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趨勢?

星光體育先鋒


9月11日早盤,新能源汽車板塊集體飆升,多股漲停。究其原因,是受到週末傳出的“我國已啟動傳統能源車停產停售時間表研究”消息的影響。

9月9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表示,目前工信部已經啟動了相關研究,將同相關部門一起,制訂我國停止生產銷售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工信部首次針對燃油汽車禁售相關事宜進行表態。這意味著我國正式將全面禁售燃油汽車工作提上日程。

同時,此前坊間傳言將要推遲落地的雙積分政策,此次被確認將於近期發佈實施。

記者瞭解到,目前,包括英國、法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已經對停售傳統燃油車作出了規劃,具體時間集中在2025年-2050年。

而對於我國實施禁售的具體時間,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禁售燃油車、全面發展新能源車是當今社會的趨勢,但這屬於系統工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一刀切。

汽車分析師顏景輝認為,十年內實現禁售燃油車的可能性較小,困難較大。他表示,畢竟當下我國仍以燃油車為主,在沒有完全換到新能源產業時,無法做好保有量接近兩億輛汽車的售後服務工作。對此,國家可以更加提倡、支持新能源發展,循序漸進地過渡。

新能源是大勢所趨

6月13日,工信部發布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對車企的平均油耗積分和新能源汽車積分作出了明確規定,要求車企承擔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車生產義務,不達標的車企,將面臨暫停申報汽車目錄、停止部分傳統汽車車型生產等嚴厲處罰。

辛國斌表示,雙積分政策旨在建立傳統汽車反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長效機制。而記者瞭解到,已有多個國家在新能源領域做出了規劃佈局。

早在2015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包括德國、英國、荷蘭、挪威,以及美國18個州等在內的國家和地區,就組成了“零排放車輛同盟”,承諾到2050年,該聯盟內國家將不再銷售燃油車。

此後部分國家更是給出了更為具體的計劃。其中,挪威、荷蘭提出要在2025年起禁止銷售傳統的汽油和柴油汽車;德國通過了將於2030年起禁止所有燃油汽車上路的決議;印度能源部門也表示,到2030年只賣電動汽車;英國、法國宣佈在2040年前停止銷售汽油和柴油車。

對此,汽車評論員凌然表示,我國未來也會面臨能源枯竭問題,汽車尾氣的排放也給大氣帶來了嚴重的汙染,所以,禁售燃油汽車是全球化趨勢,我國必然也要緊跟步伐。

辛國斌表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國已成為最大的生產和銷售市場。2016年,我國新能源(9.100, 0.03, 0.33%)汽車產銷突破50萬輛,累計推廣超過100萬輛,佔全球50%。新能源車整車研發水平不斷提高,中國品牌的市場認可度大幅提升,在某些細分市場已經能夠和國際品牌同臺競爭。

在這樣的背景下,禁售傳統燃油車成為可能。

禁售需要時間

雖然發展新能源汽車、禁售傳統燃油車是大勢所趨,但是對於何時實施這一規則,不少業內人士都表示仍需要時間。

記者注意到,在去年,就有傳言稱我國將於2025年起禁售燃油車,但彼時這一傳聞遭到工信部的否認。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禁售燃油車的前提是新能源汽車得到推廣,能夠實現大範圍的使用,但目前來看,其發展速度雖快,但佔比卻不容樂觀。

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顯示,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銷量有望達到210萬輛,滲透率達7%;到2025年和2030年,年銷量達到525萬輛、1520萬輛,滲透率達到15%、40%。

而按照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發佈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2.05億輛。按照淨增速度計算,到2025年,525萬輛的銷量在全國汽車保有量中佔比仍然較低。

因此,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傳統燃油車時代的結束或許只是時間問題,但國內停售傳統燃油車的時間並不會來得特別快。

他提到,目前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不少問題。包括自主品牌在核心技術方面的跟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相對滯後等。

這五大問題解決了,中國著手禁燃油車才有可能

1、當所有人都關心電動車時,誰來愛護燃油車?

根據其他國家公佈的方案,禁售燃油車並不意味著燃油車不能上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出於報廢成本等多方面的考慮,已購的燃油車仍然可以在路上行駛。自己的車是能用,但政策一出,車企和政府的相關戰略的重點肯定會發生變化,屆時,電動車變成了“香餑餑”,而燃油車則會無人關心。

這固然能夠推動電動車的發展,而對於很多燃油車車主而言,則會因為這一政策而面臨遭遇許多尷尬:車企以營利為目的,在政策推動下必然會向電動車傾注更多的資源,那麼燃油車的技術保障是不是會因此降低,燃油車的保養和維修的難度和成本是否也會隨之增加?燃油不再“受待見”,油站數量是否會因為燃油車保有量減少而減少,油價是否會上漲?

2、低溫環境電池能抗住嗎?

北方的小夥伴應該深有體會,在冬天的低溫環境下,手機會變得特別“不耐電”,甚至是出現自動關機的現象。目前,電動車使用的電池同樣為鋰電池,對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仍然是不容樂觀的。誰也不想走在路上突然就“沒電死機”了吧?

3、越野還能進行嗎?

以特斯拉為例,在動力數據方面,電動車的動力表現非常優秀,電動系統的響應也要比機械系統要快。這麼看來,電動車的越野表現會優於燃油車,然而事實上電動車在越野上面臨著兩大問題。

首先是防水,越野不可避免需要涉水,而在涉水駕駛的情況下,電池包肯定要全密封或者防高,密封則與散熱相矛盾;放高電池包會對重心產生影響,放低容易造成損壞,有短路起火的隱患。其次是電動系統的構造比較精密和複雜,遇到故障,維修不是敲敲打打就能解決的。

4、充電五分鐘,行駛五百里能實現嗎?

歐美部分國家早在去年就著手製定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其中最為激進的為荷蘭,計劃在2025年實行禁令,暫且不說荷蘭以2.67萬個充電樁位居歐洲第一,就算電動車電池續航及充電時間不能實現實質性發展,荷蘭要推動電動車發展還是具備一些先天條件的:荷蘭的國土面積和我國內陸面積最小的省份海南相比,約等於於海南的1.2倍,和麵積最大的新疆相比,則僅僅約為新疆的四十分之一。荷蘭的地形主要特點是平坦,電動車行駛更為便利。

我國不僅幅員遼闊,地形複雜,而且人口還眾多。逢年過節、走親訪友,開車走高速,塞車必然是大概率事件,塞車塞到車沒油還好說,幾分鐘就能解決了;要是電動車塞到車沒電,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還是有點尷尬的。山區也是如此,在山區行駛,電池的續航能力會有所下降,如何充電,何地充電,充電時長是推行電動車之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5、真的環保嗎?

淘汰燃油車,可能會導致燃油車集中報廢,報廢燃油車所造成的汙染不容小覷。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電動車電池報廢時怎麼樣處理和循壞利用才能將對環境的汙染降到最低?亦或者是使用其他的材料讓電池更加環保。

總結:從辛國斌的發言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現在中國還只是把禁止銷售燃油車的時間表提上了討論的日程,一切還在計劃之中,沒有確切的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並不是短期內可以完成的事。就算按照世界最早的國家2025年實施禁售令來看,如今還有8年的時間。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禁售燃油車並不意味著燃油車不能上路,只是不能銷售和生產燃油車,對於已購的燃油車仍然可以在路上行駛。但不得不考慮的是,雖然到時候還讓燃油車上路,但肯定會有很多規定來限制燃油車。當然,那最早也是8年之後的事情了,按照國內的換成周期來看,有多少車能跑到8年的時間,所以還是放心大膽去買。


高速警事


首先,所謂新能源車的概念的指向性有點混亂模糊,其能源供給方式五花八門。單說純電動車這個車系,嚴格的說,它不是當代的產業,它對接的是下一個“無源無燃料能源科技時代”的極其普通的產業。在那個時代裡,純電動的移動工廠,醫院,辦公機構,科研勘探等等諸多部門移動化辦公,都將成為平常。那時的能源供給已成為人與科技發展歷程中的忽略不計。比如那時的一輛純電動私家車,所呈現給公眾的映像,是車動,是車主的代步工具。車停,是車主的生活起居辦公的能源供給等等。一次購買,永不繳費。當然了,車輛維護,還是要自掏腰包地。那時的車輛使用壽命問題,只有看材料學家的了,材料壽命一年,呵呵,你的車就能開一年,材料壽命一百年,那你就能永不停歇的開它一百年。那時製造商都變成配件商了。人們可按自需到配件市場,購買通用配件,裝配出自己的移動設施。諸如:移動冶煉廠,你可以把你的工廠移動到礦場,與其對接,那邊來礦石,你這邊冶煉,直接出成品等等。諸如此類,在那個時代裡,都是小兒科。


肖穎50


目前,市場上還沒有新能源汽車。

至於電動汽車是新能源汽車的說法是嚴重的認識誤區,是電動汽車企業偷樑換柱的營銷噱頭和卑劣手段。

電動汽車已經發展了一百多年,一度銷聲匿跡,為什麼這幾年又風生水起了?

看看都是什麼類型的企業在大力推廣電動汽車?

第一,在燃油車領域沒有競爭力的車企,不得已轉向;

第二,沒有燃油車生產資質更沒有生產能力的車企;

第三,奔著國家節能補貼去的投機團體。

如果國家取消電動汽車補貼,大城市沒有為一己私利限牌限購,一大半電動車生產企業將會關門大吉。

在電池技術沒有實質性突破、新的替代能源沒有規模應用之前,電動汽車不會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主流。

如果電動汽車是新能源,我們騎的電動自行車、快遞和環衛騎的電動三輪、兒童電動玩具車等等,是不是都應該被稱之為新能源?是不是都應該獲得國家補貼?

平門知事認為,無論2025還是2030年,電動汽車都不會成為汽車市場的主流。


試駕時間


傳統燃油車時代,跨國汽車廠商在核心的發動機、底盤和變速箱領域擁有上百年的技術積累,讓國內廠商短時間內難以逾越。而新能源汽車就沒有這樣的包袱,動力來自電池,電機可以依靠電量不同改變轉速,輕鬆實現無級變速。由於電池幾乎全部分佈在底盤上,底盤的設計與調教也與燃油車有所差別。

正因為如此,在產業風向轉向新能源和智能化時,自主品牌繞過了傳統燃油車的技術限制,與汽車工業強國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甚至有了換道超車的可能。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6萬輛和10.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5.6%和125.6%;1-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均完成32.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9%和141.6%。

其中,2018年5月,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7萬輛和8.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5.9%和112.8%;1-5月,純電動汽車產銷均完成25.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05.1%和124.7%。

2018年5月,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9萬輛和2.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38.8%和196.8%;1-5月,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9萬輛和7.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07.3%和218.4%。

與此同時,我國對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三大核心技術也給予了高度重視,併成為各大新能源汽車企業競爭的重點。

新能源汽車競爭格局分析

目前包括北汽、江淮、比亞迪、吉利等諸多國產品牌都表示,已掌握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不僅如此,寧德時代、國能高科、國軒高科等一批大型新能源汽零部件企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企業在整車、核心技術等方面的差距並沒有傳統燃油車那麼大。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1995至2015年期間,全球新能源汽車專利申請總計近20萬件。其中,汽車強國日本的新能源汽車專利申請量佔全球總申請量的46%,具有絕對優勢;我國緊隨其後佔18%,但我國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動力電池系統、燃料電池汽車和整車控制及附件方面,這說明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關鍵部件的研發方面投入較大,但對整車的專利佈局卻較少。

汽車產業與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融合正在加速,開始進入科技革命和創新發展的新時代。這是我們實現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戰略機遇期。因此,需要努力提升自身技術積累,加大對整車研發和專利佈局的力度。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強勁帶動下,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電機電控配套數量超過70萬套,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25億元,預計到2023年有望突破1200億元。同時,到2020年,國內七家主要動力電池廠商的生產能力也將達到100GWh(電功計量單位,1GWh等於100萬度),能夠滿足200萬至300萬輛純電動汽車的需求。

核心技術提升推動新能源車發展

近年來,受電池需求量不斷擴大影響,鋰、鈷等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以鈷為例,2016年鈷的價格是20萬/噸,目前的價格已超過60萬元/噸,不到三年漲了三倍。

電池、電控、電機的進步和成熟,對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的商業發展起著關鍵作用,純電動汽車要想在與傳統燃油車的較量中勝出,就必須要在技術和成本方面取得優勢。

經過努力,目前我國在動力電池方面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到2020年,我國電池的能量密度將提升至220Wh/公斤,電池系統成本預計會下降到每度電1000元左右,這使純電動A級整車的價格從目前的20萬元下降到15萬元左右,接近傳統燃油車的價格水平,如果綜合考慮全生命週期使用成本,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的購置和使用成本已基本一致。

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行業的競爭並不僅僅是電池企業間的競爭,也非侷限於整車間的競爭,整車與零部件之間是相互依存、共同進步的關係。所以,我們必須要站在產業發展的高度,秉持開放合作的態度,對新能源汽車的基礎理論、高端裝備、關鍵材料、關鍵技術、零部件總成等進行全方位攻關,走出一條適應新能源汽車產業新生態的新路子。


車小匠


電動汽車與其他大多數新產品具有相同的生命週期,最初電動汽車的銷售曲線是由供應過剩開始緩慢增長,然後出現以最快的速度增長並迅速的多樣化,這個階段供應經常會出現無法滿足需求的現狀,最後市場達到飽和。

我們以純電動客車的發展趨勢為例,過去的一年由於政策的推動,中國迅速部署了40萬輛電動大巴,幾乎佔全球總數的99%,然而,當政府取消補貼,交貨量出現大幅下滑,更為不幸的是,市場又開始轉向生產汙染嚴重的燃油大巴。

而,目前世界其他地區正在開始補齊市場空缺,例如,最近,荷蘭的Qbuzz已經訂購了159輛純電動公交車、瑞典的赫爾辛堡76輛、布魯塞爾機場30輛和倫敦的68輛純電動雙層巴士。英國各地的城市最近訂購了263輛零排放公交車。華沙將在2021年前訂購130輛純電動公交車。哈薩克斯坦預計在未來三年內將有700輛電動公交車和500輛阿塞拜疆公交車。

電動汽車的普及過程中,電池成本一直是主要的障礙。因此,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很多公交線路正逐漸減少或取消電池的依賴。全球已經有8個國家使用了10秒充電的超級電容器大客車,從太陽能車身到間歇性接觸網、軌道和道路線圈,各種形式的不間斷充電已經到來。在公共汽車站加滿電量,通常會減少80%的電池,通過這一點和電池價格的降低的趨勢,有關人士預測電池在10年內只佔公交車成本的6%。

這些技術的進步,也將加速純電動客車的前期價格與柴油價格去向持平。另外,考慮柴油煙氣減排措施的額外成本,如48V輕度混合和增加設備處理排放的成本,柴油動力傳動系統的成本上升也有助於解決問題。據有關機構目前預計2030年左右的大巴價格平價,但有可能會提前到來。

像中國以外的公共汽車一樣,純電動汽車現在接近最快的增長階段,年銷量增長70%左右,顯而易見的是補貼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因為去掉補貼後與傳統小型汽車的價格相當會很快到來。即在2023年左右,小型純電動汽車的前期價格將低於同等的內燃機價格。這一次,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實現了同步:它擁有最大的純電動汽車銷量,雖然在所有汽車數量中所佔的比例沒有那麼明顯。中國有望主宰全球純電動汽車製造業,正如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傳統汽車製造商一樣。

因此電動汽車的未來趨勢不可逆轉,但成本及製造週期等關鍵問題仍然是阻礙電動汽車快速普及的最大障礙,相信隨著全球汽車廠商與全產業鏈的共同努力與協同分工,電動汽車必將進入快速增長期。



Z博士財經談


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車這個風口,未來的新能源汽車會發展的怎樣?】,我覺得新能源汽車現在是正處於初始階段,發展新能源已是必然趨勢,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發展的最終結果,原因如下:

一、政策的要求

從7月1日開始,部分地區就開始實施國六排放標準了,國六標準上臺後,國三的車可能就要面臨強制報廢的要求。排放標準肯定是越來越嚴格,國八、國九是早晚會到來的,總會有一個排放標準,傳統燃油車滿足不了的,到那時候,新能源將是你的唯一選擇。



二、政策的扶持

夠買新能源汽車有補貼,車企生產新能源汽車有補貼,為什麼會有補貼?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車企加入到新能源汽車的戰隊中來,補貼政策是一個: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等到人們已經逐漸進入新能源汽車這個狀態了,也就沒有補貼了。


三、車企的進步

新能源汽車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續航問題,而且沒電了,充電速度慢,也不方便。但是隨著車企對新能源的重視,技術不斷突破,續航問題終會被解決,充電不方便問題,隨著對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的完善,充電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寫在最後:身為一名汽車行業的從業者,還是很看好新能源汽車的,現在新能源汽車已經初出茅廬,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新能源汽車統領未來,只是早晚的事。


小張汽車屋


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趨勢?會不會禁行燃油車?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禁行燃油車很難,至少在現有的乘用車市場環境下!很難,新能源還沒有完全普及!禁行燃油車也為時尚早,新能源汽車還有很多技術難關成本控制沒有完全攻克!

1.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會有燃油車和純電動一類車共存的情況!國家也再進一步壓縮燃油車市場,對不符合排放要求的車進行禁行,強制報廢等一系列措施!

2.對純電動汽車市場進行整頓,對於指導價過高行駛距離少於200公里以內的車企不補貼或者少補貼!鼓勵並加大對300公里以上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

3.事實上也不可否認,工業農業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迫在眉睫!我國北方城市,進入秋冬一來!霧霾太嚴重!河北陝西山西等省份最為嚴重!每年也都有限號上路的措施,鼓勵大家乘坐公交車,購買新能源汽車。對新能源汽車加大補貼力度的同時,對停車收費給予一定的免費時間段的優惠活動!對新能源牌照問題,不用搖號限行等措施。我國也在不遺餘力的鼓勵大家購買或使用清潔能源汽車!投入研發以純電及氫為動力的新能源研發的新能源汽車!改善大氣環境,對環境汙染說“不”!


大內密探零零發


新能源汽車會是一個百年產業 此乃必然

首先它的出現不是憑空突兀的新概念,早在20世紀8、90年代人類就確定了必須用一種新能源來取代有限的化石能源;工業文明每年對能源的需求量過於巨大,石油的消耗量與世界人口增長呈正比,交通壓力亦然,碳排放亦然——氣候變化指數亦然。

圖為2010年出具的1800年-2100年世界人口變化趨勢,預測2100年世界人口最高將達166億;最低60億,而根據2017年最新預測結果2030年人口將達86億,趨向最高結果。

在20世紀80年代,氣候變化指數為34;從1997年開始,以每年幾十點的速度上漲。截至2007年,該指數已經達到574。

直接地說,如果不採取更清潔環保的能源,全球變暖一旦達到臨界點就會造成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包括兩極冰川消融、熱帶雨林消失,多數地區變得不適宜生存以及生物種群滅絕。

新能源汽車就是緩解溫室效應的重要舉措之一。

能源迭代 相關產業鏈勢必轉型升級

新能源汽車,它不是一個單獨的產業,而是新能源這個產業鏈下的一支。能源迭代目前被寄望最高的是熱核聚變技術,在實現化石能源的完全替代之前乃至之後一個世紀(19世紀末時石油也被視為新能源,而石油的利用直接推動了後續百年的汽車產業蓬勃發展)都將具有輝煌的前景。

同時新能源汽車也是一個承上啟下的行業,包括相應的子系統研發升級,將帶動相應產業迎來新的發展。


目前主要發展方向及瓶頸在於蓄電及充電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油氣電混動“新能源汽車”都只是發展路上的過渡產品,最終達到一個相對完成度較高階段的話,一定是純電力驅動的。雖然目前也有純電動汽車,但是面對續航里程短、充電慢、充電難、電池衰減等諸多難題。

根本原因無非在於蓄電池技術和充電技術,但即便如此,我國仍在大力推行電動車,並出臺政策要求各城市加建充電樁。併為此支出鉅額補貼。

下圖為2020年各省市充電樁建設規劃:

綜上所述,如開篇所說,新能源汽車會是一個百年行業。

———————————————————————————————————————

深圳尚億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自有品牌尚億源。

專注研發生產新款電動充電樁,汽車充電站,計費插座等.

結合物聯網及大數據技術,所有充電樁均可入網,自帶語音操作提示.可戶外使用,防雨防雷.適合校園,居民小區,廣場等多種場合安裝,尚億源一直致力於做行業最優的產品。

官方網站:www.sycxin.com


尚億源阿狸


個人分析國家既然劃定了燃油車禁售日期,在到期之後對燃油車定會有一系列的限制,類似現在對黃標車的限制類似,方式無非是城區內限行、提高國標加速燃油車報廢進程、提高燃油費加稅、燃油車道路通行費等等,以這些方式加速淘汰燃油車。


所以,目前來看燃油車雖然短時間還不會全面退出,但是已經不是最好的選擇。個人看法,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用。


天和Auto


新能源汽車,這個項目來說,是非常好的,能夠減少一個城市的PM2.5。但是,新能源汽車的背後一系列的難題也不小。能源動力怎麼來,現在市面上的是充電的,續航能力受到了限制,要充滿電,充電樁是個問題,充電時間也是一個問題,真正到了大家都用電的時候,假如耗電量大,電又哪裡來,如果通過燃燒發更多的電,燃燒後的排放,算不算汙染。。。

話說回來,只要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我還是相信我們以後有這個能力去解決,不管是硬件設施,軟件設施。問題難,難於上青天,但是我們還是有那個技術送把人送上天。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