe Racer逐步發展變化成主流的公路摩托車型。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而今天,儘管現代摩托車在製造技術上有了翻天覆地的進步,但是許多人依然對過去那種原始粗獷的玩車精神有所懷念,於是很多摩托車製造企業藉此機會開發了不少復古車型。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不過如若你覺得那些精品復古車只能是大叔的“專車”,那可就未免顯得有些太過刻板印象了,對於那些負擔不起大貿進口復古車價格的年輕人來說,如今選擇也很多。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比如賽科龍最新推出的復古車就很符合潮流時尚與性價比高的定位,自由版不到三萬元的售價,給你傳統英倫Cafe風格的外型呈現,簡約緊湊且相當有質感。


「宗申」那些街頭飛馳的叛逆青年最後都變成了記憶


同時RE3採用了跟RZ3S相同的380cc發動機平臺,雙缸水冷8氣門,成熟可靠,最大功率27kW/9000rpm,最大扭矩達到35N·m/6500rpm,動力儲備充足,同時全車採用現代LED光源,高強度搖籃車架,倒置前減震,輻條輪轂真空胎,前後ABS,全段不鏽鋼雙出排氣,在體驗復古騎行氛圍的同時享受現代配置帶來的騎乘安全性。


對復古車迷來說,小眾文化如今開始走向主流路線,這並非一件壞事,因為潮流總是在輪迴,經典的審美總是會再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