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紅與黑》暴露出三個生活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紅與黑》暴露出三個生活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紅與黑》暴露出三個生活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亞楠朗讀音頻

◆ ◆

大家好呀,我是梅也。

有人說,《紅與黑》是西方的紅樓夢。

年輕時,看這部小說,關心的是主人公於連的愛情。

他和德·萊納夫人纏綿,又和德·拉莫爾小姐曖昧。

他徘徊在兩個女人之間,一個是他的“白玫瑰”,一個是他的“心頭痣”。

直到如今重讀《紅與黑》,才發現這個年輕人起起伏伏的一生,竟是我們無數人的縮影。

在於連的身上,我們讀懂三個人生的道理。

《红与黑》暴露出三个生活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红与黑》暴露出三个生活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拼命讀書,才是大多數人成功的捷徑

在我們身邊,總能看到這樣的少年—

沒有很好的家庭背景,沒有豐厚的人脈資源,擁有的只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和自己的一雙手。

遇到這種情況,如果你是這個少年,你會選擇重走父母的老路,還是試圖改變自己?

於連無疑是後者。

這個小木匠的兒子,是個18、9歲的羸弱少年。

他總是不專心看機器的運轉,而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看書上面。

相比他兩個膀大腰圓的哥哥,他似乎是個“廢物”:只知道吃家裡的糧食,卻不能給家裡創造一丁點兒收入。

更讓人氣惱的是,這個年輕人看書是這樣的忘乎所以,以至於常常聽不見父親的叫喊,導致迎來父親的毒打。

但即便父親和哥哥把他打得暈頭轉向、滿臉是血,對真正讓他痛徹心扉的卻不是他遍體鱗傷的肉體,而是他那被打飛的書本。

對他來說,書本才是他真正的“良師益友”,他在書中獲得心靈的寧謐,也從書中汲取向上的精神力量。

也正是憑著這一股子讀書的擰巴勁兒,他居然在神父謝朗的門下,仗著驚人的好記性,把一整部拉丁文的《新約全書》背下。

這樣驕人的成績,讓他被市長德•萊納先生看上,招聘他做三個孩子的拉丁文老師,而工資是一年三百法郎,管吃,甚至還管穿。

要知道,這樣的收入,是他父親和兩個哥哥靠苦力拼盡一生,都很難奮鬥到的。

《红与黑》暴露出三个生活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一個普普通通無依無靠的年輕人,就這樣靠讀書實現了命運的逆襲。

看到於連,我們還能信誓旦旦地說:“讀書無用嗎?”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把生活的無助歸咎於讀書無用,但到底是讀書無用,還是我們讀的書還不夠多呢?

楊絳先生曾經對一個苦悶中的年輕人直言:“你的問題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如果我們讀的夠多、夠透徹,我們能像於連那樣,做到無論別人隨便念出哪個字、翻到哪一頁,都可以流利地背下一整頁嗎?

這樣“學霸”的於連,讓市長先生的孩子們對他佩服的要命,讓女僕們都傾心不已,更是讓市長先生切想跟他連續簽訂兩年合同,以免他被別人搶走。

所以,對於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在沒有辦法改變自己出身的情況下,最好的捷徑就是拼命讀書。

培根說:“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西漢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一代又一代人,從書中汲取思想的精華,獲得人生的啟迪。

與其抱怨人生實苦,不如拼命讀書吧,讓自己的人生,不斷增值!

《红与黑》暴露出三个生活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你的虛榮,終將讓你不快樂

如果於連一直踏踏實實地工作,也許不久,於連就會結婚生子,過上相對平穩的生活。

但可惜的是,於連心中一直有一種虛榮心作祟,他骨子裡帶著點自卑,又有著要命的自尊心,“寧可死上一千次也要飛黃騰達”。

這種虛榮,在他和德·萊納夫人的相處中漸漸顯露出來。

當他第一眼見到德·萊納夫人,他意識到自己“從沒見過穿得這麼好的人,尤其是一個如此光豔照人的女人,而且還用一種溫柔的口吻跟他說話”。

《红与黑》暴露出三个生活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在隨後的日子裡,他主動接近德·萊納夫人,並一度引誘她。但這卻不全是出自愛。

一天早上,德·萊納先生對於連說了一些粗魯的話。

於連心生記恨,這樣想道:“這傢伙佔盡了財富帶來的種種好處,若正好當著他的面佔有他妻子的手,不是嘲笑他的一種方式嗎?”

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他對德·萊納夫人的愛,是如此的不純粹。

而後來他離開德·萊納夫人,去拼命追求德·拉莫爾小姐,也是出於同樣的初衷。

德·拉莫爾小姐的父親是侯爵,她家世顯赫,衣食無憂,又長的漂亮,有很多追求者。

正因如此,於連覺得追求到德·拉莫爾小姐,臉上就特別有面子。

在於連的心裡,無論是溫柔善良的德·萊納夫人,還是年輕有錢的德·拉莫爾小姐,他誘惑她們、追求她們,更多的都不是出於愛,而是出於一份虛榮。

《红与黑》暴露出三个生活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從始至終,於連內心湧現的更多的是一種征服的慾望,一種復仇的快感,而不是相處的快樂和相愛的幸福。

其實,這種虛榮的毛病,又何止於連一個人有呢?

比如,有的人在虛榮心的驅使下,明明父母還在省吃儉用,自己卻大手大腳花錢,買名牌包、名牌表、打腫臉充胖子。

有的人明明不愛這個人,可是看中人家的地位、名氣、資源,非要不折手段上位,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絕不坐在自行車上笑。

還有的人明明想要追求自己喜歡的職業,可是覺得體制內的工作比較體面,所以寧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也不嘗試去過自己嚮往的人生……

但肥皂泡哪怕再絢爛,遲早有破滅的一天。

亨利·柏格森曾說,“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

虛榮是惡行的導火索,是不幸的通行證。

如果一直活在虛榮之下,我們怎麼可能收穫幸福呢?

《红与黑》暴露出三个生活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別讓你的人生,毀在衝動裡

如果說於連的虛榮埋下了他人生失敗的伏筆,那麼衝動,就是毀掉他人生的“滑鐵盧”。

本來,德·拉莫爾小姐已經深深愛上了於連,而且懷了他的孩子,不顧一切想要嫁給他,不論階層、地位以及其他種種外在的因素。

德·拉莫爾侯爵還在愛女的堅持下,一再讓步,先是給了他們一份田產,又給於連寄去一張驃騎兵中尉的委任狀,授予他貴族稱號。

眼看於連的野心就要實現了,但意外卻在此時發生了。

《红与黑》暴露出三个生活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這一天,德·拉莫爾侯爵收到了來自德·萊納夫人親筆寫的一封揭發信,揭露了她和於連之間見不得人的關係。

其中有一段這樣寫道:

這個人貧窮而貪婪,靠著徹頭徹尾的虛偽,通過誘惑一個軟弱、不幸的女人,試圖謀求社會地位、出人頭地……


我不能不認為,他為了在一個家庭裡獲得成功,其手段之一就是竭力誘惑這個家裡最有影響力的女人。

這封信,讓德·拉莫爾侯爵震怒,也讓於連失去了理智。

他立馬跳上馬車,奔去武器店買了手槍。

他匆匆忙忙趕到維裡埃的新教堂,在遠遠地看到了德·萊納夫人後,他沒有給她任何解釋的機會,而是直接朝她開了一槍,沒有打中;他又開了一槍,她倒下了。

衝動的代價,是於連被帶到監獄,戴上手銬。

等他冷靜下來,他才意識到:“天哪!一切都結束了!是的,兩個禮拜後上斷頭臺……或者在此之前自殺。”

就在於連還在獄中悔恨不已的時候,戲劇性的情節發生了。

原來,德·萊納夫人沒有死,她只是受了點傷。

在病情稍有好轉後,德·萊納夫人就為了於連,不顧自己的聲譽,到監獄裡看望他,還想要替他上訴。

而且她告訴於連,原來那封信不是她自願寫的,而是被逼迫的。

直到這時,於連才知道自己幹了件多麼愚蠢的事,也才發覺德·萊納夫人才是自己內心的真正所愛。

然而離別的時刻終究還是來了——於連最終選擇直面死亡,他被推上了斷頭臺。

《红与黑》暴露出三个生活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於連,這個曾經滿懷理想的年輕人,終究毀在了自己的虛榮和衝動裡。

死時,他才23歲。

他死後,德·拉莫爾小姐買下了他的頭顱,親手埋葬了他。

而德·萊納夫人也在三週後,擁抱著孩子們去世了。

一念之差,萬般皆悔。

一個人的衝動,造就了無數個人的悲劇。

於連的一生,讓人唏噓,讓人悲嘆,也讓人反思。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是於連,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但問題是,當走到人生的岔路口,你會如何抉擇?

是願意腳踏實地,靠自己的努力去奮力打拼,用實力去贏得鮮花和掌聲;

還是選擇唯利是圖,甚至拋棄底線,來妄圖尋求人生的捷徑?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那些靠虛榮來裝點門面、靠征服別人來標榜成功的人,終究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只有那些敢於正視人性弱點的人,才有機會蛻變成真正的強者。

《红与黑》暴露出三个生活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3月7日晚8:30-10:00,十點讀書邀請了著名的京劇演員王珮瑜,和大家分享“後疫情時代的傳統新生活”。

疫情期間,宅在家的瑜老闆都做些什麼呢?平時是如何保持身材的?教你一些更有效的自律方法。京劇也是很有魅力的,普通人如何更好地體會京劇的魅力?提升你的藝術氣質?

歡迎大家來直播間,與儒雅的瑜老闆一起聊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