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員工數超22萬!京東構建多元商業生態成新崗位的“培養皿”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不僅有微觀的民生效應,更事關宏觀的經濟社會穩定。所以連著“保民生”議題的穩就業,是“六穩”之首,也是穩增長的重要目的。而在就業機會挖潛上,新經濟顯然大有可為。

3月2日,京東集團發佈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主要核心業績指標均超預期,其中全年淨收入同比增長24.9%,淨服務收入同比大幅增長44.1%,股價在近14個月內暴漲超過100%。除了業績外,財報中涉就業的數據也很“亮眼”:2019年京東新增員工超4萬人,創歷史新高,也遠超2019年年初計劃增加的1.5萬個崗位,還為社會間接創造了超過1500萬個就業機會。


員工數超22萬!京東構建多元商業生態成新崗位的“培養皿”


就業壓力的重要“減壓閥”

新增就業崗位超4萬人,帶動就業機會逾1500萬個,京東披露的這兩個“穩就業”相關數據,無疑印證了“新動能是新增就業最大的容納器”的判斷,也展示了“向新經濟要就業機會”的可挖潛空間。在新冠肺炎疫情給就業帶來了衝擊的背景下,這也傳遞出了熨帖人心的積極信號。

早在幾年前,在“三去一降一補”結構性改革推進的背景下,渲染“中國會出現第二次失業潮”的論調就曾甚囂塵上,但這被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節奏與強勁活力“打臉”——從2017年到2019年,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為3.9%、3.8%、3.62%,連創新低。“經濟下行,就業不降”,就業率還穩中有升,跟中國新經濟的蓬勃發展勢頭緊密相關。新華社就曾報道,2016年,新經濟對新增就業的貢獻率達到70%;近幾年拉動的新增就業規模也很可觀。


員工數超22萬!京東構建多元商業生態成新崗位的“培養皿”


而在如今戰“疫”期與我國經濟換擋升級期疊合、就業承壓的形勢下,穩就業還需要依託新經濟的帶動作用,尤其是激活電商、物流、O2O等業態在就業的強力拉動作用,讓其充當就業壓力的重要“減壓閥”,也藉助數字化賦能“改造”三百六十行,將就業導向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節奏”。

首先,新經濟本身的迭代,就是新增就業機會的“培養皿”。拿電商來說,零售領域人、貨、場關係的重構,線上線下全新交互場景的形成,需求端消費升級的拉動,本就意味著某種迭代。而迭代也會帶來很多新機遇,包括新就業機會。

京東作為員工規模長期雄踞互聯網企業之首的互聯網“用工大戶”,2019年新增員工超過4萬人,這依託的是京東的長線化戰略佈局與高質量增長。從電商逐步發展成為涵蓋零售、數字科技、物流、保險、雲計算等多元業務齊頭並進的智能供應鏈基礎設施服務商,京東近年來積極開拓了多種商業模式,構建了多元的商業生態,創造了超2000種工作崗位,其中包括大量的前沿領域新興崗位。

像京東的無界零售,本就能在幫助企業在零售業務鏈中整合門店、用戶、商品、訂單、會員、社交分享等信息流,實現全場景的觸達之餘,也對整個零售產業鏈進行數字化改造,提高全行業效率,帶來許多生產要素重組,進而帶動很多新的交易型就業機會。京東物流啟動“雲梯計劃”,在人工智能、IoT、大數據等方面持續發力,也必然催生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

猶記得,去年初,網上曾傳出“京東員工排隊離職”的消息,而京東快遞員取消底薪、增加攬件提成的薪酬調整動作也曾引發很多解讀,但京東增員超過4萬,不啻為最直接的駁斥。

生態鏈讓就業拉動效應外溢

其次,新經濟的生態鏈特點,也會讓就業拉動效應外溢。新經濟能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相關領域發展,帶來市場半徑擴大、分工細化,也讓整個生態圈孕育出很多新就業形態。

正如經濟學家皮薩里德斯提出的“就業補償和創造機制”中所說的,技術進步在“摧毀”大量的工作崗位的同時,也創造出了許多新的工作機會。這些年來,電商、O2O、共享經濟、人工智能等,都對很多傳統產業行業實現了顛覆或重構,孕育出了大批具有技術含量的崗位、工作機會。


員工數超22萬!京東構建多元商業生態成新崗位的“培養皿”


從零售到物流,從數字科技到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京東就用過去17年來在技術儲能與一體化開放,賦能了很多傳統產業,大大降低了各個行業數字化升級的門檻,也通過持續地創新和開放,與實體產業深入融合,最終通過滾雪球效應,為全社會提供更加多元、高質量的就業路徑,間接創造了超過1500萬個就業機會。

到頭來,京東構建的電商、數科、物流生態圈實現了最大化的衍生和帶動,在此過程中,它將創造就業機會的創造跟自身業務擴展結合,也將企業效益跟社會效益結合。

這無疑切合當下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的社會之需。要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根據就業形勢變化調整政策力度,減負、穩崗、擴就業並舉。而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近日也表示:當前中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2019年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口1352萬人,連續第七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從今年1月份的數據來看,主要的就業指標也是運行在合理區間。但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就業的影響不小”。

京東作為大體量的互聯網平臺,承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厚重期許,擔起與自身體量和能力匹配的責任分量,在吸納就業上持續發力,無疑為穩就業提供了強效動能。

值得細說的是,京東對穩就業的助力,還摻進了“抗疫擔當”在裡面。在疫情發生以來,不少服務性企業和中小微企業暫時停工,還面臨發不出工資復不了工和裁員節流的壓力。而為了幫助中小企業紓困,京東和旗下的達達發佈“人才共享”計劃,面向全社會提供超過35000人的臨時和正式員工崗位,通過餘缺調劑、崗位共享等創新模式,最大程度地減少疫情在短期內對就業產生的衝擊。這樣超量吸納社會就業的強勢舉措,也體現了京東全力支持政府穩就業、保民生工作的決心。

說到底,更多地向新經濟高質量增長要“穩就業”動能,正當其時。而新經濟也不妨將在抗疫中體現出的能量拓展到穩就業方面,助益“保民生”,也增益於經濟社會穩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