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萬曆定陵地宮哪些文物被保存下來了?

雲緋


一些皇帝在自己駕崩後,通常都會帶著生平使用的東西,或者有紀念意義的東西到自己的地宮中,這當中可能是皇帝生平的冠帽,也可能是皇帝日常把弄的文玩。

今天就讓我和大家聊一聊在明十三陵中,萬曆皇帝的定陵中出土的各種文物吧。

金絲翼善帽

這個帽子是在萬曆皇帝的定陵中被發現的,是當年神宗皇帝的金絲帽,這個帽子的形狀是典型的明朝時期的冠帽,他因為是皇帝使用的,所以通體都是名貴且尊貴的明黃色,它的形狀是有三個部分組成,立體感十足,給人一種威嚴的感覺。而且這個帽子都是由“金”材料製作而成,不僅是從金錢價值上,還是在研究價值上,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十二龍九鳳冠

十二龍九鳳冠的主人是孝靖皇后。鳳冠一直是皇后最為重要的東西,正所謂皇帝為龍,皇后為鳳。這頂十二龍九鳳冠就從外表看,是由深藍、金黃以及寶石點綴而成,象徵著“母儀天下”的皇后。其實在定陵中出土的不僅僅有十二龍九鳳冠,還有九龍九鳳冠、六龍三鳳冠、三龍二鳳冠。

冕旒冠

冕旒冠是皇帝參加祭祀時使用的冠帽,象徵著皇帝的權威和權力。冕服是從古至今一直延續的帝王傳統,也是一種中國帝制的傳承。但是冕旒冠的這個傳統,在滿人進關,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後,便將冕旒冠這個帝王服飾給廢除了。此為從明定陵中出土的冕旒冠。

明神宗烏紗翼善冠

這個明神宗的烏紗翼善冠是在中國1958年的時候出土的,據專家學者們告知,當專家們發現明神宗烏紗翼善冠時,這個冠帽正帶在明神宗的腦袋上,由此可見明神宗對這頂帽子的重視程度,也由此可以看出這頂帽子的深刻意義。

黃金酒壺

這個酒壺的全身都是由黃金製成,盡顯了皇家的派頭。這個酒壺和傳統的酒壺不同,這個酒壺的其他設計,例如酒壺把、酒壺口都與平常的酒壺沒有什麼不一樣。但是這個黃金酒壺的腹部是以方形的設計,而且在這個方腹上還點綴著寶石、白玉,實屬驚豔眾人的佳作。

萬曆皇帝龍袍\t

我們最後一個介紹由定陵出土的文物,便是明朝萬曆皇帝的龍袍。這個件龍袍是萬曆皇帝的“正裝”,古代高超的製作手段,使得這個萬曆皇帝身穿過的龍袍,即使是在1958年被挖出來的時候,當中的顏色以及紋飾還有色彩。要知道這件衣服已將在地下沉睡了有300年,是它見證了萬曆的一生,不論是萬曆的早年勤奮,還是萬曆皇帝后來的懶政。

這件龍袍身長為134cm,兩個袖子長240cm,當中的設計顯示出了明王朝的大氣和不凡。

在這整件龍袍上,兩個袖子上印著兩條龍首,這個兩個龍的龍首是向上的,顯示出了這件衣服主人的地位和尊貴。

萬曆皇帝的早年有張居正輔佐,也算的上是一位明君,可是因為張居正在對待萬曆的管教上過於嚴厲,這便直接導致了萬曆皇帝后期將對於張居正的不滿,將自己那段時間對於慾望的壓抑,在張居正去世後,得到了最大化的釋放,(這也是為什麼在後來萬曆對張家抄家的原因之一)。有人說萬曆皇帝的懶政是和他的皇爺爺嘉靖皇帝相同,但我不這麼認為,因為嘉靖皇帝並不是懶政,而是一種對群臣的駕馭,可萬曆皇帝僅僅只是懶政,在對待國家大事上,沒有嘉靖有能力,也沒有嘉靖有謀略。


木劍溫不勝


萬曆帝后棺槨旁邊放置了許多裝滿隨葬品的木箱,歷經三百多年後木箱已經全部腐爛。明代青花、金壺金盤、珠寶首飾等都暴露在外。萬曆的棺槨是迄今唯一一個被考古學家打開的皇帝棺槨。

【出土酒器】

地宮清理出的文物除了祭祀用的禮器,絕大部分都是皇帝與兩位皇后的生活用品。其中有大量精美的酒器,萬曆後期沉迷於酒色,就是這些酒器陪伴他度過沉淪的生活。
酒器多為金玉、寶石製品,穩定性強,因此在出土後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出土武器】

萬曆皇帝生前也想越馬橫刀,但是群臣都反對他親自統領軍隊。所以萬曆的戎裝基本就沒派上過真正的用場。

【萬曆的皇冠】

這件皇冠前後各十二串珠子,據說這是為了在莊重的禮儀活動中,提醒皇帝時刻保持端正的姿態。

【萬曆金冠】

整個金冠需要150根細如絲髮的金線經過非常複雜的工藝才能製作完成。在萬曆帝后皇冠出土前,人們只在文獻上看到明代帝后皇冠的樣式記載,定陵文物為目前唯一的實物樣式。
出土時的樣子
萬曆所在的明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富裕的帝國之一。但是政治的腐敗,讓大明王朝日漸衰落。就在長城以北,強悍的少數民族女真正在崛起。

【四頂皇后鳳冠】

三龍二鳳冠:
這是由黃金、寶石、翡翠、珍珠編織而成的鳳冠。
中國傳統京戲的服飾就取材於明朝服飾。
萬曆兩位皇后的鳳冠堪稱世界上最貴的帽子(想必也十分沉重),上面的珍珠就有3000多顆,還鑲嵌大量寶石。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坐落在大峪山下,佔地182000平方米,是明朝第十三位萬曆皇帝朱翊鈞的皇陵。皇陵一般很少在皇帝剛成年就建造,而定陵的修建卻是在萬曆剛成年之初就開始建造。

由於當年發掘定陵時保護不當,除了皇帝的金冠等一部分金銀玉文物,其餘大部分大量絲織品未得到有效保護,迅速風化,所以最後得以保存的文物不足3000件。因此定陵的發掘也被認為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瞭解了基本情況後,下面我們就來簡單探究萬曆定陵中到底發掘出哪些國寶級文物。

金絲蟠龍翼善冠



1957年,進入定陵的考古研究人員在萬曆皇帝骨骸的頭側發現了一個精美圓盒,圓盒內裝有一頂以金絲製成的翼善冠。據資料記載,這頂翼善冠高24釐米,直徑17.5釐米,重826克,冠身用極細的金絲編織而成。下緣內外鑲有金口,冠的後上方有兩條左右對稱的蟠龍於頂部匯合,龍首在上方,張口吐舌,雙目圓睜,龍身彎曲盤繞。兩龍之間有一圓形火珠,周圍噴射出火焰。這件出土文物即是後來聞名於世的"金絲蟠龍翼善冠"。由於這是至今為止發現的唯一的皇帝金冠,所以意義非凡。

萬曆皇帝龍袍



只可惜當年郭沫若非要挖掘皇陵,又沒有足夠的技術支持,這件封塵已久的龍袍在與空氣接觸後迅速氧化,成了如今我們所見到的碳化破碎了。也正因此,才從此定下了對皇陵只能進行搶救性挖掘的規矩。

冕旒冠



冕旒冠為皇帝祭祀所用,在定陵中出土兩頂。

黃金酒壺



萬曆專用的黃金酒壺。

皇帝玉帶




白玉革帶是繫於袍最外的一種代表身份地位的飾物,以玉帶最為珍貴。


邯鄲醉


拜“鐵骨錚錚”郭某所賜,新中國唯一發掘的定陵被打開,讓我們世人看到了完整的帝皇陵寢的真實面貌。

定陵是大明王朝萬曆皇帝的陵寢,也是新中國唯一一個主動發掘的皇帝陵寢,由於在當時的技術條件和環境下,貿然的打開了定陵地宮,導致了很多的珍貴文物遭受了毀滅性的破壞,再由於當時的社會環境,也導致了很多的文物遭受了人為的破壞,甚至連萬曆皇帝的屍骨和珍貴的金絲楠木棺槨都被燒燬,非常令人惋惜。

但是依然有很多的珍貴的文化被保持了下來。主要分為以下幾大類。

一、磁器類

二、金銀器類

三、絲織品類

四、玉器類


沉墨I方之城


明定陵,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和兩位皇后合葬的陵寢。萬曆在位四十八年,二十二歲時開始營建自己的壽宮,花費了八百萬兩白銀歷時六年建成,閒置了近三十年之久。定陵保存下來的文物有三千多件,而毀掉的文物也是不計其數。

明定陵的發掘過程

上世紀五十年代,最早確定要發掘的明皇陵並不是萬曆的定陵為,而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當時準備發掘長陵的目的就是要找到下落不明的《永樂大典》,作為明史專家的吳晗先生對此極其看重。

長陵最終為何沒有被髮掘呢?這主要是因為長陵的建造規模實在是太大,一時間很難找到通向地宮的墓道。考古學家們只好決定先找小一點的陵墓進行試發掘,等待積累足夠多的經驗後再發掘長陵。

在對其餘的十二座明皇陵調查後,考古學家偶然發現明定陵有塌陷漏洞,最終明定陵成了最初發掘長陵計劃的試驗品。定陵在與世隔絕數百年後,當考古人員打開金剛牆上的第一塊磚時,大量黑色濃霧噴射而出。

最後考古人員使用“拐釘鑰匙”,順利的推起來自來石,人們終於推開關閉了數百年的幾十噸的石門。定陵的發掘工作總體上還是比較順利的,文物的損毀並沒有發生在發掘初期,而是在發掘之後,這是所有人都沒有料到的。

(六龍三鳳冠)

明定陵損毀的文物

在定陵出土的三千多件文物中,絲織品應該是歷史價值最高的文物。在定陵發掘前,民間很少能見到明代的絲織品,保留至今的實物更是微乎其微。定陵當時出土的整匹絲織品,每捲上都有寫著尺寸、時間、產地等。

然而由於當時保護經驗不足,考古人員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軟化劑,塗抹在後來半腐的絲織品衣物上,幾個月後這些絲織品全部變黑、變硬、變脆。再加上當年的文物儲存環境太過簡陋,大部分絲織品已支離破碎。

(三龍二鳳冠)

後來因為別的原因,考古學家們停止了發掘,已經打開的定陵被擱置,大部分的珍貴布料和木料,直接暴露在自然環境下,迅速乾枯腐敗。萬曆皇帝的金絲楠木棺材被扔到野外,讓人劈了當傢俱使用。

萬曆皇帝和孝端、孝靖兩位皇后骨架完好,頭髮軟而有光,後來更是被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定陵出土的三千多件文物在普通的平房中放置了近六十年,四年前這些珍貴的文物才被搬遷至新修建的地下文物庫房中。

(緙絲十二章袞服龍袍)

定陵的發掘很快引發了海內外豔羨的目光和讚歎之聲。然而由於但是技術落後,挖開容易,保護起來卻很難,很多奇珍異寶遭到無法修復的毀壞。後來便停止了帝王陵墓的發掘,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從此成為考古界的一個定規。

明定陵保存的文物

定陵中的隨葬物品多大三千餘件,這些文物中有衣冠服飾、袍料匹料、宮廷器物和喪葬儀物,可謂是品類豐富,世所罕見。孝端皇后棺槨中除身上的金緞被和褥墊外,還有百枚“消災延壽”金錢及其它隨葬品。

(羅地灑線繡百子衣)

萬曆的棺槨中塞滿了各種陪葬品,除織錦被織飾匹料外,還有頭戴的烏紗翼善冠,腰間的玉帶等。經過清理共發現金器數百件,其中幾種金冠最為精美。各種袍飾匹料達六百多件,緙絲十二章袞服龍袍和羅地灑線繡百子衣最為珍貴。

萬曆的金絲翼善冠,全是用極細的金絲編織堆壘出的二龍戲珠圖案,造型生動活潑。龍冠外表不露絲毫接頭,體現出其製作的高超手工技藝。龍冠上面鑲嵌的寶石多達一百二十餘顆,珍珠五千多顆均為金絲串起。

(十二龍九鳳冠)

皇后鳳冠共有四種,即孝靖皇后的三龍二鳳冠和十二龍九鳳冠,孝端皇后的六龍三鳳冠和九龍九鳳冠。其中六龍三鳳冠上六條龍均由金絲編織而成,三隻用翠鳥羽毛粘貼的鳳居下。冠上共有寶石一百二十八塊,珍珠五千四百餘顆。

十二龍九鳳冠共有寶石一百二十多塊,珍珠三千五百多顆。九龍九鳳冠共嵌紅寶石百餘粒、珍珠五千餘顆,鳳冠共重兩千三百二十克。三龍二鳳冠採用的是點翠工藝,頂部是用金絲編制的三條金龍,冠口一週鑲嵌紅寶石花朵。

緙絲十二章袞服龍袍的底紋上佈滿字圖、壽字圖、蝙蝠和如意祥雲。前後身和兩袖緙絲製作十二個團龍,每個團龍周圍飾有八種吉祥圖案。緙絲工藝繁雜,熟練織工一日只能完成一寸,要完成這件龍袍需要連續不斷的織造十年之久。

羅地灑線繡百子衣是孝靖皇后棺內的隨葬品,在前後襟與衣袖上共繡有一百個活潑的童子,周圍飾八寶,還有花卉組成的圖案,有多福多壽的寓意。除以上文物外,還有其它的金銀器、玉器珠寶等,可謂是琳琅滿目。


野史也是史


定陵,明萬曆皇帝的陵墓,1956年發掘,歷時一年半結束,共出土的文物4000多件,由於第一次發掘沒經驗,技術條件有限,衣袍服飾的絲織品和紙製的字畫見光後迅速氧化,基本都腐爛成灰,所以最後得以保存的文物不足3000件。為了對文物更好的保護,近年來定陵的文物陸續重回地下保存,在博物館能夠看到的展品大多是複製品和金銀玉石飾物,下面列舉一些定陵的珍寶。

金酒注。

鑲金玉龜銜寶金簪。

金託玉爵。

金翼善冠。

金執壺。

六龍三鳳冠。

雙鸞銜壽果金簪。

鑲金金龜系串飾金簪。

玉佩飾。

這是一件暗花紬交領中單,僅有的幾件搶救保存完好的絲織品,中單,也就是現在的汗衫。


圖文繪歷史


【出土的帝后生活用品】

【瓷器】

該碗的碗壁薄地跟玻璃一樣。

【帝后的珠寶配飾】

【金銀元寶】

【絲織品的複製品】

【出土石雕】

【萬曆的袞服龍袍】

這件萬曆皇帝的袞服龍袍是皇帝參加最重大的禮儀典禮時才能穿戴的禮服,袞服採用中國傳統的緙絲工藝織造而成,這是一種十分複雜且造價高昂的工藝。
展覽的複製品
近照手拍
據說即便是最熟練的織將,織完這件袞服也需要十年的時間。

【皇后袍衫】

複製品
這件皇后的袍衫採用的是複雜的刺繡工藝,其中使用了四種昂貴的絲線,十一種不同的刺繡方法才全部完成。
袍衫上勾畫了許多兒童的形象,期盼多子多福。只可惜萬曆皇帝一生只有兩個兒子。

歡迎關注知乎‘雲緋’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雲緋文學號:芳緋文學

雲緋


【首次官方主持發掘的皇帝陵墓】

定陵,是大明朝萬曆皇帝朱翊鈞(就是那個特別不愛上朝的皇帝)和他的兩位皇后合葬的陵寢,大概在435年前,其形制和規模在大明皇陵中都算的上不小的,其地宮門的深度竟然足足的達到了27米之深,這座陵墓在五十年代是由郭沫若和當時的北京副市長吳晗(本身是個明史專家),上報給國務院被批准後進行挖掘。所以定陵的開始成為我們考古歷史上第一所主動挖掘的帝陵,也是目前唯一一處被打開地下玄宮的明代皇陵。


當年雖然在挖掘的過程中屢屢碰壁,以至於差點沒有成功,但後來挖到一個指路石,從而為考古隊知名了挖掘方向,在順利挖到定陵的金剛牆後,這座密封了幾百年的帝陵地宮大門被緩緩開啟了,整個帝陵地宮分為前殿、中殿、後殿三部分,萬曆帝和2個皇后的棺槨都放置在後殿的棺床上,考古隊員在這三個棺材裡面共清理出將近3000件的寶物,其中金銀材質的器皿都完好的保存了下來,瓷器也都完好無損,但大量的絲織品由於當時技術條件不夠,被大量的毀壞了,幾乎沒有成匹的絲綢保存下來,當然在寶物中,最厲害的當初萬曆皇帝的金冠和皇后的鳳冠,這些都成為了價值連城的無價之寶,目前這些文物保存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其中有一件鳳冠是古代中國展區的展品,大家可以前去看個明白。其後玉器、珠寶、木器、錫器也都有出土,目前保存完好,基本都在博物館的庫房之中。在下面給去定陵的朋友做個小小的提醒,定陵門口的定陵博物館中的文物都是複製品,看看就得,別當真。


下面是筆者親手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拍攝的鳳冠,特發幾張給大家過過癮。


老豬的碎碎念


三口金絲楠木棺槨扔了(博物館現在是仿製品),屍體被火燒了,那裡是保護,就是破壞


憶古撫今


求教這東西,叫什麼幹什麼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