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十八羅漢是哪十八個人?都有什麼本事?

用戶64079274


十八羅漢(佛教十八位尊者),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駐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他們都是釋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到了唐末宋初時開始盛行十八羅漢。

釋迦牟尼佛祖為了使佛法能夠流芳百世,命其十六羅漢永駐世間,弘揚佛法。後來到了清代,世人為十六羅漢造像時,將另外兩位慶友尊者和玄奘大師加了進去。組成了十八位羅漢。由乾隆欽定命名二位為:降龍羅漢和伏虎羅漢。至此十八羅漢名號最終確定。

十八羅漢排名如下:


一,坐鹿羅漢

賓頭盧尊者__坐鹿羅漢。這位羅漢本來是印度優陀延王的大臣,後來醒悟做了和尚。他曾騎著一隻鹿回到皇宮勸說國王修道學佛。因此得名坐鹿羅漢。




二,歡喜羅漢

迦諾迦代蹉尊者~歡喜羅漢,他是古印度論師之一,論師即善於討論佛學,演說,雄辯。有人問他什麼叫做喜?他解釋說:由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感到的快樂之喜。他在演說時常帶笑容,故得名歡喜羅漢。

三,舉缽羅漢

諾迦跋哩陀尊者~舉缽羅漢。他原來是一位化緣和尚,因化緣的手法與眾不同,手舉鐵缽向人乞食。後來修行成道後,被世人稱其為舉缽羅漢。



四,託塔羅漢

蘇頻陀尊者~託塔羅漢。七層寶塔,佛法通靈威而不怒,道行超群。這名羅漢名叫蘇頻陀,是佛祖釋迦牟尼所收的最後一位弟子。因手中掌託一塔而得名託塔羅漢。


五,靜坐羅漢

諾距羅尊者~靜坐羅漢。清淨修心,神態自若,安祥瑞慶,進彼極樂。諾距羅可譯作大力士,這位羅漢力大無比,常靜坐修行,故此得名靜坐羅漢。

六,過江羅漢

跋陀羅尊者~過江羅漢。身負經卷,東渡傳經跋山涉水,普渡眾生。跋陀羅三字意譯是賢,這位羅漢其母親在跋陀羅樹下生的他,因此叫跋陀羅。後來因過江傳教而得名,過江羅漢。



七,騎象羅漢

迦理迦尊者~騎象羅漢。騎象軒昂,頌經朗朗心懷眾生,目及四方。象的梵文叫迦理,這位羅漢本是一位馴象師,出家修行成正果。故名騎象羅漢。


八,笑獅羅漢

伐闍羅弗多羅尊者~笑獅羅漢。此羅漢身材魁梧,確從不殺生。廣結善緣,一生無病無痛。被稱為金剛子。因常於小獅子相伴。所以世人稱他為笑獅羅漢。

九,開心羅漢

戍博迦尊者~開心羅漢。開心見佛,各顯神通,相互比莫,佛力無窮。戍博迦尊者傳說是唐玄宗開元四年來長安的善無畏尊者。他是天竺國王之太子,後來笑著讓位其弟做皇帝,自已一心向佛。出家做了和尚,後得名開心羅漢。




十,探手羅漢

半托迦尊者~探手羅漢,安閒自在,呵欠伸腰,神志靈通,自得其樂。這位羅漢因他打坐時常用半迦坐法,一腿架於另一腿之上,即為單膝盤法。因此被稱為探手羅漢。


十一,沉思羅漢

羅怙羅尊者~沉思羅漢。此羅漢特徵面相豐腴,蠶眉彎曲,眼大如神。凝重的風姿中帶著飄逸瀟灑的氣韻。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中能行人所不能。故此得名沉思羅漢。

十二,挖耳羅漢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羅漢。閒逸自得,怡神通竅,妙趣橫生,意味盎然。此羅漢是一位論師,因論(耳根)而聞名印度,所謂耳根,是由於醒覺而生認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六種根源之一。因論耳到家,挖耳隨行,以示耳根清淨。被尊稱挖耳羅漢。



十三,布袋羅漢

因揭陀尊者~布袋羅漢。無量壽佛,乾坤寶袋,歡喜如意,其樂陶陶。此羅漢是印度一位捉蛇人。為了路人不被蛇咬,捉蛇之後拔去其牙放生於山林。因發善心修成正果。常用一布袋載蛇。後得名布袋羅漢。


十四,芭蕉羅漢

伐那婆斯尊者~芭蕉羅漢。悠閒隱逸,傲視太虛,仙風道谷,超凡脫俗。伐那婆斯梵文意為雨的意思,傳說他出生時趕上下大雨。父親聽帶外邊芭蕉樹的響聲,於是起名為伐那婆斯。後修成正果後得名芭蕉羅漢。

十五,長眉羅漢

阿氏多尊者~長眉羅漢。慈祥面善,得道高僧,通察大千,心領神會。這位羅漢,生來就有兩條長長的白眉。因長相跟佛祖相似都有兩年長眉,其父便送他入了佛門。後被列入十八羅漢,號長眉羅漢。



十六,看門羅漢

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門羅漢。威武剛烈,警覺敏銳,禪杖在手,勇敢邪魔。他是佛祖釋迦牟尼最信任弟子之一。因經常外出化緣,用一根錫杖在施主門外站立搖動而得名,看門羅漢。


十七,降龍羅漢

迦葉尊者~降龍羅漢。此羅漢是清朝乾隆皇帝欽定的。之前叫慶友尊者。以上十六位都是佛祖的弟子,只有他和下面這位是後來加進去的。傳說有一本佛經藏於龍宮。於是這位羅漢運用佛法降服了龍王取回佛經,立了大功。所以後來被稱為降龍羅漢。

十八,伏虎羅漢

彌勒尊者~伏虎羅漢 。佛祖釋迦牟尼座下十八羅漢最後一位。他也是清朝乾隆皇帝欽定的。因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廟外,經常有一隻老虎出來覓食。他就把自已的飯食分給老虎吃,時間一長猛虎被他降服了,常於虎為伴。故此稱他為伏虎羅漢。

十八羅漢,(十八)是一個吉祥的數字。羅漢,寓意堅強,自信。十八羅漢代表著佛教修行以達到最高境界,已經到了極點。在沒什麼可學的啦。

後人常把十八羅漢用做裝飾擺設和佩戴,寓意避邪消災,逢凶化吉。升官發財,健康長壽。


任馳贏天下


十八羅漢是下面十八位!

1、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

2、歡喜羅漢——迦諾伐蹉尊者

3、舉缽羅漢——迦諾迦跋釐隋閣

4、託塔羅漢——蘇頻陀

5、靜坐羅漢——諾距羅尊者

6、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

7、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

8、笑獅羅漢——羅弗多尊者

9、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

10、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

11、沉思羅漢——羅怙羅尊者

12、挖耳羅漢——那迦犀那尊者

13、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

14、芭蕉羅漢——伐那婆斯尊者

15、坐鹿羅漢——賓羅跋羅多尊者

16、看門羅漢——注茶半托迦尊者

17、降龍羅漢——慶友尊者

18、伏虎羅漢——賓頭盧尊者


十八羅漢的本事

長眉羅漢:傳說出生時就有兩條長眉,俗稱長眉羅漢,十八羅漢之首。福德智慧無量。

歡喜羅漢:隨機說教,方便說法,讓眾生得歡喜。歡喜羅漢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辯師,即善於談論佛學的演說家及雄辯家。

舉缽羅漢:舉缽羅漢是一位慈悲平等託缽化緣的行者。藉託缽福利世人,予眾生種植福德,併為他們講說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眾生。

託塔羅漢:他因懷念佛陀而常手託佛塔。以懷記佛陀的教法,並啟化眾生廣植福德以成就佛道,因塔是為葬佛舍利的,所以此塔便成為佛的象徵。所以蘇頻陀尊者又稱託塔羅漢。蘇頻陀是佛祖最後一名弟子,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

靜坐羅漢:又為大力羅漢,因過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無窮。羅距羅尊者(俗稱靜坐羅漢),於禪坐中瞑思世界宇宙的真理,證悟後說法度眾。

過江羅漢:過江似蜻蜓點水,灑脫自在,超越煩惱無邊的苦海。相傳東印度群島的佛教,最初是由鈸陀羅傳去的。其身負經卷、東渡傳經、隨緣教化,普渡眾生。因此稱之為過江羅漢。

騎象羅漢:迦理迦本是一位馴象師,騎象軒昂,頌經朗朗,心懷眾生,目及四方。象是佛法的象徵,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勞又能致遠。迦理迦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騎象羅漢」。

笑獅羅漢:羅弗多尊者,原為獵人,因學佛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據說,由於他往世從不殺生,廣積善緣,故此一生無病無痛,而且有五種不死的福力。故又稱他為金剛子,深受人們的讚美,尊敬。

開心羅漢:袒露其心,啟示眾生若能常保持心地的清淨,不造惡業,努力行善,佛在心中,心即是佛,自身便是佛,自心即是佛心。

探手羅漢:因他打坐時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將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單盤膝法,每次打坐完畢即將雙手舉起伸懶腰,長呼一口氣而得此名。

沉思羅漢:他表情深沉,彷彿在思考什麼問題,所以人們又稱之為沉思羅漢。他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時能行人所不能行。他的沉思,就是在思智慧與行動。

挖耳羅漢以論“耳根清淨”聞名,故稱挖耳羅漢。所謂耳根,是由於醒覺而生認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六種根源之一。

布袋羅漢;常背一布袋笑口常開。斷除一切煩惱,不受毀譽得失心及外境的影響,凡人間是非善惡之事皆包容於心,如同布袋容納而歡喜自在。

芭蕉羅漢:出家後常在芭蕉樹下修行,世間的喧嚷煩惱不能侵撓他的心。

坐鹿羅漢:端坐神鹿、若有所思泰然自若,曾乘鹿入皇宮勸喻國王學佛修行。


看門羅漢:出家四個月一句偈語也學不全,但在佛陀的精心點化下,不久也證得阿羅漢果。佛陀送給他一根錫杖。他化緣時就在人家門口搖動錫杖以求佈施。故他又稱看門羅漢。

降龍羅漢:傳說當時海龍王發動洪水,把佛經收藏於龍宮之內,而正是慶友尊者(或降龍尊者)降服了龍王取回佛經,立了大功,因此他也就被尊名為降龍羅漢。

伏虎羅漢:傳說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廟外,經常有猛虎因肚子餓長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飯食分給這隻老虎,時間一長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稱他為伏虎羅漢。


少林寺有舉世聞名的十八羅漢功,還有十八羅漢陣,經過影視作品的渲染,十八羅漢已經深入人心,在人們心中十八羅漢不僅僅是佛教護持正法的阿羅漢,還是功夫高深、維護正義的代表。

喜歡請點贊支持啊!更多精彩請關注(路尋寫作創富)


路尋寫作創富


“十八羅漢”在中國民間耳熟能詳,但若問他們姓字名誰,是何來歷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而且其中的第十七、十八兩位羅漢,還是由蘇軾命名,乾隆皇帝欽定的。

羅漢又稱阿羅漢,是指能斷除一切煩惱,達到涅槃境界,不再受生死輪迴之苦,修行圓滿又具有引導眾生向善的德行,堪受人天供養的聖者。

羅漢原屬佛門之中的小乘佛教,但在佛祖釋迦牟尼的規勸和鼓勵下,小乘佛教的羅漢們便紛紛轉向“往世不涅”的大乘佛教,於是在大乘佛教之中,羅漢們有了他們新的地位。

“十八羅漢”是在中土的佛教之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這十八位羅漢均為佛祖釋迦牟尼的弟子。

釋迦牟尼佛為使佛法在佛滅度後能流傳後世,使眾生有聽聞佛法的機緣,便囑咐十六位羅漢永住世間,弘揚佛法。佛教最初在傳到中國時,原本只有十六位羅漢,但至唐末便開始出現了十八羅漢的雛形,而到了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

“十八”在中國是吉數,許多事情都要用“十八”來表示,諸如“十八般武藝”、“十八層地獄”、“祖宗十八代”等等,所以,羅漢也必須是“十八”位。

一:“坐鹿羅漢”,

二:“歡喜羅漢”,

三:“舉缽羅漢”,

四:“託塔羅漢”,

五:“靜坐羅漢”,

六:“過江羅漢”,

七:“騎象羅漢”,

八:“笑獅羅漢”,

九:“開心羅漢”,

十:“探手羅漢”,

十一:“沉思羅漢”,

十二:“挖耳羅漢”,

十三:“布袋羅漢”,

十四:“芭蕉羅漢”,

十五:“長眉羅漢”,

十六:“看門羅漢”,

十七:“降龍羅漢”(迦葉尊者),

十八:“伏虎羅漢”(彌勒尊者)。

“十八羅漢”的姓名和來歷,最早出自於蘇軾的《自南海歸過清遠峽寶林寺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羅漢》。

蘇軾在文中列舉出了這十八位羅漢的姓名,即前十六位羅漢加上迦葉、彌勒二位尊者,而降龍、伏虎二位羅漢,則是由清朝的乾隆皇帝欽定的,也算是受過皇封的羅漢了。中國最早的“十八羅漢”畫像,為五代時期的張玄及貫休所繪,最早的“十八羅漢”雕像,現存於杭州的煙霞洞。


王銘葦


其實,本來是十六羅漢。十八羅漢只是後人演繹的。玄奘(也就是唐僧)在《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中說:“以無上法付囑十六大阿羅漢並眷屬等。令其護持使不滅沒。”

十八羅漢

十八羅漢是由本來的十六羅漢加上二尊者。之所以湊成十八,其實我認為和中國人對十八的崇尚有關,因為十八是兩個九,重九之數。就像降龍十八掌,也必須是十八一樣。十八般武藝,也不只是十八,但是也這麼稱呼。這是一個吉祥的數字,所以,重九如九九重陽,還是我們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十八羅漢中,二尊者分別是迦葉尊者與彌勒尊者,分別對應降龍與伏虎羅漢。其中傳說濟公就是降龍尊者轉世,所以降龍羅漢的知名度非常高。降龍的由來,也是因為他曾經為取回佛經而殺了一條龍。

而伏虎羅漢,是釋迦牟尼的第十八個弟子,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羅漢是乾隆皇帝定的。而伏虎羅漢也不是“捨身飼虎”,他是將自己的飲食分給飢餓的老虎而由此得名。

十六羅漢

根據玄奘的說法十六羅漢如下:

第一尊者名賓度羅跋囉惰闍。(又稱坐鹿羅漢)。

第二尊者名迦諾迦伐蹉。(又稱歡喜羅漢)。

第三尊者名迦諾迦跋釐墮闍。(又稱舉缽羅漢)。

第四尊者名蘇頻陀。(又稱託塔羅漢)。

第五尊者名諾距羅。(又稱靜坐羅漢)。


第六尊者名跋陀羅。(又稱過江羅漢)。

第七尊者名迦理迦。(又稱騎象羅漢)。

第八尊者名伐闍羅弗多羅。(又稱笑獅羅漢)。

第九尊者名戍博迦。(又稱開心羅漢)。

第十尊者名半托迦。(又稱探手羅漢

第十一尊者名囉怙羅。(又稱沉思羅漢

第十二尊者名那伽犀那。(又稱挖耳羅漢

第十三尊者名因揭陀。(又稱布袋羅漢

第十四尊者名伐那婆斯。(又稱芭蕉羅漢

第十五尊者名阿氏多。(又稱長眉羅漢

第十六尊者名注荼半托迦。(又稱看門羅漢

如是十六大阿羅漢。一切皆具三明六通八解脫等無量功德。

在唐代只有十六羅漢的說法。十八羅漢的出現應該在唐之後。

在十六羅漢中:

坐鹿羅漢名字的意思是“不動利根”。所以坐在鹿上,若有所思。這也是他的特點。

歡喜羅漢的特點從他的稱號中就能看出。迦諾迦代蹉尊者是印度的演說家,他演講時常常面帶笑容。

舉缽羅漢,之所以叫舉缽,是因為他是一個化緣的行者,並在化緣途中宣揚佛法。

託塔羅漢,傳說是釋迦摩尼的最後一位弟子。他的特點十六個字“七層寶塔、佛法通靈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靜坐羅漢,靜坐羅漢的名字的意思是大力士,這點倒是非常有趣,因為他原本是一個戰士,在靜坐中平靜之前的暴戾

過江羅漢,這個稱謂的由來是因為跋陀羅尊者過江傳播佛法

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本來是一位馴象師,所以叫做騎象。

笑獅羅漢,本來是一個獵人,因為崇尚佛法而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他一生沒有傷病。

開心羅漢,開心羅漢看似和歡喜羅漢很像,但是他的開心不是歡喜的意思,而是打開心扉的意思,有趣的是他是天竺國王的太子。當他要繼承皇位時,他讓他的弟弟做皇帝並說:“你來做皇帝,我去出家,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所以開心見佛是這個意思。

探手羅漢,因為半托迦尊者打坐時用半迦坐法,打完坐雙手舉起,因此得名。關於打坐的方法很多其實很多,不是隻有電視劇中的那種,真正的打坐方式是不會讓自己感覺不舒服的。

沉思羅漢,人如其名。在沉思中獲得智慧與行動,聽說喬布斯也是通過靜坐來進行決策。

挖耳羅漢,挖耳是代表他的悠閒自得。六根清淨中,他的耳根最好,挖耳以示耳根清淨。

布袋羅漢,常揹著一個布袋笑口常開,傳說他是一個捕蛇人,但是他捕蛇是為了拔掉蛇的毒牙不讓其禍害世人,所以備著個布袋。

芭蕉羅漢,因為他在芭蕉樹下修行,因此得名,芭蕉也有一種仙風道骨、超凡脫世的感覺。

長眉羅漢,一位長眉的老人,《西遊記》中我記得倒是有他。

看門羅漢,釋迦摩尼的親信,看門所以威武。他去化緣時也是凶神惡煞,後來佛祖給了他一根錫杖,從此改正。

如是十六大阿羅漢。一切皆具三明六通八解脫等無量功德。離三界染誦持三藏博通外典。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壽量。乃至世尊正法應住常隨護持。及與施主作真福田。令彼施者得大果報。

他們受了釋迦牟尼的囑咐:不入涅盤,常住世間,受世人的供養而為眾生作福田。

十八羅漢的文化在中國也是非常盛行,雖然我們不能迷信,但是用一種平視的眼光去看待這些宗教,其實他們是非常有文化意義的。


坦坦蕩蕩的尚格


第一位羅漢——坐鹿羅漢

(賓度羅跋羅墮閣尊者:賓度羅是印度十八姓之一,跋羅墮閣是名)

本事:擅長騎鹿

第二位羅漢——歡喜羅漢

(迦諾迦代蹉尊者)

本事:擅長歡笑

第三位羅漢——舉缽羅漢

(諾伽跋哩陀尊者)

本事:高舉鐵缽

第四位羅漢——託塔羅漢

(蘇頻陀尊者)

本事:隨身帶塔、修得五神通和非非想及非想定

第五位羅漢——靜坐羅漢

(諾距羅尊者:諾距羅可譯為大力士)

本事:力大無窮

第六位羅漢——過江羅漢

(跋陀羅尊者:跋陀羅是一種樹)

本事:暫未知

第七位羅漢——騎象羅漢

(迦理迦尊者:伽裡伽為騎象人的意思)

本事:擅長訓象

第八位羅漢——笑獅羅漢

(伐闍羅弗多羅尊者)

本事:有五種不死的福力、帶小獅子

第九位羅漢——開心羅漢

(戍博迦尊者)

本事:心中有佛

第十位羅漢——探手羅漢

(半托迦尊者)

本事:單盤膝打坐

第十一位羅漢——沉思羅漢

(羅怙羅尊者:羅怙指一種能引起日月食的魔)

本事:擅長暝思、爹是釋迦摩尼

第十二位羅漢——挖耳羅漢

(那迦犀那尊者:那迦犀那即龍的軍隊的意思)

本事:最擅長論《耳根》

第十三位羅漢——布袋羅漢

(因揭陀尊者)

本事:給蛇拔牙

第十四位羅漢——芭蕉羅漢

(伐那婆斯尊者:伐那婆斯是雨的意思)

本事:暫未知

第十五位羅漢——長眉羅漢

(阿氏多尊者)

本事:暫未知

第十六位羅漢——看門羅漢

(注茶半托迦尊者)

本事:暴力化緣

第十七位羅漢——降龍羅漢

(迦葉尊者)

本事:暫未知

第十八位羅漢——伏虎羅漢

(彌勒尊者)

本事:餵養老虎

注:降龍羅漢與伏虎羅漢都是乾隆爺欽定,這兩位羅漢以前最初不存在,後來傳為是慶友尊者和君屠缽嘆尊者,最後才定為迦葉尊者和彌勒尊者。


有的說沒的說


佛陀為了弘揚佛法,把修為比較高的定為羅漢,與之對應的還有菩薩。十八羅漢原本十六位,後來經過增集而成十八位,十八羅漢分別是:

1、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

2、歡喜羅漢——迦諾伐蹉尊者

3、舉缽羅漢——迦諾迦跋釐隋閣

4、託塔羅漢——蘇頻陀

5、靜坐羅漢——諾距羅尊者

6、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

7、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

8、笑獅羅漢——羅弗多尊者

9、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

10、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

11、沉思羅漢——羅怙羅尊者

12、挖耳羅漢——那迦犀那尊者

13、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

14、芭蕉羅漢——伐那婆斯尊者

15、坐鹿羅漢——賓羅跋羅多尊者

16、看門羅漢——注茶半托迦尊者

17、降龍羅漢——慶友尊者

18、伏虎羅漢——賓頭盧尊者

十八羅漢的本事

長眉羅漢:傳說出生時就有兩條長眉,俗稱長眉羅漢,十八羅漢之首。福德智慧無量。

歡喜羅漢:隨機說教,方便說法,讓眾生得歡喜。歡喜羅漢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辯師,即善於談論佛學的演說家及雄辯家。

舉缽羅漢:舉缽羅漢是一位慈悲平等託缽化緣的行者。藉託缽福利世人,予眾生種植福德,併為他們講說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眾生。

託塔羅漢:他因懷念佛陀而常手託佛塔。以懷記佛陀的教法,並啟化眾生廣植福德以成就佛道,因塔是為葬佛舍利的,所以此塔便成為佛的象徵。所以蘇頻陀尊者又稱託塔羅漢。蘇頻陀是佛祖最後一名弟子,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

靜坐羅漢:又為大力羅漢,因過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無窮。羅距羅尊者(俗稱靜坐羅漢),於禪坐中瞑思世界宇宙的真理,證悟後說法度眾。

過江羅漢:過江似蜻蜓點水,灑脫自在,超越煩惱無邊的苦海。相傳東印度群島的佛教,最初是由鈸陀羅傳去的。其身負經卷、東渡傳經、隨緣教化,普渡眾生。因此稱之為過江羅漢。

騎象羅漢:迦理迦本是一位馴象師,騎象軒昂,頌經朗朗,心懷眾生,目及四方。象是佛法的象徵,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勞又能致遠。迦理迦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騎象羅漢」。

笑獅羅漢:羅弗多尊者,原為獵人,因學佛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據說,由於他往世從不殺生,廣積善緣,故此一生無病無痛,而且有五種不死的福力。故又稱他為金剛子,深受人們的讚美,尊敬。

開心羅漢:袒露其心,啟示眾生若能常保持心地的清淨,不造惡業,努力行善,佛在心中,心即是佛,自身便是佛,自心即是佛心。

探手羅漢:因他打坐時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將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單盤膝法,每次打坐完畢即將雙手舉起伸懶腰,長呼一口氣而得此名。

沉思羅漢:他表情深沉,彷彿在思考什麼問題,所以人們又稱之為沉思羅漢。他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時能行人所不能行。他的沉思,就是在思智慧與行動。

挖耳羅漢以論“耳根清淨”聞名,故稱挖耳羅漢。所謂耳根,是由於醒覺而生認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六種根源之一。

布袋羅漢;常背一布袋笑口常開。斷除一切煩惱,不受毀譽得失心及外境的影響,凡人間是非善惡之事皆包容於心,如同布袋容納而歡喜自在。

芭蕉羅漢:出家後常在芭蕉樹下修行,世間的喧嚷煩惱不能侵撓他的心。

坐鹿羅漢:端坐神鹿、若有所思泰然自若,曾乘鹿入皇宮勸喻國王學佛修行。

看門羅漢:出家四個月一句偈語也學不全,但在佛陀的精心點化下,不久也證得阿羅漢果。佛陀送給他一根錫杖。他化緣時就在人家門口搖動錫杖以求佈施。故他又稱看門羅漢。

降龍羅漢:傳說當時海龍王發動洪水,把佛經收藏於龍宮之內,而正是慶友尊者(或降龍尊者)降服了龍王取回佛經,立了大功,因此他也就被尊名為降龍羅漢。

伏虎羅漢:傳說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廟外,經常有猛虎因肚子餓長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飯食分給這隻老虎,時間一長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稱他為伏虎羅漢。

少林寺有舉世聞名的十八羅漢功,還有十八羅漢陣,經過影視作品的渲染,十八羅漢已經深入人心,在人們心中十八羅漢不僅僅是佛教護持正法的羅漢,還是功夫高深、維護正義的代表。


蕭晗之十二子門


平時我們去寺廟燒香拜佛時,可以看見大殿中間位置是如來佛祖的雕像,左右兩側分別坐落了九個羅漢模樣的雕像,這左右兩側的羅漢就被稱為“十八”羅漢。在佛教傳說中,十八羅漢是如來座下的弟子,他們個性迥異,每個人有不同的名字和本領。

降龍羅漢

降龍羅漢想來大家都不陌生,看過《濟公活佛》的應該都知道,他本是佛祖座下弟子,法力無邊,助佛祖降龍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龍修煉幾百年,卻始終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觀音,得知七世塵緣未了,便下凡普渡眾生,並化名“李修緣”,了結未了塵緣。

伏虎羅漢

在《濟公活佛》中伏虎羅漢常和降龍羅漢一起出場。傳說伏虎羅漢住的寺廟外,經常有猛虎因肚子餓長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飯食分給這隻老虎,時間一長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稱他為伏虎羅漢。

坐鹿羅漢

他以神鹿為坐騎,外型泰然自若、清高自賞。坐鹿羅漢原本是印度王國的大臣,位高權重,後來無心為官便剃髮出家當了和尚,遁入深山修行。

歡喜羅漢

歡喜羅漢本事印度王國的辯論師,善於與人談論佛學。因其在演說及辯論時,面帶微笑,故名歡喜羅漢。

託塔羅漢

託塔羅漢是如來佛祖所收的最後一名弟子,他手持七層寶塔,佛法通靈,道行超群。

舉缽羅漢

舉缽羅漢本是一名化緣和尚,他每次化緣是都將缽盂舉過頭頂,因此被稱為舉缽羅漢。他為眾生種植福德,講說佛法,並以身教、言教度化眾生。

靜坐羅漢

靜坐羅漢本是一個力大無窮的戰士,後來出家當了和尚,靜心念佛。他身體碩大,外型神態自若 、安詳瑞慶。

過江羅漢

過江羅漢出生後不久他母親便將他送往寺廟出家,後來有乘船東渡,跋山涉水,傳頌佛法、普渡眾生,因此稱之為過江羅漢。

騎象羅漢

他原本是一名馴象師,後來遁入佛門,修成正果,平時以象為坐騎。

笑獅羅漢

笑獅羅漢身體魁梧健壯,儀容莊嚴凜然,他往生從不殺生,廣績善緣,因此一生無病無痛,而且有五種不死的福力,故又稱他為“金剛子”。笑獅羅漢常常把一隻小獅子帶在身邊,因此又被人們成為“笑獅羅漢”。

開心羅漢

他本事天竺國的太子,被父王立為儲君,但是他無意為王,於是出家當了和尚,並將王位交給了他弟弟。

探手羅漢

他本是藥叉神半遮羅之子,後來出家唸佛。他打坐時將一腿盤在另一腿上,打完坐又將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因此又被稱為“探手羅漢”。

沉思羅漢

沉思羅漢出生在月食之時,故又取名取名羅怙羅多。他面相豐腴、蠶眉彎曲、秀目圓睜、敦厚凝重的風姿之中帶有逸秀瀟灑的氣韻。他時常冥思打坐,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時能行人所不能行。

挖耳羅漢

挖耳羅漢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同歡喜羅漢一樣也是一名辯論師。因他論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淨。

布袋羅漢

布袋羅漢本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後拔去其毒牙而放生於深山,因發善心而修成正果。相傳他的布袋又名乾坤布袋,可容納天地萬物。

芭蕉羅漢

相傳他出生時,雨下得正大,院子裡的芭蕉樹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響,因此他的父親為他取名為“雨”。後來他出家進入佛門,喜歡在芭蕉樹下修行,因此被稱為“芭蕉羅漢”。

長眉羅漢

他本是一名和尚,因為修行到老,眉毛都脫落了,脫剃兩條長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又轉世為人。一出生便有兩條長長的白眉毛,眾人皆說他有佛相,因此他父親就將他送入寺廟出家唸佛,終於修成正果。在電視劇《西遊記》中也有他的出場,曾與大鵬進行鬥法。

看門羅漢

看門羅漢是佛祖親信弟子之一,佛祖曾賜他一根錫杖,每當化緣時用這錫杖在人家門上搖動,有緣人便會開門布舍。


渺渺蓑衣客


我們常提起的“十八羅漢”一般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駐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也稱羅漢或尊者,即得道者、聖人。十八羅漢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得來,他們皆為釋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羅漢經唐代玄奘法師譯出之後,便流行開來。相傳經清乾隆帝欽定,十七、十八羅漢為降龍羅漢和伏虎羅漢,十八羅漢的名號才最終確定。當然現今關於最後兩位羅漢仍存在不同說法。


乾隆帝欽定的十八羅漢包括:

1. 賓度羅跋囉惰闍(坐鹿羅漢,曾乘鹿入皇宮勸喻國王學佛修行)

2. 迦諾迦伐蹉(喜慶羅漢,古印度雄辯家,知一切善惡法)

3. 迦諾迦跋釐惰闍(舉缽羅漢,託化緣的行者)

4. 蘇頻陀(託塔羅漢,佛陀關門弟子,因懷念佛陀而常手託佛塔)

5. 諾距羅(靜坐羅漢,又為大力羅漢,因過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無窮)

6. 跋陀羅(過江羅漢,賢者,過江似蜻蜓點水)

7. 迦理迦(騎象羅漢,佛的侍者,本是一名馴象師)

8. 伐闍羅弗多羅(笑獅羅漢,金剛子,原為獵人,因學佛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

9. 戍博迦(開心羅漢,出家前為宦官,曾袒露其心,使人覺知佛於心中)

10.半托迦(探手羅漢,因打坐完常隻手舉起伸懶腰,而得此名)

11.羅怙羅(沉思羅漢,釋迦牟尼親生兒子,以密行居首)

12.那伽犀那(挖耳羅漢,以論“耳根清淨”聞名,故稱挖耳羅漢)

13.因揭陀(布袋羅漢,常背一布袋笑口常開,又名布袋和尚)

14.伐那婆斯(芭蕉羅漢,出家後常在芭蕉樹下修行用功)

15.阿氏多(長眉羅漢,佛的侍者,傳說出生時就有兩條長眉,魏晉南北朝的梁武帝,據說是其化身受難)

16.注荼半托迦(看門羅漢,半托迦的弟弟,為人盡忠職守)

17.迦葉尊者(降龍羅漢,傳說曾降伏惡龍,並降世於一凡人身上,該人就是濟公)

18.彌勒尊者(伏虎羅漢,曾降伏過猛虎)。

個人認為十八羅漢故事中存在後人過分解讀的部分。十六羅漢原型為公元2世紀師子國(今 斯里蘭卡)慶友尊者所作的《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中提到的十六羅漢,其文中僅記載了十六羅漢的名字和所住地區,而對其生前之事、相貌特徵等狀況的記載並不清晰。如被認為是化身為梁武帝的長眉羅漢,還有真身是曾降伏惡龍的濟公的降龍羅漢,固然有真實的歷史人物原型,但當民間歷史和佛教傳說結合,更增添了神秘的宗教色彩。


國家人文歷史


在幾千年的文化沉澱中,有許多不可思議的神話,有的口口相傳,有的記載於歷史資料,其中的十八羅漢更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神話人物,均為釋迦牟尼的弟子。唐末時流行十六羅漢,後來加入了降龍、伏虎二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並且一直至今。

十八羅漢背後的故事

據說在很久以前,一個鎮子上面有18個出名的強盜聚集於一起,他們一起謀劃一件事情,就是打算搶劫當地李員外家的財富。

李員外家財萬貫,但是正常做生意得來的,經常樂善好施,所以很多百姓對於李員外還非常感激,但是18名強盜不管這一切,他們約好三天之後去打劫。

這一天,李員外剛好要出門,經過自己牛圈的時候,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他趕緊停下腳步走過去,可是看了一下又發現沒人,只有牛圈裡有一頭大黃牛。

他的當時特別奇怪,又有點緊張的問:“是誰在叫我?”

那個大黃牛嘴一張就說:“是我。”

李員外當時都嚇壞了,驚奇的問:“你是神仙還是妖怪,怎麼會說話呢?”

黃牛說:“我也不是神仙,也不是妖怪,我是你舅舅,在你很小的時候,我借你家的錢沒還,死了之後閻王讓我變成牛來還債,這是我應得的報應。”

李員外聽了之後特別吃驚,黃牛停了一下又說:“三天之後的晚上,會有18個強盜來你家要搶劫,你要提前做好準備。”然後黃牛就不再說話,轉頭吃草去了。

李員外聽了之後非常緊張,並且對黃牛的話深信不疑,心裡想:這18強盜遠近聞名,官府都奈何不了,如果要搶我,這場災難怎能逃脫呢,這該怎麼辦?李員外想了很久也沒有想到辦法,就悶悶不樂的回自家屋裡坐著。

李員外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乾脆心一橫,就想:不如辦幾桌酒席,等他們來了直接贈些,估計能免除災禍。於是就叫家裡人開始準備,到了三天之後的三更十分,18個強盜真的來到了李員外家,但是剛到門口,卻發現李員外已經站在門口等著了,高聲的對他們說:“得知諸位英雄光臨,老夫有失遠迎,我略備薄酒,大家一起賞光吧。”

強盜一看這樣都呆了,也不知道什麼情況,也不知道該不該進去,可是最後想了一下還是進去了,當酒過三巡之後強盜酒足飯飽,李員外就拿出財寶對強盜說:“這些薄禮不成敬意,請你們笑納。”

強盜看到他這麼恭敬也不想為難他,帶著財寶便走了,路上18個強盜七嘴八舌的說:“這李員外怎麼知道咱們要去他家呢,肯定有人走露了消息。”

於是便計劃著說:“咱們三天之後還去,我就不信還搶不了他。”

轉眼三天時間又到了,可是沒想,可是當他們走到李員外家門口的時候,李員外仍然站在家門口笑盈盈的接待他們,而且又擺好三桌酒菜,像上次一樣,他們又拿著金銀財寶走了。

可是強盜回去之後還是不甘心,第三次他們又故伎重施,發現還是和前兩次一樣,李員外早就在門口笑臉相迎,酒席也已經擺好。

強盜們百思不得其解,就說:“我們這三次來搶你家,你每次都準備好了,那是誰告訴你的呢?”

李員外就把前前後後的事情都告訴了強盜,強盜們聽了之後驚嚇的說:“親屬之間借錢不還,死後都要變成牛來還債,我們做惡多端豈不是會更慘,不如金盆洗手,請您幫幫我們吧。”

李員外看他們誠心改過,也心生慈悲就說:“佛家慈悲,你們不如去西天求如來。”

強盜們聽了叩謝離去,連夜向西天而去,一路受盡苦難,到了西天,只見山間只有一條小路蜿蜒向上,就踏上小路,可走到半山腰卻聽到空蕩的山間說:“你們是何人,為何來我寶山?”

強盜一聽就說:“我們原本是強盜,因為作惡太多,想請佛祖教化。”

佛祖說:“那好,你們隨我來,我走哪裡你們必須走哪裡。”

強盜聽了之後抬頭看去,只見小路上站著如來,於是叩頭謝過,便緊隨其後,走了一段路之後來到懸崖,如來說:“我向懸崖跳下,你們誰也不許後悔退縮。”說完跳下懸崖,然後化作金色蓮花,慢慢拖住了身體,強盜們一看也急忙跳下懸崖,然後拖住身體,就這樣他們通過考驗,變為十八羅漢。

這十八羅漢教化眾人,只要放下執念,便可修成正果,寺廟的大雄寶殿兩旁,也供奉著十八羅漢。

十八羅漢的名字

十八羅漢分別為:

坐鹿羅漢,寓意為高官厚祿

歡喜羅漢,寓意為心花怒放,自得其樂。

舉缽羅漢,寓意為衣食無憂

託塔羅漢,寓意為佛法常在

靜坐羅漢,寓意為堅如磐石

過江羅漢,寓意為通達四海

騎象羅漢,寓意為道路平坦

笑獅羅漢,寓意為百病不侵

開心羅漢,寓意心口相應

探手羅漢,寓意大徹大悟

沉思羅漢,寓意深思熟慮

挖耳羅漢,寓意六根清淨

布袋羅漢,寓意內有乾坤

芭蕉羅漢,寓意勤奮向學

長眉羅漢,寓意長壽有方

看門羅漢,寓意取之有道

降龍羅漢,寓意平定四方

伏虎羅漢,寓意不畏艱辛

好了,以上就是十八羅漢的名稱,以及他們背後的故事,感謝您的閱讀。


國學書舍


十八羅漢(佛教十八位尊者)

十八羅漢,系自十六羅漢演變而來。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羅漢像,為五代·張玄及貫休所繪。其後,宋·蘇東坡分別為此二畫題十八首贊,並於貫休所作標出羅漢名稱。此外,杭州飛來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羅漢像,也是宋代的作品。元代以後,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羅漢,且在佛教界,羅漢像的繪畫與雕塑,也多以十八羅漢為主。自此,十六羅漢乃逐漸沉寂,十八羅漢代之而起。日本鎌倉光明寺也有十八羅漢像,據考證系南宋至元代期間之作。

關於十八羅漢的名稱,前十六羅漢,皆如《法住記》所載,並無異說。後二位羅漢,則眾說紛紜,並不一致。茲列出幾種主張如下:

(1)以慶友為第十七尊,賓頭盧為第十八尊。其中,慶友即難提蜜多羅,亦即《法住記》的作者;賓頭盧即位列十六羅漢之首的賓度羅跋羅墮闍。

(2)另有加上大迦葉與軍屠缽嘆二位尊者。依《佛祖統紀》卷三十三所述,唐代妙樂(湛然)首創此說,宋代淨覺(仁嶽)亦採此種說法。此係合併《法住記》所載十六尊者,與《彌勒下生經》的四大聲聞,省略其中重複的二位尊者所成。

(3)西藏地區所傳,則加上達摩多羅與布袋和尚。其中,達摩多羅被認為是編纂〈優陀那品〉的法救,但無明確的證據。其像為揹負梵篋,類似唐代入竺僧玄奘。布袋和尚,其起源與中國唐末的契此和尚頗有關聯。另從其周圍圍繞若干幼童看來,也可能與多產神訶梨帝母(Hāritī)的配偶半支迦(Pañcika)有關。此外,又有加上降龍、伏虎二尊者,或加摩耶夫人、彌勒二者等不同說法。

坐鹿羅漢:

賓度羅跋羅墮閣尊者——坐鹿羅漢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賞

賓度羅跋羅墮閣尊者又名賓頭盧尊者。

歡喜羅漢

迦諾迦代蹉尊者——歡喜羅漢

妖魔除盡、玉宇澄清 揚手歡慶、心花怒放

迦諾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論師之一。

舉缽羅漢

諾迦跋哩陀尊者——舉缽羅漢

諾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緣和尚。他化緣的方法與眾不同,是高舉鐵缽向人乞食,成道後,世人稱其為“舉缽羅漢”。

託塔羅漢

蘇頻陀尊者——託塔羅漢

靜坐羅漢

諾距羅尊者——靜坐羅漢

過江羅漢

跋陀羅尊者——過江羅漢

騎象羅漢

迦理迦尊者——騎象羅漢

笑獅羅漢

伐闍羅弗多羅尊者——笑獅羅漢是佛教十八羅漢的第八位,為梵語Vajraputra 的音譯。

開心羅漢

戍博迦尊者——開心羅漢

探手羅漢

半托迦尊者——探手羅漢

沉思羅漢

羅怙羅尊者——沉思羅漢

挖耳羅漢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羅漢

布袋羅漢

因揭陀尊者——布袋羅漢

芭蕉羅漢

伐那婆斯尊者——芭蕉羅漢

長眉羅漢

阿氏多尊者——長眉羅漢

看門羅漢

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門羅漢

降龍羅漢

迦葉尊者——降龍羅漢

伏虎羅漢

彌勒尊者——伏虎羅漢


中國的十八羅漢是由十六羅漢加上兩位羅漢,乾隆所欽定的十八羅漢。

分別是:

賓度羅跋囉惰闍(Pindola-bharadvaja)

迦諾迦伐蹉(Kanaka-vatsa)

迦諾迦跋釐惰闍(Kanaka-bharadvaja)

蘇頻陀(Suvinda)

諾距羅(Nakula)

跋陀羅(Bhadra)

迦理迦(Karika)

伐闍羅弗多羅(Vajra-putra)

戍博迦(Svaka)

半托迦(Panthaka)

羅怙羅(Rahula)

那伽犀那(Nagasena)

因揭陀(Ingata)

伐那婆斯(Vanavasin)

阿氏多(Ajita)

注荼半托迦(Cuda-panthaka)

嘎沙鴉巴尊者(Kasyapa 迦葉尊者)

納答密答喇尊者(Maitreya 彌勒尊者)


十八羅漢民間傳說:

說,十八羅漢曾經是十八個強盜,個個武藝高強,經常打家劫舍。但強盜怎麼成正果,當了羅漢呢?

有一天,十八個強盜聚在一起,商量好三天後去打劫李員外家。

這個李員外的家資萬貫,平時樂善好施,深受百姓的敬仰。這一天,李員外正要外出,經過牛圈時,忽然聽得有人叫“李員外”,他急忙停步,四下看看並無一人,只有一頭大黃牛,心中非常奇怪,問了一聲:“是誰叫我?”只見大黃牛的嘴一張一合道:“是我。”李員外說:“你是神仙?還是妖怪?”黃牛道:“我不是神仙,更不是妖怪,我是你的舅舅。只因在你小的時候,我借了你家的錢,昧了心沒有還,死後閻君讓我變牛來還債,這是對我的報應。”黃牛停了停又說道:“三天後的晚上,有十八個強盜要來你家搶劫,你要提前做好準備"大黃牛說完後,就低頭吃草去了。

李員外聽黃牛說後,深信不疑。心中想道:這十八個強盜遠近聞名,連官府也奈何不得,既然要搶我家,這場災難是逃不脫了,這該如何是好?他悶悶不樂地回到書房。坐了一會兒,忽然心頭一亮,道:“我不如辦上幾桌酒席,等他們來後,再贈些金銀,此難可免了。”主意拿定,即刻叫家人前去準備。

到了第三天晚上三更時分,十八個強盜來到李員外家門口,大吃一驚,只見李家院門大開,李員外站在門口,高聲叫道:“得知眾位英雄光臨敝舍,老夫有失遠迎,略備薄酒,請眾英雄賞光,請!”眾強盜面面相覷,退又不是,只好隨李員外進去。

進了院內,只見客廳明燈高懸,早已擺好三桌上好的酒菜。李員外讓眾強盜入席痛飲,自己作陪。眾強盜酒足飯飽後,李員外又拿許多金銀財寶,對眾強盜說:“些許薄禮,不成敬意,望乞笑納。”眾強盜拿了金銀財寶,揚長而去。

走在路上,眾強盜議論紛紛:“這次去肯定是有人走漏了消息,要不,他怎麼能知道咱們要去?!”強盜頭子說:“三天後咱還去,我就不信搶不了他。

三天的時間轉眼就到。晚上三更以後,眾強盜來到李員外家門口,只見還和上次一樣,李員外等在門口,客廳仍然擺著三桌酒席。眾強盜心裡雖然驚奇,但面上毫不推辭,霎時風捲殘雲吃了個精光。飯後,李員外照樣拿來許多金銀財寶送給他們。

眾強盜回到家中,頭子說:“三天後咱們再去,如果還和前兩次一樣,肯定是咱們中間有人走漏了消息,到那時,不管是誰,可別怪我無情。並宣佈:三天以內誰也不能離開這裡,更不能接觸任何人。”

三天後,眾強盜來到李員外家,個個驚得目瞪口呆,只見和前兩次一樣,李員外在門口笑臉相迎,客廳內三桌酒席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眾強盜入席後,強盜頭子再也忍耐不住,對李員外說:“我們三次來搶你家,你都事先知道,究竟是誰告訴你的?’’

李員外說:“是我們家的大黃牛"於是將大黃牛說的話全部告訴了他們。

眾強盜聽後,紛紛離席跪下,對李員外說:“舅舅借外甥的錢生前不還,死後還要罰他變牛償還,象我們這作惡太多,死後還不知要變幾百次牛馬。現在我們決心洗手不幹,請您給我們指一條明路吧。”

李員外見他們決心痛改前非,說道:“改惡從善,既往不咎。你們可到西天求如來佛祖,讓佛祖教化你們。”

眾強盜連忙叩頭道謝,連夜向西天而去,一路上受盡了千辛萬苦。這一天來到一座高山,只見一條小路蜿蜒通向山頂,眾強盜順著山路向山上走去。剛走半山腰,聽得上面有人說話你們是何方之人,為何來到我的寶山?眾強盜急忙跪下說:“我們原來是一夥強盜,只因作惡太多,想求佛祖如來教化。”只聽那人說:“你們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嗎?”眾強盜忙說:“不敢,只求佛祖洗清我們的罪孽。”那人說:“既然如此,隨我走吧。我走到哪那裡,你們必須跟我走到那裡。”

眾強盜抬頭一看,見前面小路上站著如來,忙叩頭後隨如來走去。走到一座懸崖邊,如來道:“我們向崖下跳去,誰也不許後悔。’’說完就向崖下一跳,只見一朵金色的蓮花將如來的身體托住,飄上天空。十八個強盜也急忙跳了下去。就這樣,十八個強盜就成了如來身邊的十八羅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